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學英文 做慈禧翻譯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裕德齡洋裝照

  裕德齡姐妹照片,左為裕容齡,右為裕德齡。

  我一直認為,最靠譜的歷史,往往是由親歷者記錄而成的。因為那種現場感是無法取代的。

  現場感才是王道,歷史如此,故事如此,新聞也如此。

  今年以來,斷斷續續地讀一部名為《清宮二年記》的書,這就是由歷史親歷者所作的記錄文字,作者裕德齡是清朝郡主,中法混血兒,歷史給了她一個見證的機會,讓她在慈禧太后身邊工作了兩年,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

  歷史給了機會,她本人又很有才,尤其是在觀察方面和文字方面極具天賦,因此,想不在中國文化上留下精彩一筆都很難。

  本版撰文/劉黎平

  走上崗位:

  穿西裝見慈禧 見面只握手

  這是公元1903年的3月2日,對於17歲的裕德齡郡主而言,將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她將走上自己的第一個工作崗位。工作性質:翻譯,當時名為紫禁城女官;僱主:慈禧太后;工作介紹人:慶親王。

  在此之前的3月1日,德齡和她的妹妹容齡還在為自己參加面試該穿什麼衣服而煩惱,面試時間是在3月2日的早晨六點,面試人也就是僱主:慈禧太后。面試地點在頤和園。為此,德齡的母親,一位法國籍女士,特意向慶親王說明:我們家閨女在歐洲待久了,習慣穿西服,回到國內,還來不及做合身的旗服,能不能通融一下。

  慶親王早有準備,他說已經就著裝問題向太后稟告過,慈禧表示:希望德齡姐妹穿西裝來見她,她也很想看看貴族美眉穿西裝是個啥樣。

  著裝的大原則問題解決了,姐妹倆又在西裝這個選項上糾結起來。妹妹容齡畢竟年幼,只考慮自身的美感,覺得穿淺藍鵝絨外褂和自己的膚色體態比較相稱;姐姐德齡稍稍年長,思考問題比較周到,她認為穿紅色鵝絨外褂比較好,因為面試官老佛爺可能比較喜歡大紅大紫的喜慶色,「蓋意此或可得太后歡心也。」

  還是年長者說了算,最後聽姐姐的主意。衣服定下來,頭飾也跟著這個樣式走,都是紅色的帽子,用翠羽做裝飾,這種紅色一直延伸到鞋子和襪子,說白了是滿堂紅。兩位美眉的母親,則穿海青色長衣,衣服邊緣用紫色的鵝絨做點綴。頭飾黑白分明:戴黑色帽,用白羽毛做裝飾。

  對不起各位讀者,作為一個對時裝天生鈍感的老男人,我無法憑德齡公主的文字描述,在腦海中形象地拼湊109年前這三位貴族婦女的服飾,這個使命只能交給對時裝比較有感覺的女讀者了。

  光緒憂鬱而英俊

  兩位稚嫩的郡主,應該知道她們即將得到的這份工作,將是一個大時代對她們的召喚。她們不是重要的人物,卻要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她們不能決定歷史,但歷史決定她們必須參與這個進程。她們的父親裕庚是清朝貴族,外交官,曾經駐日駐法長達六年,德齡在長年的旅外生涯中,精通八門外語,當然,也沒丟下自己的母語。

  當時的清廷,尤其是皇室,需要注入一些像德齡姐妹這樣新鮮的血液,尤其是在跟國外使節的女眷們打交道時,這些時髦開明的格格或郡主,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外交溝通渠道。

  按照當時的條件而言,確實沒有比這批十九世紀八零後格格更合適的人選了。

  在進頤和園的過程中,德齡先見到兩位重量級人物。第一個是大內首席太監:李蓮英。德齡對此做了記錄:「極醜且老,皺紋滿面,惟舉止翩翩耳。」尚未婚配的德齡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又老又醜的猥瑣太監,將會是她擺脫封建家長婚姻制的得力幫手。

