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數量如此龐大,為何沒有像豬羊牛肉一樣,成為主流食用肉類?

2021-01-14 食遍民間

鹿的數量如此龐大,卻為何沒有像豬羊牛肉一樣,成為主流食用肉類?

數一數這是宅在家裡缺米少糧的第多少天了呢?

掰著手指數了數發現時間長達根本就數不過來了,疫情限制了自由不說,關鍵是,限制了我的食糧,沒有零食,沒有米飯,最關鍵的是沒有肉!

對於我這個食肉為上的人來說,這每天吃麵條包子的日子真是太難受了啊。

餐桌上弟弟盯著手機視頻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

「居然還有人明目張胆地開鹿肉店!」

鹿的數量一直都很龐大,為什麼鹿肉沒有像豬肉、羊肉、牛肉一樣成為主流的食用肉類呢?

其實在很久之前,鹿肉也是一種深受大家喜愛的肉食,根據記載,鹿肉是人類食肉歷史上的早期類別,那個時候的人們用長矛和石頭來獵殺鹿,加上鹿的數量又多,是當時一種很常見的肉類食物。

後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鹿的數量越來越少,其他種類的肉食動物開始大量出現,人類也開始慢慢的減少對鹿肉的食用。

再到後來,很多野生鹿都被列入到了國家保護動物的範疇,吃鹿肉的情況就更少了。

相信很多人也會跟我有一樣的困惑:野生鹿不能捕殺,為何不以人工養殖的方式養殖食用肉鹿呢?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鹿雖然看起來無比溫馴,但同時也非常的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受到驚訝,因此,養殖鹿的環境和成本非常之高。再加上鹿生性好動活潑,不習慣於圈養的養殖方式。

當然,也有人疑問,既然古代是食用鹿肉的,是不是代表其實鹿肉的味道特別好呢?

其實並非無此。古人吃鹿肉,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極其缺少食物,試想,在一個物資匱乏的時代,連草根樹皮都可以當成是裹腹之物,又何況是當時數量繁多的鹿呢?

其次,是因為鹿肉的營養價值比較高,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其實也就一般般,據資料記載,鹿肉有一股很濃烈的腥羶味道,眾法皆無用,即是用蔥、姜、大蒜、各種香料加持,都拿這種讓人作嘔的腥羶味沒有辦法。

