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衛星導航產業迎來利好政策 川內5家北鬥導航概念股有望獲益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舒婭疆 見習記者 蒙婷婷

近日,據媒體報導,《成都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已經出爐。《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30年成都要實現衛星導航相關產業營收規模3000億元。

華西證券研究所軍工首席分析師陸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徵求意見稿》的出爐,將促進衛星導航技術拓展應用場景並找到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特別是與物聯網、雲計算、5G等技術融合,推動天地一體化,在車聯網、無人駕駛、無人機、高精度定位等應用場景中大顯身手。此外,北鬥5G作為一種融合基礎設施,可賦能自動駕駛與工業網際網路,並在新基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產學研並進 成都衛星導航產業先發優勢明顯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梳理發現,目前四川轄區北鬥導航概念上市企業已有5家,分別是振芯科技、盟升電子、天奧電子、四川九洲、富臨運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前述5家上市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8.09億元,實現淨利潤2.29億元。

記者注意到,專注於圍繞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的「元器件-終端-系統」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振芯科技,主營業務為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製造、銷售和技術服務的盟升電子,以及從事時間頻率產品、北鬥衛星應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天奧電子,其註冊及辦公地址均在成都。

陸洲表示,「我國衛星導航產業主要分布在北京、成都、西安、廣深、武漢等地,而成都衛星導航產業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目前已擁有包括振芯科技、盟升電子等在內的多家知名上市企業,在導航晶片與射頻晶片、微波與信號處理、相控陣天線等領域都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此外,四川航天技術目前也已處於國內前沿水平。陸洲介紹到,除了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九研究所等傳統支撐單位外,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近年來在航天技術領域強勢崛起,在空間摩擦學、機器視覺、智能測控方向已經形成特色。

據悉,今年11月3日,四川大學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合作成立機器人衛星研究所,將瞄準在軌服務和空間攻防的重大需求,充分運用四川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在空間機器人型號牽引和工程應用研究方面的優勢,凝練出柔性機器人技術、機器視覺與智能感知等重點研究方向,攻克機器人衛星核心關鍵技術。

某不願具名專業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成都在衛星導航系統全產業鏈的生態比較完善,從上遊的晶片到終端集成以及下遊的運營服務上均做了很多前期布局,同時還積累了豐富的航空技術等相關領域經驗。此次《徵求意見稿》的發布,對國內其他發展衛星導航產業的城市很有借鑑作用。」

北鬥衛星導航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期

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官網顯示,自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系統建設開始,從立項論證到啟動實施、從雙星定位到區域組網、再到服務全球,幾代北鬥人歷時近30年,建成了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今年7月31日,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包括上遊的基礎元器件、中遊的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以及下遊的運營服務等都將步入高速增長期。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測算,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

陸洲認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取代GPS是大勢所趨。從政策上看,國家在頂層設計方面已為衛星導航產業蓬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衛星製造技術、火箭發射、衛星通信、衛星終端製造等技術的快速進步,低軌道、高帶寬衛星星座的建設已經成為可能。另外,隨著人類活動邊界以及聯網場景的持續擴張,具備全天候高速大通量聯網能力的衛星移動通信將補齊傳統通信的最後一環,並將開啟千億元市場空間。

記者注意到,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滬深A股上市企業中北鬥導航概念股共72股,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15.22億元,實現淨利潤56.58億元。上述專家認為,此次《徵求意見稿》的發布,將直接促進行業內的發展機會增多,從而促進業內的企業數量和規模快速增長,對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相關上市公司有較為積極影響。

(編輯 上官夢露)