  第二個是大清帝國第一夫人:光緒的皇后。德齡對此的記錄是:笑容可掬,和藹可親,身材好,體態美,就是長得不夠靚麗。相見禮儀就是握手。

  六點左右,終於見到僱主:慈禧太后。這個當時帝國的頭號重量級人物給德齡的第一印象就是:華貴,和藹。慈禧身上有一款漁網狀的披肩,綴有三千五百粒明珠,這位小姑娘不可能當時就數老太太披肩上的珠子,如果這樣,面試就砸了,估計是人云亦云地記錄下來的。見面禮儀也不是傳說中的跪拜,而只是握手而已,「太后見餘輩至,旋即起立,相與握手」,面談一番,僱主發話:我希望和這兩位可愛的姐妹朝夕相處。這等於是發聘用通知書了。

  女士們待在一起,就喜歡談時裝。面試一過,幾乎所有話題都集中在巴黎時裝上,聊來聊去,慈禧對法國的路易十五式高跟女鞋讚不絕口,表示自己對這樣款式的鞋子最中意。有沒有委託帶幾款,就不得而知了。然後,慈禧吩咐:在宮裡頭要多穿西裝。

  在這期間,有一男子在咫尺之外站立,他離這種時裝話題當然就不止一兩尺了。正當該男子覺得索然無味的時候,慈禧從巴黎時裝高跟鞋的包圍中脫身出來,介紹:眼前這位蜀黍,就是當今的皇上,就叫萬歲爺好了,你們叫我呢,就叫老祖宗。

  在德齡的眼中,光緒是一位憂鬱、英俊、又比較羞澀的王者,身長五尺七寸,高鼻子,高額頭,雖然時時歡笑,然而笑聲中「含憂色」。

  職場糗事:不懂俄語卻擔任俄公使翻譯

  想不到第一天上班就遇上糗事。德齡精通八門外語,卻漏了俄語這門大語種,偏偏工作的第一天就是俄國公使夫人勃蘭康來訪。眼看上班的第一單業務就沒法做,幸虧德齡懂俄國國情,她帶著僥倖對慈禧說:「不要緊,俄國人大多懂法語的。」事實證明她沒有猜錯,俄國公使夫人果然懂法語,雙方會談期間,都是用法語溝通。

  上班前仍在為著裝糾結。既然對方是公使夫人,我方翻譯的著裝就要得體,要得體就得穿長衣,但姐妹倆入宮的時候都是著短裝,當時不穿長衣的顧慮是因為宮裡頭沒有地毯,長衣拖在地上只能當掃把用,哪裡想到俄國公使夫人當天會來。幸虧會談是在上午十一點舉行,時間上還充裕,於是慌忙著人從家中找來歐式長衣。姐妹倆穿的是水紅縐紗外褂,用普魯士線帶裝飾;兩位郡主的母親則穿灰白色縐紗外褂,上繡黑玫瑰花,領衣及衣帶略帶灰青色。

  這些時裝到底是啥樣,當時的慈禧見了,有兩個印象,第一是驚豔:簡直是三位神仙妹妹;第二是擔心:好是好,就是不乾脆,尾巴太長,你們走路時老是用手挽著衣服,累不累啊?「爾等行時,以手牽衣,曾覺倦否?」

  德齡除擔任翻譯工作,還要從事教學工作,學生就是光緒皇帝,課程就是英語。當時的安排是每天教授一個小時英文,德齡誇自己的學生:「天資穎悟,記憶力絕強」。當時的教學成果還頗不賴,學生光緒能夠閱讀並默寫短篇英文故事,尤其是英文書法極佳,唯一的缺點是發音不夠清晰。這個教學成果極大地鼓舞了慈禧,當時年近七十的她,也鬧著要學英文,但歲月不饒人,學了兩課後,就掛科了。

  結局:在光緒和李蓮英幫助下擺脫封建婚姻

  說實在話,慈禧還是真心喜歡德齡郡主的,長輩喜歡一個女孩子,就想給她許個好人家。在慈禧看來,大臣榮祿就是戶最好的人家,他們家的公子巴龍就是德齡最好的老公。思想西化的德齡很不待見這樁婚事,德齡在回憶錄裡寫得很隱晦,只說對方是「某親王」。

