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軍」能捍衛道德
在搜尋引擎的排名中,可能有人會說是百度、Google,但事實上,最強大的搜尋引擎是「人肉搜索」。以往「人肉搜索」一直處於分散作戰狀態,近日有網站論壇發出「人肉搜索」的招聘信息,要成立「正規軍」。有專家認為,作為道德捍衛者的「人肉搜索」,在法規缺失的情況下,很難避免不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那麼,這批「人肉搜索」的「正規軍」是否就能讓搜索有組織且有紀律地進行?文/記者梁紅舉
招聘「正規軍」
意欲最大限度保護隱私
上周,最早開始「人肉搜索」的貓撲網論壇正式招聘「人肉搜索」,他們稱為「賞金獵人」,他們認為有組織的「人肉引擎」將能最大限度地維護他人隱私。其實,谷歌早已經開始招募「人肉搜索」,第一期工程擬招募人肉搜索志願者2500萬名,以使它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人肉搜尋引擎。
目前,「人肉搜索」真的已經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貓撲自不必說,百度知道、新浪愛問、優庫網、谷歌、天涯來吧等都有強大的「人肉搜索」功能。關於貓撲網人肉搜索論壇的招聘公告,發起人表示,有這樣的公告,是源於目前「人肉搜索」中的一些問題。他認為,現在人肉搜索圈子有點偏離,很多都是搜索美女這類的帖子,如果能將「人肉」組織起來,大家共同遵守一個規定,搜索就會變得純淨許多。但他坦率承認,即便是出了公約,也需要大家自覺遵守,因為不可能有什麼措施去懲罰。
據了解,「人肉搜索」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特長,有人人脈廣,有人看照片專業,根據線索,每人都有不同分工。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行需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專業的分析技術。
賞虛擬貨幣
年輕人樂做「人肉搜索」
據了解,「人肉搜索」的賞金獵人年齡多在23歲至25歲之間,他們都有本職工作,除了找人的樂趣之外,激發他們的最大動力,就是貓撲網上的虛擬貨幣貓幣(MP)。賞金獵人是以掙得網上虛擬貨幣為目標執行人肉搜索任務的,雖然他們的報酬只是在網絡上才能使用的虛擬貨幣,但招聘方仍然堅信,通過即將擬定的公約,有組織的賞金獵人將可以形成。
據記者了解,不少網友對「人肉搜索」十分熱衷,但是也存在不少疑惑。人肉搜索的執行者「賞金獵人」散落天南地北,本身就不喜歡受約束。「你又不發工資,憑什麼給你管?人肉搜索網站多了,我們又不為一家服務。」幾名「賞金獵人」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記者在網上發現,現在網友的懸賞有些已不再是MP,很多都許以現金。在這種對比下,真正的「賞金獵人」何去何從,應該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人肉」
心聲
做搜索很忙很快樂
BTwolf在一家外企做網管已經三年,每天的工作就是泡在網上,「我做了多長時間網管,就已經做了多長時間的『人肉搜索』。」
已經是22時過後,BTwolf還在天涯、貓撲、Google等網上遊蕩,記者注意到,除了不時發問和瀏覽結果,而在他QQ群裡,除了好友的分類,基本是按省市的地理位置來劃分。「這是『人肉搜索』最基本的要求。」BTwolf告訴記者,他曾經參與過「豔照門」、「華南虎」、「瀋陽視頻女」等大事件的「人肉搜索」,而尋人是他做得最多的搜索。「基本是人找人、人問人、人挖人、人查人的互動查詢。」
「最重要的是成就感,那種快樂你無法體會。」BTwolf說,「就像現在查找的這個騙子,他肯定不止騙了一個人,現在還有網友陸續在向我提供騙人者線索。我們不為別的,就為了正義。抓住一個騙子,使他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就是我幹『人肉搜索』最大的快樂。」
「人肉」
心聲
網友願成「賞金獵人」
網友小7表示:「我會成為『賞金獵人』,在這個領域裡,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福爾摩斯,從一個郵件地址、室內外景都能找到線索。這個過程很有趣的。」