相關焦點

  • 深度丨北鬥導航產業的2021年:軍用、民用市場兩開花
    2020年9月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司發布的北鬥三號民用基礎產品推薦名錄(1.0 版)中,公布了 5 款 RNSS 射頻基帶一體化晶片、2 款雙頻多系統高精度射頻基帶一體化晶片、6 款多模多頻寬帶射頻晶片(全球信號)。高精度天線:面對北鬥導航未來多元應用領域,多家廠商從傳統的測量天線、基站天線外, 還面向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積極開發了車載、無人機載天線等產品。
  • 北鬥導航,問道何方?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完成全球組網,標誌著北鬥系統邁入全球服務時代。在此背景下,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已於2020年11月23日至25日在成都舉辦,這也是衛星導航年會首次進入四川。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之後,我國「863計劃」倡導者之一的陳芳允院士,創造性提出「雙星定位」建設方案,即:把地心視為一顆虛擬衛星,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構成星座,實現對區域內地面目標的快速定位。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
  • 新媒:中國北鬥導航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 晶片只賣6元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 新媒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在12月2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有望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28日報導,中國自主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於2012年正式開通,時過五年,目前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近又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實現全面信號兼容。冉承其說,與全球其他三大衛星導航系統相比,北鬥除了具備三大系統的技術機制之外,還保留北鬥一號(第一代北鬥系統,也稱北鬥衛星導航實驗系統)獨具的短報文和位置報告服務能力。
  • 苗前軍:北鬥導航系統打破GPS一家獨大
    苗前軍(中)與媒體座談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2000年,我國建成北鬥導航試驗系統,成為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可全天候、全天時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
  • 北鬥導航
    北鬥導航app是一款導航軟體,北鬥導航最新版是利用中國自有的地基授時系統進行定位導航的導航軟體,北鬥導航app下載區別於傳統利用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各種導航軟體,北鬥導航下載第一次使用中國國家授時中心提供標準鍾源提供高精度時間源定位精度精確到
  • 北鬥星通:天線+模組單車導航價值40元!北鬥與GPS民用領域兼容不替代
    在上個月中,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因此,北鬥導航系統的應用,以及能否取代GPS,也引發了網友的熱烈關注。8月19日消息,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龍頭公司,北鬥星通今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GPS和北鬥在民用領域是相互兼容的,不存在相互替代;目前乘用車導航是標配,每輛車天線+模組的價值量在40元左右。隨著汽車自動駕駛的到來,未來將標配北鬥高精度導航,那時價值量會大幅度提升。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增強後定位達釐米級
    據央視新聞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據了解,「北鬥」指北鬥七星,七顆亮星分貝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它們在天空排列成鬥(或勺)形,北鬥七星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故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取名「北鬥」。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到底和美國的GPS有多大差距?
    雖說現在有不少高新科技產物,但說到人們最熟悉的大概就是GPS衛星定位系統了,因為目前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完全離不開這款定位系統。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美國也因此獲益良多。
  • 百度地圖亮相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基於北鬥強大能力持續打造極致出行...
    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全面完成,地圖導航的位置精準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11月23日,以「衛星導航,全球新時代」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CSNC2020)在成都召開。
  • 國產的北鬥導航已經很厲害了,怎麼國產手機還是GPS導航?
    中國的北鬥導航目前已經搭建完成,而且綜合性能也不錯,但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國產北鬥導航已經很厲害了因為大家對於新產品都有一個考核階段,所以北鬥導航只能慢慢普及,顯然目前國內連這一步都還沒有走出去。
  • 逐夢北鬥,奮力開創導航新局面
    2000年10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一顆衛星被送入軌道。時隔兩月,第二顆衛星成功發射,世界為之矚目。周建華總師率領地面運控系統全體建設者們一路闖關,一路突破,首次提出的集「定位報告」與「連續導航」兩種功能深度融合的技術體制,開闢了國際衛星導航領域新路;首次採用了混合軌道星座,填補了高精度時間基準空白,北鬥用戶終端全部裝上了自主研製的「中國芯」……一路坎坷,一路前行,「北鬥人」終於取得了北鬥二號技術創新的整體性突破。
  • 手機如何使用北鬥導航?我們要怎麼下載
    2020年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布局建成,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開通將有助於提高中國的防禦能力,同時也預示著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發展的步伐的艱辛以及北鬥人的努力拼搏精神。
  • 北鬥衛星最後組網,全產業鏈布局下的北鬥星通能否加冕為王?
    2020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進行最後組網。這是我國發射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如果算上北鬥試驗導航衛星,這顆星屬於第59顆北鬥衛星。就此,北鬥收官,我國終於成為繼美、歐、俄後第4個擁有布局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能力的國家,以後將徹底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不再因壟斷而受制於人。
  • 北鬥已建設完成,那「北鬥導航」怎麼用?「短報文功能」怎麼用?
    6月23號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北鬥導航系統(BDS)最後一顆衛星,也就是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全球導航系統的收官之作,整個導航系統建設耗時20年。中國北鬥(BDS)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第三大成熟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以上三大導航系統和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導航服務提供商。
  • 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26年走過了怎樣的傳奇之路?
    為實現快速形成區域導航服務能力的國家戰略,中國北鬥人設計了國際上首個以GE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IGSO(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衛星為主、有源與無源導航多功能服務相融合的衛星方案,攻克了以導航衛星總體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鐘等為代表的多項關鍵技術。 一直到2012年,8年的北鬥二號工程共完成了14顆衛星的發射組網,建成了國際上首個混合星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 手機怎樣選擇用北鬥系統還是GPS系統進行導航?
    北鬥定位系統和美國的GPS系統都是提供定位服務的衛星系統,他們並不能直接進行定位和導航的服務,而是要通過手機上安裝的導航APP(比如百度、高德)來進行服務,提供導航和定位服務的時候,並不需要你去選擇用GPS還是北鬥系統,APP會自動的根據上空的衛星情況自動接入。
  • 逗趣科技稱未開發 「北鬥導航」iOS 版,App Store 疑現 「幽靈...
    IT之家 8 月 5 日消息 昨天IT之家報導,據七麥數據統計顯示,從 7 月 31 日到 8 月 3 日這幾天,蘋果 App Store 中的免費應用排行榜被一款名為《北鬥導航 - 高清衛星地圖蘋果版》App 霸榜,經查詢,開發這款應用的公司為深圳逗趣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 我們的手機都是GPS定位,為什麼沒有 北鬥導航 了?
    目前有專家透露,今年年底之前,搭載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將進入市場。這將是北鬥系統民用化的一大突破。專家透露,「隨著中國北鬥導航系統的日漸成熟,目前國際上不少知名廠商已經開始研發基於北鬥系統應用的晶片,有了晶片,內置北鬥導航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就有可能在年底之前面世」。
  • 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和美國GPS有什麼區別,四家定位服務對比
    近期,北鬥三號導航系統已經正式開放提供全球導航定位服務,很多網友也開始產生了好奇,北鬥導航系統和之前用的GPS導航系統有什麼區別呢?目前,可以為全球提供導航定位服務系統的供應商有四家,分別是: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GLONASS以及歐盟的GALILEO(伽利略)。美國的GPSGPS是由美國在上個世界七十年代開始建設,在1994年的時候面向全球開通了導航定位的服務,目前為止,GPS可以為全球98%的地區提供準確的位置、速度、時間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