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千年來漢字都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2021-01-08 看鑑

許多年前,有一首旋律歡快的歌曲,「姓啥從那百家姓裡查,祖籍在那黃土高坡大槐樹底下,家住東方神州又名叫華夏,走到天邊不改的名咱叫中國娃。」

沒錯,它的名字就是《中國娃》,這首歌既有通俗歌曲「一聽就懂」的特點,又能像高雅歌曲那樣讓聽者「回味無窮。」

什麼是中國娃?這種歌說了很多,它每句歌詞都是由一種具體的事物上升到那一種抽象但又濃厚的「民族情懷。」

比如「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摻假」、「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由「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來表達「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的磊落胸懷,由「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升華到「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

說到漢字,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體現著中國人偉大的民族性格,也正是漢字讓中國的文化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了下來。

竹簡併不晚於甲骨

關於漢字最早的成熟形式,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是甲骨文。

但事實上,甲骨的使用並不日常,畢竟在龜殼和骨頭上刻字很費力。

此外,我們可以在甲骨文中看到「冊」、「典」和「刪」這三個字,都有酷似竹簡的圖樣,可見甲骨並不能算是最早的文字載體。

《尚書》中說到:「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也就是說,從殷商開始就有很多編串成冊的竹簡流傳下來,保存了諸如成湯滅夏等記錄。可見竹簡的使用並不會晚於甲骨文,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有關殷商時期的文字都是甲骨文,只不過是相比於竹簡,甲骨更容易保存罷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甲骨文中也有「筆」這個字,而且看上去很像一根毛筆,而已發現的少數甲骨卜辭,就有用毛筆蘸墨或硃砂書寫的痕跡,這也說明在有甲骨文的時候毛筆已經出現了,並不像傳言中的那樣:是秦國大將蒙恬發明了毛筆。

當然,或許他對毛筆做過什麼改良也未可知,但可以確認的是毛筆在殷商時期就已存在。

有了筆和竹簡,才會有大量的典籍傳世。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竹簡雖然並沒有晚於甲骨,但是二者的書寫方式一致是豎排左向,和如今的橫排右向有很大區別。

豎軸對稱的漢字書寫習慣

正因為竹簡是我們最早的書寫載體,所以與竹簡相適應,漢字一開始的書寫習慣是豎排。

我們大部分人都習慣用右手,豎寫的簡冊要橫向展開,簡冊的兩端執於讀者的左右手中;如果要橫書,簡冊子必然橫讀,那麼在閱讀時冊子就要上下展開,這樣我們不得不雙手一上一下拿著冊子,這樣的行為很不舒服,有悖於常理。

大家可以回想下,生活中搬東西,是提著物件的左右兩側還是上下兩邊?

然後,在很早之前並無案牘,多直接書寫於尺牘之上。如果左手持,右手書,豎向書寫是很順暢的;若改為橫向書寫,基於右手書寫時的壓力,左手很難掌握平衡。

你在閱讀本文的時候,不妨拿一捲紙試著在上面寫字實驗一下,以竹簡作為文字載體時,無論是橫向還是豎向,從左向右書寫是不利於右手動作的;而無論是向右還是向左行文,橫向書寫一定是極為繁瑣不便的,故而,取二者的「最大公約數」,即得豎行向左書寫為最優解。

另外,還有一個決定豎行書寫的原因,那就是書法中的筆法。因為大部分漢字的收尾,在字的正下方和右下方。

因此,漢字書寫,尤其是書法的書寫最適合豎行進行,這樣才最為流暢連貫,易成「行氣」。

這裡曾經就有一個小故事:有位老師在開學第一節課上給學生點名,他叫了一聲「朱肚皮」,沒有人回應,許久後有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叫朱月坡…」這就是當時習慣了豎排的人,並不習慣給橫排字留空隙而產生的誤解。

由此可見,漢字的結構與最初的書寫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漢字豎行書寫的習慣,一直到民國時期。

從傳承到創新的抉擇

在晚清,人們已經被迫向外看世界,出於「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為了學習更多現代科學,人們在閱讀以及翻譯英文材料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傳統的書寫閱讀習慣的不便之處。

世界上的文字組合成篇時,有橫排與豎排兩種形式。漢字屬於豎排,拉丁字母屬於橫排,相關文獻給出了解釋:「洋文碼子」不能以碼成義,要兩個以上的字母拼成詞組,而豎行洋文則無法拼詞。

