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話,古漢語的活化石-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由於地方方言的獨特性,任何一種方音,都是靠鄉賢的言傳口授,後人也只能憑感覺心領意會,並沒有權威的經典的字書可作為依據。因而,整理一種方言的語音,比之整理方言的詞彙,顯得更為迫切,其難度也更大。我們急需一部規範溫州話語音的工具書。
-
一個「人」字有幾種溫州話發音?《溫州話辭典》告訴你
我們必須參照這個國家標準,將8105個漢字的溫州話字詞的音義等內容進行詳細的注釋。」沈克成舉例介紹,比如「人」這個字,普通話中只有一個發音,但在溫州話中有四種發音。 記者留意到,辭典上每個漢字後面都註明了序列號、普通話發音、溫州話發音(國際音標)、釋義、例證等內容,全書按照筆畫排序,但可以用拼音檢索。
-
一套測試題引數十萬人次參與 溫州話試卷難倒專家
他說,現在網絡上流行的類似溫州話測試題很多,可是以胡編亂造居多,就像「用漢字來標註英語發音」一樣,胡亂地以普通話的諧音來標註溫州話發音。很多人能得滿分,是因為既是溫州人普通話又比較好,憑著聯想能把答案猜出來。 「其實,溫州話的文字表述是非常講究的,一般都得從古漢語中找。」沈克成介紹,溫州話屬於中古音,是唐宋時期的漢語發音。
-
「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 155名華裔少年學說溫州話
2019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溫州鹿城營開營已經兩個星期,155餘名華裔青少年在這個夏天「走歸眙眙」,踏上為期一個月的文化尋根之旅。昨天,溫州話課程開啟,這堂45分鐘的方言課,讓營員們收穫了50多個溫州話單詞。
-
美劇稱溫州話為「惡魔之語」 它究竟有多難!!
溫州網訊(記者 鮑苗苗/整理) 一部叫《盲點》的美劇再次掀起網友對溫州話的熱烈討論。該劇有一段內容為破譯用溫州話寫的秘密郵件。Duang!FBI的翻譯員瞬間被華麗麗擊倒了——「我們的翻譯員有點力不從心!」「中國稱它(溫州話)為『惡魔之語』!」 一、溫州話難不難?
-
河豚稱「烏狼」,早在南宋時期,溫州話已經和今天很接近了
根據溫州族譜、墓誌、史料,當時跟隨宋高宗南奔來溫而後定居的北方大族也不在少數,當時溫州曾接受中原和閩東北的兩次大移民,但這些移民並沒有對溫州方言造成明顯的影響,說明當時的溫州方言已相當穩固,有力量同化移民。 更值得注意的是,溫州地區現代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其祖先是來自福建的,但這些移民並沒有保留閩語,後來都改說了溫州話。
-
溫州冷知識——今天,我們都是溫州人3
,作為溫州人,還是要學一下溫州話,我講的雖然不順,但是基本都能聽懂,這算是一個讓人聽了覺的怪怪的地方,我一個溫州人還要另學溫州話哈哈哈哈啊。。。。,就2018年地區人口統計的話,使用人口可能在35萬以上,這種蠻話的歸屬實在是難以猜測,既有溫州話也就是甌越語的特色,也有閩語的部分特色,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類型的發音,我常年探尋而沒有找到其根源,實在是很好奇蠻話到底如何產生的,不過這不影響我學會它,我現在能流利的使用蠻話進行交流。
-
與《叮叮噹》齊名的溫州童謠,你知道是哪首嗎?
可見,這首歌受到人們的認可,既認可她旋律歌詞本身的優美,也認可她對溫州文化風物的代表。那麼,這首《對鳥》最早的記錄在哪裡呢?《對鳥》原是樂清山間牧童所唱的「拋歌」,這是一種用問答形式演唱的民歌,一方用歌聲拋出問題,另一方就用歌聲回答。可以問花草名、鳥獸名,也可以問地名、物品名、人名等。
-
這一碗簡單的溫州糯米飯,伴隨了無數溫州人的成長
溫州糯米飯,是溫州人日常早餐的標配,是讓人念念不忘的溫州地道美食。 放在籠屜裡蒸煮出來的白糯米粒粒晶瑩剔透,嚼勁十足,因為這一個步驟叫做"炊",所以在溫州糯米飯又叫炊飯,炊出來的糯米飯才能充分體現糯米本身的柔軟香粘,這可不是現代電器煮熟的能比的
-
「娒娒你相能……」這些瑞安童謠,你還記得嗎?
