黃簡講書法(筆法篇):第07課書法課程安排

2021-01-18 黃簡講書法

第07課書法課程安排

前面六堂課,講了一些基本的理論,什麼是三種體,什麼是王羲之系統,書法的三要素等等。加在一起大約是三個小時,我希望有志於學書法的朋友,花點時間看一下。

教學的基本原則,以前說是「雙基」,一是基本概念要搞清楚,二是基本技巧要熟練。這個課程,以前三十年來,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香港書法專科學院講授過,特點就是有理論性。

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糊胡塗塗,先把理論搞清楚了,實際書寫就有把握了。今天這堂課,就向各位交代一下,今後的課程安排是怎麼樣的。

今天的主題是:

九一個完整的書法專業課程,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

9.1基礎課、專題課

任何科目,總分為基礎課程和專題課程兩部分,書法也是一樣。

基礎課程越好,越紮實,則專題也就可以越深入。

舉例來說,如果你要想做一個醫生,去讀醫學院。醫科分為多種,有外科、內科、婦科、兒科......但無論哪一科,都要先學基礎課。

醫學基礎有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遺傳學,等等,這是最基本的,每個醫科學生首先都要學的科目。

9.2什麼是書法基礎課程?

■書法三大要素的訓練。

■用筆

■識勢

■裹束

書法也有基礎課。書法的基礎課,就是針對三大要素的訓練。照《玉堂禁經》所說,就是用筆、識勢和裹束。

基礎課最為重要,因為將來無論寫哪一種體,創造哪一種風格,都離不開基礎技法。用筆、識勢和裹束三大要素,每個要素為一級課程,總共就是三級課程。

9.3什麼是書法專題課程?

■針對某一專題的研究。

■書法的五大表現形式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

這五個大類,也就是五大專題。專題課程是針對某一主題的深入研究。當你掌握了技法,自然就會去表現。書法的五大表現形式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它們各有特點,各有側重,這五個大類,也就是五大專題。

三個基礎課再加上五個專題課,總共就是八級課程。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是按照這些書體在歷史上產生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的,後產生的書體,往往要用到前面書體的知識,所以有一個順序性。

比如說,真書是最後產生的,它的點畫是來之於隸書,使轉來之於草書,如果不懂隸書和草書,真書就寫不好。

我在長期的書法教學中,發現還需要加兩個課程。這兩個課程,都是學生薄弱的環節,對作品的成敗影響很大。

一個是作品的格式,另一個是書法理論,我覺得應該補充。

9.4「格式」課程講些什麼?

■ 書法作品的規格。

是講書法作品的規格。書法作品它是有一定規格的,比如印章打在什麼地方,打幾方印好,標題怎麼寫......格式課程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學生不懂,作品就不正確,甚至會成為一張廢品。

■怎樣蓋印?

你看這張清代伊秉綬寫的隸書對聯,現在上面有五個印,我用箭頭標出來。

那麼你寫一個作品,是不是也準備打五個印呢?這五個印的意義是不同的,有的是名章,有的是起手章,有的是收藏印。收藏印是收藏者蓋的印章,不是作者自己蓋的。普通一個書法作品應該用幾方印,位置打在哪裡,這就是格式課程所要講的。

■我應該準備幾方印章?

既然要列印,那麼,一個書法愛好者,應該準備幾方印呢?印章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刻法,有些紅底白字,有些白底紅字,那麼,哪一些印應該是紅底白字,而哪一些印又應該是白底紅字呢?有些印可用可不用,有些印必須用,有些印一定不要用,那麼,什麼印章是我們所需要的呢?這些都要了解。

■籤名用什麼書體好?

作品寫完了,還要籤名。籤名分幾種?用哪一種書體好?籤名大點好呢,還是小點好?都有講究。

■什麼叫上款?什麼是下款?

下款就是作者籤名,但還可以加上日期、地點等等,位置應該在中線以下。上款是收件人名字,怎樣寫上款,牽涉到怎樣稱呼人家,怎樣用敬詞,都是學問。

■扇面怎樣寫?

這是扇面,扇面怎樣寫呢?扇面有摺扇,也有團扇,這兩種扇面的寫法,各有什麼特點,摺扇上面的每行字數怎樣計算,這些,也是格式課程要講的。

■冊頁分幾種?應該怎樣寫?

這是冊頁,冊頁怎樣寫呢?冊頁分幾種?什麼叫蝴蝶裝,什麼叫推蓬裝?那麼,冊頁寫的時候,萬一寫壞了,怎麼換頁呢?這些,也要介紹。

■裝裱時候要注意什麼?

