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血濃於水的津鄂同心(圖)

2021-01-16 天津日報

  2020年1月26日19:10,來自天津32家醫院的39名醫生、96名護士及3名領隊組成的138人醫療隊抵達武漢;兩天後,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啟程……第五批、第十三批……白衣執甲,逆行出徵,1307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擔起使命重任,馳援武漢、支援恩施,為「湖北保衛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天津力量」……

  2020年1月26日21:00,本報記者連線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隨即開通《津鄂同心》專欄,記錄下天津籍醫護人員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他們的義無反顧、毫無畏懼、日夜奮戰、捨生忘死……記錄下前線的故事,還有後方的牽掛。

  啟程

  1月26日19:10,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天津醫療隊138名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投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21:00,記者進行了首次連線。這次連線的是醫療隊隊員、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賴雁平。賴主任告訴記者,領隊陸偉書記在飛機上對醫療隊員進行動員,再次培訓了相關防護措施,並且打破醫院的界限給隊員們進行分組,大家很快就熟悉起來。

  據介紹,臨行前,醫務人員已經進行了嚴格的培訓,扺達武漢後,他們迅速整理好防護裝備,快速調整,進入狀態,制訂有計劃的「戰鬥」方案,走向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這次出徵尚無法預計歸期,隊員們攜帶的個人物品卻十分簡單,個人用品每人基本只有一個背包,而大量攜帶的行李為防護用具等醫療用品。

  抵達後,隊員們在機場迅速集結。為了節約時間,醫療隊隊員們和機場工作人員一起搬運物資,顧不上留下更多的合影,馬上奔赴駐地。「出發前我們準備了很多物資,一會兒大家簡單吃點兒,馬上要解決的是調整這些物資,估計最快還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賴主任說。

  22:00,前方傳來消息,隊員們集結出發,乘車前往駐地。

  「武漢天氣溼冷,但沒有霧霾,能見度很好。一路上我都戴著N95口罩,感覺太憋氣了,耳朵也勒得很疼。我很想摘下口罩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但是我沒有這麼做。」這是醫療隊隊員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曹穎到達武漢後的第一個感受。

  而到達武漢之前,讓曹穎感觸頗深的事情就有很多,最大的感動是飛機上包括機長在內的所有機組人員,全部給醫療隊鞠躬致敬。「機長向我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他說自己飛行27年,沒有幾次飛行是特別有意義的,但今天這個日子,他會永遠記住。」聽到這,曹穎的淚水不自禁地在眼眶裡打轉。「我今天終於感受到了社會對我們的認可,心裡特別溫暖。」

  1月28日,第二批援鄂醫療隊138人集結出徵……「300人」「160人」「101人」……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戰士逆向而行,出徵武漢。

  「我們一定不辱使命,平安而歸」。這是他們的承諾,也是我們的期盼。

  戰鬥

  1月27日,天津馳援湖北醫療隊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全部隊員將在武鋼二院工作,該院坐落於武漢市青山區一個廢棄的院區:一樓大廳空空蕩蕩,二樓以上的病房除了床架,什麼也沒有,灰塵滿地,還有垃圾……醫療隊員們一邊打掃衛生,一邊登記收治病人,建立紅、黃、綠三級分區。

  為了更方便穿脫防護服,不增加感染風險,女隊員們紛紛剪短了頭髮。她們說,只要利於工作的開展,沒有什麼是不能捨棄的。

  作為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中的「老大哥」,第三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智伯也是唯一進入過「非典紅區」的醫療隊員,除了完成堅守自己的崗位,他還給自己下了個更重大的任務——「要把隊員們一個不差的全都帶回來」。

  作為疫情救治重症組的醫生,李智伯的班被安排在了1月29日下午四點進入紅區。此前,他三探紅區,了解紅區布局構造,汙染通道和潔淨通道位置,每天早上都跟著隊伍出發,為的是儘快熟悉工作環境和流程。結束工作後還要和一行的10名隊員在一起,講解著穿隔離衣、綁腳帶,還有從紅區出來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天津醫大二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長滕帥,在結束一天工作後,她寫下這樣一篇日記:幾天下來,看到全國每天確診的人數仍在不斷上升,防控形勢依然緊張;看到我們隊員們為了節約防護服,幾個小時不飲水,心裡五味雜陳!我們還看到全國上下齊心抗「疫」,二院家人也給了我們赴鄂醫療隊巨大的精神支持。全國各地的同仁們正不斷向武漢、向湖北各地開進,我相信,困難總會是暫時的!我們一起加油!

  一個月,武鋼二院內,在天津第一批和第二批醫療隊的全力救治下,先後有100多名患者痊癒出院。在武鋼二院開創的「天津模式」,四次被國家衛健委專報表揚。

  驚喜

  2月17日上午,武漢江岸方艙醫院,縈繞著溫馨的氛圍,為了緩解病友心理負擔,提高樂觀抗病的信心,增進醫護人員與病友之間的感情,經過醫療隊臨時黨委討論決定,在方艙內,為所有二月份過生日的患者舉辦一個集體生日會。牛遠傑院長作為天津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向過生日的病友送上真摯的生日祝福,鼓勵病友們要積極樂觀抗擊疾病,祝願大家早日回家!

