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彭水:改變傳統農作方式 龜池稻米煥發新活力

2020-12-03 視界網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趙應波

重慶市彭水縣雙龍鄉龜池村,因出產的稻米清香可口,自古以來享有龜池貢米的美譽。這些年,龜池村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依託當地資源,帶領農戶改變傳統農作方式,大力發展「稻魚共生」產業,讓彭水龜池大米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讓當地100多戶貧困戶在產業鏈上一步步實現了脫貧。

「目前全村還有4戶貧困戶未脫貧,我們繼續在幫助他們發展龜池優質稻米,讓他們如期高質量脫貧。」劉斌是彭水縣雙龍鄉龜池村駐村第一書記。眼下,又到了育秧時節,為了幫助村裡的最後4戶貧困戶脫貧,劉斌一如往常,來到田間,指導農戶開展農業生產,「這段主要缺水,要想辦法開個小溝引水過來把秧苗淹著,不然秧苗就會枯死。」

劉斌正在幫助指導育秧的農戶叫李方明,他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一家3口的主要生活來源就靠著3畝稻田。去年,他將自家的稻田用於生態種植。生產的大米由駐村幹部幫著他在政府創建的「苗鄉東籬田園」微店銷售,由於價格更好了,他家的收入也增長了幾倍,當年一家順利脫了貧。

「非常感謝鄉政府幹部和駐村幹部,他們為我們龜池發展產業,並且銷售這個產品。」李方明說,龜池優質稻米發展好了,讓整個龜池的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像他這樣靠田吃飯的農戶,「比如我們家庭原來一個人的田土,現在相當於夠5個人吃了,因為價格增長了幾倍。」

李方明一家的改變正得益於龜池大米生產模式的轉變。2018年,作為雙龍鄉政府幹部的劉斌,被安排到龜池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走馬上任後,劉斌便立足龜池村豐富的水田資源,幫助村了註冊成立彭水縣耀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充分整合龜池大米既有產業規模,採取「稻魚共生」、無農藥化肥投放的生態農業生產方式,同時引進加工設施設備,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推動龜池大米從粗放型種植走向精細化深加工的蛻變。劉斌說,當年他們試種的300畝綠色健康水稻就有了很好的帶動效應,尤其是價格上,從傳統種植的大米3元一斤賣到了10到20元一斤。

「我們試種植的300畝綠色健康水稻,畝產在600斤稻穀,可加工大米400斤左右,大米總產量在12萬斤,就全部按10元一斤算,最低的產值也在120萬以上,37戶貧困戶每戶都能增收9000多元。」

為了讓龜池稻米種得出、賣得好,劉斌還請來當地村民袁冬梅,利用直播平臺,從田間種植到稻穀收割再到大米加工,全程直播推銷龜池稻米。

「你看這是我們龜池的原生態大米,看這顆粒十分飽滿,晶瑩剔透的。而且是我們精挑出來的大米。多少錢一斤?」

「主要分兩個層次,普通點的10元一斤,精品的20元一斤。」

「大家看到了嗎,不一樣的等次,不一樣的價格,需要的寶寶們可以找我下單。」

劉斌說,網路直播也是他們打造龜池稻米品牌的新嘗試,,「通過我們的實時直播,我們這裡的農產品尤其是龜池大米賣得特別好。去年生產的12萬斤大米除了還有1000多斤的庫存,全部都以10到20塊一斤的價格賣了出去。」

網絡直播,讓產品有了更好的銷路。而價格的增長主要還是生產模式的改變。

「我們採用『稻魚共生』的種植方式,種植不投放化肥和農藥的投放,主要利用魚的排洩物和農家肥作為稻穀生長的養料。而且我們從生產到加工整個過程實現了全程監控和網絡直播,這樣可以保證我們的產品綠色健康。」

生態種植,品牌打造,讓一樣的稻田帶來了不一樣的效益,也讓龜池村120多戶貧困戶如期脫了貧。劉斌說,龜池村目前還有4戶貧困戶未脫貧,而龜池村有水源充足的良田3000多畝,他的目標就是要把這些良田全部用於生產綠色健康稻米,讓這些良田成為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農戶穩定脫貧增收的「聚寶盆」。

「我們將會把龜池村3000畝良田打造成『稻魚之戀』優質大米基地,不僅要讓貧困農戶在脫貧路上不掉隊,還要讓他們在脫貧後能順利邁向小康。」談到產業的發展貧困戶的帶動,劉斌信心滿滿。