其實現在的紐西蘭還是有專門的鹿肉廠的,如果有朋友想要親自一嘗的話也還是可以的。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鹿肉的價格卻明顯的高於一般的豬、牛、羊肉。不知道你對鹿肉是一個怎麼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自然界中野生的鹿也是數量龐大的,為何鹿肉沒有成為傳統肉食?
    自然界中野生的鹿也是數量龐大的,我們的祖先為什麼沒有馴化飼養呢?鹿肉其實是非常美味的,而且營養也比較豐富,至少不會比豬肉牛肉,而且鹿肉的肉質細嫩、瘦肉多、結締組織少,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無機鹽、糖和一定量的維生素,且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
  • 為什麼鹿那麼多,鹿肉沒有像豬肉牛肉一樣,成為人類的傳統肉食?
    在人類歷史上,人們曾經馴服過許多野生動物,鹿就是其中的一種。如今的鹿分布在地球的各個地區,有日本的奈良鹿,極北地區的馴鹿,鹿的數量那麼多,為什麼鹿肉沒有像豬肉、牛肉、羊肉一樣,成為人類的傳統肉食呢?從養殖方面來說,鹿是性情非常膽小的動物,很容易受到驚嚇,對環境的安靜有很高要求。鹿又活潑好動,跑起來人追不上,蹦起來又能跨過圍欄,很難束縛。加上鹿的繁殖力低,很容易有基因遺傳類疾病,養殖的難度非常大,人們自然不會選擇。
  • 地球上最奇特的動物,長得像豬又被叫鹿,失去獠牙便無法脫單
    豬肉是我們平常食用肉類的重要來源,相信很多人都對豬肉情有獨鍾,並且對豬類也很熟悉。不過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卻是一種獨特的豬類,這種豬類只有印度尼西亞才有,同時,它也被稱為是地球上最奇特的動物,這種動物長得像豬又被叫鹿,失去獠牙便一輩子無法脫單。
  • 中國土豬竟成瀕危動物,有的種類數量比大熊貓還少,到底是為何?
    最近一兩年豬成為了許多老百姓的話題,豬肉是中國最喜歡的肉類,特別是在內地,很多人都是無肉不歡。沿海的人因為海鮮便宜,所以常常吃海鮮,豬肉食用量沒有內地那麼誇張。中國人到底有多喜歡吃豬肉呢?全球大量一半的豬肉都被中國人吃光了。
  • 藍鯨為何如此龐大 可能跟它變成"吃貨"有關?
    然而,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藍鯨體型為何如此龐大的原因——直到現在。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最近一個冰河時期過後,藍鯨通過「跳躍式進化」成為龐然大物,僅僅是為了可以吃到更多的磷蝦。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傑裡米·戈德博根(Jeremy Goldbogen)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龐然大物時代。鬚鯨從來沒有變得如此龐大,從來沒有。」
  • 關於日本旅行:奈良鹿刷新記錄,咬傷近80%中國人,為何如此兇?
    說起日本小半球的大部分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日本自古以來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國內朋友,去往日本,感受日本特色的文化,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關於日本旅行的話題,日本的奈良鹿位於奈良公園,一直是日本的國家級野生動物,隨著當地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被國內外遊客熟知,紛紛前來。
  • 大象為何沒有天敵?
    但大象由於身材龐大,其奔跑的速度和持續能力遠遠比不上斑馬、牛羚、羚羊等食草類動物,自然界中卻沒有捕食大象的食肉類動物。那麼,大象的身材為何如此龐大?自然界中為什麼沒有捕食大象的食肉類動物呢? 筆者認為,大象的身材之所以逐漸變得如此龐大,原因之一是由於大象採取了與眾不同的生存之「道」。
  • 識食物者為俊傑—鹿豬牛雞!
    從考古出土的動物遺骨看,鹿類和野豬是太湖流域史前先民主要的狩獵對象,這一點在馬家浜文化中表現得尤其明顯。例如,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桐鄉羅家角遺址,就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鹿類和豬的遺骨,其中鹿類是各種動物(除魚類外)遺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約有1200件,野豬和家豬加起來則有600多件。 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也出土有數量極多的野生動物遺骨。江蘇吳縣草鞋山馬家浜文化地層中出土的動物遺骨,最多的也是梅花鹿、麋鹿等鹿類和野豬。良渚文化時期,鹿類和野豬仍是良渚人狩獵的主要對象。
  • 野豬引入北美,已泛濫成災,為何美國人不食用?在中國已受保護
    根據美國公開的調查數據顯示,保守對美國野豬的數量預估是超過了600萬隻,並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上升,每年因為野豬的泛濫,對美國的農業以及其他破壞是達到了10億美元,所以野豬的繁殖在美國非常的強。為何美國人不食用野豬
  • 明明是頭豬,非要說成鹿!也許很多人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豬
    世界上很多動物的角、獠牙都有很明確的作用,大多用來攻擊或者捕食用,但這種生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它們的獠牙是從鼻子上穿個洞長出來,而且只是用來裝飾用!鹿豚:又稱豬鹿,豬科動物,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部分島嶼上,世界上最為奇特的動物之一。
