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一首《詠雞》僅有18個字,獲國家級文學獎,你知道他是誰嗎?

2021-01-08 芷蘭小時光

文/芷蘭小時光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課本裡的那一首《詠鵝》嗎?你還記得它的全詩嗎?估計聽我提起,你已經在心裡想起、嘴巴裡不由自主地開始念出來了吧。

因為這首詩歌只有18個字,有趣且非常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大部分的人讀第一遍就能輕易記住。

可是往往越簡單的詩創作起來其實越難,而這首詩能做到如此耳熟能詳,除了它的朗朗上口以外。則是因為寫這首詩的作者功力深厚,所以才能寫得出來,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那就是比較困難得了。

詠鵝

這首詩也有無數人模仿過,想要創作同樣一首如此有趣又朗朗上口的詩,只是沒人能真正實現過。

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究還是有人創作出來了,是一位年近70歲的老農民,它模仿《詠鵝》,寫出了一首《詠雞》。

這首《詠雞》同樣只有18個字,寫出來發表以後,還獲得了國家級的文學獎。

每天準點打鳴的雞

那麼我們都知道《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創作出來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才子,危勇不僅佩服他而且也非常喜歡他。

駱賓王能用18個字就將鵝的形態和生活習性描述出來,並且貼切到位,是因為小時候整天沒事就喜歡盯著鵝看,於是才有了這首佳作。

荷塘裡的鵝

而這首《詠雞》的作者危勇,是一位靠捕魚為生、靠海生活的漁夫。雖然主業是捕魚為生,但是因為從小到大都非常喜歡詩歌,於是他在閒暇時期也會自己作吟一些詩歌來娛樂一下自己,打發一下時間。

說到最喜歡的詩,這首《詠鵝》深得危勇的喜愛。而危勇能夠創作出這首《詠雞》,那便是因為他除了捕魚,也在家裡養了幾隻雞,閒暇時間也喜歡盯著雞看。

所以當他閱讀過《詠鵝》、再加上不斷的觀察雞的形態和生活之後,《詠雞》的想法就瞬間在他的腦海裡形成。後來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興致盎然下詩興大發,他連忙將這首詩寫了下來,全文是: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更鼓晨曦。

於是一首《詠雞》,也是18個字的作品,非常形象的將雞的形態以及生活習性描述了出來,而且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一出後不久,他就獲得了第二屆的農民文學獎,同時還獲得了上萬元的獎金。

獲獎的危勇

危勇的創作事件讓大家耳熟能詳過後,激發了很多人的創作熱情。緊隨其後還出現了《詠豬》、《詠狗》等詩歌,只是沒有一個能像駱賓王和危勇這樣,寫得如此之好。

出名之後的危勇,就如同年少成名的駱賓王一樣,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農村生活的農民,能夠獲得國家級的文學獎那是真的非常厲害且值得讓人敬佩的。危勇的後輩對此都感到非常光榮,感到驕傲和自豪。

他的家人還特意為他修訂了一本詩歌集,裡面記錄了危勇閒暇時寫的詩歌。2016年11月那一次創作大賽危勇獲得的上萬元的獎金,也讓他們家的生活變得更好,不僅給家裡買了新家具,還把自己的家裝修了一下。

至此以後,在家人的支持下,危勇有了更多的激情和時間創造詩歌。讓他的晚年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

威武霸氣的公雞

結語

詩歌不分貴賤,不是大富豪的專屬,也不是文學人士的標配,只要熱愛創作的人都可以提筆創作。危勇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用心堅持創作,終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文學夢。

我們中華民族有很多文化瑰寶,詩歌就是其中一類。各朝各代,都出現過很多令人驚豔的才子之輩。

而在古代社會,不管是貧窮人家的才子,又或者大戶人家的子女、普通老百姓。閒暇時間都是非常喜歡吟詩作對的,生活愜意有趣。

可是到了現代社會,因為社會發展太快、生活越來越便利。卻讓更多的人變得越來越浮躁,大部分的人更喜歡賺錢,不僅不會去理會詩歌,更沒有心情去欣賞詩歌。相對來說枯燥乏味。

如果能在閒暇時間大家一起進行詩歌創作,既能打發時間又能開拓大腦思維,何樂而不為呢?

詩歌應當被廣為流傳

寫在最後

雖然危勇得獎後,網上有一部人說他山寨版《詠鵝》,也有人說他不務正業,但支持危勇創作的人也更多。

畢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下,能沉下心來用心去創作的人已經非常非常少了!

真心希望每個人出了賺錢之外,在不多的閒暇時間裡,還能有一個興趣愛好支撐自己快樂的前行!

文|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注芷蘭小時光,看更多世間百態,共同探討生命旅程!