相關焦點

  • ...煥發傳統產業新活力 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原標題:激發優勢資源新動力 煥發傳統產業新活力 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本報宜春訊 (記者劉勇)7月26日,省委書記劉奇來到宜春市樟樹、高安調研,他強調,江西資源稟賦有著獨特的優勢,傳統產業有著深厚的底蘊。
  • 山泉養鱒魚鱘魚 重慶彭水高端冷水魚養殖興起富民新產業
    山泉養鱒魚鱘魚 重慶彭水高端冷水魚養殖興起富民新產業2016-11-07 08:22:00  水產養殖網  而5年前,他卻未曾料到自己會來到重慶彭水做冷水魚養殖的生意。&nbsp&nbsp&nbsp&nbsp劉正貴,重慶永川人,在北京打拼三十多年,開過餐館,做過傳媒。2008年一次旅遊的經歷,得知沿海地區一些漁民年收入上百萬元,由此萌生做水產養殖的生意。
  • 「直播+非遺」,《河西寶卷》傳承煥發新活力
    連日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西寶卷》傳承活動在快手網絡直播平臺上火熱上演,並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消沉。這種通過「直播+非遺」的新媒體形式,為《河西寶卷》的傳承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綻放出不一樣的煙火,令人眼前一亮。
  • 重慶特產傳說(251) | 彭水有一種菌,長了一隻「大腳」
    雖已過處暑,但重慶仍處於溼熱交加的氣候之中,雷雨時不時地來「偷襲」一下,給人帶來些許的不適感。但這樣的天氣,也給彭水山區帶來一種驚喜。巴山夜雨漲秋池!瓢潑的雷雨往往流連整個夜晚,當白天太陽高高升起,泥土中的水分蒸發,彌散著田野的味道,還透著水汽的青槓樹下瘋狂生長的肥厚菌子——大腳菌。
  • 重慶彭水蚩尤九黎城最牛掰的苗族傳統地標建築
    在彭水!彭水九黎城……到彭水旅遊,如果沒有遊覽蚩尤九黎城,就算不得來過彭水。彭水蚩尤九黎城,就在城區之內,離主城區僅五公裡,遠遠的望見,一座座蔥鬱的山頭上,一字排開古色古香的飛簷翹角、黛瓦灰牆的建築群,莊嚴清朗,直插霄漢,美輪美奐,禁不住脫口而出:那是什麼?蚩尤九黎城!
  • 養龜,從小池到大池的轉變
    目前龜業,無論是兩廣水龜的家庭養殖,還是江滬京的寵物飼養,都離不開的話題就是家庭養龜,一般家庭飼養龜龜的方式就是散養、箱養、室內、
  • 安徽界首魚拓藝術展:古老拓藝煥發新活力
    安徽界首魚拓藝術展:古老拓藝煥發新活力 2019-03-16 19:39: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周馳
  • 重慶挖掘城市「新IP」 讓傳統文化與「會玩」結合
    重慶九龍坡研學產品設計大賽舉行。主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16時15分訊(記者 周曉雪)如果你「會玩」,而且又懂設計,機會來了!日前,由重慶市九龍坡區文化旅遊委主辦的「重慶九龍坡會玩節研學設計大賽」舉行,以「玩」為題材,深度挖掘城市文化需求和價值體驗,最終選出優勝團隊及研學產品在明年予以線下呈現和展開。據悉,該大賽正式發布以來吸引了不少參賽者和行業相關團隊的關注。本次以「會玩」為主題的研學競賽,圍繞重慶九龍坡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結合親子家庭教育生活方式新需求和消費新升級,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需求和價值體驗。
  • 「擦亮『金字招牌』煥發『老字號』新活力」系列報導之景揚樓景以...
    在保持原有淮揚菜特色的基礎上求新求精,並根據飲食市場變化,改變原來單純側重經營中高檔菜餚的做法,轉向適應多層次的市場需求。改變原來僅局限於單純經營傳統淮揚菜點的做法,轉向適應不同口味顧客要求,新增川、粵、京以及隴菜,使菜點品種豐富多樣,檔次高中低齊全,成為金城餐飲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屈照樹從14歲起進店當學徒,勤奮好學的他頗得王少山的真傳。
  • 「擦亮『金字招牌』煥發『老字號』新活力」系列報導之景揚樓 景以...
    在保持原有淮揚菜特色的基礎上求新求精,並根據飲食市場變化,改變原來單純側重經營中高檔菜餚的做法,轉向適應多層次的市場需求。改變原來僅局限於單純經營傳統淮揚菜點的做法,轉向適應不同口味顧客要求,新增川、粵、京以及隴菜,使菜點品種豐富多樣,檔次高中低齊全,成為金城餐飲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屈照樹從14歲起進店當學徒,勤奮好學的他頗得王少山的真傳。
  • 荒坡坡變金窩窩 國家審計署點讚彭水脫貧攻堅
    鳳凰網重慶綜合 近日,國家審計署點讚並發布彭水縣五豐村脫貧攻堅成果。據悉,2015年底,重慶彭水縣五豐村全村239戶村民仍有貧困戶81戶,是重慶市確定的市級深度貧困村之一。幾年過去,昔日偏遠貧困的「荒坡坡」,蛻變成了如今的「金窩窩」。而這,正是彭水縣脫貧攻堅的縮影。
  • 《華韻新聲-唱支心歌給黨聽》音樂會讓經典老歌煥發新活力
