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流過濾的強大我就不多說了,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製作滴流的好法子,既省錢又省力。有想法的可以參考下。
DIY滴流盒,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做,也可以在網上買,價格也算不貴,如果是自己做就要考慮用料、成本、結構等等問題。理論上講滴流盒的層數越多越好,但層數越多,對水泵的要求越高,當層數太多有可能造成底層溢流、泡水的問題,而且對魚缸的壓力也大,所以大家量力而行。
1、由於硝化細菌怕光,選盒子最好別用透明的,不透明的收納盒或者周轉箱都是不錯的選擇。
2、注意打孔通風,不要把盒子封閉起來,滴流過濾之所以效率高就是因為濾材和空氣能充分的接觸,所以一定要讓濾盒裡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盒子蓋一定要多打孔,盒體在不漏水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側面打孔,讓空氣進來充分和濾材接觸,
3、濾材不要放太多,除了要預留放2-3層放過濾棉,還要保證濾棉到雨淋管有1-2公分的間隙,這樣效果最好。
4、自製滴流盒的時候,最難掌控的就是滴流孔。孔打大了,上層的水流下來只能滿足一部分的滴流孔出水,孔打小了,由於水的表面張力,上層下來的水會從滴流孔流過但是不會向下流出去,這樣水位升高會溢流,那怎麼才正好呢?
打孔要用1.5-3.5的鑽頭從小到大逐個試驗,如果用小鑽頭打完接上水泵發現盒子積水很多就再用大鑽頭逐個擴大,什麼時候是正合適的時候呢? 滴流盒裡有2-5毫米的積水而且不再增長的時候最好,這樣可以利用水的壓力克服表面張力而向下流,保證每個孔都出水。所以大家不管是買來的滴流過濾器還是自己做都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水泵實際流量來計算。我自己的經驗是:實際流量一千的時候用2.5的鑽頭打兩百個孔基本上正好。由於滴流過濾往往比較高,水泵實際流量會有衰減。
5、濾材的選擇和擺放也是一門學問,過濾棉選粗中細三種密度的,粗棉在最上邊,然後依次中棉、細棉。生化濾材不管是選擇十合一還是其他的某種,都不要忽略生化球的存在。生化球可以說是為滴流過濾而生的!
生化球作為第一層生化濾材能充分打散水流,同時增加水中氧氣,最重要的一點生化球不是沒培菌效果,而是掛菌膜的時間較長而已,而且一旦穩定下來,效果會非常好,而且永不磨損。這裡多嘴一句,生化球多少錢?那些所謂的品牌貨多少錢?哪個利潤高?大家多思考吧!
當然啦,陶瓷環 玻璃環 石英球 細菌屋也不是不好,如果單純使用生化球,大概1-2個月才能感覺到系統的穩定,如果加入了玻璃環細菌屋,系統形成明顯變快很多,但玻璃環細菌屋又存在損耗問題。所以個中取捨大家還是自行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