  慈禧卻將德齡郡主的拒絕理解為懼怕未來的婆婆,於是安慰說:實在怕婆婆的話,就住在宮裡頭,有我在一日,你婆婆就不敢一日欺負你。德齡還是拒絕,慈禧不免覺得沒面子,於是生氣,不過還好,後果不嚴重,慈禧一直有禮貌地克制著自己的情緒。

  德齡想到了李蓮英,「蓋宮內諸人,能左右太后者,惟李一人而已。」有些人,看上去很猥瑣,甚至你覺得和他說句話,打個招呼都很難受,然而,山不轉水轉,很有可能你有求他的時候。

  德齡苦苦哀求李公公想辦法,李公公說了聲「盡力」。果然,他一「盡力」,老佛爺就不再提這樁婚事了。另外,光緒同學也幫了德齡老師一把,就在慈禧提親提得最厲害的時候,光緒建議德齡去天津採辦年貨,畢竟是皇帝,這點權力還是有的,德齡由此也躲過一次尷尬的提親。

  1905年,德齡以父親病重為由,請假離開皇宮。慈禧也恩準了,臨別那天,宮裡人哭得淚人兒一般,慈禧也是這淚人兒當中的一個,一口一句「記得回來啊」。光緒也很神傷,用英文說了一句:「Good luck.」殊不知,師徒二人在英語課上曾有過政治觀點的交流,光緒希望德齡能感化慈禧變法,也向老師透露過想去歐洲考察,甚至參觀萬國博覽會,但一切成空。

  曾為抗日救國出力

  出宮後的裕德齡,不再回宮,因為再回宮,那個她效力過的王朝已經覆滅;隨後,她嫁給外國駐華使節,再後來她用英文在報刊上發表小說《清宮二年記》,引起轟動,秦瘦鷗等人又將這些翻譯成中文。接下來,裕德齡跟隨中國一個更重要的女士:宋慶齡,為抗日救國四處奔波。到最後,1944年,這位58歲的前清郡主在加拿大死於車禍,惜哉!

