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數量如此龐大,卻為何沒有像豬羊牛肉一樣,成為主流食用肉類?
數一數這是宅在家裡缺米少糧的第多少天了呢?
掰著手指數了數發現時間長達根本就數不過來了,疫情限制了自由不說,關鍵是,限制了我的食糧,沒有零食,沒有米飯,最關鍵的是沒有肉!
對於我這個食肉為上的人來說,這每天吃麵條包子的日子真是太難受了啊。
餐桌上弟弟盯著手機視頻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
「居然還有人明目張胆地開鹿肉店!」
鹿的數量一直都很龐大,為什麼鹿肉沒有像豬肉、羊肉、牛肉一樣成為主流的食用肉類呢?
其實在很久之前,鹿肉也是一種深受大家喜愛的肉食,根據記載,鹿肉是人類食肉歷史上的早期類別,那個時候的人們用長矛和石頭來獵殺鹿,加上鹿的數量又多,是當時一種很常見的肉類食物。
後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鹿的數量越來越少,其他種類的肉食動物開始大量出現,人類也開始慢慢的減少對鹿肉的食用。
再到後來,很多野生鹿都被列入到了國家保護動物的範疇,吃鹿肉的情況就更少了。
相信很多人也會跟我有一樣的困惑:野生鹿不能捕殺,為何不以人工養殖的方式養殖食用肉鹿呢?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鹿雖然看起來無比溫馴,但同時也非常的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受到驚訝,因此,養殖鹿的環境和成本非常之高。再加上鹿生性好動活潑,不習慣於圈養的養殖方式。
當然,也有人疑問,既然古代是食用鹿肉的,是不是代表其實鹿肉的味道特別好呢?
其實並非無此。古人吃鹿肉,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極其缺少食物,試想,在一個物資匱乏的時代,連草根樹皮都可以當成是裹腹之物,又何況是當時數量繁多的鹿呢?
其次,是因為鹿肉的營養價值比較高,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其實也就一般般,據資料記載,鹿肉有一股很濃烈的腥羶味道,眾法皆無用,即是用蔥、姜、大蒜、各種香料加持,都拿這種讓人作嘔的腥羶味沒有辦法。
其實現在的紐西蘭還是有專門的鹿肉廠的,如果有朋友想要親自一嘗的話也還是可以的。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鹿肉的價格卻明顯的高於一般的豬、牛、羊肉。不知道你對鹿肉是一個怎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