Smile說:「其實人肉搜索只是把社會道德譴責上升到一個更大的面和更高的高度上來。從前誰喜歡順手牽羊,甚至打牌輸了賴帳之類的,在他周圍的社會群體中也會受到類似的懲罰,網絡只是把這種影響力放大了而已。而從前那個懲罰對象的周圍人群也會知道他的名字、工作單位等,是不是也構成侵權了呢?」
網友「吾之榮譽即忠誠」表示,貓撲也曾招聘過「貓貓特別行動隊」隊員,待遇是每月根據工作量,享受2萬~4萬的MP獎勵,年底或特殊重大節日,均享受5位數以上的MP紅包獎勵。「這太少,不足以吸引人,我一天頂貼都達到5萬MP。」
近八成被調查者認為
應規範「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一邊成為網友熱捧的方式,但也不可避免地觸及到洩密、侵犯隱私等問題。據中國青年報消息,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491名公眾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五成(47.3%)公眾認為人肉搜索是不是網絡暴力要「視情況而定」,近八成(79.9%)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更好地規範人肉搜索。
另一方面,如何辨別「人肉搜索」的真實性也值得人們去思考。像2007年底,北京一名13歲在校女生張某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說:「上次我上網查資料,突然彈出來一個網頁,很黃很暴力,我趕緊把它給關了。」很快,關於張某的《很黃很暴力》的帖子出現在網上,隨後,視頻、圖片、漫畫、惡搞相繼上網。這還算真有其事,但綿竹團市委書記範曉華就特別冤枉。由於一則「有人在綿陽五一廣場搭建救災專用帳篷並惡意傷人」的網絡傳言,人肉搜索立即發動,查找肇事者「範小華」。但這次「人肉搜索」發生了偏差,結果,團委書記範曉華的一切曝光於網上,甚至連8歲女兒是領養的隱私也被人公布,每天受到數不盡的騷擾和謾罵,最後不得不動用官方途徑闢謠。
網友
觀點
發錯「通緝令」後果嚴重
不可否認的是,「人肉搜索」充分體現了「團結就是力量」,但「人肉搜索」也被稱為最恐怖的社會搜索。「一旦『網絡通緝令』發錯,後果嚴重,而且發起者也不能掌控事情發展的結果。」BTwolf告訴記者,「『很黃很暴力』事件的13歲女學生不該承受那麼大的壓力,綿竹團市委書記範曉華也是誤傷的結果。」網友zch11230表示,人肉搜索的力量越來越大,不過好像有些人是利用了這種力量,好事也有,壞事也不少呀,不少不明真相的一看貼就呀呀的吼。言下之意,極易出現網絡暴力。
網友「欲望的游離」表示,人肉搜索的發動應該謹慎,而且必須要謹慎,在事情經過有沒有弄清,當事人的做法在事實上是否已經超越了社會大眾的道德接受能力,不然一有不慎,好心就能做錯事,道義捍衛者就成了罪犯。
專家
視點
「人肉搜索」很難有組織
女白領「死亡博客」的官司現在還在進行中,對於網友和網站的侵權行為,法院還沒有最後給出答案。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我們現在有60多部規範網際網路的法律,已初具規模,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但侵權的行為還是在不斷發生。
清華大學網絡行為研究所副所長李旭也承認,我們的網絡法律規範還存在不少問題,還無法達到「依法治網」的要求。其個人觀點就是對於可能侵犯他人隱私的人肉搜索,主要還是要依靠法律和社區本身的準則規範來加以約束和引導。
雖然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貓撲和Google開始招聘「人肉搜索」「正規軍」,希望給予一些規範。但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處於游離狀態的「人肉搜索」者很難做到有組織有紀律,他們以大多數網民的好惡為是否發出「通緝令」的根本。而競爭激烈的「人肉搜尋引擎」網站,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點擊率,則大多會抱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心態,無法真正杜絕侵權甚至網絡暴力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