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創業者還原營銷公眾號生態:粉絲成精監管趨嚴 還收「智商稅...

2021-01-16 東方財富網

  說好「震驚」的文章,卻讓人看完後心中毫無波瀾;一個「XX汽修」號大談國際政治卻錯漏百出。

  公眾營銷號行業讓人忍不住吐槽的地方層出不窮,然而,最近一宗「斥資38億元收購981個微信公眾號」的消息,真正讓人「震驚」了。消息公布之後,很多公眾號創業者通過社交媒體向被收購標的創始人送出祝賀。這讓創業者看到了未來更多套現的可能,也讓不少人真正開始思考,一個公眾號的盈利能力究竟如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與多名營銷號創業者交談時,聽到很多「一個月數百萬流水」的表述,以及如何收粉絲「智商稅」的手段。但關於內容,記者卻只聽到「粘貼複製」等簡單的方式。直到他們談到未來時,「內容」一詞的出現頻率才變高,可惜的是,這個詞正是他們對未來擔憂的源頭。

  ●第一步:積累粉絲就是用來換錢的 讓你成為粉絲要花1~5元

  「在你這種人看來,你會覺得像XXX(知名時尚公眾號創業者)那種的,個人形象好又有忠實粉絲,很體面很光鮮對不對?但事實上他那種,在我們這個行業看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我們這行追求的就是流量。只要有流量,不怕沒錢賺。」林躍彈了彈菸灰,向記者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是最早的公眾號創業者之一,現在旗下共有數家從事如時尚美妝、城市本地等不同領域的公眾號公司,整個粉絲矩陣超過4000萬人。去年12月,林躍開始運作一個公眾號矩陣項目,到這個月時,這個矩陣所擁有的粉絲數量已接近700萬人。

  這些成為矩陣的號,林躍稱之為「營銷號」,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變現。

  短時間內聚集數量可觀的粉絲,是公眾號變現的基石。「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到擁有這麼多粉絲?」面對記者的困惑,林躍悠悠然道,「買」粉啊!

  不過,林躍所說的「買」粉並不是指「買殭屍粉」,而是有一定成本的吸粉方式。

  他向記者介紹,目前公眾號積累粉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廣點通」(現騰訊社交廣告)、朋友圈和線下渠道等,而通過這些方式所吸引到的粉絲,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以「廣點通」為例,這是騰訊推出的一項業務,根據官網介紹,這項業務能夠「推廣移動應用、推廣本地生活服務、推廣品牌活動」,從而「增加在線銷量和獲得潛在優質粉絲關注」。

  林躍向記者介紹,運用「廣點通」增粉的具體操作方式是:精準地圈定潛在粉絲的範圍,為他們貼上標籤。「你打開微信公眾號,有時候在文章的末尾會有一些Banner(標籤),你打開那個可能會讓你關注一些公眾號,那些基本都是我們這些人在用。」

  林躍指出,通過廣點通增粉的好處在於能夠做到精準投放,因而粉絲的流失率也比較低,但這種方式的成本高昂。

  林躍和另一名公眾號創業者陳佳告訴記者:「廣點通獲取一個粉絲的成本基本上在3到5元之間,貴,但是有用。」記者也從國內一家從事微信公眾號營銷的第三方企業,印證了上述消息。

  一些線下渠道也是常用的增粉工具,常見的場景是掃碼使用Wi-Fi、相片印表機和抓娃娃機等,成本在1~2元。這種方式獲得的粉絲流失率很高,但在公眾號創業者看來,這仍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增粉方式。

  「你要想想,全國那麼多個地方都在同時進行著掃碼關注這個動作,那這個數量是很大很大的。」林躍邊描述邊朝空中誇張地比劃了一個圓。

  這是針對單個公眾號而言的增粉方式,但實際上,公眾號創業者們通常擁有數個相同領域的公眾號,通過「互相推薦」的方式相互導流,也能夠達到增粉的目的。

  林躍向記者演示了互推的方式:他隨手打開了一個在圈內名氣很大的營銷號,點擊關注,隨後彈出了一條帶有十餘個連結的「歡迎語」,「你看這些點進去就是讓你關注,這種套路在圈內是最常見不過的了。」