還有就是作品的裝裱,作品裝裱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從事書畫的人,對於裝裱也要懂一點。什麼是立軸,什麼是屏條,什麼是手卷,什麼是冊頁,各有什麼要求,注意什麼,避免什麼,在在都要記在心上。以上這一些,就是「格式」課程要給大家講解的。

9.5理論課程講什麼?

最後想加一個理論課程,為什麼要加這一個課程呢?書法是古典藝術,古人對於書法研究相當深入,有很多經驗。讀點古人的著作,等於有人把要訣直接告訴你,對提高書法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但是古代書法論著非常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晉唐著作。那怎麼辦?其實你只要買一本《歷代書法論文選》就夠了。這本書匯集了最重要的古代書法論著。是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上海書畫出版社合作校點的,因為我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所以對內容比較熟悉。

這一本書,究竟從何讀起,哪幾篇要精讀,哪一些只要泛讀,初學者往往摸不到門徑,理論課程的重點,就是導讀這本書中最重要的篇章。

譬如這一篇,晉代衛恆《四體書勢》。他講了篆隸草行真五大書體是怎麼來的,了解書體的歷史,這是最重要的論著。讀過這一篇之後,你就知道書體是怎樣演變的。

又比如這一篇,韓方明的《授筆要說》,我在前面課程中反覆介紹過,非常重要。韓方明記錄了張旭授課的內容,成為我們尋找王羲之筆法的重大線索。那麼,這篇文章的全貌是怎樣的呢?讀一遍對你幫助很大。

接下來就是《玉堂禁經》,張懷瓘記錄了永字八法、五勢和九用的內容,揭開了張旭筆法的真面貌,而張旭的筆法就是智永傳下來的王羲之筆法。這一篇文章也不長,內容很豐富。

這一篇,唐代虞世南《筆髓論》,我也推薦,要給大家讀一讀,講解一下。因為虞世南他是智永的學生,不是親戚而得到智永直接傳授,是王羲之筆法第一次傳給了王家以外的人。智永自己沒有論著傳下來,虞世南這一篇就很值得重視。

唐代孫過庭《書譜》,墨跡本現在收在臺灣故宮博物院。

《書譜》是專門寫給學書法的人看的,其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觀點。比如說使轉,比如說真書和草書的關係,這一些是學書法的人,必讀的文章。

好,現在我把各級課程編一個號,總共是十級。

一級課程:用筆,

二級課程:識勢,

三級課程:裹束,

四級課程:格式,

五級課程:篆書,

六級課程:隸書,

七級課程:草書,

八級課程:行書,

九級課程:真書,

十級課程:理論。

一級課程用筆,二級課程識勢,三級課程裹束,學完以後,大致就可以寫點東西了。如果要出作品,那就要注意作品的規格,所以有四級課程「格式」。然後有專題課程,篆隸草行真,一共到九級。最後講講理論研究,可能有些人不感興趣,但學點理論,絕對是有幫助的。

從一級課程到四級課程是基礎課程,其餘六級是專題課程。這是我三十多年的書法教學中,慢慢形成的一個系統。

我這個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尋找古人怎麼學書法,尋找王羲之系統它有什麼特點和要素,然後加以編成的。書法分級各個地方不同,中國大陸就有好幾種,日本就更多了,日本有多達七十級的。我是分成十級,今後給大家系統講授。

下一堂課,要講具體的了,毛筆怎麼選擇,你先不要去趕著買毛筆,聽完以後再去買。謝謝大家。

本節要點:

