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當知的中國禮:中國的御守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人崇尚"進口",似乎外來的東西總是好一點。曾經,也有人去到日本的寺廟求御守,求平安,卻忘了,能夠守護中國人的,永遠只有我們自己的"菩薩"。就像這次疫情,許多人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祖國這麼強大,執行力這麼高,醫療水平簡直世界一流啊!

今天的中國,已經足夠給我們的14億同胞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中華民族這頭獅子,已經覺醒,已經崛起!

其實,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四大古國文明之一,是唯一傳承至今,經過幾千年歷史變遷,雖然歷經災難磨難,卻依然強盛不衰,生生不息。中華這個民族的偉大與智慧,非一語能說盡。這其中,藏著的文明太多,藏著的智慧太多。而"麼麼御守"便是其中之一。許多人不曾了解中國的御守,還以為它是日本的產物,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御守的源起。

護身符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由來已久,據資料記載,在古代,金、銀、寶石等皆被賦予避邪的功用。 這種認為稀有珍寶會避邪的觀念由來已久,原始時代的人類(比如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了類似的觀念並付之於實踐,又被當代人類學者歸為"靈物崇拜"。這些珍寶兼有二種功能,一是作為人體的裝飾,根據各自的審美觀點和觀念加工成各種飾物,一是這種珍寶本身又被認為具有神奇功效,對於人體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阻止那些神秘力量的侵害。

義大利著名學者圖齊在《西藏考古》中收集有不少託架,大都是先民的金屬飾件。這些飾物,有三角形、圓形、十字形等幾何圖形,及動物圖形等,屬於工藝裝飾品。對此可以推想,遠古的遊牧民族使用這些金屬飾品時,除了實用、美觀外,也含有一種宗教意義,即佩帶這些物件,同樣有護身的功效。

金屬器物護身的觀念流傳至唐代,已經形成了一種被民間廣為接納的"護身符"文化。唐代張說《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詩記載:"願齎長命縷,來續大恩餘",這裡的"長命縷"便是當時流行的護身符長命鎖。長命鎖一般是由銀打造,在貴金屬中,銀飾相對於金飾來講相對價格更低廉更普遍。

而護身符的文化傳入日本,大概也是在唐代,唐代作為中國封建時代最為開放和繁盛的一個朝代,眾多歷史資料記載了唐代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史書上關於日本的記載,最早在《後漢書》,那時日本還沒有文字,只是一個部落。後來,再次出現日本的記錄,是在隋朝,當時日本的聖德太子苦於國內的部落酋長不聽命於中央,決意學習隋朝的中央集權制,就派遣了一位名叫小野妹子的大臣來華訪問。在給隋煬帝的國書上寫了一句"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無恙"的話激怒了隋煬帝:一個孤懸海外的酋長還敢自稱天子?簡直是不可理喻。由於這段不愉快的經歷,聖德太子大規模向隋朝派遣留學生的計劃並不順利,直到唐朝建立,大規模官方交流才得以成行。

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遣唐使第一次來到中國,唐代的繁榮完全驚呆了他們,到開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通過友好訪問或是留學長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帶回日本,在遣唐使的幫助下,日本進入了長達300年的"唐化時期",經過近300年的學習,日本從一個蠻荒的時代跨入了封建社會。

無論是政治制度、禮樂傳統、生活習慣甚至是語言文字,統統中國化,也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的"附身符"文化也傳到日本,也就是"御守"。

了解了這段歷史,你還認為御守是日本的嗎?中國文明的強大,不止影響中華幾千年,還影響了周邊乃至世界多國。

而今天,麼麼御守作為中國幾千年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繼承了其中的"生肖守護"文化,其主體部分是由足金打造的十二生肖形象。而金,不僅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最為"珍貴"的象徵,也被認為是佛家七寶之首,闢邪之力最為強大。

麼麼御守不僅傳承了傳統的十二生肖"護身符"文化,還傳承了中醫文化中,中草藥香包在健康中的應用文化。在我國傳統民間醫藥學中,艾葉、麝香、石菖蒲等中藥用於預防瘟疫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清代顧祿《清嘉錄》云:"端午,制繡囊絕小,類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諸疾蜂起。"而麼麼御守所鑲嵌的香包,正是用特別配方的中草藥研磨成粉而製作,分別有抗病毒防感冒和驅蚊蟲,安眠等幾種類別。