  ●第二步:運營別再好奇小編的學問 他們可能真的還沒畢業

  前期積累粉絲可以靠「買」,但將粉絲留住的根本其實還是在內容,畢竟內容是公眾號傳播的唯一載體,也是變現的出路。

  營銷號在內容產出上是有「鄙視鏈」的。某新媒體營銷公司聯合創始人王智將營銷號分為以下幾類:純營銷號、垂直營銷號和城市營銷號。

  純營銷號的內容產出方式是簡單而直接的。多名公眾號運營者告訴記者,那些依靠流量的營銷號,他們的內容是可以「流水線」作業的。林躍和陳佳並未否認這一點,林躍還補充說:「輸出的內容是有問題的,這一點需要正視。」

  小李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工作,他們的工作內容是為營銷號提供內容。「每一天起來,就找選題找內容,申請版權,搬運一些熱點文章,好一點的就『洗稿』,一天能夠發到幾十個號上。」小李介紹說。

  曾經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兼職的在校大學生小黃證實了這一點。她每周為公眾號供稿兩篇,方式更簡單,「不用原創,就是複製粘貼,然後再排個版」。

  這些批量產出的內容,「生產者」獲得的報酬也很低。小李每個月能夠獲得的報酬不超過5000元;小黃每個月的實習工資則是2000元。

  相比起來,垂直營銷號則對原創有一定的要求。供職於第三方營銷機構的馬平告訴記者,在垂直營銷號的領域如星座、彩妝等,會有一些原創的內容,但不會很深度,「只要用戶夠精準就有人看」。

  林躍新近孵化的項目與時尚彩妝有關。在這個公眾號矩陣中,多篇文章都被打上「原創」的標籤,選題多數與評測產品、彩妝教學等有關,文字部分通常不會超過1000字,圖片多數採自網上圖庫,除了在排版上看出用了心,選題、內容均不出彩。

  「你就不會是我們的用戶人群,這些內容在你看來會覺得有點Low。」林躍如此評價他的項目。

  他提醒記者要將視角放大,「在三四線城市,會有很多你接觸不到的人,這部分人的流量會有多大?或者你可以這麼想,快手是怎麼火起來的?我們也是一樣,只要有特定的用戶人群看,能夠形成巨大的流量就可以玩得轉。」

  城市營銷號的運作邏輯與此類似。很多公眾號創業者不會將一線城市作為他們的重點布局城市,而是會深耕一些三、四線城市從而形成自己的粉絲矩陣。

  林躍說:「三、四線城市的城市號運營重點主要是內容要夠Local(本土),很多本地人看到你的內容和自己相關,會覺得很親切,因為之前是很少有人關注到這麼小的地方的。」

  陳佳的公司也「養」著很多的城市號,他們會提供一些與本地民生生活有關的內容,例如本地規劃、出行信息和民生福利等。

  「運營城市號需要的人會比較多,一個號大概要有四到五個人去管。」陳佳告訴記者。他的團隊目前共不到100人,負責運營五十個左右的城市號。

  ●第三步:變現營銷號類型決定廣告質量 有些號會接「黑五類」廣告

  可以說,將流量變現是所有營銷公眾號創業者的「終極目標」和唯一追求。在積累粉絲成本高企的情況下,如何獲得讓公眾號創業者們滿意的回報是一門「很有學問」的功課。

  「肯定是有得賺才會去『買』粉,你比如說買一個『粉』回來3塊,但最後我可能賺五六塊回來都是有可能的。我們都會測算,只要ROI(投資回報率)大於1,我們就可以去做。」陳佳說。

  在變現的方式上,林躍告訴記者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廣告、電商和內容付費等,目前廣告是變現的主要渠道,而根據公眾號的定位,廣告的類型也有區別。

