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山做得怎樣?老人們這樣說

2021-01-09 身邊24小時

「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被列為今年中山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經過大半年的推進

進展如何呢?

早上十點半,在港口鎮一家燒味快餐店,不少老人家相約在這裡吃飯。這是港口鎮政府和企業聯合開辦的一家長者飯堂。

「連續來了14天,要吃什麼就直接說,挺好的。」

龔婆婆

伍婆婆

「現在煮不了飯也有飯吃,走不了有社工扶一下我,現在福利這麼好,希望自己也可以更長壽。」

這家長者飯堂從今年10月份開始建立,根據政府相關的指引,實行政府補貼一些、企業承擔一些的政策,對於符合條件的老人,免費提供午餐。

燒味快餐店負責人說:「自己家裡也有老人家,自己也有老的一天,現在政府有這樣的政策,對大家都好,應該出一點力量,讓這個政策更有效地推廣下去。」

截至11月初

全市共設有60家長者飯堂

實現鎮街全覆蓋

下一步

中山將推動中心城區

長者飯堂提升覆蓋面

爭取做到社區全覆蓋

讓老人吃得開心之餘

也要讓老人住得安心

為600名以上本市困難、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家庭廁所改造服務,也是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其中一環。東區的林婆婆,今年82歲,獨自一人居住,患有一級聽力障礙,由於盆骨曾經受傷,上廁所一直是她的難題。

當社工知道林婆婆的情況後,馬上連結相關的政策,幫林婆婆申請坐廁改造。

截至10月底,我市已經為484名特殊困難老人完成廁所改造項目,其餘項目正在進行。

按規定,今年中山還要建成127個城鎮社區和90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目前全市通過驗收的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33個,通過驗收的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19個,超額完成任務。

中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平臺不僅可以給老人家提供服務,同時也是收集民意的地方,了解老人家的所需所求,也可以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服務資源,使得老人家更好地安享晚年。」

