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補貼買服務的老人為何還是有點少?養老服務想要掙錢不容易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誠和敬驛站的老年澡堂有專用浴缸和將老人放入浴缸的吊車

  張輝站長介紹適老化改造的櫥櫃,老人不用上高。這種改裝服務現在驛站也提供,但使用者不多

  驛站的上門清掃,工作人員在張殿鵬老人家裡服務

  隨著一所所養老院建成、一個個社區老年驛站設施完善,如今專門面向老年人的服務越來越多。上門助浴、接送上下樓、清掃房屋乃至修腳、量血壓、掏耳朵等服務,都有養老機構提供。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為老服務種類雖然多,但是「掙錢」並不容易,很多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都在賠錢。養老機構想方設法豐富服務、尋找其中利潤點的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需要改進。

  養老服務 有特色種類齊

  現在的養老院都能提供什麼服務?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只要是老年人需要的,大都能提供。

  家住東城區東花市南裡的張殿鵬老人,今年89歲高齡,身體不錯,而且家住樓房,本就有個挺寬敞的廁所兼浴室。在他家的浴室裡,也安裝著熱水器、暖風機等設備。可他每個星期還是會去社區的老年驛站洗個澡。

  「我覺得家裡還是有點兒冷,不像驛站的澡堂子,總是特別暖和。」聊起驛站,老人對那裡已經相當熟悉,因為每天遛彎他都要去驛站轉一圈,看看有沒有老街坊在,然後一起聽聽戲聊聊天。

  與家裡浴室不同,驛站裡的澡堂子,除了有噴頭、暖氣機等設備,還有專供行動不便老人淋浴用的浴椅;特殊的浴缸從側面開門,無法自如活動的老人通過一人高如同吊車的機器,也可以坐進浴缸。

  「這些設備咱都有,有時候會有老人上門使用,而這些設備很少有家庭會買,更沒地方安裝,只有專業的養老機構裡才能找到。」誠和敬東花市南裡東區養老驛站的站長張輝女士說。

  老人所需要的服務,在這裡都能找到,常設如老年餐、康復訓練;有些則是定期開設,如老年特色課程、健康諮詢。更新鮮的,這裡還有一個為老人拍攝口述歷史的房間,已有老人來讓工作人員把鏡頭對著自己,錄下自己年輕時候經歷的奇聞趣事。

  事後算帳 「賠錢買賣」挺多

  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多年無法上下樓,而養老驛站也能為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東花市南裡東區等幾家養老驛站,就提供「爬樓機」的服務,也就是將一臺電動的、能沿樓梯上下的「輪椅」,運到老人家門口,再由工作人員攙扶老人坐上去,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將老人運送到樓下。這樣一次服務的價格約在百元上下。

  與之價格類似的,還有「上門助浴」服務,既工作人員上門幫老人洗澡。

  提起這項服務,金泰頤壽軒敬老院的經理張亮談到,按標準上門助浴工作需要兩個工作人員帶著必備的工具到老人家裡,一次便要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張輝女士也說到,上門助浴服務,對於驛站來說是個「不賺錢的買賣」。而且各處養老驛站裡,提供的「賠錢服務」還遠不止這些,向老人開放空間、提供棋牌書籍乃至熱水,無疑都需要人力成本和空間。

  還有更多的服務項目雖然收費,其實利潤低微甚至賠錢。例如兩家養老機構都提供老年餐服務,專業的營養師配置菜譜,專業的廚師掌勺,一份餐的價錢大都在十多元至二十元,便宜的甚至不到十元。張亮管理著幾家養老驛站、養老院,他感覺無論走到哪裡,這都是需求最大的養老服務項目。

  而其他的需求如浴室洗澡,則可能因地而異,比如在平房區冬季洗澡的需求會相當大,而在樓房區則相對小,不一定能成為贏利點;上門為老人量量血壓,一般都不收費。

  右安門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及周邊驛站提供的上下樓出行服務,每次收費50元;助浴服務每次90元。「好在我們轄區不算大,工作人員在路程上不會花掉太多時間。即便如此,從錢上算也肯定是賠。」翠林二裡養老服務驛站站長張超男介紹,中心、驛站及幾個站點提供老年餐服務,每天不下800份,「這個數量,也就打個平手,談不到賺錢。」