△幼兒園小朋友在念童謠(管陶 攝) 瑞安童謠中有《打交杯》,用頂針的修辭方式,顯示了生活的豐富多彩——娒娒,打交杯,交杯打勿準,擔去賣茭筍。茭筍難剝皮,擔去賣雪梨。雪梨滿肚籽,擔去賣柿子。 《年初到年尾》用排比方式描繪了一幅瑞安風情民俗圖——一月嬉,肉雜雞。二月忙,年糕炒炒糖。三月分雙上墳餅,四月大麥正好頂。五月楊梅真好吃,六月蚊蟲叮苦極。
-
在絕境中的美洲殖民者是如何被說英語的「印第安人」所拯救?
會說英語的印第安人就在這群饑寒交迫的人瀕臨絕境的時候,(可能是他們所信上帝聆聽到他們的虔誠的呼喚派出一個他們意想不到的人來拯救他們)。一個體格健壯,面色發紅,身披鹿皮,手拿弓箭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這個人就是英國殖民者最怕的印第安人。當個人慢慢走到殖民者面前,用純正的英語說:「歡迎你們英國人」。清教徒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印第安人會用英語,差點沒把他們嚇得趴下。
-
溫州娒唱《湖北的那個門衛大叔》火了,背後故事很暖!
溫州網訊 「門衛老胡是個湖北的大叔,有一個陽光的下午,我才恍然大悟,他不叫老吳,而是老胡。」 連日來,《湖北的那個門衛大叔》這首歌在湖北刷屏,老胡成了「網紅」。 老胡,何許人也? 老胡原名胡付志,2012年9月起就在溫州少藝校任門衛工作。
-
神秘的吳哥王朝,最早的記錄來自一位溫州人
【屢見溫州方言】每每閱讀《真臘風土記》,作為作者的同鄉,都能因從中品嘗到溫州味道而感到格外的親切,更為其筆下的溫州元素而引起共鳴。那真是鄉情醇香,濃烈於酒。縱觀全書,作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躍然紙上。今溫州仍有出產,只是沒有周氏看到的那麼長,大概只有二三寸長。還有第二十九則「蠶桑」中指出,當地人皆不事蠶桑,「亦無麻薴,惟有絡麻」,這裡的「絡麻」也是溫州方言。有的學者誤認為「絡麻」為大麻的一種,實際上只有溫州方言中將包括薴麻、絡麻在內的大麻都稱為絡麻。上句「亦無麻薴」,夏鼐在校注中指出,疑為薴麻之誤,並非麻與薴二種。
-
包貝爾的中國式英語 翻譯神器都無法拯救他的溝通障礙
冰箱貼 包貝爾的中國式英語 翻譯神器都無法拯救他的溝通障礙包貝爾冰箱貼為什麼會引起大家的討論呢?因為包貝爾和楊子姍前一段時間去法國的小鎮也就是《中餐廳》節目的錄製現場。他們兩人帶了中國的許多特色真空包裝的美食,有螺螄粉、烤冷麵、辣條、粽子等等。
-
初中英語怎麼提高?名師3個方法,拯救無數學渣
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和精力,怎麼能甘心獲得比別人少的結果呢?到底初中英語怎麼提高?快來聽聽這位名師的說法吧!【1】初中英語怎麼提高——和單詞形影不離許多同學記單詞都是死記硬背,而且只在早上晨讀的時間記,其他時間從來不碰詞彙書,這就是為什麼邊記邊忘的原因。
-
「自古瓜兒苦後甜」的上半句是什麼?
「自古瓜兒苦後甜」是一句民間俗語,但是它卻又不僅僅只是一句俗語而已,這句話曾出現在元曲《陽春曲·題情》中,那麼大家知道這句名句的上半句是什麼嗎?元曲《陽春曲·題情》又是誰寫的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單聊一聊。「自古瓜兒苦後甜」的上半句是什麼呢?
-
「世界第一音樂劇」《貓》來華巡演 女一號是溫州姑娘
本月25日,《貓》在成都熱烈上演,明星夫婦張倫碩和鍾麗緹一路追劇到成都為劇中主演獻花籃,人們才發現《貓》的主演竟然是一位華人,而且她還是位溫州姑娘!她的名字叫徐麗東。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徐麗東熟練地掌握了荷蘭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國語言,但她始終沒有忘記的,還有家鄉的「溫州話」。大學畢業就主演了「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的《西貢小姐》,徐麗東在歐洲迅速嶄露頭角。因會多國語言,使得她有了更多機會和國外知名影星一起拍攝電影、電視劇,同時,也開始被國內外演藝界關注。
-
【你問我答】之身體部位相關英語表達(二)
英語中有很多短語都和嘴、眼睛、腿……等各種身體部位有關,那麼這些短語的含義和其中的身體部位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英語中和身體部位的相關表達(第二期)。以下內容選自扇貝app「你問我答」,每日在扇貝打卡後即會出現。▼「break a leg」也能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