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是智能大數據的時代了,很多分析都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大家平時使用的APP,自動推送內容就很厲害,知道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內容,都是基於大數據分析基礎上。小編雖然不是學這塊的,但是個人感覺就是這麼個道理。
數據雖然是冰冷的,無情的,但卻是最能表述客觀事實的依據。同時養龜,也有我們需要的數據支持。掌握了養龜的數據,或許就能摸清裡面的門道哦。
黃喉擬水龜(以小青為例):成體背甲大海在17cm左右;飼養面積最好能保持背甲面積的10倍左右,以上就更好了;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5-3倍;水溫控制,23℃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
水陸比例可以是水6:陸4,滿足龜的曬背要求。
中華草龜:成體背甲,母龜在20cm以上,公龜15cm左右;飼養面積,保持背甲面積的10倍左右;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2倍;水溫控制,22℃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
水陸比例,水6:陸4,有曬背的習慣,類似於黃喉。
大鱷龜:一個史前的巨物,成體背甲可達60cm左右,據說大的有80cm左右;飼養面積,保持背甲面積的10倍左右(實在太大,也有很多人使用小池子飼養,也無妨);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5倍;水溫控制,23℃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
水陸比例:可以無需陸地面積,除了繁殖的個體,當然有陸地是最好的環境配置。
小鱷龜:成體背甲,40cm以上,也是一個大傢伙;飼養面積,保持背甲面積的至少8倍左右的空間;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5--2倍;水溫控制:23℃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
水陸比例:水8:陸2,不太需要陸地面積,陽光需求量比較小,除非繁殖個體需要陸地產卵。
巴西龜,密西西比紅耳龜:母龜成體背甲25cm左右,公龜較小;飼養面積,保持背甲面積的至少5倍左右;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2倍左右;水溫控制,22℃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5℃-28℃。
水陸比例:水6:陸4,比較喜歡曬背。
豬鼻龜:成體豬鼻龜的背甲可以有65cm以上;飼養面積:保持背甲面積的15--20倍;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8倍以上比較好;水溫控制,24℃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不冬眠的品種。
水陸比例:水10:陸0,完全水棲的龜類,可以長期呆在水裡,離水時間長了有生命危險。
瑪塔龜,也叫做枯葉龜:成體背甲40cm以上;飼養面積,保持龜背甲面積的至少8倍以上;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5-2倍;水溫控制,24度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可以填加沉木,水體保持弱酸性)。
水陸比例:水10:陸0,繁殖可上岸,水棲度比較高的龜種。食物推薦:魚,是一種只吃魚就可以活下來的龜種。
麝香龜:成體背甲在11cm以上,成體不大。飼養面積,保持背甲面積的10倍左右及以上;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5-3倍;水溫控制,24℃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可以冬眠的品種
水陸比例:水7:陸3,水性好,但也需要曬臺曬太陽。
剃刀龜:成體背甲在15cm左右;飼養面積:保持龜背甲面積的10倍左右;水深要求,保持龜身高度的1.5-3倍;水溫控制,24℃以上,成長最佳溫度26℃-28℃。
水陸比例,水7:陸3,陽光需求不是很大,但不能沒有。
以上只是列舉了一些常見龜種的相關數據,可以參考參考哦。雖然不是完完全全的準確,但是也就在這範圍了。很多龜種相似的可以互相參考,像中華花龜就可以參考草龜的。大部分國龜的飼養溫度還是差不多的。
數據時代,或許將數據羅列出來,會更直觀地看清楚問題的所在,更好地解決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