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建築模式九井十八廳,贛南人無力阻止的逐漸消亡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贛州房掌柜李啟軍

每每談到贛南的古代建築有何特色,都離不開九井十八廳,小時候都聽成九進十八廳,就是拐彎抹角太多的意思,直到知道九井十八廳的時候,這類堪比國寶熊貓一般的建築模式,已經只能在博物館解說員的口中,個別古代建築遊覽區的展廳模式中,才可以看到和聽到.

贛南民居主要的兩種類型,一種是圍屋,以圓形方形包圍為主,外圍看起像個大的馬蜂窩,一種是廳屋組合,是方方正正的廳屋結合.九井十八廳一般都是富裕人家,人口多,他們才得以擁有,當然,每個村落也有此類民居,規模大小不同而已,而一度整個贛南的農村都是這樣的結構.

常見九井十八廳格局

在南康十八塘圩下,我媳婦的家裡,就是一個小的九井十八廳,周圍必定是依山傍水,門前有池塘有消息,有禾坪,就是曬穀坪,整棟房屋以正廳為中心,大廳分別向左右兩側延伸。大廳分為上、中、下廳。上廳設堂屋,列祖神像、擺神案,兩壁掛對聯字畫,兩邊各有一個側門

上廳為宗族議事重要場所,下廳置放長凳椅桌供族人坐息,若是有酒席,下廳也是寫禮的地方。兩側都有若干廂房,廂房上側留有巷道,可通左右橫屋。廂房多為6至8扇木門,上為木雕與格紋,下為木板,雕山水花鳥等圖案。九井十八廳住宅房間多的近百間,少的也有二三十間,橫屋就是廚房、廁所、豬牛雞圈等,現在南康不少依舊保留著這個風格,但是嚴謹的正規的已經越來越少了.正在逐漸消亡.

為什麼?因為九井十八廳適合於木質結構,現在住宅早已經摒棄了這類建築模式,而且首先消亡的就是城市,城市是不可能有了,而農村也逐漸蓋起了樓房,以別墅,準別墅模式出現在南康的大部分地區,拆遷之後都是一水的商品房,誰還會做九井十八廳,原來的每間房門口背都有一個尿桶,現在誰還有了?

全國其他客家地的九井十八廳

「九井十八廳」數字是指整棟建築群中有九個天井、十八個廳堂,且棟棟相通,房房相連,做到家人晴天可曬日,雨天不溼鞋,具有冬暖夏涼,通風遮光,舒適安全的特點。在天井內鋪上木板就可把上下廳連成一體,便於舉行祭祀、慶典等大型宗族活動。這就是標準的九井十八廳,在贛州鬱孤臺文化街一帶,有一個上竹絲巷,下竹絲巷,上寸金巷,下寸金巷這類富豪地主的居住群落,要知道,這一帶在古代屬於皇城的範圍,都是非富即貴,現在那裡還保留了一套九井十八廳的空屋子,給大家當作瀏覽拍照之用,可惜大家並不稀罕,知道典故和這其中的奧妙的不多,所以遊客稀少。 贛州的魏家大院是九井十八廳當仁不讓的地主宅子,在遊客或者導遊大喇叭朗朗上口魏家大院如何如何氣派和顯赫時候,卻不知道特殊年代時候他家被鬥地主時候的苦澀,打著赤腳在鵝卵石下暴曬,雞蛋蔬菜如同星爺電影裡的橋段,扔在魏家人的身上. 幾乎無人知曉這段苦澀,只知道它耀眼的光芒.

贛州一處九井十八廳建築

如今,在保護古宅方面,政府進入兩難局面,拆掉的話被戳脊梁骨,保護也需要資金和愛護,更需要知情而愛護,江西師大一位古建築保護專家認為,民間資本是文化遺產保護的生力軍,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部門應引導民間力量介入,尤其在非文保單位的保護修繕上。他說,古民居的保護需要創新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籌措經費,可以通過企業和個人出資,打造旅遊產品,既可有效保護古遺蹟,又能增加旅遊亮點。有條件的話,可以在農村買一塊地皮,搞一個九井十八廳,當一個傳統文化的傳人,多好!(寫於2020年12月27日夜22時)

