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野味」:有商家轉場網絡掛靠資質「洗白」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新京報

海寶灣水產市場內,一店主現場宰殺蛇類,店主並未佩戴口罩。

海寶灣水產市場內,多家私售「野味」的店鋪表面上為水產店鋪。

1月22日中午,佛山海寶灣水產市場進出車流人員密集,包括店主在內,大部分未戴口罩。A08-A09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海寶灣水產市場內,弘記農副產品店店主麵包車後藏有野生豬獾和土撥鼠

弘記農副產品店店主派發名片註明出售野生動物種類。

原標題 疫情下的「野味」 有商家轉場網絡掛靠資質「洗白」

記者 劉浩南 王飛翔 劉經宇 張靜雅 韓茹雪 周世玲 許雯

武漢疫情持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並且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散的風險。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分析稱,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目前,華南野生動物批發市場已經在1月1日休市整治,禁止人員進出並進行嚴格消毒。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當地不少「野味館」已經停業,但也有商家邀請顧客正月後再來。

新京報記者追蹤野生動物售賣及食用產業鏈發現,大量跨區域的非法交易仍然存在。廣東省佛山市一處海鮮市場內,也暗藏「野味街」,外地收購後運至市場出售,甚至可以提供訂貨、宰殺、加工一條龍服務。

武漢多家野味館被封 有商家稱等正月後

「沒有了,沒有了。」當問起野味,店主王強(化名)趕緊截住記者話頭。他在武漢起義門生鮮市場一家禽類檔口經營多年。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紙封條提前20天結束了他的春節生意。

附近多家檔口老闆告訴記者,在起義門生鮮市場經營野味的有包括王強在內的三家店。1月22日下午,記者看到這三家店在市場最後排,位置相對隱蔽,門上均已貼上暫停經營的封條。

「以前他們這裡可以買到野豬肉、野兔、野刺蝟和蛇肉等野味,都是偷偷地賣,疫情出現以後就不讓幹了。」旁邊一家店鋪的老闆說。其中一家店鋪裡,還可以看到大堆的鐵籠子用布遮擋著。一家「野味王」的老闆也表示,「年前沒有貨,我們已經回老家了」。

2012年,武漢森林公安曾在起義門生鮮市場查獲一批野生動物,包括99隻活刺蝟、30隻活鷓鴣、2隻冰凍鱷魚掌、2隻冰凍梅花鹿和1頭野豬。據店主供述,刺蝟來自外省農民捕獲,其他野生動物則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批發的。

但在另一家經營鵪鶉蛋的檔口,一位老闆表示自己有野雞和野鴨,「28塊一隻」。「鴨子是洪湖的,野雞是山上捉的」。記者在冰櫃裡看到數量不多的凍體野雞和野鴨。「你再來晚一點就沒有了,3點市場就要清理,所有店鋪都要關」。

1月21日,湖北省林業局發布消息稱,武漢市森林公安局共抽查6個野生動物養殖場所和8家農貿市場、花鳥市場,均未發現有野生動物、野活禽交易。1月22日,國家衛健委表示,將嚴格武漢農貿市場管理,禁止活禽銷售,嚴禁野生動物和活禽進武漢市。

在武漢白沙洲上的幾家農莊經營者也告訴記者,今年取消了年夜飯,農莊提前歇業。「你要吃野味也可以,不過得等正月過後再來。」一家名為鄉村野味館的經營者林澤強(化名)說。

據他介紹,往年每到春節就是野味熱銷的時候,年夜飯都要提前訂,但今年「查得太嚴」。該店經營的野味小到野生斑鳩、野兔,大到野豬肉、穿山甲都有。「我們這種是從黃陂山區運過來的,絕對的野味。」林澤強說。每桌野味菜價格不等,有一兩千的,也有上萬元的。

佛山海鮮檔口偷賣果子狸、豬獾等

事實上,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野生動物的私售、食用「地下」產業鏈形成已久。在武漢疫情持續的當下,仍有不法商販提供「一條龍服務」。

