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伊鐵路:調動12萬古拉格囚犯修建6年,最後卻全線廢棄

2020-12-05 行走在陌路

1945年,蘇聯炮兵連長索忍尼辛在電話中因物資延誤而頂撞上司,結果被就地解職流放哈薩克,直到8年後才拖著幾近殘疾的身體被轉移到莫斯科馬爾菲諾裡監獄。這兩段經歷為索忍尼辛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提供了真實素材,代表作是描寫莫斯科監獄的《第一圈》和集中營非人遭遇的《古拉格群島》,被後人譽為俄羅斯「最真實作家」和「十大良心人物之一」。

1955年,古拉格集中營在史達林逝世兩年後全面瓦解,索忍尼辛也隨之獲得自由,但釋放後的他並沒有安於現狀,反而四處奔走搜羅與古拉格有關的證據和資料,先後去過兩百多座古拉格集中營,總記錄資料重達900公斤,首部著作《第一圈》出版即被無數歷史學家當成教科書來引證,而後出版的《古拉格群島》,在蘇聯自始至終未公開古拉格集中營資料的大背景下,成為人們研究這段「缺失」歷史的唯一權威性著作。

然而,蘇聯時期究竟有多少座古拉格集中營,至今為止也沒個準確數字,有說700座、也有說476座。上個世紀末德國25名歷史學家曾專程組隊去印證,結果發現絕大多數都已消失不見,目前仍有遺址存留的不足130座。

圖中綠色圓點位置就是德國團隊查到的古拉格集中營分布圖,其中保存最完整、痕跡最明顯的遺址,就是代號為501和503的兩段鐵路線,前者從薩列哈德前往伊加爾卡,全長近1300公裡,後者從伊加爾卡連接諾裡爾斯克,約600公裡長。

諾裡爾斯克是座完全沒有內陸交通線的工業城市,別說鐵路,就連公路也沒有,各類礦石依靠貨輪從葉尼塞河進入喀拉海,人員則依靠航空運輸。但奇怪的是,我在諾裡爾斯克旅行時居然看到建於蘇聯時代的火車紀念碑,經過多番打聽,最後在諾裡爾斯克博物館中才找到答案。

博物館解說員艾琳特地開小灶給我詳細解說了其中的來龍去脈,簡單說就是,諾裡爾斯克本是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始發站之一,只可惜鐵路還沒修完史達林就死了。

在2003年俄羅斯解密的部分資料中,501和503其實是分屬兩地的集中營代碼,為防止洩密將其統稱為薩伊鐵路,保密級別與蘇聯克格勃名單相同,因為事關諾裡爾斯克這座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那麼,將近2000公裡的鐵路項目又是如何確保絕密的呢?古拉格是關鍵。

實際上,蘇聯分布在各地的古拉格集中營並非指單一關押地,每座集中營由百餘甚至上千個懲戒營組成,所關押的也是各式「囚犯」,但囚犯所作貢獻卻令俄羅斯至今仍在受益,西伯利亞一系列城市和港口、公路等等都是古拉格囚犯修建的,比如遠東戰略城市海參崴、馬加丹,以及北極圈內外的工業城市摩爾曼斯克、諾裡爾斯克等等。

薩伊鐵路也一樣離不開古拉格集中營,從施工圖可以看出,蘇聯是準備用薩伊鐵路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從而達到北部與最東部相連的工業運輸線,因而戰後沒多久(1947年)就開始動工,先從新西伯利亞調來5萬囚犯參與施工,1948年死傷過半後再從納迪姆集中營調來7萬囚犯,總數超過12萬人,這還不算來自各個盟國的士兵和工程兵。

原版《古拉格群島》中有這麼一段描述:來自7個盟國的囚犯和數不清的德意俘虜(蘇聯官方沒有記載),被全部打亂後隨機組隊分散在501和503鐵路沿線,沿途設有數千個臨時營房,分不同工種和施工階段逐一往前進發。

一名烏克蘭囚犯逃亡後曾公布稱:他的隊伍從一開始的200人,一路往北3個月後剩下110人,半年後只有50人活著,最後打散與其他同樣不斷減少人員的隊伍重新合編。如果以這個速率計算,第一批5萬囚犯在半年後是絕對剩不下一半的。

諾裡爾斯克博物館中保存著一份物資補給表,清單上有棉衣、棉靴以及鐵鍬等等工具,絕大部分都來自哈薩克與朝鮮兩地,但棉服數量卻只有不到2萬套。換而言之,古拉格囚犯確如索忍尼辛所說「絕大部分都是凍死的」,12萬工人只有2萬套棉服,在西伯利亞腹地冬季長達8-9個月、夜晚普遍低於-50℃的低溫下,如何安然過冬?

