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肖水泉 ‖ 提著詩詞逛成都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肖水泉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提著詩詞逛成都

肖水泉

有人說成都是一座網紅城市,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確實如此,成都自古便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不少到過成都的文學大家、知名人物,都對成都讚賞有加,這裡的美食、美景、美女,讓人流連忘返;這裡的悠閒、樂觀、寧靜、繁華又灑脫,讓人戀戀不捨,不想離去。特別是現在,我們還可以透過古人的詩詞,去閒逛千年前的成都,去發現即便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成都也紅得發紫的秘密。

大詩人杜甫在陰雨綿綿的成都,一家人過得也很清苦,但此君的心情卻一直不錯——即便茅屋被秋風所破,即便一下雨就搬出罈罈罐罐來接雨水,依舊影響不了詩聖的一番激動情懷,非得把這麻煩自己,惠及民眾的春雨扎紮實實地誇讚一番——頗有一番苦了我一家,幸福全城人的大愛精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一個「好」字,把人們期盼和迎接春雨的喜悅心情,刻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雨是滋潤成都的關鍵,雨更是鑄就大美成都重要推手,因此哪怕是自己家裡潤一點,被子潮一點,一切也無所謂,一切也值得。春雨換來了「花重錦官城」,自然也能使千裡田野的莊稼茁壯成長,能使老百姓的更加生活安康。由眼前想到城外,想到千家千戶,就沒有借酒澆愁的必要。

這首詩之所以美,核心不在文辭,更不在詩外的朵朵芙蓉花開,而在詩人的一片真情,一片對成都這異鄉的摯愛。成都愛杜甫,獻出了自己最美的姿色;杜甫愛成都,換來了一首首發自肺腑、來自心底的絕美詩篇。這不僅僅是兩情相悅,這更是永恆的廝守。

據說成都的萬裡橋,是蜀貨出川,走向世界的起點,從古至今,在這一處打卡的人就比較多。遙想當年,這兒一定是千帆競發,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不知劉禹錫是到此出差,還是走親訪友,他好不容易翻山越嶺來到了成都,那真是哪裡熱鬧就往哪裡擠。

萬裡橋,史載為秦蜀守李冰於公元前251年至256年間修建的,橋長10餘丈,高3丈,寬1丈5尺,共7孔(幸虧不是9孔,否則就與九眼橋撞車了),為石板拱橋,當時名「長裡橋」。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曾在此擺酒送張溫去揚州,又送費煒出使東吳,唐代杜甫還在這裡懷念比他還古老的古人。於是乎,劉禹錫也在此裝模作樣地臨河喝茶,看風景,衝殼子,曬太陽。「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憑寄狂夫書一紙,住在成都萬裡橋。」好氣派,好耿直,好興奮,劉老仿佛是住進了「七星級」賓館一樣,高興勁溢於言表。

古詩詞確實是漢語言之精華,但這也暴露出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傳遞信息如同電報一般,粗枝大葉,大概加可能,很多細節卻需要人們去挖掘,甚至去想像。於是,當我們現在來到成都萬裡橋一帶時,很多人就搞不懂劉老喝茶的地方了。是河東的樓宇間,還是河西的密林深處?這倒都給考古工作者留下了足夠的工作機會。

因為早出生幾十年的緣故,岑參慢悠悠地到成都時,劉禹錫還沒來呢。但萬裡橋,卻是他們眼裡共同的風景。「成都與維揚,相去萬裡地。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楚客過此橋,東看盡垂淚。」岑參觀察得好細緻,竟然發現楚客們「盡垂淚」。是思鄉的情感流露,還是生意虧本的無奈?我想,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是思鄉。其實,你們哭啥子嘛,安安心心地在這兒打拼,一旦賺得鍋滿盆滿,就回去整一座小洋樓,四鄰八友羨慕得很呢。不是我打胡亂說,你看現在在成都「蓉漂」的人,很多人都發了財。人家要麼就在成都買房住下來,直接把他鄉做故鄉,要麼就回鄉再創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好,個個高興都還來不及,何哭之有?