  • 西方人為何如此迷戀鹿這種動物?有什麼寓意嗎?
    鹿在西方文化中一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們熟知的聖誕節中,馴鹿就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那麼,西方文化和鹿到底有什麼淵源呢?這還得從早期人類說起。事實上,從舊石器時代起,歐洲祖先克魯馬努人就已經開始食用馴鹿了。這種營養豐富,質地鮮美的肉類一經發現就受到了眾多遊牧民族的青睞,使其很快就成為了古老餐桌上一道傳統「硬菜」。
  •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我們為何不馴化大熊貓?好吃的豬肉哪裡來?
    中國古代的人有沒有吃過大熊貓的肉呢?歷史文獻中也提到了古人食用「貊炙」的記載。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大熊貓與野馬、野牛一樣,是人類狩獵的對象。 狗其實不能算作真正的家畜,狼是肉食性的動物,狗一般也喜歡吃肉,人類如果大規模飼養狗,成本會非常的高,所以,狗肉不是普遍食用的肉類。人類飼養的家畜一般都是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而不能是純粹的肉食性動物。通過肉類轉換成肉類,是非常不划算的,狗因為能夠幫助人類狩獵,才被馴化了,否則,人類也不會去馴化兇猛的狼。
  • 真美良渚|古代良渚人吃什麼 —— 識食物者為俊傑【鹿豬牛雞】
    鹿類和野豬(古稱「豕」)是中國分布最廣泛、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類群之一。例如,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桐鄉羅家角遺址,就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鹿類和豬的遺骨,其中鹿類是各種動物(除魚類外)遺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約有1200件,野豬和家豬加起來則有600多件。 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也出土有數量極多的野生動物遺骨。江蘇吳縣草鞋山馬家浜文化地層中出土的動物遺骨,最多的也是梅花鹿、麋鹿等鹿類和野豬。良渚文化時期,鹿類和野豬仍是良渚人狩獵的主要對象。
  • 印尼出得奇葩動物,是鹿和豬的「結合」,大高個子豬!
    世界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像大熊貓,雖然只有中國有,而且數量也很稀少了,但是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這種動物。
  • 帶你看動物(26)又像鹿又像豬的-巴比魯薩(鹿-豬)
    巴比魯薩Babirusa也叫鹿-豬,該屬的所有成員被認為是一個單一物種的一部分。這些哺乳動物非凡的「史前」外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雄性的向上彎曲的犬齒,向上刺穿了鼻子中的肉。巴比魯薩(Babirusa)以雄性上齒較長而著稱。雄性巴比魯薩的上犬齒垂直伸出,穿過皮膚並向後彎曲到面部的前部和前額。下方的犬齒也向上生長。雌性的犬齒減少或缺失。
  • 亞洲鯉魚泛濫成災,倡導捕撈都無法控制數量,胖得像豬一樣!
    亞洲鯉魚泛濫成災,倡導捕撈都無法控制數量,胖得像豬一樣!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亞洲鯉魚泛濫成災,倡導捕撈都無法控制數量
  • 雲南邊境出現稀有動物,長著鹿角,體形像豬,總低著頭走路很蠢萌
    這裡分布著一種珍貴而稀有的動物,頭上長著鹿角,體形卻像豬。沒錯,這個既像豬又像鹿的傢伙,叫豚鹿,是十分珍貴且罕見的鹿科動物。曾一度被認為滅絕了,後來又出現在雲南邊境,實在令人振奮。從數量上看,豚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它喜歡在海拔500-800米的江河兩岸,以及長有蒿草的沼澤溼地生活,可謂是逐水而居,幾乎不會出現在森林陸地。
  • 喪屍鹿病毒最新消息真會感染人類?美國殭屍鹿視頻圖片傳播到哪了
    但由於感染區野鹿數量龐大,疫情目前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被這種病毒感染的動物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減重,身體喪失協調性,變得不怕人,甚至很有攻擊性。這意味著,一隻被獵殺的鹿或一些被車撞死的有蹄動物可能看上去很健康,足以供人類食用,但之後這種疾病才會顯現出來。
  • 為什麼不能食用貓狗?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通過對以下問題的回答,或許更能說明白為什麼我們不能食用貓狗。問:豬肉牛肉可以吃,為什麼不能吃狗肉?答:目前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肉狗肉貓養殖產業。大家知道,給狗做防疫一次成本大概300元,那麼請問市面上那些10元的狗肉究竟從何而來?恐怕大部分是盜來的或者是沒有經過檢驗檢疫的肉,真的能對消費者負責嗎?
  • 這種生物體型龐大,而且攻擊性十足,沒想到它居然是豬的遠親!
    眾所周知,我們平時所食用的豬肉,是來自於農戶圈養的家豬。但根據考證,家豬是由野豬所馴化而來的亞種。如今,家豬普遍都是體型豐滿,且四肢短小,性情較為溫順,有著良好的繁殖能力,所以適合被人們大量圈養。提到家豬的歷史,據說我國最早圈養豬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樣,家豬是從野豬被人類馴化後慢慢演變而來的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