夏季也一樣不好過,西伯利亞大部分都是原始無人區,稍有不慎踩陷沼澤被困、攜帶傳染病菌的蚊蟻毒蟲也成為囚犯的主要死因,這也是薩伊鐵路被冠名為「史達林死亡鐵路」的原因,總共調動12萬古拉格囚犯修建6年,活下來的人至今沒有定論。

那麼,付出如此巨大代價來修建薩伊鐵路,為什麼最後還是全線廢棄了呢?

原因之一是難度太高,西伯利亞越靠近北極圈就越是永凍土,其土壤硬度不亞於水泥混凝土,1955年美國CIA曾有報告指出,蘇聯使用的是美國發明的「燈芯絨鋪設法」,先挖2米深的永凍土,把原木混入麝香等厭氧物質埋入坑中蓋上燈芯絨,最大限度的隔絕空氣使其減緩腐爛速度,然後再鋪上礫石與土壤。

但實際上,蘇聯連礦工棉服都供應不了,哪有多餘的燈芯絨鋪鐵路,而不用燈芯絨的結局,就是鋪裝後的鐵軌出現大面積坍塌變形,部分路段甚至還沒試車就已經彎曲了,據說也有部分鐵軌是二手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嚴重低估了預算,導致施工後箭在弦上,發還是不發?

按照蘇聯年度投資報告來看,1952年的薩伊鐵路總預算只有2.6億盧布,而到了1953年卻瘋狂上漲到420億盧布,佔當年蘇聯總投資額的2.5%,以當時匯率結算相當於100億美元。要知道,1952年美國總GDP也才3677億美元,用100億美元來填補這個「無底洞」,很顯然是虧本的買賣。

於是乎,1953年史達林死後古拉格集中營解散,薩伊鐵路順理成章的被廢棄了,至少11臺機車和6萬噸金屬就這麼被扔在原地生鏽,諾裡爾斯克那座紀念碑的火車頭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尋找薩伊鐵路的古拉格遺址,我和妮薩琳專程飛亞馬爾自治區再輾轉火車前往薩列哈德。從地理位置上看,薩列哈德約有1/3面積位於北極圈內,目前人口約4.5萬。蘇聯時期這座小城有6500人被分別關押在三座古拉格集中營內,其中的1500人被送去米爾鑽石坑挖鑽石,剩下的全部去薩伊鐵路,停工後又被送到諾裡爾斯克去挖礦,無一生還。

薩列哈德與亞馬爾之間的鐵路線是俄羅斯常見的寬軌鐵路,目前已迭代更新為電氣化鐵路,2014年俄羅斯連接北極圈的3500公裡長光纖管網就是沿著這條鐵路鋪設的。

意外的是,在薩列哈德我還聽說了一件堪稱絕密的炭疽事件,2016年夏季,這條鐵路所處的某個位置溫度超過35℃,永凍土解凍露出一具感染了炭疽病毒的屍體,病毒傳給牧草又被幾隻馴鹿誤食後再傳給牧民,造成3死1殘的悲劇(維基有部分描述)。

薩列哈德雖說不是旅遊城市,但每年仍有數萬遊客前來探索古拉格營地遺址,俄羅斯早期也曾考慮過將這些遺址盡數銷毀,但礙於早已曝光且當地土著以「親屬舊居」為由極力反對,因而簡單修繕後保留至今。

在伏爾加韃靼嚮導的建議下,我們直到天氣轉暖後才走訪了其中一座遺址,營地以磚結構為主,內設起居、食堂、倉庫等空間,每間起居室內設16-20個高低床。然而,嚮導卻嗤之以鼻的諷刺道:當年的集中營可沒有這麼舒坦

沿著鐵路往西北方向走了大概5公裡,所過之處都是一副鏽跡斑斑的破敗之景,我忍不住問嚮導:這麼多鐵軌就這麼扔在這裡不要了嗎?得到的回答是:90年代有92公裡鐵軌被拆掉,送去維護西伯利亞大鐵路,剩下的如今就算想用,也不大可能了。

無人機航拍了一張橋軌的照片後,我和妮薩琳似乎都沒有心情繼續往前,是為當年數以千萬計的古拉格囚犯之悲慘命運嘆息,還是為如今這副蕭條又無奈的景色而惋惜,我們都沒有結論!