比如漢字「愛屋及烏」,無論橫排還是豎排,大家都能連成詞,而英文的「love me,love my dog」,橫排可以成為一句連貫的話,但如果豎排,這樣的一句話得有多長,在開始看第一個字母的時候,身體與靈魂都在北京,看完估計靈魂已經擺渡到了天津。

漢字可以獨立成義,因此可以橫豎任意排列,橫排時也能適應從左向右或自右而左的兩種不同方向的順序。

先秦蘇慧所作的《璇璣圖》,縱橫各二十九字,無論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退一字讀,迭一字讀,均可成詩,可以讀得三言、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詩一千多首。

26個英文字母的不同組合翻來覆去也達不到這種效果。

但是西洋的東西,咱們又不能不學,反正漢字怎麼排列都不會影響太大,所以就委屈犧牲了漢字傳統的書寫習慣,成為了我們今天的閱讀與寫作方式。

漢字改變行文方向後,同字母、數學符號和各種公式一起更加方便人們書寫,也確實促進了中國與世界接軌。

而另一個原因是人眼橫著看的視域要比豎著看方便,橫排可以降低視覺疲勞。

最早提出漢字橫化的這個倡議,並不是中國的廣大文人學者和社會各界中的精英,而是一位剛剛回國一年,名為陳嘉庚的華僑。

在這個時期,除了行文方向,就漢字的化繁為簡,魯迅先生也做了強烈的發聲。

他曾經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但同樣是魯迅,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又曾說過類似「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樣的話來提倡簡體字,他認為只有老百姓們容易學且能夠學會寫字,從文學道路上救國救民才有可能行得通。

可見,無論是漢字的書寫方向,還是漢字的繁簡轉化,都是為了漢字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需求,更好地傳承華夏文明。

當下頻頻博眼球的書法表演藝術家

那麼,簡體字以及如今的行文習慣確實幫助我們這個社會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掃盲」,但也使得漢字部分古老而寶貴的意義給喪失掉。

如今,我們必須承認簡體字以及橫排的行文方式,恢復傳統的繁體字以及豎排的方式已經不現實,但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最基本元素,我們至少不能繼續讓它沉淪,像近代那種完全消滅漢字,用拉丁字母代替的論調,如果變成事實,我們將是對不起列祖列宗的一代人。