視頻

來源:中山手機臺、中山市政府門戶網站

【來源:中山人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山長者人數創歷史新高!來看看中山老人都是怎樣養老……
    89歲的吳婆婆一直住在張家邊的老屋,好像吳婆婆這樣選擇居家養老的長者佔了中山調查人數的97%,因應從2006年底開始中山就試點為散居「三無」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務,到了2011年正式全面推廣居家養老上門家政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
  • 全國敬老月:探訪中山百歲老人,關注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醫養結合是近年來才被大眾、官方所認可的一種養老模式。其實,不少家庭都遇到這樣的困難:長者年紀漸長,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或因摔倒骨折等問題。在醫院完成一場大手術後,亟需在家精細的護理和療養。但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強度大,無法很好地兼顧照顧老人,即便請護工在家裡,也無法實現專業化的護理。」中山廣弘康復醫院、中山市廣弘頤養院院長明巴生說。那麼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是什麼?
  • 怎樣為老人「定製」養老方案?這幾位「金牌養老顧問」這樣做
    不同區域、不同年齡段的老人,會有不同的養老服務需求。因此,「養老顧問」首先要了解轄區內老人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們的需求。「不少老人一來就問,我要怎樣才能去養老院?」張紅梅說,「事實上,不少老人還沒到那樣的年齡或身體狀態,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方式的養老服務。這時候,我們就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推薦。」
  • 居家養老服務,陽澄湖鎮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近日,一位大姐滿臉笑容的將一面錦旗送給了陽澄湖鎮民政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口裡不住的說。  原來,家住澄苑社區的侯雪珍老人,是陽澄湖鎮民政科的居家服務對象。幾天前,當工作人員到她家裡進行上門服務的時候,發現老人嘔吐不止且全身抽搐無力,情況十分危急。工作人員立馬叫車將老人帶到醫院,給她掛號問診,全程陪同照顧。等她女兒趕到時老人已經度過危險期,有所好轉。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 滿足老人...
    據了解,社區不斷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從滿足老人基本的生活需要開始,不斷創新提升服務質量,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個性化的需求,並滿足多種精神需要。 活動開始,在烘焙老師的指導下,老人們踴躍嘗試,從製作餅乾,到分裝並放進烤箱,再到成品出爐後的互相品評,大家說說笑笑,度過了一段愉快、愜意的時光。   78歲的周大媽開心地表示,原以為通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滿足老年人的吃飯需求就已經很開心了,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活動,不僅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豐富,還可以讓大家互相認識增進友誼,建立具有個性愛好的「朋友圈」。
  • 這個昨天正式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憑什麼讓周邊老人感到「很...
    點讚的不僅僅是於大伯和井大媽,不少體驗過的老人都表示:家門口開了這樣一家養老中心,「很溫暖、很幸福」。昨天上午,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對外營業,前來體驗的、諮詢的老人絡繹不絕。這家運營還不滿一個月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靠什麼收穫這麼多好評?
  • 養老服務有特色種類齊,老人為何拿養老補貼買包子而不買服務?
    隨著一所所養老院建成、一個個社區老年驛站設施完善,如今專門面向老年人的服務越來越多。上門助浴、接送上下樓、清掃房屋乃至修腳、量血壓、掏耳朵等服務,都有養老機構提供。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為老服務種類雖然多,但是「掙錢」並不容易,很多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都在賠錢。養老機構想方設法豐富服務、尋找其中利潤點的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需要改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隱珠街道:居家養老「六助」服務送上門
    ,一個整體有品質的健康醫養服務體系日漸成熟。截至目前,轄區內已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個、居家養老服務驛站6個,在街道初步建成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架構,搭建起有溫度、有品質、可持續的健康醫養服務體系。
  • 老有所樂託起幸福晚年——2020年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日益完善頂層設計持續推進為老服務2020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加強養老服務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民政部等部門積極跟進,推進養老事業快速發展;初步實現了從重視機構建設向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的轉型,從補缺型、碎片化向體系化、制度化、多元化轉型,為構建成熟穩定型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 求解失能失智老人養老困局
    為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困局,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探索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隨後,我省在杭州、寧波、溫州、嘉興4地開啟康養體系試點工作。  失能失智老人當前的養老現狀如何?康養體系建設能解決什麼問題?我省各地試點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又面臨什麼困難?
  • 打造20分鐘養老服務設施圈 嘉興南湖處處「暖心」
    「活動場所固定,內容也很貼合我們老人的實際需求,要是你還有什麼想法,還可以跑去跟社區或者管佳的專業社工說說。」尹翠雲說。尹翠雲的幸福退休生活成了眾多南湖老人晚年生活的一個縮影。目前,南湖區已提前完成浙江省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城鄉社區全覆蓋的指標要求,形成了20分鐘養老服務設施圈。
  • 讓老有所養 南湖街道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沒想到這裡提供的服務這麼完善,真的太好了。」12月30日上午,位於三水灣杜鵑坊的南湖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啟用,新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今天也同時啟用。至此,作為2019年南湖區政府實事工程,「基層養老服務提升」項目正式全面交出溫馨「答卷」。 十幾名阿姨聚在一起包餃子,幾個老爺爺戴著老花鏡下象棋,還有些老人在健身器材上做運動……現場充滿歡笑,今年以來,南湖街道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真正實現了老人們從家中出發步行15分鐘,就能到達所在社區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一裡居」共享點。
  • 三明大田:補齊養老事業發展短板 好服務讓養老變享老
    截至目前,澤惠養老服務中心已承接居家養老服務對象26471人,線下服務26.8萬人次。目前,大田縣建成6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個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77個農村幸福院。服務中心理事長由村黨支部書記翁揚鑫擔任,老黨員任秘書長,指導中心建立和完善財務、安全等各項制度。離任村幹部、老黨員帶頭做表率,積極參與,組織人員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參與後勤管理,保障互助養老高效運轉。
  • 用補貼買服務的老人為何還是有點少?養老服務想要掙錢不容易
    事後算帳 「賠錢買賣」挺多  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多年無法上下樓,而養老驛站也能為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東花市南裡東區等幾家養老驛站,就提供「爬樓機」的服務,也就是將一臺電動的、能沿樓梯上下的「輪椅」,運到老人家門口,再由工作人員攙扶老人坐上去,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將老人運送到樓下。這樣一次服務的價格約在百元上下。
  • 想方設法讓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感動的是上海這個街道不斷培育居家養老服務隊伍,豐富居家養老服務產品、藉助物聯網技術提升服務品質,在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信息化服務為輔助」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上持續發力,讓「銀髮族」不出家門,或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
  • 西安航空基地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碼」
    該中心於去年11月正式投用,目前已為36位老人提供日間照護服務。據介紹,該日間照料中心面積300多平方米,採用「民建+民營+政府託底」的運作模式,主推「老年日託」,可為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休閒娛樂、康復護理、代辦代購、免費體檢等綜合性優質服務,同時還配套了餐廳、書畫室、棋牌娛樂、多功能理療室等功能區,深受老年群體的喜愛。「張阿姨,今天該量血壓了。」
  • 婺城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服務
    本報消息(記者孫武斌、通訊員張紅星)「一個人在家太孤單,居家養老活動中心有老夥伴一起娛樂、拉家常,每天過得既充實又快樂。」昨天,88歲的宋順貴在婺城區城東街道桃園社區居家養老活動中心,一邊和鄰居下象棋,一邊笑呵呵地說。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失智後怎麼養老? 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的養老樣本根據杭州市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
  • 誰幫我們養老?專家給出幾個「參考答案」
    一面是老齡化程度加深,一面是養老護理人員短缺。誰幫我們養老?這個聽起來有些「扎心」的話題,最近在網上引起熱議。對此,記者採訪老齡問題專家,給出了一些「參考答案」。  調查顯示,我國90%的老年人傾向於居家養老。在一些地方,互助性養老,正成為居家養老的選項之一。
  • 探訪太原南官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創新服務,健康養老
    最近養老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太原也力爭用5年的時間實現「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全覆蓋。前不久,在迎澤區南方坊社區建成了一個規模較大,項目設施也很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田大爺今年80多歲了,由於子女平日裡都挺忙的,就留他一個人在家,每天中午這頓飯的成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