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精神病患者不願意就診怎麼辦?什麼程度需要住院治療?

2021-01-08 專注健康知識講解

對於精神類疾病,很多患者在日常的治療當中,自然而然的會遇到不少問題,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有——

精神病人不肯就醫怎麼辦?

如何早期發現精神病人?

這類問題……

那麼當這類情況被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屬碰到,如何去合理的結局是個問題,因為很多時候這些看似問題不大的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後患。

所以,筆者今天總結了一些關於精神病患者或者家屬,日常可能會碰見的問題、解決方式供大家參考:

有哪些症狀才算是真的精神病人?

從醫學定義上來說,精神病屬於一組嚴重的精神障礙,可能在日常中會出現幻覺或者是妄想這類精神症狀,對於病人來說有時候自己可能還不知道已經患病。

同時,在日常生活患者會出現習、社會交往和生活能力下降。

精神病本身還包含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這類情況,多發於青壯年時期,屬於慢性病程,復發率高,致殘率高。

如何才能較早發現精神病人病情?

由於一些精神類疾病的症狀,所以很多時候在實際案例中,一些精神病患者的早期症狀不容易被人發現,甚至有些被發現時,已經處於比較嚴重的情況。

所以,針對早期症狀,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就應該及時就醫檢查了:

①、出現情感斷崖式變化:患者會突然變的冷淡起來,在日常社交中會變得和朋友疏遠,有時候也會莫名其妙的無故發笑;

②、出現異常行為:患者會出現獨自發呆,甚至對著空氣自言自語的怪異行為;

③、性格發生變化:一般類的性格變化,都是從原本開朗、樂觀的性格變成沉默少語,孤僻,不愛說話這類情況,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個人衛生也不再重視;

④、變得敏感多疑:敏感多疑也是精神病人早期的一個典型症狀,會經常性認為別人的說笑是在說自己;

家裡面有精神病人應該如何對待?

本身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首先要知道的是精神病患者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他們現如今所做的「錯事」可能並非處於理智本意。

在理解這前提後,建議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應該遵循三原則:坦誠承認、正確對待、積極就醫。

承認已經既定的現實,正確對待患者的實際情況,主動積極的尋找治療的方式方法。

精神病人不配合、不肯就醫怎麼辦?

在精神類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患者不配合,不願意去醫院就醫的情況是最讓患者家屬無奈的事情。

在很多患者眼中,可能自己認為自己壓根就沒有疾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會應該家人勸說就醫而出現躁怒的情況。

但是,在實際中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如果遇到有哪些辦法呢?

①、情感勸慰:對於一些患者來說,家人的勸說可能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但是可以讓一些平時在患者心中分量比較重,或者是威望比較高的長輩或者是朋友來嘗試勸說就醫;

②、激將法:在一些精神類疾病患者中,有些患者的性格因為疾病的影響,可能比較執拗甚至會有些「犟」,這時候,常規的勸說對於患者來說,根本不會產生效果。

面對這種性格的病人,可以嘗試使用激將法,去引發患者自己執拗的性格,比如有些患者不願意去醫院,堅持自己沒病,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採用激將法,旁敲側擊表示:「沒病為什麼不敢去醫院檢查」這類的刺激性話術;

③、醫生上門:在一些態度極其強硬,對醫院這類地方有非常大的牴觸的患者群體中,邀請主治醫生上門會診,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然,這類情況需要多方面協助才行;

④、強制就醫:這種方法一般會出現一些精神疾病非常嚴重,甚至有自殘或者是傷人的隱含的患者群體中。

面對這類患者,需要在徵求患者監護人的同意後,才能執行一些強制措施,對於一些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患者,甚至還會需要用到公安機關執行,當然了,這類情況比較少;

怎麼樣的病情才需要住院治療?

對於一些精神病患來說,住院治療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也不是左右的精神類疾病患者都需要進行住院治療。

一些症狀較輕的,只需要進行簡單心理疏導的患者,可能多數回家進行休養就行,不一定需要住院治療。

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的情況,就需要住院治療了——

①、症狀明顯,有強烈的興奮躁動,或者是經常性出現幻覺妄想,行為舉動經常出現怪異的患者;

②、出現自殘、傷人舉動、經常出現逃跑舉動的患者或者是拒絕治療的患者;

③、精神狀態非常不好,並伴有一定的軀體疾病(心臟病、肝炎這類)的患者;

④、有嚴重的藥物副作用、不良反應的患者,需要進行住院,以方便主治醫生及時進行調整;

如何預防精神病?