相關焦點

  • 模仿《詠鵝》寫《詠雞》,農民憑18字獲得文學獎,引來反對聲一片
    《詠雞》危勇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一首18字的五言古詩,危勇憑藉它獲得了2016年度的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獎金一萬元,平均每字555元。那麼,危勇的這一閃光力作,究竟是青出於藍的浪拍沙灘,還是眼高手低的拙劣模仿?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農民文學獎。
  • 老農仿照《詠鵝》作首《詠雞》,全詩18個字,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誰能想到,這只是一個7歲小兒隨手寫出來的詩呢?湖北一個年約七旬的老農仿照駱賓王的《詠鵝》,作了一首《詠雞》,全詩18個字,寫得也是意趣盎然,這首看似簡單樸實的《詠雞》還斬獲了國家級文學獎。一、駱賓王和《詠鵝》因為在詩詞歌賦上過人的天賦,駱賓王從小就被稱為神童。天賦也的確使他長大後在詩詞歌賦上有了一番造詣,但成就他更多的是他個人的經歷。
  • 70歲農民寫了一首《詠雞》,18字獲萬元大獎,廣大網友紛紛挑戰
    這首詠雞一舉奪得第二屆「農民文學獎」桂冠,獲得一萬元大獎。短短18個字,平均一個字556元,簡直就是一字千金啊! 這首《詠雞》的作者叫危勇,是湖南湘陰人,務農一輩子,平時喜歡文學,熱愛詩詞創作,被稱作「農民詩人」。 2016年1月,也就是恰巧4年前,剛好70歲的危大爺,大筆一揮,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詠雞》,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斬獲第二屆「農民文學獎」大獎。
  • 70歲老人挑戰《詠鵝》,寫下一首《詠雞》,短短18個字獲萬元大獎
    有這樣一首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名字叫《詠鵝》,詩中開頭用了三個「鵝」字可謂是童趣十足,白鵝有的伸著脖子在唱歌,它們的羽毛潔白如雪,在碧綠的水面漂浮,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水泛起波紋。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王15歲的時候所作,此詩寫成之後,迅速火遍了全縣。
  • 七旬老人獲文學獎,《詠雞》堪比駱賓王《詠鵝》?反對聲不絕於耳
    客人為了見證駱賓王的詩詞天賦,隨手一指池塘裡正在浮遊的白天鵝,便讓駱賓王即興作詩一首。駱賓王只是踮起腳尖,向遠處看了看池塘裡的白天鵝,忽然「鵝鵝鵝」詠聲而出。憑藉此詩一夜揚名,而這首《詠鵝》也確實在歷史上被家喻戶曉了一千多年。如果以「非要咬文嚼字」的嚴謹態度來看待《詠鵝》的話,整個篇幅下來雖不是很大,但關於唐詩的韻律格式卻都很貼切。
  • 湖南村民山寨《詠鵝》寫《詠雞》獲獎 1字556元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近日,湖南省湘陰縣鶴龍湖鎮年近七旬的農民詩人危勇所作的18字《詠雞》詩,斬獲湖南岳陽湘陰縣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獲得萬元大獎,被譽為「農民詩人」,另有10位男女村民獲得農民文學獎「提名獎」,中年農婦蔣慕平獲「特別獎」。
  • 老大爺模仿《詠鵝》寫出《詠雞》!斬獲萬元大獎!網友坐不住了~
    如果說,給你一個字500元,讓你模仿《詠鵝》寫一首詩,你能怎麼寫?今天有個老大爺就寫出了一首《詠雞》獲萬元大獎,你不信?讓我們走進老大爺和《詠雞》的故事~序「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信這首《詠鵝》很多人都會背誦,甚至很多小朋友第一次背誦的就是這篇古詩。
  • 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獲得獎金一萬元,他究竟寫得如何?
    然而,誰也想不到。就在2016年,湖南有一位叫危勇的老農,居然因為模仿這首《詠鵝》寫了一首《詠雞》,一舉奪得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拿到了獎金一萬元! 據說,危勇是湖南鄉下的一個老漁民,他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小時候沒有條件讀書,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雖然他的作品對駱賓王原創的模仿程度極高,但是不能因此說他抄襲。 中國古代歷來有寫「詠雞詩」的傳統,因為公雞會打鳴報曉,雞蛋和雞肉能供人食用,所以農民的生活和雞密切相關。
  • 湖南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18字獲萬元獎金,網友紛紛效仿
    或許有人會認為《詠鵝》作為一首詠物詩,立意並不深刻,實在不能算作是詩中佳作。有一種說法是他也死於亂軍之中,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防止武后報復,他跑到十都鎮(今湖南炎陵縣東北部)過上了隱居避世的生活。 對於第二種說法,筆者還是比較相信的。畢竟後世還流傳過駱賓王寶藏的傳說,相傳駱賓王流落湖南境內時,得到了當地村民的接濟幫助。為了感恩,臨別時駱賓王曾寫下一首藏寶詩交予一位吳姓老人,並叮囑他不要給他人看。
  • 老漢模仿《詠鵝》寫出《詠雞》,評價褒貶不一,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作者連用三個鵝字,表達出對鵝的喜愛之情,增加情感效果。這首詩是駱賓王年少時期所作,給大家展示出一幅鵝戲水的畫面。鵝的形象、聲音、動作宛如就在我們面前,給人一種親切感。年幼時,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村子裡,村裡有一口池塘名叫駱家塘。每年春天一到,池塘邊飄著柳絲,池塘清澈可以看到底部,水面上一群鵝成群在戲水。