  「有了利潤,我們才能給社區裡的老人提供更多免費的服務,互相促進、良性循環。」張輝說

  節約成本 保證服務運轉

  東花市街道養老工作的負責人劉文君介紹,如今養老的高齡補貼標準,已經上漲到8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100元,90歲以上500元,百歲以上800元。而東花市南裡的誠和敬養老驛站,其房租也是由街道辦事處提供的。可見政府對養老工作的重視程度。

  據張輝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養老驛站剛剛開設的時候,提出上門服務等需求的老人,每個月不超過100人次;如今,每個月驛站服務的人次上漲到500次左右。粗略計算,每次服務的價格平均近百元,這些收入加上驛站內的服務,政府還按照服務人次和項目等給予「流量補貼」,基本已經可以維持驛站的運營。

  東花市南裡東區的驛站還使用了志願者「積分」制度,一些來服務的志願者不掙錢,取而代之的是積分,積分可以換取驛站的服務。一個800平方米的驛站,常設人員不過四人,而每天來往的志願者,既奉獻愛心,也便利了自家需求,節約了人力成本。

  「得益於政府對老齡工作的重視,2013年起,養老成為國家戰略,各級政府出臺大量扶持和推進政策,對養老服務水平的要求也一下子提高上來,養老迎來了快速發展。」張亮介紹,金泰頤壽軒會讓自家的養老院順便服務於附近的養老驛站,以節約人力。右安門街道設一個養老照料中心下轄四家驛站,模式也類似。「如果單靠驛站作為提供服務的站點,無疑將會產生較大的人力成本。」

  不僅養老機構需要掙錢,工作人員也需要掙錢。張亮認為,目前養老行業從業人員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從業者社會地位也應該進一步得到提高,這些都有待社會重視、多加引導。

  即便如此,養老院還是願意提供服務,「社區居家服務是養老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現在對驛站服務還有相應的補貼支持。上門服務的同時也宣傳了企業形象,作為國企,考慮到社會對這些服務的需求,還是要儘量堅持下去。」

  養老補貼 大多買了包子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不少社區,老人們的補貼真正花在養老服務上的比例並不算大。有研究人員曾表示,社區裡的點心鋪、包子鋪,是養老補貼花銷的大戶。

  「政策一直在完善,今年新實行的『失能補貼』,就更提倡去購買養老的護理服務。」張超男說。而張亮認為,引導老人們具有與時俱進的消費觀念,形成有效的市場需求,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現階段社區居家很多服務相對依賴著政府的補貼,但無論是老人還是養老服務企業,靠著政府補貼都不是長久之計,而是一定要市場化發展。」

  隨著一代代人老去,「花一些錢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便捷舒適」,將是越來越多老年人認可的事情。按照現在的人口增長趨勢判斷,至30年之後的2050年前後,中國將迎來老齡人口數量的高峰。

  「現在的養老工作,一定程度也面對著55歲到70歲的居民,他們現在身體還好,但未來需要服務,我們也是在培養這個群體的消費觀念。」張超男坦言,「我做了五年養老工作,感覺這件事情要做好,一定要堅持下去,服務人員和老人之間需要時間互相了解彼此。」

