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臺灣是個不夜城,夜市可謂功不可沒,夜市起初是一個個流動小吃攤,隨著人流越多檔口聚集,逐漸發展成為夜市的格局,成了臺灣的特色文化。賣的東西基本上是沒有限制的,類別,主要是小吃,後來也有其他雜貨等等,更有遊戲攤,存了各種階層的臺灣人,入夜以後的聚腳點,故此來夜市,除了嘗到各種臺灣美食以外,也可以留意到臺灣地道的文化。
位於臺中的逢甲夜市,範圍遍及逢甲路跟福星路是全臺最大夜市,也是名符其實的創新小吃實驗所,很多會計人口的經典小吃,例如帝君胡椒餅,大腸包小腸和章魚小丸子等等,也是在這邊發跡的。原因是因為此曲林靜逢甲大學愛嘗新的年輕人比較多,搞怪的創意小吃自然也特別多,因此你會在這邊發現極多成衣小物店,小型商場,甚至是4d影院,通通為附近的大學生而建,除了年輕人比例多,物價也相對便宜。遍及全臺的大腸包小腸,其總壇就在逢甲。遠遠就已經看到官芝霖大腸包小腸有大條人龍,等候時間大概有15分鐘到30分鐘不等。其實大腸包小腸就是由糯米腸包著黑豬肉腸的腸熱狗,中間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酸菜,青瓜,菜譜蛋和花生粉。這種小吃,只需要從底部把大腸轉向來即可食用,是個聰明的免沾手裝置,最適合逛街時進食。
臺南市小而集中,最出名的花園夜市是2005年才遷址重開的夜市,剛好橫跨兩個街區,整個夜市呈正方形,逛起來非常方便,而整齊的分成小吃,一幅精品和娛樂四部分,攤位多達400個,而且小吃種類不重複,結集新式舊式的多款美食。而陳記鴨血,是花園夜市的,人氣店之一,大批人潮聚集於入口,不遠處的檔口水洩不通。這家店的麻辣鴨血鴨血塊飽滿潤滑,一口咬下去麻辣,只見粗鴨血本身也很夠味,而且還有三種辣度給你選擇。
臺北的夜市眾多。其中最早期的夜市是位於大稻埕附近的寧夏夜市。以前的大到城市各商圈,老圓環一帶,總有家鄉小檔聚集,蚵仔煎,滷味,蝨目魚湯和魷魚羹等都有,直到政府規劃小攤多的搬到不遠,只有300米的寧夏路,,但交通依舊便利,人流暢旺故址,小吃攤也不介意擠一點做生意,小路上密密麻麻的,總共有200多家店,大多出售傳統的小吃,口味絕不重複,所以吸引了很多老臺北人來懷舊。這邊很有特色的一種小吃叫做知高飯,而知高飯是控肉飯的臺語,得空又犯又是,臺灣中南部人口中的滷肉飯。把,控肉燉得非常到位,入口即化,輕輕用筷子一夾,便皮肉分離,合著滷蛋筍絲跟米飯,肥膩度剛剛好,就算是減肥的女生也能夠接受。
師大夜市是女生必到的,為什麼呢?位於師範大學旁邊的師大是大學生日常逛街的好地方,時裝店林立,日間已滿是人潮,傍晚時小吃攤開賣,更是人流如鯽。時裝和小吃佔七三之比的師大,即便不為吃小吃而來也應該來看看款式多價錢便宜的時裝,而且這裡也是年輕設計師進駐東區之前的試金石,逛的累了又可以吃點小吃喝杯奶茶再作戰,實在找不到不來的理由。
位於艋舺龍山寺旁的華西街夜市,是臺灣第一座觀光夜市,雖為夜市,但大部分店家在白天已開始營業,以前是售賣各款,也為海產小吃為多,故有蛇街之稱,時不久還會有殺蛇的表演,當中大部分電子都超過30年歷史,到訪的話,不妨順道走到康定路187號,購買同樣超過30年歷史的李錦利八仙果。
規範冠絕臺北市的士林夜市,一直是遊客和當地市民心中的最愛夜市,分成兩個範圍,一邊是大南路慈誠宮附近的街道,另一邊則是政府改建夜市後規劃出來的小吃區,前者有大量的精品攤,也有小量的小吃攤,後來者則全為小吃攤。建議第一時間入內買下,賣完即止的豪大大雞排,十全排骨湯和即點即制的棺材板,肚皮還有空位才過去發掘新興小吃吧!
據非正式統計,全臺灣夜市一共有180個,其中以人口最多的臺北市區首位大大小小的超過20個就進,哪個才是大家心目中最好的夜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