1月22日中午,佛山氣溫接近25攝氏度。佛山海寶灣水產市場裡除了海鮮的腥味,還有濃烈的禽類氣味。

雖近年關,但這家佛山最大的水產交易市場依然熙攘,批量採購的酒家、手挽大袋的散客來往問價。

海鮮市場的外衣下,藏著一條隱秘的野味街。隨口詢問幾句,就有店家把記者指往市場東門的一排店鋪,平時,這裡至少有5家店鋪售賣各式「野味」。記者看到,這幾家店鋪中兩家店鋪招牌是水產店,一家店鋪是農副產品店。但不難發現,有些店內堆著不少沾滿動物糞便的鐵籠子。

記者問起「野味」,一位正在剝雞毛的店主連連擺手,警惕地審視記者及周邊環境,之後又小聲告訴記者,「(正月)十五以後給我打電話。」

弘記農副產品店則不避諱自己的野味生意。店鋪門口擺著六七個鐵籠,裡面擠滿活的雞、鵝、鴨、鴿子等,店裡地面溼滑難行,禽類的異味混雜在溼悶的空氣裡,剛用完的菜刀被扔在地板上。老闆身上沾著雞毛,與幾名店員在門口給雞去毛。

老闆告訴記者,過年期間「野味」查得嚴,價也高。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老闆同意帶記者「看貨」。

「你運氣好,我車上就有。我準備運走的。」店鋪外停車場一輛銀色小麵包車旁,老闆掃了一眼周圍後,打開車廂。一陣濃烈的動物排洩物味撲來。這輛8座的麵包車車廂裡,塞了兩個1米見方的鐵籠,其中一個鐵籠裡有3隻活土撥鼠,另一個關著1隻活豬獾。兩個鐵籠裡都放著碟子,碟子上是生雞肉,車內滿是糞便。

老闆說,這兩種野味都是野生動物,從寧夏和甘肅運來,用麵包車拉到市場賣,由於沒進食,看起來都呆呆的。至於具體來源,老闆拒絕透露。除了這些,老闆稱還有野生的樹熊和東北狸。

「豬獾重約15斤,每斤80元;土撥鼠重約12斤,每斤75元。如果買,我可以幫忙宰殺,加工費每斤25元。」

國記店鋪位於東門側面,除了約20平米的一層店面外,有階梯可直上2層空間。「不是過年的話,平時還是有的。」國記店鋪老闆向二樓方向努努嘴。二樓階梯靠牆存放著約10個空的鐵籠。

國記老闆告訴新京報記者,店鋪開業5年,平時主要銷售活禽類,也銷售養殖的水律蛇以及蛇酒,但有食客來問的話,也有些「野味」存貨,「果子狸、白面狸賣得最多,山豬、竹鼠、黃猄,你要我都可以給你調。」

他稱賣「野味」得偷著幹,「市場有監管人員定期來查,今早(1月22日)才來過,所以我們一般不放店裡。」

運輸、宰殺、加工形成產業鏈

這家市場的地下野味生意,早已形成一條從訂貨、運輸、宰殺到加工的一條龍產業鏈。

一名常年往返佛山和廣州的的士司機告訴記者,早些年廣東地區確實有吃野味的習慣,但近年廣州中心城區打擊野生動物售賣的力度很大,加上非典後市民也更加意識到風險,現在售賣野味的地點散落到更偏遠的地方,比如佛山、白雲等。有賣野味的店鋪為防公安部門查處,只做熟客生意。

國記老闆介紹,他們的貨源來自廣西玉樹,從當地農戶處收購,需要提前至少一天訂貨。「你要什麼,我給你運過來,我們店裡就可以幫你宰好處理好,給旁邊飯店做就行了。」

在其報價裡,果子狸每隻從七八斤到十五斤都有,目前售價為每斤175元;白面狸每隻約兩斤,售價每斤170元,免費宰殺。由於肉質好,果子狸一直最受食客青睞,「我自己都有吃」。

國記店鋪300米外,多家海鮮飯店招牌顯眼。然而記者了解後發現,這些飯店也常年幫海鮮市場的顧客加工野味。

一家海鮮美食城的廚師告訴記者,每斤175元的果子狸「買貴了」,屬於「過年價」。其稱,美食城員工也會在市場買野味來吃,平日果子狸售價約為每斤135元,「過年嘛,又有武漢那事,比平時貴40塊左右。」