  「面對我國老齡化的問題,大家都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在張亮看來,養老工作一年年都在進步,所謂便利、宜居,觀念也在逐漸提升,「好的養老機構,不再是建築上的高端,而是更加個性化的體驗、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比如把醫養結合服務做得更加深入,為老服務內容做得更加豐富。」(記者 張碩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養老服務有特色種類齊,老人為何拿養老補貼買包子而不買服務?
    隨著一所所養老院建成、一個個社區老年驛站設施完善,如今專門面向老年人的服務越來越多。上門助浴、接送上下樓、清掃房屋乃至修腳、量血壓、掏耳朵等服務,都有養老機構提供。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為老服務種類雖然多,但是「掙錢」並不容易,很多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都在賠錢。養老機構想方設法豐富服務、尋找其中利潤點的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需要改進。
  •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看電視打電話養老服務送到家
    ,取消其經營權-對從事養老服務的社會組織給予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對於從事社區養老服務的護理員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天津北方網訊:老人在家不用出門,打開電視或是撥打個電話,吃的、用的東西就會有人送上門,這樣便利的服務今後津城老人都可以享受得到。
  • 老人去世22個月 信息為何又被錄入養老服務系統?
    「這位老人都去世了一年多了,為何又重新發放高齡津貼?」拿到大數據平臺的比對結果,武漢市礄口區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程煜眉頭緊鎖。2017年12月,也就是停發高齡津貼的22個月後,黃某的信息又再一次被錄入了武漢養老服務系統,重新發放起了高齡津貼,直至2020年3月大數據核查比對發現後才停止,共違規發放27個月2700元的高齡津貼。問題出在哪裡?是數據錄入疏忽,還是有人虛報冒領?有著多年辦案經驗的程煜決定先找這位分管老年工作的社區專幹付某談一談。
  • 全國敬老月:探訪中山百歲老人,關注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10月28日,居住在中山市石岐區的百歲老人陳玉連在今年6月剛滿100歲。與兒子同住的她,看起來精神狀態良好,耳聰目明。像陳玉蓮一樣的「百歲老人」在中山並不少見。據中山市衛健局統計,截至去年8月31日,中山市的百歲老人有114位,同比去年增加了23人,而陳玉連所在的的石岐區正是「百歲老人」最多的鎮街。
  • 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山做得怎樣?老人們這樣說
    「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被列為今年中山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經過大半年的推進進展如何呢?早上十點半,在港口鎮一家燒味快餐店,不少老人家相約在這裡吃飯。這是港口鎮政府和企業聯合開辦的一家長者飯堂。龔婆婆伍婆婆「現在煮不了飯也有飯吃,走不了有社工扶一下我,現在福利這麼好,希望自己也可以更長壽。」這家長者飯堂從今年10月份開始建立,根據政府相關的指引,實行政府補貼一些、企業承擔一些的政策,對於符合條件的老人,免費提供午餐。
  • 這份南京春節短託養老服務攻略請查收 部分老人可免費享受服務
    春節假期,家政保姆返鄉,子女外出旅遊,高齡、獨居和行動困難的老人沒人照料怎麼辦?記者了解到,南京各區陸續嘗試推行春節短託養老服務,部分老人還可以免費享受這項服務。
  • 的失智老人養老哪家環境好誠信服務
    的失智老人養老哪家環境好誠信服務,頤養天年是老人在我們的照護下的生活狀態,溫潤而澤是我們對老人的態度。的失智老人養老哪家環境好誠信服務, 通過任何不正當手段或以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方式達成交易的,如利用秒殺器等工具下單、套取優惠利差、虛假下單交易、提供虛假交易信息等擾亂活動秩序、違反交易規則的行為;用戶欠缺交易意願,如利用退款流程的便利性以實現獲取優惠權益目的,交易後出現大量退款的;其他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如有任何關於此活動的諮詢和幫助,活動期間請諮詢京喜在線客服。
  • 這個昨天正式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憑什麼讓周邊老人感到「很...
    都市快報訊 10月30日,下城區文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住在新德佳苑的於大伯和井大媽就成了這裡的常客。每天中午,於大伯都會用輪椅推著腿腳不方便的井大媽到中心的老年食堂吃飯——熱騰騰的飯菜,專為輪椅定製的餐桌,還有中心內無處不在的適老化細節與每日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都讓他們倍感貼心。
  • 福州最大養老機構創新服務模式 員工認養老人
    福州新聞網9月1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林春長/文 石美祥/攝)昨日,福州最大的養老機構正式推出新型陪伴服務模式——員工自願與老人結成「親情關係」,提供陪聊天解悶、取報紙、幫忙購買物品、陪伴散步鍛鍊等暖心服務。
  • 縮小城鄉養老差距,構建養老新格局 讓更多老人感受到夕陽紅的美好
    老人無兒無女,是一個五保戶。說起今昔養老條件的對比,老人忍不住連連感慨:「變化大得不擺了。」  在來拾萬鎮敬老院之前,王學燕曾在另一所農村養老院住了三年。那所養老院因條件有限,總共就兩名工作人員:一人負責老人日常生活,一人負責做飯。  「住的老房子,地面都是三合土。」王學燕自認吃過苦也吃得苦,但是想起每次用水都要走上一裡路去挑,還是連連搖頭。
  • 「物業服務+養老服務」來了