  「很多純營銷號,來錢就是靠『黑五類』。」林躍指出。「黑五類」指的是:藥品、醫療器械、豐胸產品、減肥產品和增高產品等。

  陳佳說,這種類型的廣告「上不了臺面」,他們會「自找上門」來要求投放廣告。因為「見不得光」的緣故,這類型的項目也會比普通的廣告類型更加來錢,「投入和回報都是成正比的嘛,高風險和高收益都是一起的。但是你要評估風險,不要把自己給坑進去了。」

  陳佳介紹稱,這類型的廣告通常有兩種結算的方式:一種是粉絲購買產品以後返回佣金;另一種是按照粉絲的數量付款,但出價會比一般的廣告多,「你比如說,我打個比方,它是萬粉150(元/條),但這種給到兩倍、三倍都有可能。」

  林躍在講到營銷號的變現模式時,畫滿了整整數頁便箋紙。他在本子上重重地寫下一個數字,示意記者:「一個月的流水是很驚人的,但是即便這樣也很難,沒法退出啊(指不幹這行或轉手)。這些東西你說能讓人知道嗎?上不了臺面啊!」

  陳佳也曾經被「找上門」的廣告「坑」過。他告訴記者,他曾經接過一個網際網路金融的廣告,「當時審核了很久,還去官網查了,覺得沒問題,之前也接過一些沒出過事。但是那個中招了,粉絲報警了,警方給我們打電話讓我們配合調查,當時嚇死了,連夜刪稿。」

  騰訊平臺目前的確對於這類內容幾乎零容忍。網信廣東(廣東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公眾號)2018年4月17日的消息指出,今年以來,騰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用戶協議,依法封停違法從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編發謠言和虛假信息、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及侵權假冒信息等微信公眾號9.9萬多個。

  「這種模式目前基本都行不太通了,風險太高。」陳佳說。

  城市號、垂直號的變現模式相對而言則透明一些。「很多大的企業,都是我們的廣告主。他們或許不會來跟我們直接談合作,不過藍色光標就是我們的『大爸爸』。」林躍表示。

  他向記者介紹,如果旗下的公眾號在公眾號影響力的排行榜中(藍色光標BlueView、新榜等)排名較高,就會有一些大客戶會通過第三方機構「找上來」。

  而更多的時候,他們必須自己出去接洽業務。例如,林躍旗下的美妝號,時常會接一些彩妝品牌廣告,「接品牌廣告,格調要高一些,但不能多,一個月七八條,多了會掉粉」。不過,據記者觀察,這些廣告多數來自不太知名的品牌。

  陳佳的城市號所接的廣告則集中於當地吃喝玩樂等領域。在與記者見面時,他正在修改一組當地駕校的廣告稿,他告訴記者:「文案通常是廣告主提供,但我們也會根據我們平臺的特性進行修改。」

  記者從多名第三方營銷機構人士處了解到,向垂直號投放廣告目前平均的價格在每1萬粉300~500元,視粉絲的質量而定。

  ●關於明天以前是粉絲繳「智商稅」未來要以內容為王

  「涼了,我覺得基本上涼了。」陳佳不斷向記者強調他對公眾號行業的看法。多名從事與此相關的企業高管、公司職員對於行業的未來也並不十分樂觀。

  他們不看好未來的根源在於,微信號的用戶增長已經到達了瓶頸期,變現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這一方面是騰訊加強了監管的緣故,但其實公眾號創業者本身也應該反思整個盈利模式的痛點。

  一些行業內「見怪不怪」的現象也在預示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已經過了紅利期。陳佳告訴記者,在流量思維的指導下,目前很多公眾號為了保住流量的增長,會在數據上面「動手腳」。

  「假粉、假閱讀量還有假評論大把大把的。但從行業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說,這不是好事。廣告主看重的是曝光量,如果整個行業都造假,會傷害到整體的聲譽,別人可能就不選擇這個渠道了。」陳佳擔憂地說道。

  馬平的公司就提供了上述服務,她稱之為「補效果」一條龍服務。「很多營銷號其實整體的活躍性很差,但現在圍繞公眾號就有各種補數量、補效果的渠道,一條龍服務作假。公眾號基本都有這個要求,很多大號都要這麼做。」