岑參(圖片來自網絡)

張籍,就是那位把杜甫的名詩一首一首地燒掉,再把紙灰拌上蜂蜜,一天吃三匙的杜甫鐵桿粉絲。此君雖然眼神不好,但既然到了成都,也忍不住要到處去看熱鬧,瞅稀奇。「錦江近百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裡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如果是旅遊旺季,家家都客滿,處處都一房難求,文昌兄這一問,就有點莫名其妙了。由此可見,張籍玩成都,人家絕對是錯峰而來——淡季旅遊,估計確實節省了不少資費什麼的。

張籍(圖片來自網絡)

張籍為什麼會患眼疾,這一直是文壇的一個迷?在我看來,此君不大大方方看街景,卻喜歡看人家成雙成對進旅館,這可不是一個好習慣。或許,大概,應該是張先生看了一些不該看的東西,才被人施咒的。聽說在成都,看街景可以,看河景也行,就是不要目不轉睛地看美女——因為看稀奇,看古怪,看豬八戒變妖怪,不得紅眼病,那才是怪中怪。

雍陶是成都本地人,少年時家境貧窮,曾自嘲道,「貧當多病日,閒過少年時」。在寫詩方面,在貧窮方面,雍陶與杜工部應該是有工共同語言的。只是杜老沒等到他的光臨,就拖家帶口地離開了成都。於是,作為晚輩的雍陶,在經過杜甫舊宅時,也免不了發出對杜老的思念:「浣花溪裡花多處,為憶先生在蜀時。萬古只應留舊宅,千金無復換新詩。沙崩水檻鷗飛盡,樹壓村橋馬過遲。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雍陶(圖片來自網絡)

在詩詞的隧道裡,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現在。過去的,流逝的,都可以藉助詩詞的力量,在此邂逅;未來的,遙遠的,也可以藉助詩詞的超能量,在此停留。當然,詩人是會離開我們的,但經典的詩卻能永生。因此,即便是今天,當我們再度走進草堂時,依舊能感受到杜甫的溫度,這就是詩歌的魅力。這樣看來,成都留下了草堂,也就留下了永遠的杜甫。

張祜為人清高,稱自己為處士,這也是官運不順之人的通病。既然仕途不順,那就可以自由地到處走走——失去的是一頂小小的烏紗帽,得到的卻是滿眼的青山秀水。到成都去散心,到散花樓去淘換心情,因為這裡是一個雞湯飄香的地方。

張祜(圖片來自網絡)

「錦江城外錦城頭,回望秦川上軫憂。正值血魂來夢裡,杜鵑聲在散花樓。」唉,遺憾的是,張承吉看到的是宏偉的散花樓,想到的卻是千裡之外的茫茫秦川,想到的是「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成都,向來都是撫平心靈創傷的聖地。結果,張祜的心病已經是無藥可治。可見,文人相輕是多麼的可怕。可見,一把手沒文化,更是多麼地可悲。我們再看看那位被劉士元用馬鞭抽打,還因為「輕樹威,失憲臣體」而貶官的元微之,如果他讀了張祜這首「杜鵑啼血」的詩,是不是該跟張承吉說聲「對不起」?

元稹(圖片來自網絡)

李白向來是詩界的大哥大。他登散花樓時,我敢肯定,守門的老頭連門票都不會要的。「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有人說,四川人有吹牛的習慣。的確,我們從李白的詩裡,從蘇軾的詞裡,確實能找到一串串證據。所以,這事在此還是不提的好。

散花樓(圖片來自網絡)

在歷史上,據說散花樓是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等齊名的中國名樓。這應該與李白等人的竭力謳歌,大力誇讚,是有很大關係的。大家想想,安徽那小小的桃花潭,都被太白兄吹得神乎其神,何況這雄偉的散花樓。遺憾的是,李白、蘇軾等四川的大文豪們,沒有一個接著一個地繼續吹下去。要不然的話,咱們再吹兇點,再吹狠點,這大家閨秀的散花樓,說不定還真能吹成了天下第一樓呢。

蘇頲,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省武功縣)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學家,尚書左僕射蘇瑰之子。據《舊唐書·蘇頲傳》記載,唐玄宗登基以後剷除太平公主之亂時,詔書內容多出自蘇頲。當時蘇頲口如懸河滔滔不絕,一旁負責寫字的人急了:「請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們記不過來,恐怕會把手腕累壞。」中書令李嶠見狀,評價蘇頲曰:「舍人思若湧泉,吾所不及。」思若湧泉,這個成語就來自此處。

蘇頲(圖片來自網絡)

720年(開元八年),蘇頲被罷為禮部尚書,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按察節度劍南各州。當時,蜀地凋敝,百姓流離。蘇頲到任後,招募戍卒,開掘鹽井,冶煉鐵器,通過鹽鐵來賺取錢財,購買穀物,充實糧庫。難怪思若湧泉的他,一個真正為老百姓辦事的好官,也充滿了無奈地寫道:「武擔獨蒼然,墳山下玉泉。鱉靈時共盡,龍女事同遷。松柏銜哀處,幡花種福田。詎知留鏡石,長與法輪圓。」此時的成都,確實是感冒了。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珍惜美好,珍惜當下的重要。

