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遠古奧陶紀大滅絕,跟以往的大滅絕完全不同,神秘事件令人...

2021-01-09 美女小倩談科學

科學不僅僅是研究先進的技術,也需要研究浩瀚無垠的宇宙,科學會研究微觀世界,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科學都會涉獵其中。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魅力,人們才開始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我們可以從科學中得到快樂,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熟悉那些神秘的現象。

今天美女小倩準時給大家講述科學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往我們講述的主要是天文科學方面,同時也對微觀世界的一些現象進行探討,今天美女小倩準備另闢蹊徑,給大家說一下最新的科學研究,而且是遠古時期的科學研究。對於我以前的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一定叫你看完之後不後悔。

奧陶紀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名稱,英文來說是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的意思,奧陶紀屬於地質年代名稱,可說說奧陶紀是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距離我們現在的時間大約有五億年,奧陶紀延續了六千五百萬年。可以說奧陶紀對於現代世界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奧陶紀有很多生物關係到我們今天的每一個人。

奧陶紀分為幾個世,主要是奧陶紀早、中、晚三個世。我們要知道奧陶紀的大陸面積很小,海洋佔據到地球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時候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奧陶紀生物繁榮度甚至不次於現在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比現在的世界生物種類還要多,奧陶紀大海之內一片繁榮。

不過此時的陸地和我們想像的可是完全不一樣,因為此時的陸地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因為當時的陸地沒有任何的植物,甚至也沒有任何的生物存在,此時的空氣中含有一些有害氣體,氧氣含量比較低,人在奧陶紀的陸地生存,呼吸是最大的威脅。奧陶紀的生物依舊主要在海洋生存。

三葉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種遠古滅絕生物,三葉蟲可以說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祖先,寒武紀的時候三葉蟲比較繁榮。到了奧陶紀的時候,海洋裡生活著五百多種三葉蟲,可以說奧陶紀三葉蟲的數量十分的巨大。三葉蟲化石比較普遍,到現在來說發現的數量超越其他生物很多。

遠古的奧陶紀開始會出現一種新的物種,那就是早起的魚類,這類最早的魚類屬於無頜類,它們進化的樣子很怪異,因為這些魚類沒有上下頜,而且它們的嘴很寬,頭的邊緣長著奇怪的骨板,是保護自己免受其他獵食動物攻擊。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魚類的骨板很可能是電器官,用來感覺距離或電擊捕食動物。

奧陶紀的最大霸主是一種直殼鸚鵡螺,這種鸚鵡螺在奧陶紀的時候進入繁盛期,它們身體無比巨大,大部分直殼鸚鵡螺長可達一米以上,這種是奧陶紀肉食性動物胃口非常不錯。它們在大海中橫行無敵,襲擊或吞食大量的三葉蟲,有時候也會攻擊魚類,奧陶紀直殼鸚鵡螺,可謂是臭名昭著。

關於奧陶紀的大滅絕,一直困擾著科學家,主流的思想是奧陶紀晚期,氣候出現很大的變化,致使大量的生物出現集體滅絕。可是氣候變化在海洋來說,應該很不明顯,所以這種說法問題很多。現在科學家發現奧陶紀的生物大滅絕,很可能是巨大恆星爆炸,引起的伽馬射線暴,導致奧陶紀大滅絕出現。