    悠揚動聽的《十送紅軍》令人難忘,而女聲、笛子與樂隊版本的《新十送紅軍》,又會給人帶來怎樣的新感受?還有二胡、女聲與樂隊《洪湖》,女聲、大提琴、鋼琴與樂隊《絨花》,絲弦五重奏與男聲《紅星》……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正在進行中,1月27日,「相約北京」將迎來中央民族樂團《華韻新聲—唱支心歌給黨聽》音樂會。這場將在北京音樂廳上演的音樂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新」字。
  • 銅梁龍舞、石柱玩牛……跟著這些傳統舞蹈,體味重慶的悠久文化
    巴渝地區多山多水,自然環境較為險惡,人們對神靈圖騰的依賴逐漸延伸出了龍文化,銅梁人民用龍燈龍頭舞出中國,舞向世界,成為重慶的一張耀眼的名片;巴人驍勇善戰,將武術與舞蹈結合的獅舞,寄託著人民消災除害、吉祥如意的願望;農耕文明時代,耕牛是人們最好的夥伴,石柱人民將自己對耕牛的感情轉化為舞蹈形式,表現熱火朝天的農事和喜氣洋洋的節慶。在巴山渝水的大地上,重慶人民載歌載舞,用舞蹈為重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 你想要的龜池問題都在這裡
    我相信對於所有養龜玩家來說,擁有一個漂亮、舒適的龜池是所有玩家畢生的追求。在龜池布置過程中,有一句話相信很多龜友都聽說過:「大陰大曬養好龜」。「大陰」是指藏身的地方要夠陰涼、黑暗,而且有足夠的「房間」給各個「家庭配偶」棲息;「大曬」是指水面要光照充足,水質過關!
  • 營造多元場景 成都少城社區煥發新活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8月30日,在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頒獎暨經驗分享活動上,成都市青羊區少城片區以創新場景營造凝聚社區發展治理新優勢,提升融合治理新動能,獲評2020近年來,針對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青羊區在少城片區積極創新場景營造,凝聚社區發展治理新優勢,形成具有不同感知體驗的場景供給,推進社區場景與美好生活需求精準匹配,探索現代城市治理新路徑,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營造宜業場景,優化空間業態。
  • 賞陽戲 看龍舞 淘傳統工藝品……第三屆重慶非遺暨老字號博覽會6月...
    賞酉陽的陽戲,看銅梁的龍舞,聽彭水的苗歌,還能淘傳統工藝品……如果能在一個地方,體驗到如此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是很過癮?22日上午,第三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市文化委舉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場活動,「第三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將於6月9日至11日,在沙坪垻區磁器口沙磁巷舉行,不僅有國家、市、區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重慶老字號等近300個項目將參展,市民們還可以參與和欣賞到多個非遺項目。
  • 體驗生態民俗文化 推介美麗苗鄉彭水
    5月21日至23日,來自全國100家旅行社(以境外組團社為主)的負責人,深入彭水摩圍山、蚩尤九黎城、烏江畫廊、阿依河等景區實地遊覽、踩線,為廣大遊客探尋、推介苗鄉彭水。摩圍山:5月21日下午5點,旅行社踩線團一行陸續抵達摩圍山景區,當晚品嘗了鬱山三香、都卷子、土家涼粉等彭水美食,體驗了可以近距離接觸大自然的摩圍山養生酒店。
  • 重新煥發活力!30歲的永和公園「美顏」後歸來
    老公園煥發新活力  說起來,永和公園是上世紀90年代由閘北城投公司為永和地區開發建成。在為周邊居民服務了近30年後,公園設施陳舊老化現象嚴重,管理粗放,已不能滿足如今市民的需求和城市景觀面貌管理要求。在靜安區區政府的支持下,永和公園於2019年1月移交靜安區綠化管理中心進行管理和改建。
  • 烏龜養殖技術——龜池建設的選擇,龜池的建造設計以及溫度控制
    1.養殖場地的選擇一個好的龜養殖場,關直接繫到經濟效益的高低,以及以後的發展前途。因此,一定要十分注重養殖場地的選擇。選地應以適合鳥龜的生活習性與特點,以及適應生產上的需要為原則。(1)水源、水質 水體環境對龜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有很重要的影響,養殖龜池一定要建立在離水源好的區域。
  • 看95後創作者如何讓傳統藝術煥發青春
    萌寵登上年畫變「門神」、皮影加機械十足賽博朋克……1月10日,以「煥發青春吧,傳統藝術!」為主題的傳統藝術煥新作品展在上海文化新地標之一——朵雲書院戲劇旗艦店開幕,展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欣賞。當代95後創作者們不僅主動擁抱傳統藝術,並通過自己的腦洞與創意令傳統藝術煥發青春,令人嘖嘖稱讚。開幕當天,參與這一創新企劃的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人與創作者代表也來到活動現場,分享了他們的創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