(紀實類旅遊長文不好寫,希望能得到您的關注鼓勵,也歡迎您的點讚、評論、收藏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成都三環內最後的廢棄網狀鐵路4月拆除 將建4大中央公園
    2016年「北改」區域計劃實施項目741個,計劃完成投資6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就在本月,三環內最後一片廢棄網狀鐵路將全部拆除,原址將修建總面積1200畝的4大中央公園。包括學校、醫院、菜市場等90餘個公建項目將全力開工,「16橫12縱」貫穿性骨幹網和9條軌道交通將全面對接中心城區。
  • 淮宿蚌城際鐵路控制性工程淮河特大橋將於12月底開工
    淮宿蚌城際鐵路控制性工程淮河特大橋將於12月底正式開工,全線將於2021年7月開工,2024年底建成通車。淮河特大橋全長37.475km,跨淮河節點位於京滬貨線下遊100m,線位與淮河交角90°,採用(120+240+120)連續剛構拱跨越淮河。
  • 史上最全的重慶鐵路線路圖來了
    重慶鐵路之最重慶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1925年由江北、合川士紳唐建章、李雲根、張藝耘等人倡議修建輕便鐵路,用火車代替人力挑運,將天府煤礦的煤炭通過鐵路運送至嘉陵江邊,再由船運出,但由於籌款緩慢、徵地等問題未能動工。
  • 漢巴南鐵路 全線首個連續梁橋0號塊成功澆築
    漢巴南鐵路 全線首個連續梁橋0號塊成功澆築 2021-01-08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柴木鐵路機車本月試速 年底或明年初有望全線通車
    青海新聞網訊 我省第一條地方鐵路——柴達爾至木裡鐵路已全線鋪通,目前正在整修階段,本月上旬,鐵路機車試速。  據我省地方鐵路籌建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柴木鐵路位於我省東北部的剛察縣、祁連縣和天峻縣境內,起於青藏鐵路哈爾蓋至柴達爾支線,經江倉煤礦至木裡煤田,全長142公裡,是一條服務於煤炭資源開發的運煤專線。全線設計時速100公裡,年運輸能力1400萬噸。
  • 太任性了 這可能是迄今最全的重慶鐵路地圖!
    重慶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  1925年由江北、合川士紳唐建章、李雲根、張藝耘等人倡議修建輕便鐵路,用火車代替人力挑運,將天府煤礦的煤炭通過鐵路運送至嘉陵江邊,再由船運出,但由於籌款緩慢、徵地等問題未能動工。
  • 彌蒙鐵路有望2022年通車,全長107公裡,彌勒蒙自的朋友有福了
    要在這種地形上修建鐵路難度可想而知 。比如說雲南省 ,面積達到39.41萬平方米,總人口也有 4860萬,但由於境內多是崇山峻岭 ,其交通狀況對比與內地還是略顯落後 。為了當地的發展和未來, 雲南省也正在加大投資 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境內的高鐵網絡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位於雲南境內的在建鐵路 「彌蒙鐵路 」。彌蒙鐵路 設計裡程107km左右 ,始建於2015年12月 。
  • ...淮揚鎮鐵路全線開通!淮安加入上海高鐵4小時朋友圈(附列車時刻表)
    就在剛剛,  連淮揚鎮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啦!     就在剛剛,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宣布,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暨五峰山長江大橋建成運營,這意味著歷時6年建設的連淮揚鎮鐵路全線通車,與此同時,停靠在揚州東站的首發高鐵正式發車,向目的地上海飛馳。
  • 從南沙12分鐘可達深圳機場 這一目標5年後將隨著深茂鐵路深江段...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nbsp&nbsp&nbsp&nbsp從南沙12分鐘可達深圳機場&nbsp&nbsp&nbsp
  • 中老鐵路全線站前土建工程基本完工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記者1月11日從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了解到,截至目前,中老鐵路國內段93座隧道已貫通89座,全線站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為2021年中老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 新西伯利亞——一座伴隨西伯利亞鐵路修建而成長起來的新型城市