相關焦點

  • 贛州五龍村的老屋,興國大山裡的贛南鄉村景象,農村人熟悉的故鄉
    而今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攤大餅的模式在不斷地蔓延著。各式各樣的老房子也被推倒了,許許多多的農民被趕進高樓裡。就算是有些偏遠的農村,依然在堅守著最後一塊陣地。如今走在農村鄉鎮的大街上,你也很難再看到那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民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仿歐式建築,和一些不倫不類的抽象建築。你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老瓦房,你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鬥拱走獸。
  • 贛南客家特產美食「薯包子」,外酥裡嫩,非常爽口,你吃過嗎?
    在江西贛州,薯包子,是贛南客家特產美食,天冷的時候,吃著熱騰騰的薯包子,那叫一個美味!而且一定要趁熱吃,冷了,風味就變了!薯包的主要原料是腳板薯和麵粉,用腳板薯擂成泥漿狀,然後加上麵粉或米粉,油炸而成香薯包。腳板薯,也叫大薯,纏繞藤本作物。農曆二三月切薯子小塊沾草木灰下種,農曆八月底成熟。
  • 粵贛古道: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之後,中原人就在嶺南地區定居,後設置三郡,陸續有中原人遷居至嶺南「同越人雜處」,這是嶺南地區最早的客家移民。漢人同當地居民逐漸融合,客家族系逐漸壯大並向四周遷徙。據史料記載,從閩浙進入嶺南的路線主要是沿水路南下,也就是贛江到北江和東江的通道。客家先民就是沿著這些主要通道,分別到達粵東北和粵西地區。不同姓氏的族人所居的不同村落,形成了不同的建築風格、文化特色、習俗、方言等。
  • 圖說客家:古今人物遊長街 客家高蹺舞千姿 圖
    據《京都風俗志》載:「秧歌以數人扮頭陀、漁翁、樵夫、漁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鑼,足登豎木,謂之高腳秧歌。」另《定縣秧歌論》也說:「唱秧歌的人,腳底下綁上三四尺高的木棍,叫做踏高蹺腳。」  高蹺這種表演活動機動性大,行動比較自如,可以在大場面中表演,也可走街串巷。而表演時間,一般都在農曆臘月、正月間。新年一到,人們便打起了綁腿,踩著高蹺,盛裝出行,走街串巷,好不熱鬧。
  • 客家與客家精神散論
    這裡的山山水水曾經滋養過遠古時代的「贛巨人」和「秦木客」,哺育過篳路藍縷的客家先民,孕育了絢麗多彩的客家文化。為了充分展示贛南客家文化的特色和豐富內涵,本報特別約請多年從事客家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從贛南客家的淵源、民居、人文、民俗、民藝、美食等方面進行講解。今天刊發的是第一篇。
  •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龍巖)觀後感
    龍巖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龍巖電視臺等單位承辦的「說客家話,道桑梓情——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福建省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月光光,秀才郎。公公教公式念文章,阿婆教公式唱山歌。每日乖乖上學堂。月光光,秀才郎。
  • 定南花帽:一個正在延續的客家傳奇
    那口舊木箱裡放著她收藏的各式各樣的客家花帽,牆上掛著她自己畫的畫,一臺老式的縫紉機仿佛剛剛停止了轉動,案上的那臺舊石磨,讓人想起兒時鄉村裡的家,若是再放一捧黃豆, 那想家的味道就一定會被磨出來。     擺滿舊什物的屋子充滿著歡快、活潑的氣氛。
  • 普通話版贛南客家婚禮《下轎贊》
    1890年,英國人愛德爾在他的《中國訪問記錄》中這樣寫到:「客家婦女,真是我所見到的任何一族的婦女之中最值得讚嘆的了。」 三、 不論是在傳統中,還是現代社會裡,客家女性始終是家庭的重心。 客家地區有句俗語:「沒有老婆不成家」,這個「家」不僅指「結婚生兒育女」,更重要的是指在家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客家男子極少承擔家務,客家婦女充分扮演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好婆婆的家庭角色。
  • 銀校合作新成果,農行贛州分行聯合贛南師範大學舉辦副科級幹部黨性教育培訓班
    11月28日-29日,農行贛州分行在贛南師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辦農行贛州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陳華林,贛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吳劍波出席開班儀式,農行贛州分行全體副科級幹部參加。  本次培訓是農行贛州分行與贛南師範大學首次合作的大型專題培訓班
  • 贛南桔柚上線「學習強國」強國商城
    客家新聞網訊 彭瓊輝 賴聲傳報導:為拓寬贛南優質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1月14日20時30分,贛南桔柚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強國商城上線。圖為贛南桔柚。贛南桔柚是繼贛南臍橙上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後的又一明星水果。
  • 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嗎?