  馬平介紹了其中一種「作假」的方式:很多工作室會買一堆手機,註冊很多微信號,通過跑腳本自動幫忙加關注、刷閱讀、刷贊和刷評論。

  「前幾年是真的賺錢,賺的都是『智商稅』。」馬平如此評價早期營銷號賺錢的方式,「但是微信打壓過一輪,封了很多水號,他們現在也都在找其他的變現方式」。

  「很多就會轉成電商。」陳佳說。他的公司就試過類似的方式,將公眾號的粉絲導流到『微信個人』號或者微店上,然後再在這些平臺上面向粉絲售賣產品。然而,這種方式的轉化率也很一般。

  「這種模式是可行的,也有很多大號做得很成功,但他們本身內容好,粉絲消費力強。但對於營銷屬性強的公眾號來說,目前還比較難。」陳佳補充說。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營銷號開始轉型。他們開始追求優質的內容,雖然目前看來「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在王智看來,這對於行業而言是必須進行的「革命」。

  王智認為,大的粉絲矩陣還有轉向的可能,小的則基本都沒機會了,「要形成自己的IP,持續輸出優質內容,還是可以留住粉絲的。之後再做電商,這塊還是能有不錯的收入」。

  (應受訪者要求,馬平、王智、陳佳、林躍均為化名)

  吸粉套路

  ●廣點通(騰訊社交廣告)成本:3~5元特點:流失率比較低●線下渠道(掃碼使用Wi-Fi、相片印表機等)成本:1~2元特點:流失率很高●互相推薦●朋友圈

  營銷號的類型

  ●純營銷號內容:「流水線」作業,申請版權轉發,搬運熱點文章,甚至簡單複製粘貼。●垂直營銷號內容:有一些原創的內容,但不會很深度,「只要用戶夠精準就有人看」。●城市營銷號內容:提供一些與本地民生生活有關的內容,例如本地規劃、出行信息和民生福利等。

(責任編輯:DF305)