    據住建部網站消息,近日,住建部、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意見提出,要補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推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模式,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內容,積極推進智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完善監督管理和激勵扶持措施。
  • 呼籲關注,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發展事關養老機構200萬老人照護服務
    「過去集中養老只是把老人管起來而已,養起來而已,這樣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高質量晚年生活的需求。」思德庫研究院院長田蘭寧說。她認為,無論是為老年人精準地提供照護服務,還是提高養老服務產業的效率,都離不開這一新職業及評估制度的建立。老年人能力「千差萬別」今年7月,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個新職業,養老護理領域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名列其中。
  • 探訪太原南官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創新服務,健康養老
    最近養老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太原也力爭用5年的時間實現「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全覆蓋。前不久,在迎澤區南方坊社區建成了一個規模較大,項目設施也很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田大爺今年80多歲了,由於子女平日裡都挺忙的,就留他一個人在家,每天中午這頓飯的成了大問題。
  • 杭州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人民日報杭州11月19日電 (記者竇瀚洋)日前,杭州市發布實施意見,聚焦5類16項任務,將強化居家養老服務基本保障,破解居家養老難困境,讓「家門口養老」更方便。為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杭州市將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標準,對新建住宅小區將要求按照每百戶建築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每處不少於30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用房;對已建成的住宅小區要求按照每百戶建築面積不少於20平方米、每處不少於20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安排居家養老服務用房。
  • 老有所樂託起幸福晚年——2020年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安徽省合肥市翠微南苑小區91歲的獨居老人洪厚雲握著社工孔芹的手不停地誇讚。不遠處的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裡,65歲的胡飛正與桌球友切磋技藝。據了解,這個中心約1000平方米,舞蹈室、書畫室、圖書室、健康保健室、棋牌室一應俱全,已成為轄區老人的首選活動場所。老人們說:「能夠在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 滿足老人...
    據了解,社區不斷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從滿足老人基本的生活需要開始,不斷創新提升服務質量,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個性化的需求,並滿足多種精神需要。   天和星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本次活動是在社區老人們的建議下展開的,不少老人還是平生第一次參與手工烘焙。中心志願者提前準備好了各種原材料及烘焙工具,老人們躍躍欲試。
  • 北京發首份養老服務合同範本 制定四類示範合同
    從去年5月開始,課題組的5位律師進行了一年多調研,還委託專業機構開展了全國首次對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及家屬的問卷調查。邀請專家論證,向廣大律師和全社會徵求意見。最後根據老年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自行負擔全部費用還是家屬負擔或分攤的不同情況,分別對應制定了A、B、C、D四類示範合同,並對入住程序、服務項目、收費、各方權利義務等主要事項進行了19個方面的統一約定。
  • 居家養老服務,陽澄湖鎮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近日,一位大姐滿臉笑容的將一面錦旗送給了陽澄湖鎮民政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口裡不住的說。  原來,家住澄苑社區的侯雪珍老人,是陽澄湖鎮民政科的居家服務對象。幾天前,當工作人員到她家裡進行上門服務的時候,發現老人嘔吐不止且全身抽搐無力,情況十分危急。工作人員立馬叫車將老人帶到醫院,給她掛號問診,全程陪同照顧。等她女兒趕到時老人已經度過危險期,有所好轉。
  • 澄城縣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
    養老服務關係民生,情牽百姓。「十三五」期間,澄城縣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方針,積極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更多老人老有所養。興辦公辦養老機構。
  • 老人護理成為剛需 發展護理保險擴大服務供給
    說起照顧丈夫的日子,她滿是無奈:「我也想讓他到輪椅上坐坐,可我真的弄不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照護。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問題,給很多家庭帶來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