相關焦點

  • 慈禧的最美御前宮女:精通八國語言 清朝滅亡後嫁給了美國人
    那打交道一定需要翻譯,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人,她可以說是慈禧身邊的最美御前宮女,精通八國語言,深受慈禧的喜愛。此人就是旅美作家裕德齡,滿州漢軍正白旗人。她的父親裕庚是清政府的外交官,曾擔任過清政府駐法使臣,裕德齡也跟著父親在法國生活了6年。這6年的生活,也讓她大開眼界。她經常跟著父親外出,在跟西方人的接觸中增長了不少見識,而且還學會了八國語言。
  • 「御前女官」更是特封的公主,道出慈禧不少的秘密,卻死於車禍
    裕德齡(1886~1944),筆名德齡公主。少年時隨父先後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精通多國語言。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因父病重離宮。後「應親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寫下了她在宮廷內兩年生活的所見所聞——《清宮二年記》。
  • 慈禧太后分明是女的,為何光緒卻喊她「親爸爸」?李蓮英道出原因
    清朝是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滅亡至今不過才百餘年的時間。雖然清朝距離現代並不遙遠,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謎團沒有解開,比如光緒皇帝的死因以及他和慈禧太后之間的關係等等。而且,慈禧太后掌控清朝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光緒皇帝在位期間,他們之間又是如何相處的呢?
  • 慈禧的臨終前一天早晨還在處理光緒的後事,下午嘴裡含上了夜明珠
    特別是慈禧太后,她的一生之中出生於道光皇帝年間,鹹豐皇帝的後期開始幹預政治,同治皇帝的時候完全就是垂簾聽政,而光緒皇帝的時候更是直接把持朝政,光緒皇帝都要事先詢問於她,她的意思就是清朝最好的國策,在不滿意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之後,她照樣可以擁立自己妹妹兒子溥儀做皇帝。這就是慈禧。
  • 洛陽關林:慈禧、光緒、王鐸、乾隆書法熠熠生輝
    關林的大門為清代擴修的大門,大門上九九八十一顆乳釘,這是皇家才能使用的,而關羽在清朝的時候已經被加奉為武聖人,和孔子齊名。 這裡不僅有王鐸的筆墨,還有皇后和皇帝的筆墨,上面這張圖片的字「威揚六合」四個字是慈禧皇后親筆題寫的,當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帶著光緒皇帝跑到了西安,派了當時78歲的李鴻章去談判
  • 光緒為何一輩子不能生育?跟慈禧的可恥行為有關,被世人唾棄
    其實,慈禧是有心思坐皇位的,但是又害怕不能讓大臣們臣服。最終,慈禧選擇讓醇親王的次子載恬繼承皇位,而自己則繼續垂簾聽政。  光緒皇帝在位期間,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雖然想要有一番作為,但他幾乎沒有實權,憑藉他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和慈禧抗衡的。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件事讓光緒感覺十分恥辱。
  •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上午還在處理光緒後事,下午嘴裡含上夜明珠
    在中國人的心裡,一提到慈禧這個人,似乎總會是感到義憤填膺。總是會不自學地細數慈禧一樁樁、一件件的過失。上午還在處理光緒後事,下午嘴裡含上夜明珠1908年的11月14日,紫禁城中突然傳來光緒皇帝駕崩的消息,於是整個皇宮上下都在忙活著給光緒皇帝安排風光大葬。此時的慈禧其實已經感染重病多日,自己也知道沒有多少日子了。聽到光緒去世的消息,作為執政權的慈禧太后在身體這樣糟糕的狀態下,也沒能好好休息下。
  • 光緒受到慈禧的嚴厲批評,他忍著眼淚直到慈禧走後才放聲大哭
    東方剛吐魚肚白,光緒就起床了,他順手摘下掛在床頭的寶劍,來到養心殿前的走廊裡練一會兒。活動活動筋骨,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之後,就開始讀書了,光緒估計皇阿爸差不多起床了,便放下書本,向儲秀宮走去。光緒來到皇阿爸的寢宮,慈禧剛剛起床,正打看哈欠坐在床沿上。光結走上前跪在地上,鄭重地喊一聲:「兒臣恭請皇太后聖安!」「請起吧!」慈禧揉一揉睡意惺忪的眼。「謝聖母皇太后!」
  • 裕德齡:我在慈禧身邊做了兩年的御前女官,真實太后生活原來這樣
    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與妹妹容齡一起,被慈禧太后召入宮中,留作御前女官,同時擔任慈禧太后的專職翻譯,深得慈禧太后寵愛,後被慈禧封為郡主銜位。御前女官就是專門伺候慈禧太后日常起居的。德齡照顧了慈禧兩年,她的回憶錄是貨真價實的後宮實錄。那我們就從她的筆下的描述來看看真實的慈禧喜生活是什麼樣子?她有哪些愛好和特殊的癖好呢?