因此,麼麼御守對於傳統的"護身符"來講,還兼有健康的作用,是一份應用很廣,人人可佩戴,百利而無一害的禮物,加之外觀精美,可以說,作為中國傳統禮走出國門,也是不辱中國千年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御守這麼可愛,還需要跑去日本買?
    以前買御守都跑去日本,每年要去還願,日本御守只有一年的保留時間,但是從今年開始,終於可以不用跑那麼遠去求取日本御守了,也不用每年想辦法還願銷毀了。中國有自己的御守,來護佑自己的國人,麼麼御守,每個中國人都值得擁有,贈禮,收藏,大氣有度。
  • 麼麼俠動畫片:用十二生肖文化弘揚中國御守(麼麼御守)
    生肖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源遠流長,已傳承數千年,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國人的傳統審美中,生肖文化更是代表著吉祥、祝福、和諧的文化。麼麼俠小兒推拿《麼麼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屬性,賦予每個生肖一個健康的使命。
  • 中國的御守,傳承非遺文化
    御守,來自於日本神社,是日本一種文化,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提到御守就會想到日本,也有人不遠千裡去求取。其實如果中國有御守,大家也就不用跑那麼遠,在自己的地盤上也能戴漂漂亮亮、可可愛愛的御守。中國有沒有御守呢?有的。
  • 2020年賀歲禮:麼麼御守,中國非遺文化創新傳承
    中國是禮儀之邦,尊老愛幼是禮,鄰裡和睦是禮。同時,中國人還講究禮尚往來,送禮物,講究的不是貴重而是情義和意義!如果一份禮物既表達了情義,還能兼有實用價值,有內涵有文化有意義,還不貴,人人都送得起,那實在是再完美不過了!可是這樣的禮物,很多人抓破腦袋都想不到呢!2020年的春節即將臨近,這靈鼠年賀歲禮,送什麼好呢?
  • 中國的御守(護身符)介紹:麼麼御守一個流傳至今的吉祥物
    從古時候的金屬器物用於闢邪開始,再到後來的「長命鎖「,在到佛堂裡大師開光的各種」符「,都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裡,人們對於這種」護佑「力量的重視。千百年來,中國人通過生命歷程的經驗,經過千錘百鍊,精雕細琢,把最美好,最重要的祝願凝固在了一個」護身符「上。今天,作為中國」護佑「文化的傳承代表,麼麼御守,是中國的非遺繼承人所介紹給我的。
  • 麼麼御守:中國御守佑善心、結善緣、結善果
    御守作為一種護身符,是否是「有求必應」?其實,中國的御守,也就是麼麼御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有它的講究。麼麼御守所護佑的願望,自然也是有講究的,並非「有求必應」,其中有一種願望,麼麼御守就不會護佑,知道是什麼願望嗎?
  • 喜歡日本御守的可愛?原來中國也有!
    御守在日本, 是用來祈福祝願,避除厄運的護身符,在日本的寺廟、神社都能夠求取。而且不同的神社和寺廟會有自己風格的御守,種類豐富,御守的功能和寓意也不一樣,如今御守在日本生活中隨處可見,幾乎人手一個,在中國也受到了很多好評和追捧。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日本御守再好,那是你沒有見過中國的!
    御守御守,去日本旅遊或者對日本有一定了解的人會以為御守是日本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歸根究底,御守的理念其實來源於中國的傳統護身符文化。唐朝,風氣開明,萬方來朝,看過電影《妖貓傳》的人應該有印象,當時的唐朝正是文化鼎盛之時。
  • 麼麼御守背後的寓意,妥妥的吉祥物!
    也許你聽過中國「護身符」,日本「御守」,但鮮少聽說「中國御守」。實際上御守也起源於中國,承自中國傳統的護身符文化,唐代年間隨日本遣唐使一起傳入日本,演變為御守。而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御守——麼麼御守,與十二生肖文化相生,背後又有怎樣的寓意呢?
  • 日本御守VS中國符籙大PK!
    相比於中國道家的符籙,年輕人受到日劇或日漫的影響,日本的御守似乎更加深得這一群體的喜愛。從表面上看,符籙與御守都是貼身佩戴用來祈求實現各種訴求的一類信物,並且兩者的形式也十分相近,但是其實內裡千差萬別,你又知道多少?今天就來談一談中國符籙和日本御守之間的差別。
  • 愛情守護,兩種不同的御守,你適合哪一種?
