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話的「人」字有幾種不同的發音?溫州話都有哪些俗諺語?怎麼樣才能從零開始學習溫州話?今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溫州話辭典》中找到答案。
上月28日,市委宣傳部召開《溫州話辭典》初審會,標誌著這部溫州話權威辭典離正式出版近了一步。該辭典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方言學家沈克成執行主編,一批方言學領域研究者組成編輯團隊。昨天,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沈克成,面對面了解編纂《溫州話辭典》背後的故事。
兩個月出《溫州話辭典》初稿
背後是十餘年積累
沈克成的家中擺滿各類研究溫州話的書籍,電腦裡保存了與溫州話相關的滿滿當當的資料。《溫州話辭典》在今年4月25日正式啟動編輯,他和團隊僅用了2個多月就已經完成92.4萬字的初稿。效率為何如此之高?沈克成告訴記者,自己研究溫州方言十多年,已編纂出版溫州方言相關專著多達500萬字。此次受命是胸有成竹,有備而來,只是按照辭典的體例進行整理加工編輯。
「我花了兩個月時間,夜以繼日先把框架搭好,然後請編輯團隊參與進來,進行細化、編輯、加工。」沈克成透露,去年七月,他在衍園美術館開設了「溫州方言公益傳習班」講座,為的是給大家惡補音韻學方面的知識。有七十多位方言愛好者報名參加,經過七個月高強度訓練,有五十多人堅持了下來。這些人都有望成為溫州方言的研究者。他挑選了其中十名佼佼者,組成一個編輯團隊,幫助他完成這一艱巨而又光榮的使命。
談到編輯該本辭典的動因時,沈克成表示,溫州話的學術價值很高,是一種遷徙語的代表,被稱為唐宋音的活化石。「溫州以商出名,溫州話跟隨溫州人走向全世界,但被不少人稱為中國最難懂的地方方言之一。廣東潮汕地區同樣出了很多有名的商人,當地極具特色的潮汕話工具書——《新潮汕字典》能夠幫助大家更加系統地了解潮汕話與潮汕商幫,也讓在外潮汕人通過鄉音更好地聯絡感情。所以就想好好編纂一部具有可傳性、可讀性、可學性的辭典,能夠把溫州話比較完整、成體系地整理出來交給後人使用、傳承。」
共收漢字8105個
每個均標溫州話發音
記者在沈克成的電腦上看到,《溫州話辭典》初稿的內容已較為豐富,分為前言、凡例、正文、附錄等章節。
正文是該辭典的「重頭戲」,目前已有近千頁、60多萬字。「國家2014年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是記錄現代漢語的通用規範字集,共收字8105個,包括常用字、次常用字、生僻字。我們必須參照這個國家標準,將8105個漢字的溫州話字詞的音義等內容進行詳細的注釋。」沈克成舉例介紹,比如「人」這個字,普通話中只有一個發音,但在溫州話中有四種發音。
記者留意到,辭典上每個漢字後面都註明了序列號、普通話發音、溫州話發音(國際音標)、釋義、例證等內容,全書按照筆畫排序,但可以用拼音檢索。為了幫助不熟悉溫州話的人更好地學習溫州話,辭典還收錄了一份溫州話韻圖(音節分布圖),裡面詳細介紹了溫州話的四聲八調,以及清濁相對的語音體系。
「我們嚴格參照《廣韻》來給每個漢字註上溫州話發音,因而頗具學術研究價值;但同時,儘可能做到雅俗共賞,在普及層面發揮辭書的效能。對於溫州人和新溫州人來說,這部辭書不僅可供查閱,而且可以成為大家愛不釋手的讀物。」沈克成說。
溫州俗諺語也被收錄
明年上半年有望出版
除了對每個漢字的溫州話發音做出注釋外,辭典還收錄了溫州概況、溫州話語音系統、溫州俗諺語、溫州話生僻字等附錄內容。
沈克成介紹,凡是全國通用的漢語詞彙,本辭書原則上不收,凡是吳語區通用詞彙,辭書只是收錄但不展開。但是,對於一些溫州話特徵詞則絕不漏過。「比如『大局』這個詞,普通話中是『整個局勢』的意思,溫州話則進行了擴充,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很慷慨、不摳門』;又比如『卵白』意為『蛋白』,『卵飯』意為『炒蛋飯』等,這些都是溫州特徵詞。」
與此同時,溫州人日常用到的部分字詞,由於在現代漢語中罕見罕用,所以被歸納到了溫州話生僻字附錄裡。比如「三點水加個七」這個漢字,在溫州話中表示噴、灑,或是穿不防水的鞋子在雨水中行走等意思。這個字經常在溫州人的口語表達中出現,但懂得它寫法的人不多。
記者還發現,辭典中有不少溫州市民常用的俗語與歇後語等,如「加客加雙箸」「五月初六賣菖蒲——過時爻罷」「蚊蟲叮菩薩——不認人」……這些有趣生動的俗諺語,也均以文字的形式被寫入了辭典,供辭典使用者學習。
沈克成透露,辭典初稿將在充分吸收專家意見基礎上再次進行修改,並將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後付梓。如果進展順利,溫州市民可以在明年上半年與這本家鄉人自己的《辭典》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