仲殊,本姓張,名揮,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出身書香門第,才華過人,年紀輕輕已經考中進士,可謂前途無量。但他生性浮蕩,靡遊自肆,聽不得被人說他半句不是。他的妻子對他忍無可忍,恨之入骨,就在他的粥裡放了毒藥,想索性把他毒死,一了百了。幸運的是他中毒不深,又及時被鄰人餵食蜂蜜解毒,才慢慢緩了過來,撿了一條命。雖然此君比大郎略微幸運一點,但由於餘毒未盡,從此不能吃肉,不能近女色,而且要每日食蜂蜜解毒。於是,塵緣未了的他,做了一個不得已的決定,出家為僧。然而,作為一個僧人,一番修煉後,他卻沒有四大皆空,竟然陶醉於成都的繁華中。「成都好,蠶市趁遨遊。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人散後,繭館喜綢繆。柳葉已饒煙黛細,桑條何似玉纖柔。立馬看風流。」是成都太多誘惑,還是自己凡心未了?一個出家人,還「立馬看風流」,真是羞,羞,羞。對不起,仲殊大師,我是開玩笑,亂說的。

李商隱,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但是,此君在政治上,確實就顯得有點稚嫩。這些題外話,因為與成都關係不大,我們也就不必詳談。

李商隱(圖片來自網絡)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紅塵滾滾,人生在世,分別乃是常事。特別是在戰亂年代,書信往來都不易,友人或親人的分離,哪怕是短暫的,也讓人依依惜別。遠處的雪嶺那邊,朝廷的使臣還稽留天外未歸,近處松州一帶也還駐紮著朝廷的軍隊。座中的醉客們邀請我這清醒的人喝酒,而江水上空明亮的雲夾雜著濃黑的雨雲,變幻不定,就像現今的社會局勢動蕩不安。嗨,想我已經老大無成了,在這成都裡面的美酒還真可以用來度過晚年,更何況有像卓文君這樣的美女當壚賣酒,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可惜了,李商隱的成都幾日遊,似乎也是在借酒澆愁,耽誤了那麼多的美景。

盧照鄰是「初唐四傑」。663年初,他調任益州新都尉,並與年輕女子郭氏相戀。盧照鄰與郭氏的相愛,沒有「文君夜奔」的轟轟烈烈,因此知道的人也不多。如果不是駱賓王一篇揭老底的長詩——《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悲鳴五裡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或許,盧照鄰作為縣處級領導包二奶這事,就根本沒人知道了。算了,古人嘛,三妻四妾,那都是正常的事,那時官府又沒有明文規定一夫一妻制,自然就算不上作風問題。而作為地方領導,盧照鄰抓教育,促民生,這才是值得我們點讚的地方。

盧照鄰(圖片來自網絡)

約636~695年期間,盧照鄰謁訪石室舊址,昔日的石室盛況不再。詩人觸景生情,欄杆拍遍,留下《文翁講堂》一首:「錦裡淹中館,岷山稷下亭。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良哉二千石,江漢表遺靈。」據說在新都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公元669年初秋,金風送爽,盧照鄰往桂湖裡投了一枚蓮子,於是就有了桂湖的荷花,一開千年。顯而易見,盧照鄰在新都,不光是「投子成景」,打造了桂湖之秀美,他更做了大量利國惠民的事,助力新都文脈之厚重,這才使得他被當地人久久懷念,並以他為傲。

不知什麼原因,在千千萬萬的詩人中,我是最偏愛陸遊的。五十多歲的老頑童到成都,不僅玩得高興,還吃得特別嗨。在《成都書事》中,陸遊毫不掩飾地寫道:「劍南山水盡清暉,濯錦江邊天下稀。煙柳不遮樓角斷,風花時傍馬頭飛。芼羹筍似稽山美,斫膾魚如笠澤肥。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成都平原的美景,展現的就是一個大大的「色」;煙柳帶出的麻辣燙味道,那就是一個地道的「香」;本地出產的蔬筍、魚鱗,完全是難以割捨的「味」。面對這等誘惑,老頑童也打算在成都買一套養老的商品房。啊,突然發現,陸老這想法,居然就「古今照應」了——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過,這宣傳詞的專利,不是現在的你我他,而是人家陸遊率先開的頭。