伽馬射線爆的致命的射線,造成微生物大量滅絕,如此一來地球生物引起嚴重的饑荒。同時伽馬射線暴造成大氣層變質,如此一來遮天蔽日的有毒氣體,造成奧陶紀物種大滅絕,目前伽馬射線暴擊中地球是最合理的解釋。美女小倩對於奧陶紀滅絕事件,覺得伽馬射線暴應該是最接近事實的推論。大家有自己想法的話,可以留言探討,希望加我粉絲和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生物大滅絕事件(一)
    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世界末日)。在集群滅絕過程中,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過劫難,而且還經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其它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華南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的肇端標誌—新聞...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華南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的肇端標誌   中新網南京1月17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7日發布消息,該所戎嘉餘院士和黃冰研究員通過對相關層段中腕足動物群的深化研究,為華南奧陶紀末大滅絕的肇始標誌提出了新的認識。
  • 地球上的5次生物滅絕事件,現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我們的地球上曾經居住著1.5億種生物,而現存的僅剩下150萬種,99%的物種在過去滅絕了。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並不是指一個物種的滅絕,而是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也有可能極少數倖存下來。集群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植物雖然也經歷多次大滅絕,但不像動物那樣顯著。雖然有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4.88億年前)你可能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很熟悉,這是大約5億年前化石記錄中出現的大量奇異生物,其中大多數屬於節肢動物家族。但你可能不太熟悉寒武紀-奧陶紀大滅絕事件,那次事件見證了大量海洋生物的消失,包括三葉蟲和腕足類動物。最可能的解釋是,在生命還沒有到達陸地的時候,世界海洋的氧氣含量突然而無法解釋地減少了。
  • 為什麼會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什麼時候會來臨?
    第一次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地球上經歷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當時地球上85%的生物在這次中被滅絕,據研究發現,奧陶紀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冷。這事其實要先從生命起源說起。現在主流假說認為:生命起源於海底熱泉口,這是因為地球早期還沒有氧氣,無法形成臭氧,自然也沒辦法阻攔紫外線。而過強的紫外線對生命有摧殘作用,以至於生命無法在地球表面誕生。
  • 研究發現史上首次生物大滅絕持續僅20萬年
    新華社南京1月6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6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一個由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新近發現4億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現的首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僅發生在短短20萬年之間。這一成果,為人類精確研究大滅絕的成因和發生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 奧陶生物滅絕事件,伽馬射線暴引發的一場地球冰河世紀
    宇宙大爆炸開始,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長河裡,經過各種令人驚奇的巧合,地球擁有了讓人驚嘆的奇蹟——生命,而人類作為地球最偉大的生命,創造了今天璀璨的文明。現在地球氣候溫暖適宜,生命繁盛,可以說地球能從幾次大滅絕中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
  •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
    這每一次的災難,都讓這個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了一大半。那麼其中比較嚴重的一次,就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這次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的發生,距離現在也有2.52億年了。當時的二疊紀已經快要走到末期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地球就發生了這件非常恐怕的事情。當時陸地上的生物滅絕了有70%,而海洋中的生物,則滅絕的數量更多。
  • Lethaia:奧陶紀末大滅絕後復甦—輻射期全球腕足動物
    生物大滅絕後新的演化階段是動物群再次建群(repopulation)的關鍵基礎所在。研究大滅絕後生物的復甦與輻射對揭示生物宏演化過程、規律和型式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志留紀蘭多維列世埃隆期(Aeronian)是奧陶紀末大滅絕後腕足動物的首次復甦-輻射期。
  • 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Big Five」
    以下逐一分解介奧陶紀末大滅絕(end- Orovician mass extinctin)(約4.4億年前)是由大冰期造成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在數十萬年時間裡,南方大陸冰蓋的形成和融化、全球溫度的驟降和驟升、海平面的速降和速升,導致70%左右的海洋生物物種消亡。
  • 五次地球生命大滅絕事件,第六次也許正在發生
    地球生命史上的末日,都記錄在地層和化石裡了,回望氣候、環境劇變的年代,先後發生了5次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滅掉了全球至少一半的生物物種,同時又有一些幸運兒活了下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 85%物種滅絕 巨型鸚鵡螺的末日奧陶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這場浩劫中,地球85%的生物物種滅亡,大型鸚鵡螺和許多種類的三葉蟲消失殆盡。但也有少數逃過一劫的類群,比如鱟和海百合甚至躲過了每一次大滅絕並倖存至今。鸚鵡螺也在其中,只不過今天太平洋、印度洋中的它們,最大也不過20多釐米,和它們的巨型祖先已不可相提並論了。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30多年。
  • 已滅絕的烏龜,為何如今再次出現?科學家:警惕第六次大滅絕
    地球上曾經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分別是距今4.4億年的奧陶紀大滅絕、距今3.65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距今2.5億年前二疊紀大滅絕、距今2億年前三疊紀大滅絕以及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至於這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科學家猜測很有可能已經在向我們來了,如今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正在不斷加劇,而人類就是推動這第六次大滅絕的始作俑者。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
  • 在現存的生物中,有沒有成功躲過了五次滅絕事件的生物?
    那麼,除了藍藻,還有哪些成功躲過了地球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生物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下圖為湖中泛濫的藍藻)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想要滿足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條件,就必須是出現在第一次滅絕事件之前的生物,而且必須是現存的生物。基於這個前提,我們簡單的來了解第一次滅絕事件。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科學家:自然的警告,物種大滅絕來了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物種多樣性很強的生命搖籃,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有170萬餘種,地上跑的有4200多種、天飛飛的有8700多種,水裡遊的有21000多種,無脊椎動物130萬多種,還有15萬總植物,而我們說探索到的物種,可能還只是九牛一毛,尤其是海洋裡,要知道海洋比陸地要大得多,在幾萬米下人類從來沒有到達過的深海裡可能還有很多物種是我們沒見過的
  • 地球正經歷第七次物種大滅絕? 2.6億年前的生物滅絕事件被嚴重低估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主流觀點認為,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發表在《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過去可能還發生過另一起此類事件,只不過研究人員直到現在才發現。
  • 2.52億年前,導致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元兇是誰?
    ◎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翻開地質歷史,會發現地球曾經發生了五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 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仍然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