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五龍村的老屋,興國大山裡的贛南鄉村景象,農村人熟悉的故鄉

2021-01-16 黃楊軍攝影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每個人心中,故鄉都是溫暖的代名詞,是遇阻的避風港,是疲倦的歇腳石,它在人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故鄉的老屋,是溫馨的、美滿的。有山有水,瓦房老屋,冬暖夏涼。而今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攤大餅的模式在不斷地蔓延著。各式各樣的老房子也被推倒了,許許多多的農民被趕進高樓裡。就算是有些偏遠的農村,依然在堅守著最後一塊陣地。

如今走在農村鄉鎮的大街上,你也很難再看到那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民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仿歐式建築,和一些不倫不類的抽象建築。你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老瓦房,你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鬥拱走獸。也許下一次,你再要給你的孩子講傳統民居時,只能去博物館或者民俗村了。鋼筋水泥在加劇城市比熱的同時,卻逐漸冷卻著人們的心。

五龍村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社富鄉五龍村與于都縣貢江鎮倉前村相鄰,這是一個處在高山深處的客家傳統村落,距興國縣城46公裡。土磚瓦房的老屋是我們曾經最熟悉的農村風光,很多人都在曾經的屋簷下追逐嬉戲快樂地玩耍過如今這樣的風景這樣熟悉的老屋卻在我們生活中漸漸消失了,這些熟悉的老屋成了我們記憶中的鄉愁。

現在的鄉村除了老人以外,真的沒什麼人。昔日家家戶戶敞亮的前院後院,而今不是小樹林,就是小菜園了,高高的玉米、辣椒,還有雜草,把鄉村填充得滿滿的。我們這一代人,由於社會的變遷,大都生活在城裡。夢想在遠方,思念卻總是故鄉。

贛州五龍村的老屋,興國大山裡的贛南鄉村景象,農村人熟悉的故鄉。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相關焦點