    新西伯利亞誕生在西伯利亞鐵路大幹線上,是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它只是一個正好處在鐵路幹線和主要河流之一的鄂畢河上的一個車站, 原稱新尼古拉耶夫斯克,1926年改稱新西伯利亞,30年代起成為西伯利亞地區的中心和烏拉爾山脈以東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現在已跨入俄羅斯的大城市行列。國立新西伯利亞歌劇舞劇院是這座城市最漂亮的建築之一,在俄羅斯享有盛名。
  • 全線最長、國內首次、全線唯一工程聚集 銀西高鐵實現多個「之最」
    2017年11月2日,大橋順利實現合龍。漠谷河2號特大橋:首次在國內高鐵簡支箱梁上應用「幹拼法」工藝漠谷河2號特大橋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境內,大橋全長1605.22m,是銀西高鐵全線跨度最大、墩高最高的橋梁,陝西段重點控制性工程。
  • 「天津」南港港鐵物流公司鐵路專用線全線拉通(圖)
    12月18日,南港港鐵物流公司鐵路專用線全線拉通。該項目是連接南港工業區和國家幹線南港鐵路的專用鐵路,是打通港口鐵路集疏運「最後一公裡」,暢通鐵路「微循環」,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
  •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廣昆鐵路複線正式開通運營
    原標題: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廣昆鐵路複線正式開通運營  新華網昆明12月27日電(記者秦朗)27日,經過建設者6年艱苦奮戰的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廣昆鐵路複線正式開通運營。   新建的廣昆鐵路複線沿線地質複雜,穿越多條斷層,安全風險大,工程施工艱難。
  • 中泰鐵路本月動工 說說這條鐵路前前後後的那些事
    一波三折的中泰鐵路終於要開工了!據泰國媒體報導,12月4日,泰國相關機構通過了中泰鐵路環評,到這個月下旬,中泰鐵路就可以正式動工修建了,預計2021或2022年建成通車。由於中老鐵路的竣工時間早於中泰鐵路,因此,一旦中泰鐵路建成,昆明到曼谷就可以實現鐵路直達。
  • 薩伊藍六間魚品種及餵食知識介紹
    ,由於翻譯的習慣不同,所以將Zaire譯為薩伊。(Zaire 今已改稱剛果)沿岸的深水區薩伊藍六間魚外形特點薩伊藍六間魚   在六間品種中,薩伊藍六間魚無疑是最漂亮的一種,也因此價格自然是不菲,很多商家會將曼波六間和蒲隆地六間充作薩伊藍六間來出售,那麼應該如何分辨才能避免上當呢
  • 我國最長運煤專線蒙華鐵路完成全線鋪軌
    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日前,蒙華鐵路宣告全線鋪軌完成。蒙華鐵路全稱「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是我國繼大秦鐵路、神黃鐵路和山西中南部鐵路之後新建的又一重載鐵路,是中國鐵路的又一超級工程。
  • 全球第一條成為世界遺產的鐵路:41公裡長,卻讓2萬工人修了6年
    現在只要是比較有能力的大國,基本都擁有了修建鐵路的能力,鐵路從陸地上修建到了群山裡,又修建到了高原上,不管是海上還是城市裡,也都有了鐵路的身影。但其實全球第一條高山鐵路的誕生還蠻艱辛的,這條鐵路叫做塞默林鐵路,目前位於奧地利境內。
  • 從福平鐵路看兩岸高鐵:大陸、臺灣高鐵相連,僅差最後68海裡!
    8月26日,隨著福平鐵路引入福州南站最後一組道岔鋪設完成,標誌著福平鐵路全面融入全國高鐵網。 這條從福州至平潭島的線路全長約88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全線設福州、福州南、長樂、長樂東、松下、平潭等6個車站,計劃於2020年底開通運營。由於它是京臺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大陸與臺灣高鐵未來的銜接問題也就成了熱議的焦點。
  • 蒙華鐵路全線最長隧道竣工進入靜態驗收階段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齊中熙、許鵬健)記者14日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我國新建的「北煤南運」大通道蒙華鐵路最長隧道——崤山隧道主體竣工,項目全面進入靜態驗收階段。據中鐵十六局集團技術人員介紹,崤山隧道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是蒙華鐵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22.77公裡,設計為雙洞單線隧道,施工風險等級為一級高風險,隧道地質構造及水文條件極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