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我們可以見到許許多多不同形狀的過濾器,但是將它們歸集起來也不外乎上部過濾器、內置式過濾器、底部過濾器、外掛式過濾器和生化棉過濾器。那我們就根據孔雀魚的特點,分析下哪種過濾方式適合孔雀魚的飼養。
1、上部循環過濾(上濾)
上部循環過濾是放在水族箱上面,整個過濾槽露在水族箱的外面,通過潛水泵將水抽出進入過濾槽,再由過濾槽底部的出水管流回到水族箱內,在過濾槽內可以放置過濾棉、活性炭、生化石等。上部過濾器的最大優點是清洗方便,在過濾材料汙染時,可以很方便地取出進行清洗。最大的缺點是體積比較大,佔的空間也相對要大。
這裡用這種過濾我們一般都是用在密度較大的成長中的魚來用這種方法,我個人在1個月之後分公母之後會用這種過濾方式,因為1個月之後的魚,攝食量開始變大。遊泳速度也上來了,不會被水泵吸到過濾裡面。水流也增加了,魚的代謝也會更快,尤其是母魚,吃的多拉的多,用這種方式能快速的把魚的糞便過濾掉。
2、內置式過濾(沉水式過濾器)
內置式過濾由潛水泵與過濾槽直接連接在一起,沉在水中,在過濾槽內有一塊捲筒狀的過濾棉纏繞在一個漏網的圓柱上,在圓柱的內部有許多生物球,便於硝化菌的附著。內置式過濾器的最大優點是聲音輕,水流方向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適應以水草為主的水族箱用。內置式過濾器的出水口有下個連接二氧化碳的入氣口,二氧化碳可以經過此口進入水中,二氧化碳經過水流的衝擊,可以很均勻地分散到水族箱的每個角落,被水草吸收。但是,機械過濾雜質的效果不如上部過濾器,因為,過濾後的汙物,附著在過濾棉上浸在水中,容易造成二次汙染,最好配上硝化菌一起使用。內置式過濾器清洗也很方便,只要將內部的過濾棉取出清洗即可,由於內置式過濾器的表面與水的接觸面比較大,它的單位面積的吸水功率小,最適宜飼養小型魚類和魚類繁殖期間使用。
在養孔雀魚的時候,這種過濾方式我一般是很少用到的,主要是它的特點不突出。而且孔雀魚是比較愛生病的,這種過濾方式很容易被汙染。
3、生化棉過濾/氣舉動式生化過濾器
生化棉過濾/氣舉動式生化過濾器是過濾器中最簡單的過濾器,它是通過增氧泵吹氣到下個生化棉中來造成水流由生化棉的外部向生化棉的內部流動,同時通過氣泵的不斷吹氣,為硝化細菌提供大量的氧分,在流動中將髒物留在生化棉上,再由水中或生化棉上的硝化菌來分解,形成一個生物過濾的環境。生化棉主要用於飼養超小型的魚類,如紅綠燈、金絲等,因為,超小型魚類的體型一般較輕,容易被過濾器吸入過濾槽內,生化棉過濾器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但是,生化棉過濾器不適應在水草水族箱或飼養大型魚中使用。
氣舉動式生化過濾器又可以分為水妖精和氣舉過濾器。氣舉過濾器是水妖精的改良型。
這種過濾我個人用的比較多,一個是因為比較溫和,大魚小魚都適合,另一個是很方便,有一個水泵能帶好多缸的過濾了。但缺點是把握不好清洗的時機,有時候太晚洗會讓水變質。把握好自己魚的密度和餵食次數與過濾的清洗時間吧。
4、外掛式過濾器(瀑布過濾器)
外掛式過濾是過濾器中最先進的過濾器。它屬於封閉式的箱式過濾器,所有的濾材都藏在一個過濾箱內,在過濾箱內有2~3層過濾盒,每個過濾盒內都有不同的過濾材料,一般底層可以是一層過濾棉,對水質進行初級過濾,將水中的雜質過濾乾淨,另外二層可以放置生化石、活性炭、生化球或磁環,通過盒內大量的硝化細菌對水中的有機物進行生化過濾,形成一個物理與生化組合的完整過濾系統。外掛式的過濾器的功率一般都較大,適應於大型的水族箱使用。
外掛過濾
這種過濾我一般是給用藥的缸來準備的,在下藥的時候用這種方式把殘留的藥物過濾出一部分,小巧容易清洗。