    客家的本意是指外來的人,相對本地人而言;現在說的客家專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簡稱。客家人為中國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漢族民系,主要分布於華南各地,尤其以粵東、粵北、閩西、贛南、臺灣西北部的山區為主要集中地。由於客家人傳說是古中原人的後代,客家話也就被稱作「中原古音」了。釐清客家話是不是中原古音,首先得釐清客家人是不是北方移民後代。
  • 客家子弟的過年記憶(賴輝)
    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員,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中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泛,影響最深遠,人數最多的民系。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客家本系中原漢人,因戰亂、災荒等原因,經豫、鄂、皖等輾轉南遷,漸次定居在贛、閩、粵三角地帶,後來更遠播於海外。贛、閩、粵三角地帶是客家的大本營,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處在大本營的最前端,中原漢人南遷進入現在的客家區,最早就是定居在寧都一帶。
  • 梅州有2區1市5縣,而客家話為何卻以梅縣話為代表!
    人們普遍認為,梅縣話是客家話的代表,這是因為自明末清初以來,梅縣長時期是客家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我們知道,宋代末年,大批客家先民自贛南進入閩西汀江流域,在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條件下,最終形成了客家民系。在客家民系的形成時期,汀州曾經是客家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 且談客家話傳承危機
    伴隨新生代的出生,它首先淪為老人的語言,然後隨著老一輩人的離世,徹底成為歷史。客家話目前所處的境況,正是如此。很多家長看到客家話無助於孩子的升學,創造不了幾個工作崗位,實現不了什麼經濟價值,自然又產生了母語無用論的觀點。甚至覺得客家話講得太多,反而不利於孩子普通話和外語的學習,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成績和將來的發展,所以才不願意教孩子客家話。
  • 贛南農村酒席上的硬菜,每一道菜都非常誘人,客家人舌尖上的美味
    贛南的農村,自古不論婚喪嫁娶就有自家辦酒席的傳統。像結婚、辦喪事、生孩子、給孩子辦滿月等等,都是需要大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吃2~3席的。在贛州農村,那宴席上出現的可以說都是硬菜,可以說沒有城裡高檔酒店的漂亮但絕對更美味更親民,在農村上檔次、有分量的菜都可說硬菜,而農村酒席上的菜也都是非常講究有內涵,所以這樣的宴席才令人最懷念和嚮往,因為地道的宴席在城市裡根本吃不到的。
  • 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十裡不同音。你哪的客家?你說的我聽不懂喲
    枉我也算是盲目自大,號稱「通曉三國語言(中文、日文、英語)+N種方言(普通話、白話<粵語>、客家話以及半桶水的潮汕話<與閩南語同類>」,自詡語言天賦不錯,竟然一下子也沒有聽懂。毫無疑問,河源客人的客家話是正宗客家話。我的客家話雖然有些偏門,但是也算是比較正宗的客家話。然而,我們之間同語種的交流竟然產生了語言障礙。
  • 「百家號鼠你紅」客家釀菜遠近聞名,他們壓軸的年夜飯,吃了難忘
    在這其中,又當屬「客家」最具特色,而客家最出名的年夜大餐釀菜更是一絕,其中被稱為「鳳凰投胎」的豬肚包雞,因其味鮮美可口,也聞名於世。你可知道這是為何?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客家」為何在我國獨樹一幟?因為客家是南方漢族的一支,也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
  • 饑荒聯機版地下的秘密,帶你直面遠古文明的消亡史!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誠,今天阿誠要給大家分享一下饑荒世界最為神秘的遠古洞穴裡面隱藏的秘密,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遠古文明究竟是如何消亡的。先民們因為偉大的改革而欣喜雀躍,殊不知噩夢燃料已經開始侵蝕它們的世界,並逐漸帶領遠古文明走向消亡。終於,遠古先民們因為濫用噩夢燃料而自食惡果,遠古大門流出大量的噩夢燃料,席捲整個遠古文明,影怪開始暴動,先民的子嗣紛紛死亡,遠古一族也逐漸變得虛弱。一些先民與噩夢燃料融為一體,變成黑色身體的異種怪物,。法杖祭司無力控制龐大的黑暗力量,法杖跌落在地。
  • 該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國度以客家話為國語,很多人看不懂其文獻資料
    客家話又叫涯話、麥介話,新民話、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語或土廣東話,和粵語、贛語、北方話、閩語、吳語、湘語並列為中國七大方言。一般認為,客家話的底層是唐初的正音,至今,梅縣人仍稱客家話為唐音。粵方言則是秦朝正音,融合南楚古音而成;閩語則是晉朝正音,是融合甌閩古音而成;贛方言則是江淮古音融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