新京報記者在海寶灣水產市場裡發現,市場內有6家海鮮餐廳,其中3家餐廳明確表示,可以提供宰殺或加工「野味」服務,加工費不一。

美食城一位經理介紹,為圖方便,從海鮮市場裡購買「野味」到店裡加工,是很多食客都會選擇的方式。顧客帶來的「野味」,美食城收取每斤20元的加工費,在廚房宰殺烹飪。

對於野味的種類和來源,經理表示,沒有限制,若是較大的「野味」,需要提前幾個小時交給廚房處理。

另一家海鮮飯店則對「野味」加工謹慎許多。老闆稱,他們不接野生動物的宰殺單子,只負責烹飪,「我們也要考慮自己的安全。」她表示,武漢疫情出現後,平日每斤28元的加工費,已經上調到每斤31元。

「武漢的事情我知道,可能只是衛生不好而已,我們都吃了幾年了,正規的。」這家美食城的廚師對記者的擔心不以為意:「我們年會可能也會吃。」

武漢疫情似乎並沒有引起這些野味店的擔憂。

在一家同樣主打蛇肉及蛇酒製品銷售的店鋪裡,一位店主正持刀剖開一條蛇的腹部,用刀背刮出蛇骨。約十五平方米的店面中間,橫放著一張桌子,桌上的砧板有血滴落地面,腥味刺鼻。正忙著宰殺的店主不戴口罩,與顧客閒聊。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店員直接在店內處理野味,也沒人佩戴口罩,還有人站在邊上觀看。

國記老闆坦言,自己也知道武漢的事情,「也會有擔心,但有人來買來吃,錢還是要賺的。」

網絡群組野味交易信息密集

除了線下交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一些網絡平臺上,野味交易信息也十分密集。

記者以關鍵詞「野味」檢索某網購平臺後,出現上百條結果。大多以「野味」「純天然」「正宗山貨」為宣傳標語,動物種類包括果子狸、竹鼠、娃娃魚、梅花鹿、鴕鳥、孔雀等。展示圖頭圖大多為一張動物在戶外的照片,下面寫著帶有「野味」的標語,後面幾張圖片則是剝皮切肉後的照片。在購買評價中,買過的網友留言稱,非常新鮮,純正野味。記者詢問多名商家,商品是否「純野生,非養殖」時,商家未予回復。

其中一家名為「悠果淘旗艦店」的商家,經營著包括「果子狸」在內的眾多野味,但其營業執照上並無與「野生動物」相關的經營範圍。

1月22日晚上,記者再次打開此網購平臺時,發現販賣的果子狸、竹鼠等野生動物均「已下架」,至於下架原因,截至發稿,商家未予回復。

在某貼吧中也存在眾多野生動物交易信息。竹鼠銷售吧中,多名網友發帖提供「野生竹鼠」。果子狸吧中,大量「吧友」進行果子狸的交易活動,發文「收購果子狸」,徵求誘捕野生果子狸的方法。

此外,記者在QQ群搜索「野味」關鍵詞後,彈出幾十個「野味交流群」。群裡交流著野生動物販賣信息,包括果子狸、鱷魚、孔雀等。也有餐館老闆在群裡尋找野味供貨商。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另一群友回復「該吃吃該喝喝,小小肺炎能奈何」。

其中一個賣野味的商家告訴記者,一年中的10月份到年前是野味銷量最高的時候,過年期間買野味的人最多,「這幾個月做得好的話,一年都不用愁。」他稱,野味的進貨源主要集中在當地的農貿市場,「不方便給你貨源的聯繫方式,必須有熟人帶你過去買。」

提及賣野生動物的開店手續辦理問題,該名商家稱,「防疫手續非常複雜,要找大型養殖場『合作』一下,他們會幫你提供各種證件,再找相關部門備個案就行。」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楊先生稱,很多販賣野味的商戶雖然持有《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但往往會超範圍經營以及私自捕獵野生動物,「許可證上允許售賣的動物就擺在明面上,其他不允許的會藏起來偷偷地賣。」他稱,即便是從正規養殖場引進的動物也可能是野生的。由於養殖成本高,難度大,野生與養殖區別不明顯,所以很多養殖場裡的動物也是從野外偷抓過來的。