相關焦點

  • 近百家上市公司涉足 監管趨嚴 保理業面臨洗牌
    保理行業人士指出,隨著監管趨嚴,預計保理行業將進入調整期,大量空轉、套利的殼公司或將面臨出局,管理規範的頭部企業有望獲得利好。上市公司入局今年以來,康旗股份、金髮科技、梅泰諾、億利潔能等多家公司發布公告擬設立商業保理公司。
  • 慧動科技裂變寶新增矩陣任務寶功能,助力企業解決微信公眾號營銷...
    作為目前微信最成熟也最為完善的公眾號生態,因為有著足夠大的流量承接能力及粉絲管理能力,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商家作為漲粉漏鬥的最上端入口。通過這幾年行業內眾多客戶活動的驗證,任務寶無疑成為了越來越多公眾號漲粉的首選工具。任務寶邏輯:粉絲A在公眾號觸發活動生成個人專屬海報,分享朋友圈邀請好友助力。
  • A股不歡迎微信公眾號?40天內3家上市公司終止收購公號
    本文來源:財聯社(ID:cailianpress)研究員:黃一靈  「A股不歡迎微信公眾號」,這一戲謔的玩笑話將有可能一語成讖。公開資料顯示,旭航網絡是一家移動端網際網路廣告精準營銷解決方案的提供商,2017年開展城市新媒體業務,主要依託微信社交平臺,通過打造多領域、多區域微信公眾號組成自媒體矩陣。其旗下自營的微信公眾號有「最愛杭州」「印象杭州」「魅力上海」「北京大北京」等。財聯社發現,驊威文化是繼瀚葉股份和利歐股份後又一家終止收購微信公眾號的上市公司。
  • 一個粉絲200萬的公眾號決定去死-虎嗅網
    一年多來,他們一直專注打磨條漫內容,認為內容一定是內核。直到被現實毒打,失去變現能力之後,他們嘲笑當時堅持選擇「理想」的自己,是「三個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傻逼」。但在宣告自己死亡的那條推送後面,他們的後臺被四千多條留言淹沒,商務對接的微信號新增了兩三百位好友,自媒體紛紛跳出來為公眾號背後優秀的年輕人發聲。
  • 公眾號不行了?他2020年抄底1億公眾號粉絲,進場私域流量代運營
    零一裂變卻在2020年才進場重倉公眾號:累計籤約了1億公眾號粉絲矩陣,為客戶提供私域流量代運營服務。 零一裂變為什麼要逆風而行?私域流量為什麼會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必配?私域運營如何重新解構「人貨場」?
  • 嚴監管下重塑行業標準 保健食品企業跨界求變
    去年年底被揭露的「權健事件」不僅點燃了公眾的怒火,也使公眾對保健食品行業的信任降至冰點。為了維護公眾利益,促進保健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今年,相關部門制定了「百日行動」等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混亂狀況進行整治。保健食品行業由此進入調整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跨界求變。
  • 微信整頓公眾號 營銷公司欲搞貓鼠遊戲
    一位業內人士如是對記者分析說,從某種程度上,微信的舉措也是在倒逼朋友圈營銷的群體從單純追求數量到注重質量;而微信對待公眾帳號謹慎和克制態度背後,很大程度也是為了避免重蹈此前微博營銷的覆轍。  重點清理公眾號  公開信息顯示,如今微信公眾號的總數已超過580萬,日均增長數由去年的8000個上升至1.5萬個。
  • 微信公眾號吸粉工具哪個好?
    微信公眾號作為企業重要的宣傳渠道,閱讀量和粉絲數成了公眾號的關鍵數據,其中吸引用戶關注是最難的,除去從內容方面提升之外,還可以借用一些微信公眾號吸粉工具,那麼微信公眾號吸粉工具哪個好?具體怎麼實現 微信公眾號作為企業重要的宣傳渠道,閱讀量和粉絲數成了公眾號的關鍵數據,其中吸引用戶關注是最難的,除去從內容方面提升之外,還可以借用一些微信公眾號吸粉工具,那麼微信公眾號吸粉工具哪個好?具體怎麼實現吸粉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 微信公眾號招募免費試吃員?
    或只是營銷噱頭 要先完成轉發推廣任務  ■記者 李永華  能免費吃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有錢拿,真有這樣的好事?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如今一些微信公眾號都有招募試吃員的活動,但免費試吃之前必須完成一定的轉發推廣任務。榕餐飲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推廣方式或只是微信營銷噱頭,目的是博取關注、贏得粉絲。
  • 公眾號的下半場,躲開這10個大坑
    所以,粉絲的多少,並沒有絕對的意義。 最近,有幾個leader在公眾號後臺跟我抱怨,說:唉我手下的新媒體專員,一點都不誠信,為了完成KPI,竟然刷粉絲量?! 我當時回覆說,這不能怪人家。把KPI設定成粉絲量,要麼是不懂新媒體,要麼就是偷懶。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衡量人家的工作,人家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作弊)解決。 恩,所以說KPI真的是門藝術。
  • 保健品市場增速放緩 未來監管將越來越嚴
