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特利為不當玩笑道歉:我沒有厭女症,女人就是我的生命!

2021-01-10 晨昊說體育

據10月24日報導,巴洛特利今天就自己不恰當的玩笑表示道歉,並表示女性是自己的生命。

巴洛特利最近作為嘉賓出演了義大利綜藝節目《名人老大哥》,他的兄弟埃諾克是今年賽季的參賽選手,在節目中,巴洛特利對另一名選手達亞尼·梅洛開了低級玩笑,還回應了去年對自己的強姦指控。

雖然達亞尼梅洛主張自己與巴洛特利有關,但巴洛特利予以否認,有人對巴洛特利說,「我想讓達亞尼來你的房間……」巴洛特利笑著回答,「是的,但是馬上就會說『停,停,痛』」。

結果社交媒體爆炸,很多人指出了女性厭惡症,球員也在instagram上道歉,「女孩子們,如果覺得有人被罵了,我會道歉的,我很了解達亞妮,我們的說話方式可能有點粗魯,但我最喜歡她了」「所以,請不要再說什么女權主義和厭女症,我向感到被冒犯的人道歉,但如果你在做出判斷之前不知道兩人的關係,請先了解一下信息」。

「我有兩個媽媽,三個姐妹和一個女兒,所以女人是我的生命,不要計較你不知道的事情,我愛你們,晚安,」巴洛特利在還是嬰兒的時候被領養,後來與親生父母重逢,因此透露自己有兩個母親。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厭女》:日本李銀河運用女性主義理論深入解剖「厭女症」現象
    本書作者認為,在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的二元之性的秩序裡,身居於核心位置的便是厭女症。厭女症,顧名思義是表現出厭惡女性的一種病症,在男人身上表現為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則表現為自我厭惡。厭女症最明顯的表現在好色的男人身上,這個說法聽起來似乎很矛盾,讓我們想想那些被稱為種馬的男人吧。
  • 承認吧,很多男人其實很「討厭女人」|厭女症|直男癌|女權|男權...
    何為「厭女症」?「厭女症」(misogyny)並非生造標籤詞,最普遍的理解來自於它的古希臘詞源,字面的意思就是「對女人的憎恨,對女人的蔑視」,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文學、藝術、現實和種種意識形態表現形式之中的病症。其表現為對女性化、女性傾向以及一切與女性相關的事物和意義的厭惡,並把婦女,尤其是婦女的性,當作死亡與痛苦,而不是當作生命和快樂的象徵。
  • 英國知名大作家毛姆,為何會有「厭女症」?讀者:擱我也會這樣!
    英國知名作家毛姆,為何會有「厭女症」?讀者:不討厭女人才奇怪!自古以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這句話用在「厭女症」的男人身上可不管用。病症能讓這類人從此厭倦和女人相處,從而不會主動去找女朋友,更別談結婚問題。而英國知名作家毛姆,就被認為有厭女症傾向?這主要是從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來的。
  • 「你太強勢了,一點也不女人」:「厭女症候群體」的前世今生
    瓊.史密斯在其著作《厭女症》的概述:厭女症,「misogyny」,是廣泛存在於文學、藝術、現實和種種意識形態表現形式之中的病症,表現為對女性化、女性傾向及與女性相關事物的厭惡。你的性別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你是男人,你會不會慶幸自己生而為男人,而女人天生就是比男人弱的生物,她們只適合呆在家裡廚房和育兒室?
  • 背後或許是厭女症作祟
    無良的攝影師瘋狂偷拍裙底風光,現場的女觀眾嚴厲呵斥JK女生:「保安在哪裡?你在漫展搞這些動作有必要嗎?在漫展麻煩你認認真真地做動作好嗎?」隨後,事件愈演愈烈。該視頻在網絡中瘋傳,主人公道歉卻遭到謾罵,被指「羞恥蕩婦「、抹黑JK圈。孰是孰非,沒有定論。但在我看來,這件事並不是一場鬧劇那麼簡單。它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於人格權的漠視,以及社會中普遍潛在的厭女症情緒。
  • 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時間過去了三十年,現代社會的女性生存環境有沒有好一些呢似乎並沒有。女性在家庭中額外承擔的壓力,在職場中額外受到的歧視,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再說沒多大意思。最近聽說了個讓人不解的詞兒:「厭女症」。「厭女」這個詞原本來源於日本作家上野千鶴子的作品。現在在中國也非常流行。
  •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不,這是「厭女症」男人的悲劇
    王嬌蕊從小家境優渥,不學無術,不擅打理家政,看家本領就是談戀愛。起初,王嬌蕊為了打發寂寞勾引了佟振保,佟振保如魚咬上鉤,兩人快樂了一段日子。可是交往的時間越長,王嬌蕊發現自己居然愛上了佟振保,發電報與王士洪離婚,懇求佟振保娶她為妻。可是,在佟振保的眼裡,王嬌蕊是娶不得的女人,他這樣對她說:「嬌蕊,你要是愛我的,就不能不替我著想。我不能叫我母親傷心。
  • 「厭女症的歷史」之二:強姦
    「厭女症的歷史」之二:強姦 2020-05-22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有「厭女症」
    他一生有「厭女症」,終身未婚,也無固定情人。在歷代著名的哲學家中不愛女人的有;愛而不得的也有;戀愛一生的也有;像叔本華這樣被貼上「厭女症」標籤的幾乎甚少。在叔本華的《論女人》中,他說女人幼稚、輕佻漂浮、目光短淺、沒有理智、看事情只看表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女人最適合的職業是看護和教育兒童。叔本華為什麼會如此貶低女性?