楊先生稱,出售的動物需要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而現在很多市面上售賣的「野味」並不具備此證明,「很難判斷這些售賣的動物是不是野生的以及是否攜帶病菌。」

監管缺失致非法交易猖獗

1月22日,國內多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呼籲民眾不要再隨便吃野生動物。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表示,近年來,綠髮會及志願者,在全國範圍內發現大量的野生動物走私買賣非法獵捕的案例,其中很多出售野生動物的商家,都持有當地的《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核准證》。以此次華南海鮮市場旁被曝光的「大眾畜牧野味」為例,「從網上的圖片看,他們的價目單裡面有100多種野生動物,但是國家允許經營的野生動物,只有五六十種,所以他們這是嚴重的違法經營。」

周晉峰表示,國內相關部門在頒發核准證時,存在基礎條件有限,標準核驗不足,以及監管缺失三個問題。所以很多的持證經營者都是存在問題的,最常見的就是超範圍經營,或者出售走私野生動物。

1月20日,「讓候鳥飛」還通過微信公號發文指出,讓候鳥飛組織的志願者,5天時間內,在浙江舉報了10個手持《浙江省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核准證》的商販,均存在長期、公開非法收購、出售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和人工養殖的動物有很大不同,它們在野外是有交流的,會互相傳染,所以攜帶的病菌數量很大,有些病菌對動物沒有影響,但是一旦傳染給人,就會有危險。」周晉峰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曾在2003年參與「非典」野生動物溯源,並最終與課題組一起指出SARS病毒的源頭是蝙蝠,主要鎖定在中華菊頭蝠等種類上。

張勁碩說,病毒和宿主之間本身就有協同進化的關係,病毒依賴細胞生存,宿主死了,病毒也無法繼續繁衍。但是人類打破了這個界限,把本不屬於我們的病毒引入到我們的身體,病毒在新的環境下變異、進化,形成新的類型,甚至新種,然後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劉揚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能夠吃得到的野生動物,基本上都是非法所得,沒有經過國家標準的檢驗檢疫程序,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劉揚稱,野生動物身上大多有某些特殊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

此外,一些細菌、病毒、寄生蟲在野生動物體內並不會產生很大影響或者影響生命,但一旦這種細菌、寄生蟲進入人體後,就會引起嚴重的疾病,很多更是不可治癒的。他稱,野生動物與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如果野生動物身上攜帶此類病毒,又沒有經過檢測,烹飪時沒有完全殺死病毒,人吃下去後很容易染病。

1月22日,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骨幹、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業富告訴記者,人感染病毒的風險來自於宰殺野味過程中,動物攜帶的病毒會傳染到接觸人身上。

