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6日19:10,來自天津32家醫院的39名醫生、96名護士及3名領隊組成的138人醫療隊抵達武漢;兩天後,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啟程……第五批、第十三批……白衣執甲,逆行出徵,1307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擔起使命重任,馳援武漢、支援恩施,為「湖北保衛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天津力量」……
2020年1月26日21:00,本報記者連線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隨即開通《津鄂同心》專欄,記錄下天津籍醫護人員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他們的義無反顧、毫無畏懼、日夜奮戰、捨生忘死……記錄下前線的故事,還有後方的牽掛。
啟程
1月26日19:10,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天津醫療隊138名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投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21:00,記者進行了首次連線。這次連線的是醫療隊隊員、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賴雁平。賴主任告訴記者,領隊陸偉書記在飛機上對醫療隊員進行動員,再次培訓了相關防護措施,並且打破醫院的界限給隊員們進行分組,大家很快就熟悉起來。
據介紹,臨行前,醫務人員已經進行了嚴格的培訓,扺達武漢後,他們迅速整理好防護裝備,快速調整,進入狀態,制訂有計劃的「戰鬥」方案,走向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這次出徵尚無法預計歸期,隊員們攜帶的個人物品卻十分簡單,個人用品每人基本只有一個背包,而大量攜帶的行李為防護用具等醫療用品。
抵達後,隊員們在機場迅速集結。為了節約時間,醫療隊隊員們和機場工作人員一起搬運物資,顧不上留下更多的合影,馬上奔赴駐地。「出發前我們準備了很多物資,一會兒大家簡單吃點兒,馬上要解決的是調整這些物資,估計最快還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賴主任說。
22:00,前方傳來消息,隊員們集結出發,乘車前往駐地。
「武漢天氣溼冷,但沒有霧霾,能見度很好。一路上我都戴著N95口罩,感覺太憋氣了,耳朵也勒得很疼。我很想摘下口罩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但是我沒有這麼做。」這是醫療隊隊員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曹穎到達武漢後的第一個感受。
而到達武漢之前,讓曹穎感觸頗深的事情就有很多,最大的感動是飛機上包括機長在內的所有機組人員,全部給醫療隊鞠躬致敬。「機長向我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他說自己飛行27年,沒有幾次飛行是特別有意義的,但今天這個日子,他會永遠記住。」聽到這,曹穎的淚水不自禁地在眼眶裡打轉。「我今天終於感受到了社會對我們的認可,心裡特別溫暖。」
1月28日,第二批援鄂醫療隊138人集結出徵……「300人」「160人」「101人」……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戰士逆向而行,出徵武漢。
「我們一定不辱使命,平安而歸」。這是他們的承諾,也是我們的期盼。
戰鬥
1月27日,天津馳援湖北醫療隊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全部隊員將在武鋼二院工作,該院坐落於武漢市青山區一個廢棄的院區:一樓大廳空空蕩蕩,二樓以上的病房除了床架,什麼也沒有,灰塵滿地,還有垃圾……醫療隊員們一邊打掃衛生,一邊登記收治病人,建立紅、黃、綠三級分區。
為了更方便穿脫防護服,不增加感染風險,女隊員們紛紛剪短了頭髮。她們說,只要利於工作的開展,沒有什麼是不能捨棄的。
作為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中的「老大哥」,第三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智伯也是唯一進入過「非典紅區」的醫療隊員,除了完成堅守自己的崗位,他還給自己下了個更重大的任務——「要把隊員們一個不差的全都帶回來」。
作為疫情救治重症組的醫生,李智伯的班被安排在了1月29日下午四點進入紅區。此前,他三探紅區,了解紅區布局構造,汙染通道和潔淨通道位置,每天早上都跟著隊伍出發,為的是儘快熟悉工作環境和流程。結束工作後還要和一行的10名隊員在一起,講解著穿隔離衣、綁腳帶,還有從紅區出來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天津醫大二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長滕帥,在結束一天工作後,她寫下這樣一篇日記:幾天下來,看到全國每天確診的人數仍在不斷上升,防控形勢依然緊張;看到我們隊員們為了節約防護服,幾個小時不飲水,心裡五味雜陳!我們還看到全國上下齊心抗「疫」,二院家人也給了我們赴鄂醫療隊巨大的精神支持。全國各地的同仁們正不斷向武漢、向湖北各地開進,我相信,困難總會是暫時的!我們一起加油!
