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7日訊(記者 趙曉雯)「世間無水不朝東,伊犁河水向西流」。在天山的西段,山上的雪水消融後匯成雪水河,從伊寧市穿城而過。伊犁河不僅賦予了沿河兩岸絕妙的生態景觀,也孕育了伊犁河谷深厚璀璨的多民族文化。
晚上十點,對於東部地區城市來說已是深夜,而伊寧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伊寧市六星街社區街頭,工作了一天的居民,褪去了一身的疲憊,拿起了手風琴,端起了自己釀的格瓦斯,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夜色下載歌載舞,共同表達對美好生活、對祖國大家庭的祝福。
近日,記者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六星街,看到不同民族居民在這裡過著和諧安詳的生活,舊城改造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居住環境,閒暇之餘,居民們開起了民宿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店,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
9月9日,伊寧市六星街街區,經過翻新後的六星街煥然一新,市民慕名前來參觀遊玩。中國網記者 趙曉雯 攝
舊城改造:「土炕子」翻新成網紅打卡地
六星街位於伊寧市區內西北側,由工人街、黎光街等3條街從中新廣場輻射出6條主幹道,把街區分成六個扇形小區,形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六邊形街區,具有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
為更好地保護和延續古街區的歷史文脈及古老民俗文化,2009年伊寧市政府將六星街列為舊城保護性改造的重點項目,在保護街區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對三環內的部分沿街民居、道路渠系及旅遊基礎設施等進行全面提升改造。
今年3月中旬全面復工復產以來,伊寧市在六星街一期基礎建設項目的基礎上,實施了六星街地域風情旅遊開發項目、六星街遊客中心暨停車場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社會投資類旅遊業態建設項目。
隨著街區面貌的逐步改善,旅遊項目的開發,不少當地居民做起了小生意,由於經營有方,一些店鋪成了網紅打卡地,很多市民慕名前來參觀。莉莉婭的列巴店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我聽說六星街在招商,就在這裡租下了兩間門面。改造後的六星街環境變好了,周末很多人來這裡遊玩,麵包做出來很快就賣完了。」莉莉婭對記者說。
六星街街區的改造與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給莉莉婭帶來了信心,莉莉婭還在列巴店旁邊開了一家茶吧。在麵包店的帶動下,茶吧的生意也紅火了起來。
「改造前的六星街就是土路、土炕子,沒有人願意到這來,現在遊客逐漸增多了,庭院業態越來越好了。」六星街黨支部書記閆欣對記者說。
9月9日,伊寧市六星街街區,13個民族居民組成業餘手風琴樂隊,用實際行動演繹著「民族團結一家親」。中國網記者 趙曉雯 攝
民族融合:13個民族居民演繹「民族團結一家親」
六星街街區總佔地47公頃,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居民,大家守望相助,手足相親。
「不同民族文化與風情在這裡共聚、共生、共榮,民族風格濃鬱的建築和特色商品讓這裡充滿了魅力,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來這裡遊玩,拍微電影、婚紗照。」伊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伊寧市文化體育廣播和旅遊局黨組書記、伊寧市政協副主席蘇娉對記者說。
六星街的手風琴樂隊便是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最好體現。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是一支由13個民族組成的業餘手風琴樂隊,包括塔塔爾族,漢族,錫伯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維吾爾族,回族,柯爾克孜族,樂隊成員有退休教師,警察,手工藝人等。雖然來自不同的行業,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手風琴演奏。
樂隊的創始人是俄羅斯族居民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扎祖林,15歲那年,他靠打漁掙錢買下第一架屬於自己的手風琴,之後跟著父親學習修琴,並收藏自己喜歡的手風琴。
40多年來,他一共收藏了1300多架手風琴。幾年前,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建起了手風琴博物館。
2018年,在一次演出後,亞歷山大發現當地許多居民也十分喜歡手風琴演奏,便找來3位老朋友一起表演,還吸引來其他4位不同民族的手風琴表演愛好者加入,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初步成型。
除了在博物館演出外,樂隊還經常參加伊寧市各類演出,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居民加入樂隊,一起用美妙的琴聲向各族群眾傳遞友誼和快樂,用實際行動演繹「民族團結一家親」。
「手風琴琴聲悠揚,有著很強的感染力,修好一架手風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我希望更多人能喜歡上手風琴,並將這種文化藝術傳承下去。」亞歷山大說。
據蘇娉介紹,六星街自今年3月中旬全面復工復產以來,現已新增和提升轉型旅遊業態82家,吸引社會各類投資達5200萬元,直接帶動就業896人,間接帶動就業3584人。
「下一步,伊寧市將繼續推進項目建設,改善少數民族聚居區居住環境,努力將六星街既打造成為各族百姓的和美家園,也成為各地遊客留連忘返的共享家園。」蘇娉說。
【來源: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