相關焦點

  • 「野味」難擋:佛山市場暗售果子狸 武漢商家可訂土撥鼠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剎不住的野味交易:佛山一市場暗售果子狸,武漢商家稱可節後訂土撥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截至1月22日晚,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400多例,已致17人死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並且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散的風險。
  • 行業 | 網絡貨運發展迅猛,掛靠公司何去何從?
    > 掛靠行業現狀目前中國有1500萬左右的貨車,其中80%以上的車輛都以掛靠形式存在。大量的貨車實際車主為了獲得合法經營資格,選擇將車輛掛靠到有資質的運輸公司旗下。其中大量的運輸公司的主營業務慢慢變成了掛靠車輛提供相應的其他服務,而非運輸業務,這類公司一般被稱為掛靠公司。 目前掛靠公司的主要服務與盈利模式如下:1.
  • 野味獵人講述行業內幕:一天捕幾十隻 一隻能賺千元
    事實上,禁食野味的「戰鬥」已打響多日。1月下旬至今,多地嚴查野生動物販賣案件,部分省市也出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的地方法規。新京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不少地方,早已形成了獵人進山捕獵、供貨商「洗白」轉賣的野味產業。產業鏈的源頭,獵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 佛山一市場仍售果子狸 武漢商家稱可節後訂土撥鼠
    並且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散的風險。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分析稱,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目前,華南野生動物批發市場已經在1月1日休市整治,禁止人員進出並進行嚴格消毒。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當地不少「野味館」已經停業,但也有商家邀請顧客「正月後再來」。
  • 疫情之前,野味饕餮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口腹之慾 野味餐桌另一頭是鋌而走險的偷獵者和野味商販。 大巴山脈有「千裡巴山」之稱,陝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處,崇山峻岭險立,雲霧料峭,蒼翠疊嶂,除了偷獵者與林業人員,很少有人能在這片野生動物天堂裡辨別出幾根不起眼的電線,線路埋在樹枝殘葉中,發電裝置藏在隱蔽之處,白日裡像藤索般普通,夜幕降臨,開關被按下,只要有野生動物經過,瞬間萬伏左右的高壓可以輕鬆打暈一頭成年黑熊。
  • 疫情過後人們將繼續吃野味?心理學解釋野味為何「屢禁不止」
    新冠肺炎爆發,"野味致病"的話題重返熱搜榜。無論是環保人士的倡議,還是政府的立法,都無法阻止中國人對野味的追求。多次疫情後,中國人為何還不漲記性?野味真的是罪魁禍首?已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大概率來自中華菊頭蝠。為病毒提供變異環境而實現感染人類功能的中間宿主極有可能是穿山甲。也就是說,人類很有可能是吃了穿山甲而接盤病毒。
  • 資格掛靠滲入各行業要錢不顧人命 「獸醫證」都有人要
    一段時間來,隨著調查深入記者發現,建築行業內的掛靠現象,其實只是整個「掛靠經濟」的冰山一角。  在建築行業,出租一本資格證,一年不幹活就可牟利幾十萬元;在醫療行業,醫生和藥師執業資格掛靠,甚至連「執業獸醫資格證」都可報價;在教育機構,有名師掛靠;在美容院,有美容師掛靠……  此外,在這種「掛靠經濟」下,還催生了一種專業考證族——只考證不懂操作,自稱「知識創造財富。」
  • 廣東佛山市場還在賣野味,商家:錢還是要賺的!
    武漢肺炎不斷擴散,國內至22日統計就有500多人確診,且據當地專家指出,這起源頭病毒來源可能就是野生動物如竹鼠、獾等。當中竹鼠深受食客喜愛,因被認為具一定營養價值,不過當地商家卻完全沒在怕,仍繼續販售野味,引發討論。
  • 一場疫情帶來餐飲業新變化「野味」不再賣改追時令菜
    「吃野味都吃出這麼大疫情,這家飯店還敢頂風作業,必須嚴肅查處!」近日,南通市市場監管部門在通州區金沙街道進鮮港村44組某餐廳現場查獲疑似「大雁」「野雞」半成品,冷庫內還有疑似野生動物凍品21隻。   病從口入。疫情,再次為國人上了嚴肅一課。記者調查發現,疫情發生後,百姓餐桌上的食譜正在改變。
  • 野味真的那麼好吃?淘寶禁售「野味」
