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 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一)釋字
爵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說文》:「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飲。器象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爵」同「雀」。「器象爵者」即「器象雀者」,指爵杯口沿外撇,前尖後翹,象雀之「喙」與「尾」;爵杯圓腹略深,象雀之腹;爵杯有三足而高,象雀之長腿,爵杯口沿兩側有對稱的立柱,象雀退化後的翅膀。爵杯設置為雀形,取雀鳴喈喈(諧音節節),提醒飲酒要節制。雀翅退化為立柱狀,告誡人若沉溺於飲酒,則會使翅膀退化而不能飛矣。雀喙與雀尾皆設置為流槽,然「尾部」流槽寬而深,「喙部」流槽窄而淺。以喙部流槽飲酒為淺飲,從尾部流槽飲酒為豪飲。淺飲則象徵飲而有節,豪飲則如飲雀之排洩物,這就是規勸人們要節飲。爵有三足而雀有兩足,這也是告誡人們,飲酒過量則兩足不穩,會失態,故須有三足支撐,人有三足,豈不醜乎?
靡
本意是分散,這裡指分享,分而享用之。
陰
《說文》:「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從侌聲。」《說文·段注》:「者,閉門也。閉門則為幽暗。故以為高明之反。……日之所照曰陽,然則水之南,山之北為陰可知矣。」這裡指沼澤卑溼之所。
鶴
鶴是大型的涉禽,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長,叫聲洪亮。鶴主要棲息在沼澤、淺灘、蘆葦塘等溼地,巢多築於沼澤地的草墩上或草叢中,產卵一至二枚,雌雄輪流孵化。幼鶴覓食時緊隨雙親左右。幼鶴長到一歲,為了養活新出世的雛鶴,雙親要忍痛將其趕走,讓它自立。
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來比喻修養身心的高潔之士。由於常見鶴鳴子和,父行子隨的景象,所以鶴常象徵父子關係。
《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釋象
《中孚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遯卦》先變為《巽卦》,然後《巽卦》再變為《中孚卦》。《中孚卦》九二原為《遯卦》九四。《遯卦》九四與初六正應,這裡確定為父子關係。《遯卦》九四為父,初六為子。卦變為《中孚卦》後,《遯卦》九四成為《中孚》九二,而《遯卦》初六成為《中孚》六三。故在《中孚卦》中,九二與六三為父子關係,九二為父,六三為子。《中孚》九二為震體主爻,「震為雷」,雷聲曰鳴,故曰「鳴」。《說卦傳》:「其(震)於馬也,為善鳴。」又九二居兌體,「兌為澤」。居於澤而善鳴者莫如鶴,《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故這裡取象為「鳴鶴」。《中孚》九二上面是一個艮體,「艮為山」。《中孚》九二在山的下面(陰面),故曰「鳴鶴在陰」。《中孚》六三為兌體主爻,「兌為口舌」,口舌為言語,故能「和之」。
《遯卦》九四為父,初六為子。父子雖應卻距遠,故不相見也。《遯卦》變為《巽卦》時,《遯卦》九四入乎內而與初六近比,遂成《巽卦》九二。《巽卦》九二與初六近比,象徵父子相見。《巽卦》再變為《中孚卦》後,《巽卦》初六從九二下面飛到了九二上面,成為了《中孚》六三。《中孚》九二為「鳴鶴」,六三為「其子」,系列卦變時,就象鳴鶴與其子相見,而其子圍繞鳴鶴上下翻飛,並有口舌交流,故曰「其子和之」,一幅父子相親,盡享天倫的畫面。父子相見,其樂融融,遂心願也,故《象傳》釋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中孚》九二為震體主爻,「震為蕃鮮」,「蕃鮮」指豐盛的祭品,即祭祀所用的酒肉。析言之,震體柔爻象為可食用的酒肉,而震體剛爻則象為盛放酒肉的容器,《易》或象之為「豆」,或取象為「簋」,這裡取象為盛酒的容器「爵」,故言「我有好爵」。「爵」在這裡以酒器借代酒食。《中孚》九二與六三近比,六三為兌體主爻,「兌為口」,張口於爵上,為飲酒之象。九二與六三為父子關係,九二自稱為「我」,稱六三為「爾」。「爵」是「我」的,飲者卻是「爾」,象徵兩者共飲同享。故曰「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三)義理
鳴鶴性情高雅,有君子之風。父子相和,長幼相親,為有孚也。幼鶴靠父母餵養,然鶴稍長大後,父母會逐漸培養其自食其力的能力,變餵養為分享。找到食物後,不再全部餵給幼鶴,而是與幼鶴分享,以鼓勵幼鶴自己學會覓食。孩子經驗不足,能力有限,完全撒手不管,有失仁愛;但大包大攬,過分溺愛,則不利於培養孩子自立能力。故學會與孩子分享,既關照了孩子的生活,又促使孩子自立,這就是「中孚」之道。人有時,真應該向動物學習,學習動物的育子之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就難以長大成熟。要根據孩子的成長程度適當給予一定的生存壓力,才能最終促使孩子自強自立。不要過分溺愛孩子,世人鮮識「中孚」之道,這樣會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