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動物(26)又像鹿又像豬的-巴比魯薩(鹿-豬)

2020-09-25 聆聽的樂動

巴比魯薩Babirusa也叫鹿-豬,該屬的所有成員被認為是一個單一物種的一部分。這些哺乳動物非凡的「史前」外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雄性的向上彎曲的犬齒,向上刺穿了鼻子中的肉。

巴比魯薩(Babirusa)以雄性上齒較長而著稱。雄性巴比魯薩的上犬齒垂直伸出,穿過皮膚並向後彎曲到面部的前部和前額。下方的犬齒也向上生長。雌性的犬齒減少或缺失。


巴比魯薩被稱為「有牙齒問題的野豬」。他們有非凡的牙或犬齒,它們可以通過鼻子中的皮膚長大,然後向前額彎曲。babirusa一詞在馬來語中意為「豬鹿」,因為它們的野生象牙使人聯想起鹿角。

那些牙是幹什麼用的? 真正的原因仍然是個謎。早期的假設是,雄性在與雌性爭鬥時會使用其牙。或者,在發生爭執時,牙可以保護臉部和眼睛免受傷害。直到後來觀察到它們的戰鬥為止,這些動物沒有利用它們的牙,而是在其後腿上站起來,並用前蹄互相「攻擊」。與象牙不同,babirusa的牙不能承受很大的壓力。他們很脆弱,不適合戰鬥。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奇特的動物,長得像豬又被叫鹿,失去獠牙便無法脫單
    豬肉是我們平常食用肉類的重要來源,相信很多人都對豬肉情有獨鍾,並且對豬類也很熟悉。不過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卻是一種獨特的豬類,這種豬類只有印度尼西亞才有,同時,它也被稱為是地球上最奇特的動物,這種動物長得像豬又被叫鹿,失去獠牙便一輩子無法脫單。
  • 印尼出得奇葩動物,是鹿和豬的「結合」,大高個子豬!
    世界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像大熊貓,雖然只有中國有,而且數量也很稀少了,但是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這種動物。
  • 特金罕山:人退鹿進(組圖)
    馬鹿,似馬非馬,更像鹿(文字:白敖敏 攝影:包海)
  • 鹿的數量如此龐大,為何沒有像豬羊牛肉一樣,成為主流食用肉類?
    鹿的數量如此龐大,卻為何沒有像豬羊牛肉一樣,成為主流食用肉類?數一數這是宅在家裡缺米少糧的第多少天了呢?掰著手指數了數發現時間長達根本就數不過來了,疫情限制了自由不說,關鍵是,限制了我的食糧,沒有零食,沒有米飯,最關鍵的是沒有肉!
  • 動物的生命通道:埃庫杜克(Ekoduk)(1)
    埃庫杜克(Ekoduk)是橋梁或隧道,用於動物穿越機動車的道路,例如穿越高速公路。由於鹿,麋鹿和其他動物跳入高速公路而造成的大量事故導致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值得考慮一個已經在世界許多國家實施的想法。而且我們感覺很好,動物們可以在那裡散步...50年代第一條通道出現在法國。 這個想法很快被鄰國接受,安全過境點在包括荷蘭,瑞士,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廣泛傳播。
  • 明明是頭豬,非要說成鹿!也許很多人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豬
    世界上很多動物的角、獠牙都有很明確的作用,大多用來攻擊或者捕食用,但這種生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它們的獠牙是從鼻子上穿個洞長出來,而且只是用來裝飾用!鹿豚:又稱豬鹿,豬科動物,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部分島嶼上,世界上最為奇特的動物之一。
  • 識食物者為俊傑—鹿豬牛雞!
    骨鏃多由動物的長骨(包括肢骨和肋骨等)縱向分割成骨條後再磨製而成,鏃形多為柳葉狀。良渚文化最常見的是石鏃,器形規整,多為柳葉形,橫截面為菱形。▲浙江餘杭卞家山遺址出土的石鏃從考古出土的動物遺骨看,鹿類和野豬是太湖流域史前先民主要的狩獵對象,這一點在馬家浜文化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 [山海異獸志(1)
    這種像理而白首的動物很可能是某種古代哺乳動物,是真實存在過的。上古捲軸·山海經圍險·異獸篇中國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經·西山經》中。"又西三百裡,日陰山.油溶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插澤,其中多文貝。有售焉, 其狀如理而白首,名曰天狗, 其音如榴榴, 可以御兇。
  • 真美良渚|古代良渚人吃什麼 —— 識食物者為俊傑【鹿豬牛雞】
    骨鏃多由動物的長骨(包括肢骨和肋骨等)縱向分割成骨條後再磨製而成,鏃形多為柳葉狀。良渚文化最常見的是石鏃,器形規整,多為柳葉形,橫截面為菱形。鹿類和野豬(古稱「豕」)是中國分布最廣泛、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類群之一。
  • 雲南邊境出現稀有動物,長著鹿角,體形像豬,總低著頭走路很蠢萌