1、、減少誘發因素:減少誘發因素是預防精神病的關鍵一項,大家一定要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經常與病人談心,使自己更加正確對待疾病,正確對待現實生活,幫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勵病人增強信心。

2、經常活動手腳:經常活動手腳對於預防精神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一定要每天堅持伸手展臂、轉動手腕、空抓每天堅持伸手展臂、轉動手腕、空抓手、空擊拳、拋球接球、玩健身球等,每個動作做1到2分鐘。腳部運動,以赤腳在卵石上走效果最佳,或用腳趾夾核桃,腳尖裡扣再伸直,腳腕左右旋轉等,每次做1到2分鐘。

3、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病由心生,精神病也不例外,主任指出:與個人情緒、性格、處境等相關。對於家長來說,是應該儘量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不要對子女要求過嚴,使孩子們過早的背負上思想負擔從而導致精神崩潰,這就叫「欲速則不達」, 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快樂的生活才是精神病的預防方法。

相關焦點

  • 廊坊博康精神病醫院門診、住院患者公告
    尊敬的患者及家屬:  近日天津、內蒙古、上海等地陸續出現本土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形勢緊張,我院已進入應戰狀態。為進一步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保障我院就診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有效阻止院內感染發生,根據上級要求,請您遵守以下規定:  1、門診就診人員及家屬:請打開微信「河北健康碼」進行【本人信息掃碼登記】,並配合預檢分診工作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測量體溫。註:如不方便掃碼,可手工填寫流行病史登記表。
  • 精神病患者有病不去醫院怎麼辦?合肥長淮中醫院專家幫助您
    精神病患者有病不去醫院怎麼辦?合肥長淮中醫院專家幫助您 時間:2020-12-01 15:26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精神病患者有病不去醫院怎麼辦?合肥長淮中醫院專家幫助您為什麼很多的精神病患者不願意去就醫呢?
  • 抑鬱症患者稱被騙住院 廣州官方:由朋友籤字不合規
    抑鬱症患者稱被騙住院,廣州白雲官方:由朋友籤字入院不合規  回憶起去年底「非自願」在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住院的3天,李麗(化名)顯得仍然氣憤。  她認為,自己被信任的人欺騙,「『被』精神病並被限制人身自由」。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
  • 精神病病院封閉式治療幾點要注意的地方
    很多家庭承受不了精神病患者帶來的壓力,往往會把精神病患者送往精神病院。那麼精神病院的封閉式治療方法都會有哪些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我們請專家出來為我們分析一下:1.精神病患者採取封閉式治療活動範圍受限,另外抗精神病藥有較強的鎮靜安眠作用,可抑制支氣管黏膜表面的纖毛運動;還有大多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如流涎、吞咽困難,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過敏性肺炎;所以做好室內衛生,減少致病微生物的繁殖生長。
  • 30年抑鬱症到精神病重症患者和患者家庭的艱辛,國家已有很好福利
    就這樣慢慢惡化,發展成重度躁狂症狀精神病。家庭環境每天雞犬不寧,在父親患病的情況下,因為對此病不了解沒概念,所以得不到任何人的體諒,和關懷。正值年輕力壯的年齡,不去工作不能賺錢,上有老下有小,各種家庭矛盾叢生,又因為父親是躁狂類,所以對人打罵不受控,整個家庭陷入泥潭,每個人都苦苦掙扎。
  • 韓城市人民醫院門診住院就診及陪護須知
    門診住院就診及陪護須知尊敬的患者及家屬:近期河北等區域疫情呈現快速擴散蔓延態勢,多地報告新增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4、門診患者不得進入住院部,如有需要請聯繫專科醫生到門診就診。5、為保護患者隱私,維護良好就醫環境,就診時請遵守「一醫一患一室」要求,未叫到號的患者請在診室外等候,切勿擅自進入就診室。6、醫院在掛號、繳費、充值、取藥等地設置一米線,請注意保持社交距離。
  • 中國精神病醫學理論被指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確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訴權,或是解決我國精神病收治問題的關鍵2006年,因「鄒宜均案」,深圳律師黃雪濤生平第一次接觸到精神病醫療行業。她震驚於精神病收治的制度漏洞,同時也被精神病醫生的思維模式「嚇得目瞪口呆」。
  • 兩名毒螺患者 再次住院治療(圖)
    北京福壽螺事件後續———  本報訊繼兩名福壽螺患者出院後再次住進北京協和醫院和同仁醫院,又有兩名患者因病情出現反覆重新住進友誼醫院治療。  昨天,記者在友誼醫院住院部見到了兩名患者。患者孔先生在9月16日病情好轉出院後,11月初皮膚痛感加重,同時視力模糊、肺部疼痛,經醫院複診於11月7日再次住院。孔先生說,現在自己的皮膚已不能適應任何外在接觸,以及公交車上的顛簸。  另一張姓患者於12月11日重新住院,症狀是右側肢體疼痛,腦部神經不時產生痛感。
  • 研究稱出現紫色皮膚病變的新冠倖存者更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一項新研究發現,出現紫色皮膚病變的「Long COVID」患者更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一些更常見的COVID-19後遺症包括疲勞、咳嗽以及肌肉酸痛等。最近,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倖存者出現了一系列認知問題,如腦霧、注意力難以集中和記憶力下降。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發燒和食欲不振是兩種會增加某人發展「Long COVID」的可能性的症狀。上述研究的部分內容是這樣的。