    某生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他所在的企業創建於90年代末,彼時的消費者能夠滿足溫飽,對保健品的認知基本上沒有。因此,「那個時候我們主要的客戶是有過留洋背景的人,他們在海外生活過,對保健品有一定的認知,但這部分人並不多。」他回憶道。
  • 公眾號刷粉、在線租人、直播打賞暗藏灰色產業鏈
    公眾號刷粉、在線租人、直播打賞暗藏灰色產業鏈 原標題:   支付、下單,不到兩小時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就能上漲1000……  「太快了,兩個小時就充好了」、「刷量還送點讚,物美價廉」……2017年1月,在完成交易後,「offer先生」等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人員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 新人運營從0到1怎麼做公眾號?3000字乾貨看明白邏輯
    剛入行的從業者而言需要知道,微信公眾號是微信APP內嵌的一個核心功能,運營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提供圖/文/音視頻類的信息內容,解決10億微信用戶的內容閱讀/視聽需求。 基於微信公眾號的工作崗位,稱為「新媒體運營」,創建微信公眾號後的創業,稱為「內容創業者」。前者其實是為後者在服務,獲得工資的同時可以獲得寶貴的從業經驗,後者通過粉絲/用戶獲得經濟收入。
  • 如何在一個月把微信公眾號粉絲做到50萬+
    很多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最為頭疼的,不是文案編輯,不是菜單設置,而是自己把所有能做的都做完之後,卻發現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沒有多少粉絲,無法將自己的產品完美的宣傳出去。現在很多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都在通過吸粉渠道,對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吸粉,但是因為現在市面上殭屍粉比較多,所以很多運營者有被騙的經歷,而真實活粉的價格也居高不下,最少的也要兩三塊錢一個粉絲,這讓很多運營者頭疼,無奈。
  • 一萬粉絲的公眾號能賺多少錢
    一萬粉絲的公眾號能賺多少錢公眾號是有交易價值的,那公眾號的價值就體現在它的變現能力,那最終每個月能夠獲得的收入是通過以下幾個具體指標實現的,如粉絲的數量,圖文閱讀的多少,用戶轉化的能力等。平均來看一個擁有1萬粉絲的公眾號,如果開發的好,月收入是能夠支撐起一個人的月消費的,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下收入構成。一、流量主收入運營公眾號最無腦的收入就是流量主收入了。這是一個官方提供的收入方式,隨著公眾號運營的規範化,現在的開通流量主門檻逐漸降低,日前的開通門檻為擁有500粉絲就可以自主開通了。
  • 營銷號攻陷B站,誰的責任?
    B站一哥老番茄,坐擁1375.3萬粉絲,總播放數為15.3億。88.1萬粉絲的臥龍寺,總播放數為22.7億。頂流身後,同行者正越來越多。牛滑牆、林喵喵吖、陳師姬、大霓奈等等搬運營銷號通過批量搬運的路數入侵用戶首頁,基本包攬了用戶在B站觀看的所有短視頻。
  • 我們怎麼向現實低下自己的「狗頭」:4位創業者跌跌撞撞在2019
    真心祝願大家都好,創業者們都好。讓我們先和這 4 位創業者們聊一聊吧。看看是不是對你也有啟發。對了,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故事,歡迎寫下來,隨時和見實、和更多創業者們一起分享。在一次生態大會上,我們了解到支付寶小程序,接觸之後判斷:首先,支付寶服務的心智很強,用戶會主動尋找服務,這一點微信、百度、QQ都不符合;其次,支付寶有很多運營工具,收藏有禮、收藏後專享等等,跟用戶觸點多。印象最深的是,上了支付寶小程序後,每天搜素的自然流量就趕上微信小程序,轉化成訂單能有30%。
  • 為什麼有這麼多創業者選擇三隻松鼠?
    僅僅兩年,三隻松鼠聯盟小店就累計開店500+家,那麼,是什麼讓500多位創業者選擇三隻松鼠作為他的終身事業呢?一、訂製個人IP松鼠小店為店長定製個人IP和專屬頭像,打造一家專屬於你的個性化松鼠小店。用卡通頭像吸引顧客的目光,用個人IP增加回頭客,讓你為你自己的小店代言。
  • 高瓴兩家寵物醫院被罰,行業監管趨嚴
    農業部2512號公告寵物用獸藥說明書範本農業農村部56號公告寵物用獸藥國家標準按2512號文件生產的專用寵物用獸藥另外,最近新瑞鵬集團啟動IPO,對規範化也提出更高要求。文 / 馬壯編輯 / 唐唐3、寵物醫療專業教育與培訓、寵物醫療服務監管、輔助醫療(如寵物保健)部分、寵物醫療保險等。
  • 天貓、淘寶電子菸店鋪關閉 電子菸監管趨嚴
    全文如下:阿里巴巴:配合監管合規要求 即日起下架電子菸產品2019年10月30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附件一),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