  生日會上,病友們集體分享了生日蛋糕和長壽麵,病友們還通過視頻連線家屬,報一聲平安。一些多才多藝的醫護人員還現場表演了手語歌曲《聽我說,謝謝你》以及舞蹈《醉酒的蝴蝶》。

  現場中,病友們都很高興,也備受鼓舞,不僅增加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也增進了醫患之間的感情。還有一位主持人,用武漢方言高喊 「生日快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讓人倍加感動。

  而對於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肺部腫瘤科護士邊冠軍來說,在武漢,他也度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邊冠軍是一名具有9年工作經驗的男護士。「這次來到武漢,需要接管的也是重症病區,患者病情更重,自理能力相對弱一些,這些都更需要我們發揮體力上的優勢,也和女護士們的細緻形成互補,大家一起更好地照護患者們。」

  2月22日,是他們在武漢腫瘤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湖北後開展準備工作的第二天,也是邊冠軍32歲生日。留守天津的家人和親友們早早為他發來了生日祝福,腫瘤醫院工會一早就想著為他聯繫當地的蛋糕店預訂生日蛋糕。因為還需要儘快熟悉環境並加緊培訓,直到晚上,同在武漢的隊友們才回到住地,共同為他慶賀這個值得紀念的生日。邊冠軍說:「32歲的生日願望,是希望能夠救治更多的患者,希望疫情早日過去,也希望我和我的戰友們平安回家。」

  妻子寫了一封信,「你在那邊照顧好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為病人護航。家裡你也放心,幹好自己本職工作,一定會戰勝困難,我們等你平安歸來!」

  凱旋

  3月 17日,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搭乘廈門航空客機抵達天津。當日,天津援助湖北13批醫療隊中的7批732名隊員,乘坐4架專機陸續回津。

  天津首批支援武鋼二院醫療隊隊員、四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曹穎說,一切結束得太突然。「過程很煎熬,在即將結束時卻又依依不捨。這一個多月了,患者不捨得醫療隊員離開,我們也不放心把工作交給別人,就像自己生的孩子似的。」曹穎說,武鋼二院這個樓這個病區,完完全全是他們這138個人一點一點開拓出來的,設施從無到有,流程從陌生到熟悉,制度從空白到完善,這點點滴滴是由所有人努力的汗水凝結而成。曹穎表示,這段時間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也是最難得的經歷,醫療隊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天津人民的重託,作為海河兒女既驕傲又自豪。

  3月31日,首批返津的7批支援湖北醫療隊732名隊員完成了在酒店的醫學觀察,正式回家。

  4月16日,一直在湖北堅守的張伯禮院士抵達天津,開始14天的休整……

  5月8日,天津援鄂醫療隊戰鬥到最後的恩施醫療隊28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回家。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平凡的醫務工作者,以默默無聞的奮鬥和奉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戰「疫」篇章。