    御守,也就是中國傳統的護身符,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變化,遠洋渡海到日本,在日本廣受喜愛。中國還有沒有御守?有的,麼麼御守。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麼麼御守在護身符、宗教、香囊、十二生肖、中醫等多個方面都有繼承和發揚,並且根據十二生肖的寓意和形態進行了分類。
  • 中國沒有平安夜,國人也不喜歡吃火雞
    平安夜這個節日,通俗來說就是西方節日,具體來說就是基督教的節日,在中國傳統的節日當中,這個平安夜對於國人來說可有可無,選擇過平安夜無非就是嘗鮮,大部分的國人對於西方節日好像無感。老外過平安夜吃火雞,可是為什麼在中國火雞並不興盛呢?甚至是很少呢?
  • 最全日本御守選購指南!正倉開運貓(招財貓)御守我要來10個!
    作為去日本必buy的伴手禮之一,每家神社都有各式各樣的御守可挑選,面對做工精美、小巧可愛的御守難免會喪失理智。年末年初是求御守的高峰期,小知特意出了這篇御守選購指南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能順順利利~御守的三個出處:神宮、神社和寺廟神社:神道教崇尚萬物有靈,因此神社供奉的是自然萬物的神明,如伏見稻荷大社供奉的是稻荷神(宇迦之御魂神),主農業豐收;
  • 非遺傳承:麼麼御守傳承古法工藝、珍貴程度不輸珠寶
    很多人看到麼麼御守,以為麼麼御守就中間的那塊純金打造的生肖部分很珍貴,卻不知道,其實御守所鑲嵌著的香包也是很珍貴的。就香包本身,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又稱香囊,香纓,俗稱香布袋、料布袋。製作和佩戴香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 御守的香包失效後怎麼處理?
    御守裡面還有香包?御守裡面不就是一些小物件、祝福語嗎?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的,那就太不了解御守了。御守裡裝紙片、祝福語等小物件在日本可能比較常見,而在中國御守中的小玩意兒遠遠不止這些。麼麼御守是中國傳統的御守,國風造型,古樸自然,御守袋裡面有生肖動物千足金飾,還有一個中草藥香包,中草藥香包由國醫大師親自配比,根據當前人們常見的幾種需求進行配製,驅蚊香包、抗感抗病毒香包和安睡香包。
  • 麼麼御守、虔誠求取、心誠則靈
    這裡講的御守,是中國的御守,也叫麼麼御守。前幾日遇到一個朋友問我,我的麼麼御守很神奇,在淘寶上可以買嗎?在了解麼麼御守是一款中國護身符之後,又問,哪裡的麼麼御守最有靈。有很多朋友曾經不知道中國有自己的御守,而跑去日本求取御守。
  • 御守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說起御守,可能有人可能不太清楚是個什麼東西,即使知道也只以為是從日本學習過來的,殊不知日本御守最早源於中國的傳統護身符,而後才演變成了日本的御守。那麼對於中國的御守,你了解多少?中國的御守來自於傳統的護身符文化和香包藝術文化,最早人民佩戴護身符和香包是為了驅邪避害,保平安。當時的科學文明有限,出於對未知或者某些無法理解現狀的敬畏,便將期望和祝願寄託給了神明,而護身符就是載體,承載著普通人的願望,以此抵禦未知的恐懼。香包則與傳統節日有幾分關聯,端午節五月五,天氣逐漸炎熱,蚊蟲蛇鼠出沒。
  • 8090的童年回憶,從護身符到御守
    紅色在中國的傳統裡能夠祛邪闢邪,因此佩戴紅色護身符也有同樣作用。這些雖然看起來有些不盡科學,但是也代表了家中長輩對小輩的美好祝願和愛護,不是壞事。以前佩戴護身符,現在佩戴御守,也算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 薔盛傳媒:籌建非遺博物館、將非遺文化融入生活——麼麼御守
    薔盛公司秉承「創意為先,匠心精品」的原則,迄今已經服務了超過1000多家全國範圍內各行各業的客戶,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太平洋保險、中國電信、中國人壽、綠地集團、徐工集團、豐田汽車、宗申集團、新盛投資、徐州市政府、吉林省政府、西安市政府、鹹陽市政府等。
  • 當你讀懂它就會發現,這不只是一個御守而已
    先說說日本御守,在日本,戴御守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孕媽媽習慣戴安產御守,期望平安生產,學生習慣戴學業御守,期望學習進步,少男少女習慣戴姻緣御守,期望收穫美滿愛情……每一個人生來都有七情六慾,在各個階段有了不同的念想,所以將期望寄托在了御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