  • 贛南農村酒席上的硬菜,每一道菜都非常誘人,客家人舌尖上的美味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贛南的農村,自古不論婚喪嫁娶就有自家辦酒席的傳統。像結婚、辦喪事、生孩子、給孩子辦滿月等等,都是需要大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吃2~3席的。
  • 苦楝樹美麗綻放的花朵很清新,贛州鄉村熟悉的植物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苦楝樹是一種古老的樹種,它的葉子、花、枝都是苦澀的,但是它是一種庭院觀賞植物,並且花果能都能入藥。夏初,樹上會開淡紫色的花朵。花朵有五個花瓣,分散在花蕊周圍。
  • 贛州古浮橋距今840多年,冬天裡的魚市人氣火爆,是國寶級文物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天漸冷,南方也慢慢有了冬天的感覺。對於我們生活在城市的人而言,生活氣息濃鬱的地方在菜場、商場、還有攤販存在的老街小巷。在江西贛州,一處旅遊景點也成為了生活氣息濃濃的地方,那就是臥於貢水之上的贛州古浮橋。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的一座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贛州江西面積最大同樣人口也是最多。贛州有千裡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等美譽。
  • 文明新風贛南來|興國:小卡片激發大能量
    興國:小卡片激發大能量客家新聞網 記者陳洪明 特約記者張聲吃過早飯,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村民鄧海秀踱著步子來到村裡的「積分兌換超市」。百十平米的小超市裡,米麵油鹽、衣服鞋帽、書包文具等商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 江西贛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贛州便一直在與崩崗做鬥爭。這些年,理念一變舉措變,從就崩崗而治崩崗轉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山上與山下同治,治山與理水同步,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統籌兼顧,全方位蓄水保土。與此同時,贛州將崩崗治理與農林開發、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相結合。2015年,在政府引導下,老陳開始上山種臍橙。
  • 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鄉的客人
    回到了故鄉,從車站走出來,他卻有點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親戚家好,還是該先找個酒店住下,明天再趕過去?這是母親過世後,他第一次返鄉。父親早年就過世了,3年前,母親也走了。辦完母親的喪事,他在縣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幾日。臨別時,妹妹對他說:「哥,以後回來你就上我家住吧。」當時他點點頭。
  • 人民日報點讚江西贛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贛州便一直在與崩崗做鬥爭。這些年,理念一變舉措變,從就崩崗而治崩崗轉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山上與山下同治,治山與理水同步,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統籌兼顧,全方位蓄水保土。與此同時,贛州將崩崗治理與農林開發、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相結合。2015年,在政府引導下,老陳開始上山種臍橙。
  • 佳作欣賞|王英:大山裡的鄉村醫生
    鄉村醫生被用牛車接去為病人看病。拍攝於建水普雄鄉七棵樹村 鄉村醫生是鄉村裡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 鄉村醫生在為村民宣傳衛生知識。拍攝於建水縣坡頭鄉普谷渣村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少女食人花:我的故鄉在我的記憶裡,是個到不了的遠方。@讓神仙忙起來:每個人的故鄉都是我們長大後眷戀和回望的避風港,故鄉的街道,故鄉的美食,故鄉的風土都組成了故鄉的記憶。@YTG:因為有個很遠的地方,這個世界上才會有故鄉。因為有個很遠的地方,大雁才會在秋天排成行。@大家不要笑我嘿:記憶在,故鄉就在,故鄉的風景也在。
  • 陽光灑滿熟悉的院落,土炕上的銅火盆裡炭火熊熊,煙火深處是老屋
    煙火深處是老屋 文;魯花蘭陽光灑滿熟悉的院落,淡淡炊菸絲絲縷縷從廚房飄出、上升,一束陽光透過窗戶投射在發黃的牆壁,黧黑的木格窗扇安靜地伸出來,土炕上的銅火盆裡炭火熊熊,火苗舔舐著烏黑的茶壺底,濃釅釅的罐罐茶煮得咕咚作響,碗大的蒸饃烤得焦黃,我習慣性地伸手去拿,突然閉目養神的老貓伸著懶腰齜牙咧嘴向我撲來,我驚叫一聲......原來是夢。
  • 銀校合作新成果,農行贛州分行聯合贛南師範大學舉辦副科級幹部黨性教育培訓班
    11月28日-29日,農行贛州分行在贛南師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辦2020年副科級幹部黨性教育培訓班。農行贛州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陳華林,贛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吳劍波出席開班儀式,農行贛州分行全體副科級幹部參加。
  • 興國均村:老嫗近百枚銅錢被「盜」,蜀黍充當「神算子」助其找回
    興國均村:老嫗近百枚銅錢被「盜」,蜀黍充當「神算子」助其找回#贛州熱點話題#11月22日,均村派出所民警為群眾找回「被盜」的近百枚銅錢,為群眾解了心頭之憂,獲得了群眾的認可,提高了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 行吟詩刊丨劉曉平:山村很靜 狗吠是遠村的門鈴
    能肥/攝遠村(組詩)遠村的山嶺在遙遠的大山折皺裡藏著我們心繫的遠村遠村很遠但依然是我們的故土啊貧窮就像蝗災把遠村啃食得一片荒涼荒涼的遠村也是故鄉啊高高的山嶺是我們要去攻克的高地是一部久遠的日誌記載著遠村的滄桑書寫著鄉親的勤勞大樹是遠村的標誌大樹很老雷劈不垮風吹不倒歲月裡唱著不屈的歌
  • 可以,這相當贛州!
    作為一枚土生土長,卻在外地打拼的贛州人,去過很多城市,吃過很多種菜系,卻始終忘不了一種口味,鹹鹹辣辣的贛州菜。 對於贛州人來說 只要鹹鹹辣辣,就能吃飽吃好 03 嗦一碗米酒,相當快活!
  • 客家古建築模式九井十八廳,贛南人無力阻止的逐漸消亡
    作者:贛州房掌柜李啟軍 每每談到贛南的古代建築有何特色,都離不開九井十八廳,小時候都聽成九進十八廳,就是拐彎抹角太多的意思,直到知道九井十八廳的時候,這類堪比國寶熊貓一般的建築模式,已經只能在博物館解說員的口中,個別古代建築遊覽區的展廳模式中,才可以看到和聽到
  • 「創|新作」琥珀裡的故鄉
    印象裡,他一直以這樣的高標準在書寫,因而,他的散文具有真摯的情感與邃遠的內涵,總能觸動讀者的靈魂。每個人都有故鄉,故鄉始終牽動著人的情思。對遊子而言,提到故鄉,猶如提到母親,很自然地便會勾起人汪洋恣意的情感。但江少賓沒有放任那份情感泛濫。在《回不去的故鄉》裡,他始終充滿警覺地克制著一己的情感去書寫。
  • 一條鄉村的路,承載多少故事
    沿著寬敞的高速路前行,當年要四五個小時的路,現在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故鄉的小鎮,只見小鎮上那些低矮的蓋著青瓦的平房已經找不到形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大的建築,它們橫七豎八,擠擠挨挨,抬起頭來只看到線條一樣的天空,讓人頓時有了呼吸不暢的錯覺。今天不逢集,街上人煙稀少,車在街上一晃便過了。又過了差不多40分鐘便回到了我家的老屋。
  • 畢節:羊角大山裡,這個村大變樣
    11月17日,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水東鎮以則孔村蛋雞養殖場,村民王琴正在收集傳送帶上的雞蛋。羊角大山裡的以則孔村,離縣城近40公裡,全村269戶907人,森林覆蓋率62%。由於地勢偏遠、環境惡劣,發展產業受限,貧困發生率高,曾經的以則孔村是深度貧困村。近年來,在脫貧攻堅的號角聲中,以則孔村在項目支持下,大力實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改造農村電網改造,建設通村通組路和供水設施,開展綜合環境整治。昔日的無路、無水、無電、無學校的以則孔村大變樣,交通四通八達,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和安全電,擁有現代化教學樓的小學,教學質量在全鎮名列前茅。
  • 想到天南地北故鄉人的春晚
    想到天南地北故鄉人的春晚文/孫樹恆在「天南地北故鄉人」微信群裡,學姐桂蓮是一個大「群主」,每天從冰天雪地的嫩江醒來一醒來就成了一個身披光芒的人猶如一個大導演,來到山峰之上又一次,回到了師生中間,又一次,引領走進了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