    果子狸新華社資料圖昨日據淘寶官方微博,淘寶官方已向淘寶天貓平臺上所有銷售口罩的商家發出通知,絕不允許漲價銷售。延伸閱讀:野味真的那麼好吃?面子消費,不能再用生命為食客的愚昧埋單!新型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著實讓人揪心。儘管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還有許多未知,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其發源地是武漢的一處所謂海鮮市場。
  • 瘋狂的野味市場:疫情期間頂風作案,打科研旗號盜獵
    好多我們舉報的有證商家,一口咬定自己是養殖場進貨,你讓他拿進貨單據,根本拿不出來。那些野兔、野豬的腿,明顯是獵夾夾斷的,他們還能狡辯成「為了假裝野生的賣個好價格,故意為之」。我見過一個養野鴨的養殖場,水面下是一大張獵捕網。遷徙季節到了,他們會用擬聲機器把鳥引下來。總之,外面抓的、天上掉的,只要一進來,馬上「洗白」成合法的。廣東省江門市還有一家以科研名義辦證的白鷺養殖場,這麼多年也沒研究明白怎麼人工繁殖。要在高樹上築巢、在水裡吃魚的蒼鷺,所在的養殖場全是水泥地。
  • 最嚴禁野令出臺,不讓養也不讓賣,疫情下的果子狸養殖戶何去何從
    養殖300多隻果子狸不能賣,最嚴「禁野令」出臺後,疫情下的果子狸養殖:不讓養也不能賣。3月16日,安徽肥西,韓先生養了300多隻果子狸,疫情前可正常銷售。最嚴「禁野令」出臺後,果子狸不能賣,待產的母果子狸產仔量預計到年底達一千隻。
  • 輿論風暴中的野味生意:部分店鋪曾化名業味,有電商仍曬獵殺煉油
    1月24日,南都記者電話採訪了解到,武漢多家野味餐館暫停營業,有商家表示復工時間待定,但野味「肯定沒了,只有一些家常菜」。多家電商及外賣平臺也明確表示,抵制野味食品的銷售。1月24日,南都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野味」「果子狸」「麂子」等關鍵詞,顯示已無檢索結果。有出售麂子肉的商家向南都記者表示,雖然平臺要求下架商品,但仍可添加微信私下購買,大年初八即可發貨。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偷吃野味,病床C位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偷吃野味,病床C位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2-20 14:2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偷吃野味,病床C位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句話用於諷刺食用野生動物者容易感染病毒。
  • 北京黑保安公司假掛靠負責人被拘(圖)
    (北京)市公安局內保局昨天調查發現,北苑一小區的保安就是來自無資質的京保嘉業公司,公司負責人史某自稱掛靠在一家合法公司名下。目前,史某已被警方拘留15天。  北京市公安局內保局從上周起,開始對黑保安進行清理整頓。昨天,在接到舉報後,警方對該小區的保安進行了調查。保安們都表示,他們沒有上崗證,也沒有上保險,公司招他們來時,只看了看身份證,並沒有進行其他審核。
  • 南寧一公司在網上銷售鱷魚肉、鴕鳥肉等「野味」,部門已要求下架
    據南寧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該局在春節期間與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對轄區內網店、綜合性電商平臺、商品交易平臺以及獨立網站進行持續監測,監測內容涵蓋網絡商品交易平臺及網站野味/野生動物銷售行為監測、野味/野生動物售賣網際網路廣告監測、口罩及防疫用品價格波動監測、藥品和醫療器械涉及防疫的虛假宣傳監測等,並對監測期間發現的問題及線索及時進行預警推送
  • 直擊北京疫情下的餐飲商家採購:美團快驢進貨無接觸配送來幫忙
    據北京電視臺報導,隨著北京部分大型批發市場受到疫情衝擊,暫時關閉和調整,商家線下採購渠道受到影響,因此他們將採購渠道和方式轉移到線上。美團旗下的餐飲供應鏈平臺快驢進貨迅速行動起來,通過加大源頭供給、執行嚴格食品安全標準等方式,保障北京餐飲商戶食材供給穩定與安全。
  • 鬥蟻網解讀:證書掛靠為何屢禁不止?這兩點是主要原因!
    在我國,許多行業實行的是執業資格單位註冊制,這意味著,相關的單位要想取得經營資質,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註冊人員。於是,就導致了有些考取了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從事相應工作,卻把證書掛在了需要人員的企業單位,對方給予一定的報酬。這就是行內俗稱的「掛證」,此種現象在建築行業尤為明顯。
  • 2020年福州健康管理師證書可以掛靠嗎?掛靠價格表是怎麼樣的_健康管
    【導讀】2020年福州健康管理師證書可以掛靠嗎?掛靠價格表是怎麼樣的_健康管理師報名官網  福建人事考試網同步福建醫療衛生考試網發布2020年福州健康管理師證書可以掛靠嗎?
  • 竹鼠野豬蛇蛙…到底哪些動物算野味不能吃?
    疫情籠罩下,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很多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