■我的書法課程分為十級。

■基礎課程:用筆、識勢、裹束、格式。

■專題課程:篆、隸、草、行、真、理論。

相關焦點

  • 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15——血的作用1
    血法就是墨法,一級課程第十三課講過了。當時講的是墨色變化,今天的主題是墨色對意像的影響。墨法稱為"血法",古代很多人有論述。如元代陳繹曾說:"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又如清代陳玠引陳香泉的話說:"(陳香泉雲)凡墨不足以供揮灑,則情怠興闌。古人謂墨者字之血也,此言信然。"陳香泉就是陳奕禧,清代的書法家。書法意像中的"血",指的就是墨。"
  •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09——籤名4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09——籤名4四 兩種籤名方式前面我們花了三堂課,介紹姓、氏、名、字、號,現在的人都有姓有名,不少人還有一個或多個網名,可視為他的號。跟以前相比,因為沒有成人禮,只少了一個"字"。僅僅在兩代人之前,還是有"字"的。今天講籤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籤姓名了。至於有字有號者在籤名中怎樣運用,我後面還要講到。
  •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10——鉤裹勢和鉤努勢2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10——鉤裹勢和鉤努勢24、用法和化勢上次講到四個筆勢,一、一是曲尺勢,二、如果多一個趯,就是鉤努勢,三、如果一豎改為裹,這就是獅口。四、再多一筆,加了一啄,那就是鉤裹勢。下面我詳細分析一下這四個筆勢。4.1曲尺勢一是曲尺勢。《書法三昧》說明是"用於'自'、'目'等字"。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L7-34草書釋讀283.4 天氣這個各位很熟悉,陰晴風雨露霜雲雪之類,所謂天氣,古人認為都是氣的變化。氣「氣」字,最早的「氣」字沒有這麼多筆畫,就是三條線,看起來很像「三」字,表示雲氣、雲層。
  • 書法創作時手腕如何做旋轉運動?香港書協主席黃簡講了四種方法!
    香港書法家協會黃簡認為書法的核心是用腕,他說:「我是堅決地搖腕派,沈尹默先生以為轉指必破壞筆力,這是真知灼見,我深然……幾乎所有的點畫都可以用搖腕寫出來。所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書法創作時手腕怎樣運動?黃簡推崇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使轉」說。他認為「直線」是「使」;「弧線」是「轉」。手腕運動分為左右運動、上下運動、旋轉運動。
  • 「媽媽,我不想上硬筆書法課了」,校外培訓課程如何取捨?
    助教老師打電話給我詢問小Q的硬筆書法課只剩下最後三節課,是否續報。晚上到家我問了小Q的意見,她說不想再繼續上硬筆書法課了。我問她原因,她和我說了自己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兩點:1、學校本身有抄寫作業,硬筆書法課的老師每次布置的作業很多,根本來不及完成;2、這個課程當初是我為了她適應小學而要求她報的,並不是她自己喜歡的;溝通下來,我發現她確實不喜歡硬筆書法,決定不勉強她,尊重她的選擇。
  • 書法中的著名筆法「折釵股」及「屋漏痕」,是什麼意思?
    這次見面猶如太陽與月亮的相逢,它的輝煌照亮了唐代書法界的天空。兩位書法大師,各以自己所領悟到的書法之道進行交流。顏真卿將從張旭那裡得來的「十二筆意」等技法相贈,懷素也將自己從「夏雲」中所悟的筆法對顏真卿詳談。待得知懷素的啟蒙老師是張旭的弟子——「金吾兵曹錢塘鄔彤」時,顏真卿一時激動,想知道自己這位同門師兄在書法上有沒有什麼獨特的領悟。於是,顏真卿問:「夫草書於師授之外,須自得之。
  • 讀書郎網校小學硬筆書法課上線,書法名家帶孩子寫好中國字
    讀書郎洞悉家長和學生的識字、寫字煩惱,於9月19日在名師輔導班上線了硬筆書法視頻課。讀書郎《硬筆書法同步寫字課》由著名書法家徐東執筆主講。徐東老師是著名書法大家,是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國家級會員、註冊高級書法教師,中硬協山東省會員。長期從事書法培訓工作,對書法藝術、傳統文化等領域頗有研究。輔導的學生遍及全國多省市,近年來所輔導的學生多次在各類書法考試中屢獲佳績。
  • 唐代書法高人,總結了《論用筆十法》,整整10條,請背下來
    書法作品雖然沒傳下來,可是呢,作為一位書法理論方面的高手,張懷瓘還是有很多經典的書法理論著作的。比如說收錄在《歷代書法論文選》中的《玉堂禁經》、《文字論》、《書議》、《書斷》等等。如果你想了解書法用筆,如果你想鞏固一下自己的理論知識,建議您抽時間讀一下。今天呢,別的不說,我們來聊聊唐代書法高人張懷瓘總結的《論用筆十法》,整整10條,可以說是乾貨滿滿。
  • 明中期以前論晉以後書法之變,主要講在繼承王羲之筆法基礎上的變
    作者:方波明中期以前文人論晉以後書法之變, 主要強調的是在繼承王羲之筆法基礎上的變, 是在王羲之籠罩下的變, 是同中之變。而明中後期則更為強調唐宋書家對王羲之法的改變, 關注的是不同之處。倪後瞻在論述筆法時也著重強調歐陽詢筆法與「二王」的不同, 認為「至歐用筆, 與二王相反之處人皆不知」。在王羲之傳承譜系中的書家與王羲之筆法、風格的不同得到了強調, 而在王羲之傳承譜系之外的、以前並不被人注意的一些作品和書家也進入品評中, 並明確以「法出二王之外」的特性受到明中期以後文人的關注與讚許。楊慎云:丁道護《襄陽啟法寺碑》最精, 歐、虞之所自出。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提按」是書法中非常重要的筆法,很多人練書法都是從「提按」開始的。提筆點畫細,按筆點畫粗。「提按」結合,運用恰當,便能寫出和字帖上類似粗細的筆畫,所以它一直是很受近人推崇的一種筆法。可是,「提按」的筆法卻受到很多人不少書法博導的鄙薄,如孫曉雲、邱振中、陳振濂等人。