  • 老農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僅18字,卻拿下大獎!
    不過近來卻有一位老農打破了常規,模仿這種趣味手法也寫了一篇詠物之作,是為《詠雞》。看到這個篇名,趣味性一下子就出來了,和《詠鵝》相差無幾。但是也有些人認為一個老農,能有什麼文化,光是看其名便淺顯不已,又有什麼值得顯露的地方?那麼這首《詠雞》到底怎樣,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 老農模仿《詠鵝》作詩《詠雞》斬獲近萬元獎金,網友:這也能行?
    在古代,不管是風度翩翩的公子還是如花似玉的姑娘,創作一首詩詞可謂是信手拈來。而如今,倘若要你即興創作出一首詩詞的話,想必大多數人只能是毫無頭緒,啞口無言。這時候人們才會發現,即使是簡潔平淡如《詠鵝》一般的唐詩,對於創作者來說也是別具匠心了。2016年的某一天,一位年過七旬靠打魚為生的農民上了熱搜榜,並不是因為他的打漁本領超乎常人,而是因為他能「作詩」!
  • 7旬老農寫下《詠雞》攬下文學獎,卻因身份被指責:抄襲、沒資格!
    一首《詠鵝》貫穿了童年記憶,初唐四傑駱賓王潑墨之下書寫了這篇千年名詩,後世百代,紛紛傳頌。言簡意賅之下,暗藏細緻入微,朗朗上口含押韻,寥寥數語見真功。自古以來,有名篇原創,亦有奇人模仿。駱賓王7歲作詩,盡現少年奇才。後世之人屢屢仿寫,相較之下,仿寫或略遜一籌,或相形見絀。一首18個字出於孩童之手的詩,千年來竟無人仿寫"過關"。
  • 北京的這18個冷門秘密,你都知道嗎?
    2、北京的胡同一些之最,您知道嗎?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全長3公裡。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僅長25.23米。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最寬處32.18米。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最窄處僅0.4米。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磚塔胡同。3、北京為何沒有地鐵三號線?
  • 唐代高僧5歲時寫的一首詠花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字,卻充滿禪機
    駱賓王7歲寫《詠鵝》,黃庭堅7歲寫《牧童詩》,寇準7歲寫《詠華山》,魚玄機13歲寫《賦得江邊柳》,王維17歲寫「每逢佳節倍思親」,白居易17歲寫「離離原上草」。寫出這些經典時,詩人們的筆力都算不得成熟,但卻都成了千古絕唱,靠的或許就是靈感和天賦。本期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妙手偶得的詩作,詩名《五歲詠花》,來自唐代高僧釋知玄。
  • 韓偓詩《觀鬥雞偶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詠物詩
    本文乃「初遇穿著背帶褲的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觀鬥雞偶作(韓偓)何曾解報稻粱恩,金距花冠氣遇雲。白日梟鳴無意問,惟將芥羽害同群。韓偓 (844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市附近)人。
  • 「雞」緣巧合 7日17:00-18:59是雞年雞月雞日雞時
    王智靈也喜歡搜集與雞有關的郵戳、郵票,按他的習慣,又製作了多封充滿「雞」元素的信封、明信片,寄往全國各地與郵友交流,其中還有他自己設計的「雞」圖案。記者發現,廈門與「雞」字的緣分還真不淺——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看,我市地名當中帶有「雞」的有20個,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金雞亭,還有很多您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記者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了解到,廈門市共有20個帶有「雞」字的地名。其中,思明區7個,湖裡區3個,海滄區4個,集美區4個,同安2個——思明區當中與鼓浪嶼有關的就佔據了3個。
  • 今年誰有望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業內大咖預測:中國作家可能是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宋浩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0月8日將揭曉。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出版社和書店的大咖,都喜歡讀誰的作品?
  • 我省農民作家金吉泰辭世
    金吉泰先生(資料圖片)蘭州晚報訊(記者高宏梅趙武明)2018年5月24日,甘肅著名農民作家金吉泰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歲。消息傳來,文學界眾多作家扼腕嘆息,紛紛撰文悼念。 金吉泰,筆名銀冶。甘肅榆中人。1945年小學畢業即務農,業餘自修,進行創作。
  • 李煜的一首冷門詩,全詩僅有10字為人知曉,意境卻美到極致
    無數人欽慕他的才華,一首《相見歡》將他的落寞和黯然神傷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傲霜鬥雪的青松變成委身廳堂的盆景,這一轉變更使他滿腹愁腸。前期的詩作多描寫皇宮裡面的奢侈生活,而後期則是表達亡國之恨,極賦有藝術感染力。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愛好詩詞歌賦的李煜怕是會生活得很開心吧。世事無常,有人為爭名奪利而勾心鬥角,有人卻願意過自由自在的愜意的淡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