  • 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是如何駕崩的?答案已經水落石出!
    原標題: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是如何駕崩的?答案已經水落石出!一百多年前37歲的光緒皇帝去世了對他的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他死於政治改革的失敗,有人說他是被西方太后殺死的光緒的死因是什麼?他正在追趕西方皇帝(慈禧)和光緒皇帝,作為負責禮儀和祭祀的最高官員,太后應該日夜守候在幸福長壽大廳外面,直到她去世,北京的其他部長也不例外,大臣們都焦慮不安,等待著房間流淚太后得了痢疾!
  • 慈禧寵愛的公主,曾用英文向世界宣傳中國,最後慘死美國街頭
    清朝末年有很多的勢力聚集在北京城中,皇宮之中雖說也深受動亂,但卻也成了北京城中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德齡就是一個名正言順進宮居住的人,她原本是朝中四品大臣的女兒,但因為國際關係的持續緊張,使得這位四品大臣只能拖家帶口的出使於日本和德國,這也讓德齡成長為一個擁有豐富閱歷的人。
  • 慈禧的枕頭,既是慈禧容顏不老的秘密,又是慈禧安全的保障
    說起慈禧太后,真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人物。從她作為「蘭兒」是草原上的少女開始,到成為「老佛爺」被孫殿英刨墳為止,長達幾十年都是舊時中國的焦點。關於她的秘聞始終是人們關注談資,今天說說慈禧太后的枕頭,本文均為史料考證,並非空穴來風。首先慈禧太后的枕頭很有保健功能。
  • 慈禧貼身女官寫書:太后用十幾種香水,床上有許多枕頭和六床被子
    這本書的名字叫《清宮禁二年記》,作者是太僕寺卿裕庚之女裕德菱(也寫做裕德齡,咱們就按照書中署名,稱之為裕德菱)。按照裕德菱書中記載,慈禧一天要用十幾種香水,每頓飯要上一百道菜,衣服自然是每天一換,但是有一個生活習慣她卻沒有寫,估計也是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寫,咱們也就不去管它了。但是裕德菱明確記載了:慈禧床上有六床被子和許多枕頭。
  • 光緒皇帝到底是被誰毒死的?有人懷疑是袁世凱幹的
    究竟是誰毒死了光緒皇帝呢?據說是慈禧令太監將他毒死的。有的學者認為,由於袁世凱的叛賣告密,使慈禧鎮壓了維新運動。袁世凱擔心慈禧死後光緒重新執政,將會問罪於他,於是就與慶親王勾結,打算廢黜光緒,立慶親王之子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殺了光緒。
  • 慈禧很喜歡的一雙鞋,怎料百年後風靡世界,很多女性離不開它
    慈禧貼身女官裕德齡曾在《清宮二年記》中寫道:「太后對於飲食的知識淵博,大概可以使當代且許多作家吃驚」,慈禧每次吃飯時都會擺上100盤菜,太監在下面報菜名,如有中意的就夾到盤中    不過慈禧太后也並非一無是處,她前期也是想著挽救清朝,實質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 悍匪康小八搶劫清朝官銀,當面調戲慈禧,千刀萬剮一聲沒吭
    悍匪康小八搶劫清朝官銀,當面調戲慈禧,千刀萬剮一聲沒吭 要截就要截皇槓,要玩就要玩娘娘。——康小八 於是按律應該判斬立決的康小八被慈禧下令凌遲處死,康小八被凌遲之後沒多久清朝就取締了凌遲,而康小八也就是歷史上最後一位被凌遲的犯人。
  • 大清朝最短命皇帝,被生母慈禧逼到了妓院,最後得病慘死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時間,到了最後三個皇帝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絕後」沒有留下任何子嗣。今天單表同治皇帝。同治名為愛新覺羅.載淳。是滿清王朝的第十位皇帝,由於同治的弟弟早夭,所以他一直是鹹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
  • 蒼穹之昴:光緒想見臨終的生父,慈禧不願意怎麼辦?一段對話解決
    為了讓慈禧太后明白自己的意思,春兒還追加了一個理由:  「畢竟她生下了我,就算這輩子報不了恩,也該去表一表心意啊!」  慈禧太后的養育之恩,光緒皇帝有的是時間報答;但醇親王的生育之恩,光緒皇帝就只有這一個機會了!不光是養育之恩,還是生育之恩,光緒皇帝但凡有點虧欠都會有損正面形象,都是光緒皇帝一輩子的遺憾。
  • 清朝有12個「鐵帽子王」,可為啥慈禧偏看上醇親王家的兩個兒子?
    那既然這樣,為何慈禧太后在給大清朝選皇帝的時候,只看中醇親王家的兩個孩子呢?我們知道,鹹豐皇帝去世後,由懿貴妃的兒子載淳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母以子貴,懿貴妃也因此被冊封為太后,上尊號為「慈禧」。但很不幸的是,同治皇帝在十九歲的時候就病逝了,由於其膝下無子,因此只能在那些親王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