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能的搜救犬如何練成
本報全程直播它們的日常生活 網友紛紛為武漢搜救犬點讚
在重大的搜救現場,搜救犬和消防官兵配合默契救出被困人員,因為這樣的場景大都會在影視劇中出現,從而讓人們對這樣一支搜救隊伍充滿了好奇。在武漢,也有這樣一支特殊隊伍,雖然建隊僅6年時間,但他們在省內外多次重大搜救現場都曾有過優異表現。農曆狗年,本報記者走進武漢消防特勤搜救犬中隊,全程直播搜救犬的日常生活。令人驚喜的是,搜救犬「賽虎」在新年之際當上了媽媽,為搜救犬這個大家庭新添了5個小生命。
【生活】
我不開心時,「賽虎」會逗我
記者了解到,搜救犬的狗食也是訓導員專門調配的,為讓狗保持營養的均衡,除了狗糧外,還會搭配牛肉、雞骨架等。「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保持參戰需要的體形和精力。」李沈軍說。
李沈軍告訴記者,訓導員和搜救犬都會建立很深的感情,彼此信任。訓導員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和狗狗們在一起。
搜救犬「賽虎」的訓導員舒濤說,「賽虎」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就能知道它是否開心,想做什麼。「『賽虎』也能通過我身上散發的氣味辨別我是否開心,我不開心時,它就會黏在我身邊逗我。」 在舒濤手下,它就像個聽話的孩子。「賽虎」曾經獲得過全國搜救犬大賽裡的「服從」冠軍。今年年初,「賽虎」當上了媽媽,為搜救犬大家庭新添了5名成員。這5名犬寶寶滿月後,也將進入搜救犬培訓行列。訓導員視他們的搜救犬如生命、如親人,他們彼此用信任與生命賽跑。
武漢晚報記者主持的這場視頻直播同步在微博、今日頭條、北京時間、騰訊新聞等平臺播出,不少網友看過直播後紛紛表示,搜救犬是災害後第一時間搜救被埋壓倖存者的得力助手,它們是人類的好夥伴,為這些可愛的精靈驕傲。
【目擊】
10秒內找出「被困」人員
昨天上午,記者走進武漢消防特勤搜救犬中隊大院,看到訓導員正在對搜救犬進行箱體搜救訓練。
箱體搜救是將一個人藏到箱子裡,每條犬需要從20多個相同的箱子中,找到藏在箱子裡的人。這項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在出現自然災害或者坍塌事故,人不能直接到達現場的情況下,搜救犬直接到達現場救人。
「搜!」
隨著訓導員一聲令下,一隻馬裡努阿犬「嗖」地奔向訓練場內,進行箱體搜救,不到10秒,它很輕鬆地找出了「被困」人員。
「小易」是搜救犬中隊的明星,它曾獲得過中央臺舉辦的狀元360犬王爭霸賽中型犬組第一名,參與過多個災難現場的救援。訓練中,訓導員將「被困」人員與衣服、帽子等帶有活體附著氣味的物品混放在20個箱體中,「小易」很輕鬆地分辨出了活體氣味。
「在災難現場,一隻成熟的搜救犬遠比雷達探測儀等設備精準實用。」武漢消防特勤搜救犬中隊隊長李沈軍介紹,有一次,在黃陂煤氣爆炸造成的房屋坍塌救援現場,生命探測儀因外部環境幹擾,未發現遇難者的情況下,「小易」在一分鐘內就定位尋找到了遇難者。
【訓練】
幼犬剛滿月就開始培訓
2012年,李沈軍從襄陽消防支隊調來武漢,組建全省消防系統唯一的一支搜救犬中隊。一晃六年,基地中已有19頭在編搜救犬,13頭在訓搜救犬。犬種有比利時馬裡努阿犬、英國史賓格犬、比利時牧羊犬、金毛尋回犬等。它們參與過十餘次救援,準確定位16人,參加過全國地區抗震演習,在全國搜救犬比武競賽中也多次獲獎。
李沈軍說,幼犬滿月後,他與戰友便會對幼犬進行培訓,訓練內容包括佔有欲、銜取欲、聲光訓練等。「成為一隻合格的搜救犬,需要再經過8個月至14個月的嚴格訓練。」
記者在基地內看到,訓練場上擺設了各種訓練設備,有豎梯、跳板障礙、跳輪胎、跳火圈……李沈軍說這些器材都是搜救犬的訓練科目,共十幾項。
「起!去!」訓導員唐龍飛下達指令後,搜救犬「小易」爬上豎梯,越過10級跳板障礙,後又迅速穿過柵欄板,跳過3米長的斷橋,一氣呵成。
「小易」屬比利時牧羊犬,是狗隊裡的全能王。
除了服從訓練、箱體搜索、障礙科目訓練,搜救犬還要進行血跡搜索、廢墟搜索、追蹤訓練、野外搜救、搜爆等訓練。這些訓練都是為了搜救犬在工作中,更好的應對現實災害環境中的各種複雜和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