  新報記者 信華

相關焦點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在津港企及香港青年舉辦交流會(圖)
    近日,以「津港同心齊抗疫,國安家定享太平」為主題的2020在津香港企業及香港青年交流會舉行,300餘位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政商代表齊聚一堂,回顧中國香港(地區)商會-天津成立十餘年風雨歷程。  活動伊始,與會人員全體起立,共唱國歌,表達對祖國的感恩與祝福。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自貿區日本商界 對接會成功舉行
    新報訊【記者 王月焜】日前,「2020年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日本商界RCEP專題對接會」在濱海新區成功舉行。  會議期間,濱海新區創新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天津自貿區總體情況,並對RCEP相關條款進行了解讀,各片區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自貿創新案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探索色彩繽紛的植物秘密世界(圖)
    難得的是這本書的知識體系比較新,甚至超過了一些版本的植物學教材或者課程。比如,把一些『藻類』劃分在植物界之外,被子植物也不再是過去的單子葉、雙子葉兩大陣營,還看到了紫外光下的『蜜導』圖。」  「高清精美的圖片版式+科學簡明的文字解說」向來是DK百科圖書的一貫風格,內容科學有保障,誰家裡沒有收藏幾本。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他們先後派出149名援助幹部,實施76個對口幫扶項目,累計投入5826萬元財政幫扶資金,引入1800餘萬元社會投資,推動「津金同心·攜手奔康」不斷取得新成效,協助小金縣於2019年4月28日獲批退出貧困縣序列。「新津區的幫扶讓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集體經濟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讓我們大山裡的村民的日子過得更溫暖了。」站在海拔3000米高的村委會院壩裡,小金縣宅壟鄉波羅村村支書李光全說。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國際
  • 東方今報數字報刊平臺
    「星視頻」總監趙書淵(右二)領取最暖媒體獎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袁曉強 攝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劉繼忠■見習記者 張晚璐    11月20日,「發現溫暖·2020第二屆全國暖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鄭州舉行。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願做家人的「傳話筒」(圖)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截至目前 共進行7次人口普查
    這次普查有許多新特點:一是增加了普查內容,按戶填報的項目和按人填報的項目共計49項,比上一次普查增加28項;二是第一次採取長短表的技術;三是改變了常住人口的標準;四是改變了普查標準時點;五是首次採用光電錄入技術;六是增加了「暫住人口表」。  2010年,我國組織開展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6月1日,《全國人口普查條例》正式施行,為開展人口普查提供了法律保障。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明年地鐵公交換乘 單次可減一元
    新報訊【記者 李文博】為了提升公共運輸吸引力,增進公交與地鐵的「兩網合一」,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委了解到,本市將於明年上半年實施公交和地鐵聯程優惠。  常規公交線路及軌道交通(地鐵、輕軌)實施優惠換乘,90分鐘內公交換乘地鐵,或者地鐵換乘公交,可享受1次聯程優惠,優惠幅度1元。
  • 同心,同心,萬眾一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暴雨越下越大,渠水越漲越高。24時02分,西乾渠險點約30米渠道突然潰決,洪水如同脫韁的野馬般衝向東邊低處的村莊。災害信息火速上傳,防汛應急搶險預案啟動。  災情就是命令!短短十幾分鐘,縣委書記王中、代縣長馬洪海等縣領導相繼趕到現場,水務、公安和消防部門的140多名搶險救援人員迅速到位。「先救人,要不惜一切代價先把受災群眾從洪水中搶救出去!」
  • 江山 根脈 同心——喜看《新富春山居圖》
    了解山水畫深刻含義的溫家寶總理,在去年兩會之後對話臺灣記者,寄望《富春山居圖》重新合璧,並說:「畫是如此,人何以堪。」今年2月,他在與網民交流時進一步表示:「總有一天我們會實現一個更高的願望,就是讓一個完整的、統一的中國河山得以實現。」兩岸親情血濃於水,中華文化根脈相同,龍的傳人異地同心。今年,不僅實現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合璧展出,而且完成了兩岸名家重繪富春山的壯舉。
  • 月津燈節擴大吸客 臺南推「日遊新營夜賞月津」
    臺南市民政局在月津港燈節期間推銷大新營旅遊,圖為天鵝湖美景。(臺南市民政局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南市每年春節期間舉辦的月津港燈節已具知名度,臺南市民政局今年要吸引遊客擴大遊玩範圍,找來新營區公所與新營社大合作,推薦「日遊新營,夜賞月津」兩條深度體驗旅遊路線。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木火土金水、酸苦甘辛鹹 二十四節氣養生...
    而流傳千年的傳統醫學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與食物中的酸、苦、甘、辛、鹹「五味」,以及人體中的肝、心、脾、肺、腎「五臟」是相對應的,以達「春養陽,夏祛暑,秋滋陰,冬藏陽」的目的。由於為人體提供營養的飲食與人的五臟緊密相連,所以飲食也必須順應節氣的更替,與時序相協調,使體內陰陽平衡,才能健康長壽。
  • 荊楚「同袍」 義薄雲天---科教新報數字報刊平臺
    大家都表示同意,汪俊傑立即安排人把水搬運到現場。    據了解,湖南對口支援黃岡市醫療隊員共有619人,他們在黃岡戰鬥了55個日日夜夜,終於在3月18日11時迎來了黃岡「四類人群」的全部清零,取得了黃岡疫情抗擊的階段性勝利。    郝詩光在一篇微信公號文章中寫道:「帶著口罩,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 國內不到30例,比「熊貓血」還稀有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版> 按日期查閱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內容檢索
  • 香港各界人士: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 應珍惜發展機遇
    香港各界人士連日來紛紛表示,香港與內地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香港應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香港各界人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提供了重要機遇,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應加深對相關發展戰略的了解,珍惜難得的發展機遇。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你能看見龍貓嗎 32年後它回來了(圖)
  • 天津:打造網信產業新地標 培育數字經濟新「樣板」
    新八大裡數字經濟聚集區景觀圖(央廣網發 河西區供圖)「金字招牌」應運而生 為數字經濟產業賦能為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天津市積極培育數位化生態,促進形成多業支撐的產業格局。志誠道合,相向而行。京東雲平臺上的生態企業品牌展(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攝)京東雲展廳 (央廣網發 企業供圖)「京東本身是平臺型企業,藉助京東平臺能力,結合我們自身的技術和產品,能夠擴大我們公司的服務範圍,使業務面更大,公司營業額翻倍提高。」天津微甄科技負責人何東立向記者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京東及生態企業的業務產值已經達6億元,京東雲主體業務收入約5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