相關焦點

  • 從上至下從右往左,數千年來漢字為什麼這樣讀
    左圖為良渚黑陶貫耳壺;右圖為龍虯刻文陶片。  字序為什麼從上至下  對新行款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應是新需求。根據早期漢字的應用情況,我們不難猜測,它就是甲骨文佔卜、竹簡記錄等活動。所以,能對行款樣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簡本身,二是活動性質的影響。
  • 小學乘法心算:從左到右,再複雜的題都能秒出答案!
    如果還沒有將加法心算和減法心算掌握的小可愛們,可一定要看老師之前的講解,今天我們來學習乘法心算。小學乘法心算:從左到右,再複雜的題都能秒出答案!其實,乘法心算最基本的是需要掌握乘法口訣,這是每一個學習乘法心算的小可愛必須掌握的技能,在二年級之前,校內是要求學會完全背誦乘法口訣的,那麼這裡老師也做要求,一定要將乘法口訣牢記於心,倒背如流。
  • 「左吉右兇」,關於眼皮跳有什麼說法都是怎麼來的?
    左吉右兇啊。」長大之後我們才慢慢知道,眼皮跳動是和眼瞼神經有關。那麼古代的人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左吉右兇的呢?相傳當年宇宙洪荒,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羽化而去,他的左眼便化成了太陽,右眼則化成了太陽,象徵男女性別的日神與月神相繼誕生。由此可見,從上古文化當中便有了男女陰陽的例子。左司陽,右司陰。我們都知道,光明在古代寓意美好,而陰面則藏著不堪,所以在古代人們也會認為左是吉,右是兇。
  • 如何教孩子分清左和右?
    為什麼要區分左右?左和右是一對方位詞,是用來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詞。家長給孩子介入「左和右」這兩個方位詞,都是為了讓孩子去理解某個物品的方向或者位置,就跟我們教孩子區分上和下是一個道理。所以,教孩子區分左右,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也是學習圖形知識的基礎。二,如何教孩子區分左和右呢?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田字格裡寫漢字和數字,這是最標準的格式!
    田字格兒歌  田字格,四方方,  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  各個方位記心間。    為什麼使用田字格練習寫漢字  田字格別看只是四個小格子,其實每個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線、每個格子,格子中的每個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稱。
  • 光明時評:電梯上「左行右立」,就這麼過時了?
    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此前「左行右立」的倡導,取而代之的是新增了「禁止在乘扶梯時行走和奔跑」,而且這個「新禁令」還位居「乘梯須知」中的首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這是否意味著,以前曾提倡的「左行右立」已經過時了?地鐵系統是早晚高峰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左行右立」最常見的場所。以北京地鐵為例,面對工作日動輒超千萬的人流量,電梯成了帶動人員流動的重要工具。
  • 出生才61年的漢語拼音,為什麼能爬到千年漢字「頭上」?
    小編個人認為,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雖然並不完美,但是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任務:一是為漢字注音,二是推廣普通話,在這兩點上是不容置喙的。而且還超額完成任務,基本能跟計算機輸入無縫銜接。在漢語拼音出現之前,採用的是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
  • 白微陳西貝做客《男左女右》 情人節曝光戀情
    2月14日晚,深圳衛視王牌綜藝節目《男左女右
  • 插座面板安裝是必須左零右火嗎?依據什麼?左火右零可以嗎?
    文/家居雜壇對於家庭中的電路安裝,我們都需要在牆面上安裝一些插座面板,用來插我們家庭中的電器。但是家庭中插座面板的安裝也是有一點要求的。家居雜壇以下面的問題為例來給大家解答家中裝插座面板安裝的要求的問題。插座為什麼左零右火?如果左火右零行嗎?
  •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的那種
    「上上下下」上有老下有小,怎麼配置?和自己買一樣,一個人來一套?保唄兒只想說「你以為是煎餅果子啊,一人來一套」。不同的保險產品適合不同的人群!甚至同一樣保險產品,不同的人購買的保額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家庭裡,也有著「投保順序」先大人後小孩;還有「保障順序」是先投定期壽險,其次是重疾險、意外險和百萬醫療險。
  • 優質寵溺·校園風·動漫情頭,一左一右「甜到炸裂」,秀兒看到都服氣
    優質寵溺·校園風·動漫情頭,一左一右「甜到炸裂」,秀兒看到都服氣
  • 金絲玉,儘管走,管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北在天上嗎?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每個人估計都記得這個口訣。直到現在,當許多人迷路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找到太陽,背誦口訣。但你想過嗎?為什麼北方在地圖的頂端,而這個看似自然的規則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什麼幾乎所有的現代地圖看起來都一樣?
  • 漢字造型規律與筆形結構
    上大下小結構:售、想、盛。 上小下大結構:肯、責、羅。 上下結構,書寫時注意,上下中心垂線要對正。 左窄右寬:漢、暉、陵。 左寬右窄:引、刻、都。 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右結構相等需遵循左緊右松,左右結構不等時,須根據具體文字具體推敲。
  • 一生「從頭富到尾」的4生肖,貴人在左,好運在右,錢財賺個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一帆風順,從頭富到尾,但這樣的結果並不是許願就能實現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不僅需要自己的好運勢,還需要有好機會和貴人相助,缺一不可。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一生從頭富到尾的四個生肖,貴人在左,好運在右,錢財賺個夠。
  • 乘電梯還要「左行右立」嗎?
    「左行右立」隱患暗藏  上海地鐵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倡導更符合實際情況。目前上海地鐵日均客流較大,如果每級電梯上右邊站人把左邊讓出來,首先造成空間浪費;其次,在電梯上步行還容易失去平衡、碰擦到他人,引發安全事故。同時,「左行右立」容易導致重力分布不均,增加電扶梯損壞的機率和電梯養護的難度。
  • 小學田字格寫漢字、數字、標點符號標準書寫格式!可下載列印!
    田字格兒歌 田字格,四方方 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 各個方位記心間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太極拳運動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何理解
    沒有下,上就不存在,沒有前後就不存在,沒有左也就沒有右,反之亦然。無論盤架子或推手中,這一觀點都是對的。例如上面有虛靈頂勁,下面就要有松腰垂臀,使上下似有相對拉長的感覺,有利於脊柱關節的松活,從而亦利於運動中的姿勢變換。
  • 個別漢字書寫筆順將調整:「火」字寫法引熱議
    原來,國家語委會對個別生字的筆順進行調整……這些字,你都寫對了嗎?(見右圖)一看圖瞬間我就凌亂了:「暈!錯了?從小寫到大的『火』啊,你怎麼就不是那個『火』了呢?」記得上小學時,學校老師對漢字筆順的要求十分嚴格,「一代火」應該是一點一撇再一短撇一捺這麼寫出來的,可這「二代火」卻偏偏要一點一短撇再寫「人」,寫起來著實不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