一個月,武鋼二院內,在天津第一批和第二批醫療隊的全力救治下,先後有100多名患者痊癒出院。在武鋼二院開創的「天津模式」,四次被國家衛健委專報表揚。
驚喜
2月17日上午,武漢江岸方艙醫院,縈繞著溫馨的氛圍,為了緩解病友心理負擔,提高樂觀抗病的信心,增進醫護人員與病友之間的感情,經過醫療隊臨時黨委討論決定,在方艙內,為所有二月份過生日的患者舉辦一個集體生日會。牛遠傑院長作為天津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向過生日的病友送上真摯的生日祝福,鼓勵病友們要積極樂觀抗擊疾病,祝願大家早日回家!
生日會上,病友們集體分享了生日蛋糕和長壽麵,病友們還通過視頻連線家屬,報一聲平安。一些多才多藝的醫護人員還現場表演了手語歌曲《聽我說,謝謝你》以及舞蹈《醉酒的蝴蝶》。
現場中,病友們都很高興,也備受鼓舞,不僅增加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也增進了醫患之間的感情。還有一位主持人,用武漢方言高喊 「生日快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讓人倍加感動。
而對於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肺部腫瘤科護士邊冠軍來說,在武漢,他也度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
邊冠軍是一名具有9年工作經驗的男護士。「這次來到武漢,需要接管的也是重症病區,患者病情更重,自理能力相對弱一些,這些都更需要我們發揮體力上的優勢,也和女護士們的細緻形成互補,大家一起更好地照護患者們。」
2月22日,是他們在武漢腫瘤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湖北後開展準備工作的第二天,也是邊冠軍32歲生日。留守天津的家人和親友們早早為他發來了生日祝福,腫瘤醫院工會一早就想著為他聯繫當地的蛋糕店預訂生日蛋糕。因為還需要儘快熟悉環境並加緊培訓,直到晚上,同在武漢的隊友們才回到住地,共同為他慶賀這個值得紀念的生日。邊冠軍說:「32歲的生日願望,是希望能夠救治更多的患者,希望疫情早日過去,也希望我和我的戰友們平安回家。」
妻子寫了一封信,「你在那邊照顧好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為病人護航。家裡你也放心,幹好自己本職工作,一定會戰勝困難,我們等你平安歸來!」
凱旋
3月 17日,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搭乘廈門航空客機抵達天津。當日,天津援助湖北13批醫療隊中的7批732名隊員,乘坐4架專機陸續回津。
天津首批支援武鋼二院醫療隊隊員、四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曹穎說,一切結束得太突然。「過程很煎熬,在即將結束時卻又依依不捨。這一個多月了,患者不捨得醫療隊員離開,我們也不放心把工作交給別人,就像自己生的孩子似的。」曹穎說,武鋼二院這個樓這個病區,完完全全是他們這138個人一點一點開拓出來的,設施從無到有,流程從陌生到熟悉,制度從空白到完善,這點點滴滴是由所有人努力的汗水凝結而成。曹穎表示,這段時間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也是最難得的經歷,醫療隊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天津人民的重託,作為海河兒女既驕傲又自豪。
3月31日,首批返津的7批支援湖北醫療隊732名隊員完成了在酒店的醫學觀察,正式回家。
4月16日,一直在湖北堅守的張伯禮院士抵達天津,開始14天的休整……
5月8日,天津援鄂醫療隊戰鬥到最後的恩施醫療隊28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回家。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平凡的醫務工作者,以默默無聞的奮鬥和奉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戰「疫」篇章。
新報記者 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