  • 精神病是什麼症狀-鄭州精神病醫院-復禾疾病庫
    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時間:2020-11-27 16:39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不良症狀,對於患者的身體健康損害很大,有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精神困擾,務必要及早處理。那麼,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 醫療保障怎樣做到不僅關心你的身體,還關心你的「靈魂」|心理治療|...
    常見精神心理疾病發病機制未明,早期預測、客觀診斷、有效治療這三個臨床瓶頸問題(Nature, 2011),導致誤診率高、治療方式標準化程度低,疾病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阻礙社會經濟發展。
  • 【患者問答】近期我院新大新門診部就診熱點問答TOP8
    李先生提問 平時我上班很忙,我想趁著帶小孩到新大新門診部看牙的時間,自己也做個牙齒檢查與治療,有什麼一站式解決的好辦法嗎? 長沙市口腔醫院回答 您好,在新大新門診部,除了兒童口腔科和正畸科外,還設立了口腔綜合科,對各年齡段人群一站式解決牙體牙髓、牙周黏膜、頜面外科、口腔修復為一體的服務,以「全局觀念」 為患者設計診療方案,並予以相應的治療,為患者免去了跨科室、跨專業的煩惱,使患者「
  • 北京一精神病院患者最長住院20年,符合出院條件家屬拒接走
    本文圖均為北京青年報 圖精神病不同於其他疾病,精神病仍是一個極具標籤化、令人恐慌的病症。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各類精神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億,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數超過640萬。作為治療精神疾病的專科醫院之一,北京安定醫院日均門診量約有1500人。
  • 這份鍛鍊、治療指南,你收好了
    網友提問:我母親50多歲了,最近總在家歇著。之前她很喜歡跳廣場舞,但最近幾個星期都沒去了。我細問之下,母親才不好意思地告訴我,是尿液漏出的緣故。開始只是在咳嗽的時候會漏幾滴,但最近變嚴重了,稍微劇烈動動就漏出。請問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 進食障礙患者,住院後的感受是什麼
    進食障礙患者,住院後的感受是什麼 2021-01-05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心語家園患者家屬學校開展健康講座
    紅網時刻1月18日訊(通訊員 範晶晶 黃麗瓊)為了讓更多精神障礙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近日,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康復科心語家園為心理科、睡眠障礙科及院外患者家屬開展健康科普講座。為了讓更多精神障礙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近日,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康復科心語家園為心理科、睡眠障礙科及院外患者家屬開展健康科普講座。如何做合格家屬、如何監督管理患者、怎樣給予患者全面細緻的家庭護理和心理支持?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康復科心語家園自2016年至今,已經開展了數十期健康講座,每月堅持。
  • 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致就診患者和家屬告知書
    尊敬的患者及家屬:您好!進入冬季以來,全國已經出現多起散發或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趨於嚴峻。為落實國家疫情防控要求,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及家屬安全,結合目前防控形勢及醫院實際,現將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住院等重點區域防控措施告知如下:1、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全面實行實名制就診,非急診患者分時段預約診療,合理控制人流,有序引導患者錯峰就診。請您通過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近醫通等進行預約。患者請務必攜帶本人身份證、醫保卡等有效證件就診。
  •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它們是精神病嗎?
    可以這樣說,精神病人發作的時候認知和行為會出現絕對紊亂,他們會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這稱為精神病。通常意義上的精神病不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為什麼?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想要攻擊這個人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不道德、被指責、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的行為可控可自制,只是克制的時候會非常痛苦,這是核心差異。
  • 別一說精神病就害怕 當做感冒去看醫生吧
    數字  20個長沙人中有1個精神病患者  「中國有1600萬重性精神病患者,在長沙,這個數字約為8.8萬。這是我們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按14.76%。的比例推算出來的。再加上4%的輕性精神病患者,長沙的精神疾病患者約佔城鄉人口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