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稻米、小麥等口糧充足,人們對優質稻米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來也評選了一大批優質稻品種,在水稻提質增產上作出重大貢獻。本篇接著聊稻米品質,稻米品質包括外觀品質、加工品質、蒸煮品質、營養品質和食味品質等,蒸煮品質由直鏈澱粉含量、膠稠度及糊化溫度等3個指標來評價,前面寫過直鏈澱粉含量,現談談膠稠度,這項指標也在水稻品種審定的米質指標。膠稠度對米質有哪些影響?哪些因素會影響稻米的膠稠度?
1、膠稠度對米質有哪些影響?
膠稠度是稻米澱粉的一種膠體特性,指稻米澱粉經糊化、冷卻後米糊膠延展的長度(單位:毫米mm),表示澱粉糊化和冷卻的回生趨勢。它是影響優質稻蒸煮品質、米飯軟硬、口感的重要因素,評價優質稻米的重要指標之一。膠稠度大的米飯,口感溼潤軟滑,冷卻不回生,可增加食慾;膠稠度小的米飯,口感粗糙,難於下咽。一般來說,稻米的膠稠度越大,則米飯越柔軟,品質越好。
通常將稻米的膠稠度分成軟膠稠度(>60mm)、中膠稠度(40-60mm)、硬膠稠度(<40mm)3類。一般優質米的膠稠度都是軟膠稠度,「南絲苗北五常」是優質稻米品牌中較突出的兩個品牌,廣東高端絲苗米品種美香佔2號的膠稠度72-77mm、象牙香佔的膠稠度77mm,頂級五常大米稻花香2號的膠稠度76-79mm。再看早稻品種,大多數品種膠稠度較小,直鏈澱粉含量高(20%以上),因此米質較差,口感粗糙,冷卻後變硬。
2、哪些因素會影響稻米的膠稠度?
稻米食味品質十分複雜,受遺傳因素、環境、栽培技術及其互相作用的影響,還受加工、品嘗感官(南北習性差異)的影響。
首先,品種遺傳效應,不同的品種其特性有差異,膠稠度不同。一般粳稻品種的膠稠度好於秈稻品種,秈稻品種中尤其是早秈稻的較膠稠度小,如中早39的膠稠度48毫米,米質較優的湘早秈45號的膠稠度60mm、直鏈澱粉含量小(14.5%),因此口感較好。
其次,種植環境因素。有的品種膠稠度最大所對應的結實期間溫度一般為22-25℃,高於或低於這一溫度範圍膠稠度下降,部分晚稻品種溫度越高,膠稠度越高。
第三,施肥水平。過量施用氮肥會降低稻米的品質,提高蛋白質的含量,蒸煮食味品質下降,口感偏硬。有研究表明,增施氮肥會使得膠稠度縮短,不同的品種表現有差異。磷、鉀肥及矽、鋅等中微量元素對稻米的品質也有影響,多為積極,適當增施能提高米質。
第四,稻米加工。稻米加工精度不僅會影響稻穀的出米率,也會影響營養價值,應提倡適度加工,但加工精度高,膠稠度有偏高的趨勢,蒸煮品質和米飯口感較好。
綜上,要種植出優質的稻米,不僅要精心產地,更要熟知稻米的品種,宜選擇膠稠度大、直鏈澱粉含量中低的優質稻品種。選種時要考慮地域環境,同樣是稻花香2號種子,在不同地區種植其稻米品質差異很大,在吉林的膠稠度65mm,低於黑龍江地區,最好吃的稻花香2號大米只能是五常地區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