5、、外濾桶式過濾(外濾桶、缸外生化過濾器)
外濾桶式過濾屬於外掛式過濾,外濾桶式過濾器由於是安裝在水族箱底櫃內,在安裝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安裝不當,引起水的外溢,加上過濾桶在底櫃內,不容易被發現,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在安裝過濾桶時首先將過濾桶內水注滿,蓋上蓋子,檢查橡皮墊圈和每個接口是否都銜接好,插上電源,先關上出水開關,過濾器啟動一段時間後,再打開開關。這樣可以將過濾桶中的空氣壓出桶外,完成啟動的程序。
我在觀賞缸用這個,基本就是那些不繁殖的純看著玩的那個缸,很穩定,少投餵的情況下很少清洗。
6、底部過濾
底部過濾(又稱:底沙過濾、底層過濾、砂土層過濾器、底層浪板、底板式過濾器),雖然花費不多,既有效又不需作特別的保養。
底部過濾是放在水族箱底部,它由許多的網板組合而成,在網板上可以連接水泵的進水管,當水泵工作時,水流通過網板的底部的導流槽進入到過濾槽內,過濾後的水再回到水族箱內。底部過濾器最大的優點是過濾面積大,當水泵工作時,底部過濾網與水族箱的底部的空隙中,會產生虹吸作用,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水流,將網板上的髒物吸到過濾槽內。底部過濾器還可以根據飼養魚的大小、水族箱尺寸的大小增加水泵的數量,以增加水的過濾量。底部過濾的使用,抽水泵的功率不能太小,功率太小,底部的水流速太慢,容易滋生藻類,藻類在慢水流中,會大量繁殖。因此,使用底部過濾器時,所使用的過濾器的功率一定要大,這樣可以提高底部水的流速,使藻類不能在底部生存。底部過濾器最大的缺點是清洗比較困難!一旦需要清洗過濾器或水族箱,就要將底沙全部取出。
這種是我最推薦的一種過濾方式,精養的就用這種吧,尤其是種親魚。
7、背濾:
特點
1、水位可保持在一個穩定高度。
2、溢流槽可以放置生物球用於消聲和養菌,由於水是滴漏而下,含氧非常高,利於培養大量好氧菌,過濾效果非常好。
3、由於設置了底缸,增大了整個系統的水體,有利於保持水質的穩定。
4、底缸可以放置更多的過濾材料,過濾效果更好。
5、底缸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放置各種器材,不會因放置更多的器材而影響主缸的美觀。
6、換水和加入添加劑等操作可以在底缸進行,不會對魚和珊瑚造成幹擾;如果需加入治療藥品,在底缸加入可使其慢慢流入主缸,可防止主缸局部藥過量對魚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設置滴漏的方式:邊角溢流槽(方型或三角型)、側溢流槽、外置溢流槽、溢流管、溢流盒。5、背濾/側濾
原理
在魚缸的背部或側部用玻璃隔出一部分做過濾,其內部分成幾小格用於放置濾材(或過濾設備)和循環泵,一邊設有溢流口,當水泵把水從過濾部分抽向魚缸時,魚缸溢出的水通過溢流口流入過濾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導下「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流經各種濾材,水從最後一格通過水泵再次送入魚缸,如此循環。
這種也是我推薦的一種過濾方式,大量繁殖的時候,用這種最好,密度大點也沒事,很多賣魚的都用這種過濾。
其他的方式還有一些,但都跳不開這幾大主流方式,效果也基本差不太多,原理都在這其中。就沒太大意義介紹了。
還有就是傳說中的系統缸了,大家肯定很感興趣滴,這個必須單獨講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