陸遊(圖片來自網絡)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肖水泉(四川省金堂縣)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肖水泉 ‖ 提著詩詞逛成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打造大熊貓立體傳播格局 服務四川立體...
    此外,省地方志辦還與成都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滾滾駕到150年 還不來聽我賣個萌》,將《大熊貓志》改編成35集音頻節目,同步在喜馬拉雅FM、川報觀察、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看熊貓微信公眾號、成都人民廣播電臺上線播出。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文傳 ‖ 楊天惠《彰明附子記》研究(中)
    原創 劉文傳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楊天惠《彰明附子記》研究劉文傳 【摘要】《彰明附子記》是北宋彰明縣縣令楊天惠寫的附子考察報告,記述了全國主產地彰明的附子所產鄉鎮、 種植規模、栽培技術、採收加工、商品規格、優劣鑑別、市場銷售及經濟效益等生產經營全過程,並批評了之前《本草》書中附子的一些錯誤說法,具有深厚的中藥歷史文化價值和多方面的學術價值。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從華西壩走出的友好使者——大熊貓...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從華西壩走出的友好使者——大熊貓「潘多拉」 2020-12-05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資陽人」的發掘說明,在此之前,古人早在四川盆地活動,順著安寧河谷慢慢向南方擴散,直至東南亞、南亞。今天在安寧河谷發現的巨大石墓就是證據。五帝之首的黃帝,主要在四川盆地活動。四川學者向胤道根據若干歷史資料和四川發掘的物證及現場考證發現,黃帝誕生在四川,不僅確認嫘祖故鄉西陵氏朝雲之國在古蜀川西川北一帶,更重要的是印證黃帝出生地在岷山汶川布瓦村附近一帶。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第35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四)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一首四川話版的鄉愁有沒有勾起你對四川的無限回憶或者嚮往呢?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五)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編者按4月4日至9日,「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5部分推出了《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全文今日結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0期:德陽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我是成都人,我是廣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內江人,我是樂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賓人(註:分別代表)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我們將要去的地方是距離成都大約78公裡的德陽市。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雪 王應槐 ‖ 抗元老瀘州 英雄神臂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古蹟逸聞 精彩紛呈前清舉人高覲光《老瀘城懷古》詩云:「荒臺壘礪纏草根,雲是營門故時堡。堡中往往遺鏃留,苔花鏽澀無人收。」神臂城瀰漫的硝煙已經遠去,但歷史的畫廊不會因此而消失。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6集:宜賓話
    原創 四川省地方志辦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這次節目我們來說說四川的宜賓話。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馬睿 ‖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
    以下文章來源於為愚書屋 ,作者馬睿 為愚書屋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讀書心得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由於其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地方魅力,大熊貓國家公園豐富的文化資源必將成為國家公園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戰略優勢。二、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文化資源《試點方案》劃定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共涉及成都等7個市(州)、彭州等19個縣(市、區),分布於岷山、邛崍山和大相嶺山系,有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冰凍帶等氣候帶譜類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六:夏桀隱居湔江河谷故地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六易旭東商王聞訊,發出「徵蜀」的「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建國 ‖ 蓬安縣相如故城四大城門名字...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蓬安縣相如故城四大城門名字由來與寓意陳建國築土為城,互易為市。城市,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方文明的坐標。城門,見證一座城的歷史,也彰顯了一座城的底蘊。城門之美,美在耐人尋味的名稱,以及名字背後那悠悠往事。在浩浩嘉陵江畔,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相如故城。故城有四大城門,名字別具一格。翻閱歷史長卷,城門的變遷,是伴隨著故城的發展而變化。
  •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楊奎昌 ‖ 米倉道上的農經村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楊奎昌 ‖ 米倉道上的農經村 2020-08-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高富華 ‖ 愛情傳奇 子孫近百...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我的眼裡只有你」在2002年之前的每一個春天,大熊貓「新星」心中是有盼頭的……1992年春暖花開,上海動物園的帥哥大熊貓「川川」再次來到重慶動物園。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地方志目錄(二)》出版發行
    迎關注「方志四川」!這些書籍對於弘揚優秀巴蜀文化、樹立方志文化自信、彰顯方志價值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便於讀者全面了解這些方志成果,更為便捷地查找利用相關資源,四川省地方志辦組織編纂了《四川省地方志目錄(二)》。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 ‖...
    原創 陳昭敏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原創 孫學元 瓦西木一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以畢摩文化為代表的彝族文化,具有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方面屬性,包含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曆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內容,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深厚文化底蘊。本文就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問題進行粗淺研究和探討。
  • 《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0集:四川方言童謠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這期節目,我們就從成都童謠中來充分感受成都話的魅力與樂趣。 【童謠:紅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