    這裡分布著一種珍貴而稀有的動物,頭上長著鹿角,體形卻像豬。沒錯,這個既像豬又像鹿的傢伙,叫豚鹿,是十分珍貴且罕見的鹿科動物。曾一度被認為滅絕了,後來又出現在雲南邊境,實在令人振奮。從數量上看,豚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它喜歡在海拔500-800米的江河兩岸,以及長有蒿草的沼澤溼地生活,可謂是逐水而居,幾乎不會出現在森林陸地。
  • 帶你看動物(15)稀少的靈長類-洛裡斯(Loris)
    洛裡斯(Loris)是Lorisidae家族Lorinae (有時拼寫為Lorisinae)也有稱之為懶猴。懶猴是夜間活動的和樹棲的。它們在印度,斯裡蘭卡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的熱帶和林地森林中發現。洛裡斯(Loris)的運動是一種四足的緩慢而謹慎的攀登形式。
  • 神仙的坐騎為什麼是仙鶴和鹿,而不是豬?
    對於道教的坐騎,大多數都是仙鶴和鹿,仙鶴和鹿已經成為道教的符號。我們去道教的道觀,駐足殿堂內的壁畫,會發現大多都繪有仙鶴,鹿這些動物。仙鶴、祥雲、朝陽、青山、翠柏、宮殿、道士營造了「仙氣彌足」道教意境。於是,有網友腦洞大開,拋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道家神仙的坐騎一般都是仙鶴和鹿,而不是豬呢?
  • 印尼獨有的品種豬,不僅頭長「犀牛角」,還擁有纖細的鹿腿
    可是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有犀牛是頭上長著一個角的,還有其它我們並不熟悉的動物遠看就好像在它們的腦袋中央也長有一個角。印度尼西亞上就生活著跟犀牛看著很像的貌似長有一個角的生物,而這種生物便是鹿豚。雖然鹿豚長著角,但是它們頭上長有的那個角跟犀牛的角還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的這個角在真正意義上並不能算是它的角。
  • 帶你看動物(14)大洋中的生物-杜邦戈(Dupongo)
    杜邦戈(Dupongo)太平洋中的一種海牛,也有叫做儒艮(/ DJ û ɡ ɒ ŋ / ; 儒艮dugon)是一個中型海洋哺乳動物。它是西裡尼亞(Sirenia)階中的四種活生物種之一。儒艮容易彎曲,像海豚一樣的尾巴,與海牛區分開來,但也擁有獨特的頭骨和牙齒。它的口鼻部急劇下降,適合在底棲海草群落中覓食。與海牛更複雜的臼齒相比,臼齒簡單且呈釘狀。因為它的肉和油的原因,他被人們長期捕獵,現在已經很稀少了。現在僅僅零星分布與海洋之中。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部分)
    經國務院批准並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收錄包括了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雪豹、東北虎、梅花鹿、亞洲象等在內的9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狸 靈貓科 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13 黑麂(ji) 鹿科
  • 中國最珍貴的鹿,曾被認為已經滅絕,後來又在雲南邊境發現
    說到中國比較珍貴的動物,大熊貓、華南虎、朱䴉等動物總是被最多提及的,它們也是民眾廣為熟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行列的物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我國有一種鹿科動物在珍稀程度上並不比上述的三個物種差。甚至如果單純論數量的,這種鹿的數量比大熊貓還要更少,無論是野生狀態的還是人工圈養的。
  • 栩栩如生的敖魯古雅精靈——見聞呼倫貝爾(49)
    群鹿在鹿王帶領下,在金色夕陽中,回到敖魯古雅。夜幕下美麗的敖魯古雅愈加安靜祥和。這組雕塑除了展現馴鹿回家的生動場景外,還可以讓不同季節來到敖魯古雅的遊客都能看到「馴鹿」,並且和馴鹿合影,您可以和一隻鹿拍照,寓意「一(鹿)平安」「一(鹿)領先」「一(鹿)有你」,您也可以和很多鹿拍照,寓意「路路(鹿鹿)暢通」「後有山,前有路(鹿)」……
  • 上海的動物園裡竟然有這麼多「豬」!你見過幾種?
    今天大年初四,要不要去動物園找找「豬」福?在上海動物園你可以看到:跑起來像豬的豚鹿,長著豬尾巴的獼猴——豚尾猴,古時被稱豬婆龍的揚子鱷;在上海野生動物園你可以看到:經常被人誤認為是黑豬的中美貘,被古埃及人稱為「河中之豬」的河馬和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豬」的水豚。
  • 解密《山海經》中神獸現實原型:獠牙瘋長其狀如鹿?並非古人杜撰
    《山海經》神獸當康書中記載清楚,這種野獸生長在南方,樣子既像豬又像鹿,頭部長出駭人獠牙,叫聲如「當康」,所以取名為當康處在城市中的我們可能見過家豬,或者在動物園也見過口腔裡長著獠牙的野豬,但是從鼻腔骨位置開始長獠牙又像鹿又豬的動物估計誰都沒見過。但是這種生物的確真實存在,它就是鹿豚。
  • 上海的動物園裡竟然有這麼多「豬」 你見過幾種?
    在上海動物園你可以看到:跑起來像豬的豚鹿,長著豬尾巴的獼猴——豚尾猴,古時被稱豬婆龍的揚子鱷;在上海野生動物園你可以看到:經常被人誤認為是黑豬的中美貘,被古埃及人稱為「河中之豬」的河馬和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豬」的水豚。  上海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