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在抱怨,每天活得都很壓抑,生活壓力大,前途迷茫,身體還一天不如一天。
似乎活在世上,除了勞累,沒有其他值得高興的事情。是因為我們太窮了?還是太忙了?
按理來說,一個國家經濟越發達,國民的待遇就會越好,但是我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的人民,過得也不幸福。
日本每天超過1萬人過勞死,韓國為了減少員工過勞死要求企業下班後關係系統,但是過勞死的人依然不少。相比起歐洲英法德或者是丹麥、挪威等國家,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同樣是發達國家,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日韓的無奈
普遍公認的發達國家標準有三個: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標準和生活品質。
典型的發達國家全球有31個,其中亞洲4個,分別是:日本、韓國、以色列和新加坡。
2019年,日本GDP為5.08萬美元,高於英法德等老牌強國。韓國GDP1.64萬美元,高於荷蘭和瑞士。日韓的人均GDP也高於3萬美元。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2019年發布的報告,日本成年人中位數淨財富約11萬美元,排在全球第8,同樣高於英法德。韓國的中位數財富值超過7萬美元,跟義大利相當。
從硬指標來看,日韓目前已經與英法德等老牌強國並列,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趕超上去。
然而,在生活品質上,日韓與西方發達國家,卻是不同的場景。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日韓多年來一直排名很低,全球位列61和62位,而歐洲的發達國家基本在30名之內。
幸福指數之下,是日韓兩國的疲態,經濟強大,卻為此透支了社會的活力與幸福。拼了命也擠不上的地鐵、加班文化、深度內卷。
在日本,過勞死和過勞自殺正在愈演愈烈。日本NHK報導,一位女記者因為一個月內加班近160個小時,因心力衰竭而死,年僅31歲。通用電氣一位女員工連續加班100小時,患上抑鬱症,從宿舍跳樓輕生。
在韓國,想要進入大企業,必須考入國內前十的大學。韓國的學生比中國的學生還累,放學之後要參加各種補習,晚上學習到一兩點都是正常情況。
即便考上前十的大學,進入了大企業,還要面對各種僵硬的制度和剝削。底層的員工薪水極低,還要忍氣吞聲被欺壓。
差距的原因
日韓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異,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資源上,日韓是島嶼國家,人多地少,礦產資源和傳統能源都比較匱乏。在社會制度上,日韓的等級制度是一種常態,雖然如今的終身僱傭制已經瓦解,但是僱員對於僱主的依賴還非常大,很多時候職員就是領導的附屬品。
作為西方國家的追趕者,日韓這條道路註定是艱辛的。日韓在過去兩百多年,靠的是增加勞動時間來追趕。
為此,很多人不惜犧牲個人生活、時間和愛好。政府也是如此,為了發展經濟,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為了把企業做大,會忽視大部分職員的利益。
在沒有資源和技術的前提下,如何提升競爭力?就只能往國內倒逼,擠壓國民的福利待遇。
所以,日韓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異,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二者在世界產業分工上的不同。
在經歷了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之後,西方國家積累了大量資源,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全球布局。最好的資源,躺著也能賺錢的產業,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像美國,利用金融霸權,全世界吸血。
日韓雖然一些產業做到了世界頂流的位置,但賺的大部分是辛苦錢。比如家電、汽車產業,同質化嚴重。在亞洲,還要面對中國、印度和越南的挑戰。
此外,在全球的貿易體系裡,西方發達國家更像是消費,付出少而收穫多,自然輕鬆。他們所需的產品,大多數都來自中日韓。而且,中日韓等國的產品為了進入其他國家,必須做到物美價廉,而物美價廉的背後就意味著對生產者生活質量的犧牲。
追趕者很累
那日韓能不能不出口,自銷呢?答案是不行的。不出口就活不下去,因為日韓兩國資源匱乏,所以只能努力發展優勢產業。
日本第一大集成電路公司東芝,最大的股東是美國的貝恩資本。韓國的三星電子集團,最大的股東是美國的投資者。
當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資本致富,日韓還停留在勞動致富的階段。資本致富就是躺著賺錢,勞動致富則是天天996,這就是老闆和打工者的差距。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日韓兩國雖然收入不低,卻是處於賺辛苦錢的階段。這註定了日韓的悲劇,畢竟在別人制定的規則裡,哪怕做得再好,也會被吸血。
更關鍵的是,還離不開這個規則,這是目前東亞國家乃至亞洲國家的弊病。日本、韓國如此,中國現在也是處於這個階段,雖然有破局的機會,但仍然在某些方面被卡。後面的越南和印度就更不用說了。
這個問題,值得全亞洲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