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是老百姓辦事的「痛」,不但費時間,還「折磨」人。「十三五」期間,福建連江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數位化 政務服務」,讓辦事像購物一樣便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近日,想開美容美髮店的吳女士通過微信預約了「證照聯辦」登記。第二天早上8點半,她趕到縣市民服務中心,辦好手續後,琢磨著先到附近吃完午飯再折返,沒成想,30分鐘後,便拿到了營業執照和公共衛生許可證。
「太快了,這要在以前,起碼要5天時間。」吳女士臉上樂開了花。
吳女士的便捷體驗,得益於連江縣「十三五」期間針對個體戶、小微企業推出的「證照聯辦」套餐服務。「證照聯辦」包括開藥店、開幼兒園、開美容美髮店、開KTV、開培訓機構等40多項業務,審批時限比原法定時限降低了70%以上,辦理環節均壓縮到「2 1」或「3 1」環節以內。
智慧政務服務還為群眾帶來滿意度和獲得感。在連江市民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廳裡,20臺智慧政務服務一體機格外醒目。除了能自助列印營業執照外,這些在群眾看來像「機器人」的一體機還能提供社保、醫保、公積金、發票認證、港澳通行證自助籤注等業務功能。
「機器如同銀行ATM機,辦證如同取錢,24小時不打烊,無論是早上遛彎,還是晚上散步,群眾都可來列印。」市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智慧政務服務大大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2018年3月28日,連江首個政務智慧機器人「洋洋」亮相。連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數位化」賦能政務服務,便利了群眾、個體戶,也為企業降本增效。2018年11月,連江先行探索建立「信用加分數、審批加速度」審批新模式,以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模式,打通政務審批「快車道」。
目前,該模式已在水、電、氣、網絡等公用服務行業掘路審批中率先實施運用。今年以來,連江16個破路工程因此節省了500多天審批時間。
企業信用越好,辦事越快。連江縣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林書賢介紹,在此模式下,各審批職能部門不互為前置審批,對涉及事項實行「並聯審批」,在確保施工規範安全、作出信用承諾的前提下,開通「綠色通道」,即刻申請、即可審批,不但簡化流程、縮短時限,還通過提升效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據統計,企業動工之前審批時限由原來200多天平均壓縮至70多天左右。
數位化帶來的驚喜遠不止這些。比如,連江政務微信公眾號的輔助填表功能,讓市民在家動動手指就能完成表格填寫申請,接著只要「跑一趟」服務中心,使用智慧政務服務一體機便能完成事項辦理;該微信公眾號還有取號排隊功能,可提前發出簡訊提醒辦事群眾來辦事的具體時間。再比如,電子投標、異地評標等形式打破傳統招投標地域限制,降低企業成本,並實現招投標過程實時直播、在線監督、電子存檔,讓企業招投標全過程「曬」在陽光下。
市民使用「出入境管理處」智慧政務自助一體機辦理業務。連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智慧引擎,拉動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截至目前,連江縣已梳理政務服務「最多跑一趟」1793項、「一趟不用跑」1418項,共佔總項目的78.4%;通過「全程帶辦」「容缺審批」「多窗並聯」等模式實現企業登記註冊從25個工作日最快壓縮至30分鐘,百萬以下企業稅務領票時間不到1個小時;新註冊登記市場主體達9244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5.26%。
依託大數據優勢,連江政務服務建設一路快跑,簡政放權,創新監管,營造便利營商環境。從「門難進」到「一扇門」,從「事難辦」到「容易辦」,連江越來越多群眾和企業享受到更加親民便民、高效智能的政務服務。而這些便捷智慧體驗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正在成為常態。
2018年、2019年連江縣連續兩年上榜「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並位列2019年福州市「營商環境指數」評估考核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