  • 這是「厭女症」的根,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
    如果我們反過來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罕見的文章:男人應該溫柔賢惠,才能留住女人的心;男人保持好氣質和好身材是非常重要的你認為文章是伴隨著違和感的嗎,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呢?必須清楚地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這就是為什麼性別平等的口號被高喊了這麼多年,而卻的進展緩慢。這本書《女性與權力》包含了英國著名古典科學家瑪麗Bild關於性別問題的兩篇演講。
  • 也許,他們患有「厭女症」
    面對愛情,霸道總裁卻常常表現出傲嬌的一面:即使,深愛著女主,他也從來不會直接對女主說:「我愛你」。在戀愛前期,他不是不明白愛戀的感覺,就是在內心深處拼命抵制這種愛戀。他的佔有欲極強,他經常會為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情吃醋。
  • 從張紫妍、李勝利事件到「N號房間」:「厭女症」才是韓問題關鍵
    02「厭女症」是韓國性暴力問題的根本原因隨著「N號房間」事件的愈演愈烈,大量的民眾以及藝人站出來請願。石頭覺得,除了嚴懲案犯,更應該深刻思考導致案件發生的社會問題了。幾乎沒有多久就會爆出一起自殺事件。其中多數都難以與性侵犯脫離開,張紫妍的遺書只是掀開了冰山一角而已。導致這麼多問題的出現,其根本原因還是韓國的「厭女症」。「厭女症」是一種意識形態,男尊女卑、男權、父權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很難想像,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是亞洲工業化比較早的國家,但其男權、父權文化卻是亞洲最嚴重的國家。
  • 「黃蜂女」伊萬傑琳·莉莉為美國疫情期間不當言論道歉
    新京報訊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就在眾多明星都號召大家居家隔離的時候,曾在漫威電影《蟻人》系列中出演黃蜂女的伊萬傑琳·莉莉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不當言論,引發公眾不滿。今天(美國當地時間26日晚)她正式對外道歉。
  • 程式設計師群體為什麼是直男癌和厭女症的重災區?
    近日,創造過多款爆款網路遊戲的IT界大佬徐宥箴(網名煮肘)在其微博宣布捐款為「被前妻威脅後自殺」的程式設計師伸張正義。其私人微博上發表的不少言論具有極端性別歧視色彩:「一個女人,若一生生孩子不足兩個,那麼無論她如何努力,都註定是不幸福的」;「女權只是醜女蠢女迫害美女迫害傳統女的東西」;「女人越笨,越講平等,越聰明越懂得找優秀男夫唱婦隨」等等。
  • 《海馬星球》覃裡雯:我是如何進化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
    但是我越來越多地發現,父權社會用厭女症的濾鏡,扭曲了所有的標準,漠視、貶低和排斥女性,把女性的感受、需求和成就大規模地抹殺和扭曲,無論是歷史學、考古學、文化研究、各類文藝創作還是工程設計……甚至連醫學都會忽略女性的病症,偏向研究男性的病症,連實驗用的小鼠,都是雄性居多。
  • 《海馬星球》覃裡雯:我是如何進化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三明治
    但是我越來越多地發現,父權社會用厭女症的濾鏡,扭曲了所有的標準,漠視、貶低和排斥女性,把女性的感受、需求和成就大規模地抹殺和扭曲,無論是歷史學、考古學、文化研究、各類文藝創作還是工程設計……甚至連醫學都會忽略女性的病症,偏向研究男性的病症,連實驗用的小鼠,都是雄性居多。
  • 巴洛特利發文:你們讓我安靜恢復好吧,別總關注假八卦新聞
    近來關乎巴洛特利的一些私生活報導對他造成了不少困擾。巴洛特利在Ins上這樣寫道:「所以我現在的感覺就跟我在蹲監獄一樣?夥計們,讓我安靜地恢復身體健康吧,我的目標是隨蒙扎一起,為球隊做出更多的貢獻!」「請不要再有愚蠢的流言蜚語出現,再做出什麼愚蠢的聯想了。相反,希望你們能夠支持下蒙扎這支球隊吧,支持球隊肯定更重要!冬窗肯定會出現很多有趣的流言蜚語的!
  • 這不是玩笑!「暗訪」按摩店節目出現不當畫面,電視臺道歉
    我一直以為這個玩笑,或者是鍵盤俠們又在黑川臺,但我看到微博上流出的節目畫面時,我知道這是真的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7月28日,四川電視臺SCTV-4新聞頻道晚間播出的一檔節目,節目組安排記者以暗訪的身份突襲按摩店,以便獲取周邊按摩店的真實消息。
  • 自由比生命更重要?「黃蜂女」伊萬傑琳·莉莉為之前的言論道歉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前不久,在漫威電影宇宙中飾演黃蜂女的演員伊萬傑琳·莉莉在ins發布了一則內容,她分享了早茶照片,並附文:「剛把我的孩子們送到體操營。他們進去之前都洗了手。他們在嬉戲玩耍。」如果放在平時,看起來就是分享生活的隨心內容。
  • 常明:《紅樓夢》的厭女傾向與性別視角
    「厭女」一詞源自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2010年出版的《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一書,與通常意義上的「女性歧視」相比,後者是僅限於社會公平角度的,而「厭女」的含義則更為廣泛,包括的不只是狀態或行為,也包括其背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