  • 沈尹默告誡書法愛好者:間架結構是死的,掌握筆法才能成書法家
    一般書法愛好者學習寫字,都喜歡從間架結構入手,而不是從點畫上去下功夫。這種學習方法,由來已久,因為按照傳統書論,這是一種便捷方法。古人通常更重視字的整體結構,認為「先學間架,間架既明,則學用筆」(馮班《鈍吟書要》)。
  • 六年上冊《聊聊書法》,一線語文教師帶學生感受書法魅力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口語交際課是《聊聊書法》。看到語文書105頁的內容,就知道本次口語交際課的話題是聊聊書法的事。書法,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是藝術長廊中的珍寶,我們的國粹。它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視。
  • 14歲女孩的硬筆書法,堪比書法家,還是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14歲女孩的硬筆書法,堪比書法家,還是硬筆書法協會會員,語文還曾得滿分這段時間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家裡學習了,學校裡的課程都搬到了網上,興趣班的課程肯定就更無法上了,和學校裡的課程不同的是興趣班的分班比較自由,不是按照年齡,而是按照水平和學習的早晚,網課實行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加上很多都是藝術類的課程
  • 張海書法:用筆多是平動,少見頓挫使轉,是書法呆板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張海書法的刷字與歷史書法大家的刷字不是一回事,是有明顯區別的。區別就在於古人也刷字,但是刷字不廢筆法,在刷字的過程中仍舊能看到毛筆的使轉、提摁、頓搓的筆法,刷字也是依筆法而刷,筆法的動態變化與節奏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
  • 不僅僅是用毛筆記日記,看華師大書法碩士展對書法教育的思考
    每天要求學生記日記,並儘可能用毛筆記日記——這是華師大藝術研究所對第一批書法篆刻專業碩士的要求。這樣的要求估計讓不少書法界人士也會感到汗顏,事實上,這只是華師大藝術研究所書法教育的一個改革實踐之一。三年前,華師大與上海文聯合作招收第一批華師大藝術研究所書法專業碩士生,三年後,呈現這一教學成果的「敬書——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教學匯報暨首屆畢業展」今天上午在上海文聯文藝會堂(延安西路)開幕。展期將持續至5月19日。
  • 讀讀形容書法的成語,對練習書法有啟迪
    只要你打開成語詞典,有關形容書法的成語有不少。形容書法成語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書法藝術的內涵、也促進了書法藝術上的創作,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書法藝術和成語的輝煌大約出現在魏晉南北朝這個時期,成語乃是民間語言一個濃縮,也是文學經典的一個傳承,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語言資源,成語同書法藝術一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了解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把金鑰匙。
  • 筆法健勁、古拙質樸的黃道周書法欣賞
    道周先後任明天啟朝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崇禎朝翰林侍講學士、經筵展書官。  崇禎十四年,黃道周見朝廷昏庸無道,國運已盡,遂告病辭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結廬先人墓側,專心著述。  明亡後,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嚴冷方剛,不偕流俗」,後只得返鄉籌兵籌糧抗清。
  • 硬筆書法|學生實用硬筆書法常用偏旁部首書寫結構方法分析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學生實用硬筆書法練習並不是要求學生一頭扎進藝術書法的練習。藝術書法練習追求個性化或者精巧,這對於考試答題書寫都沒有任何太大價值的作用。計算機閱卷程度提高,這就要求學生書寫要夠規範,否則計算機不能識別你的手跡,答好的試卷也許都可能讓機器認為是錯誤的答案。在這種變化面前,學生把字寫得規模已成為好成績的書寫首要要求。
  • 學習硬筆書法從結構練起,先寫好字再練用筆入書道
    如今,網際網路發展了,給學習硬筆書法帶了極大的便利。談到學習硬筆書法,經常看到有人說:學習硬筆書法要入古帖臨起,要從基本筆法入手,也就是說要按其傳統的循序漸進式,筆畫獨體字再到合體字。練習硬筆書法與練習毛筆書法有許多相似處也有不同處,這個不同處就是由硬筆書法的實用性決定的,說相似處就是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都要從古帖練起,但硬筆書法練習可以先從結構上練起,如果學生硬筆書法結構上沒有立起來,寫的筆法再好,字也是東倒西歪的,那樣寫的字就很難看,就會影響學生的作業和學習成績,尤其是在作文分上要吃虧。可見,練習硬筆書從結構練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