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四戰之地的德國,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國

2021-01-09 騰訊網

四戰之地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四戰之地,一般具有以下四個基本要素: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無險可守。

(歐洲地形;一個國家強大了,為了安全天然有將自己的國界線擴展到險山大河的衝動。)

從歐洲地形看波蘭和德國就是歐洲的十字路口,歐洲的交通樞紐和中心,處四戰之地。

處四戰之地的國家,周圍列強環伺,因無險可守,強大時則需四面出擊,擴大戰略縱深,但擴張則導致四面皆敵;弱小時,則被周圍虎視眈眈的列強瓜分,作為戰略緩衝地。

「天時,地利,人和」決定國家命運的三要素。

地利不好,是德國兩次衝擊世界霸主地位,兩次戰敗的重大原因。

德國地處中歐平原,東有強大的俄羅斯,西有英法兩大世界殖民帝國,北面的波羅的海也無法阻擋北歐諸國的侵襲,只有南面相對安全有崇山峻岭作為安全依託。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德國是一個加強版的波蘭,而德國的命運同波蘭也有著相似之處。

(以德國為中心看歐洲。)

德國衰落時,便受俄羅斯,英國及法國甚至來自北方強國瑞典的蹂躪;德國強大時因盲目強力擴張又會受到,英,法,俄羅斯等強國的群毆。

德國在歷史上被歐洲列強群毆有三次。

一,七年戰爭(1754年至1763年)。

(英普聯盟對戰法、俄、奧三大強國)

七年戰爭中,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強,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以普魯士一個小國之力,獨抗法、俄、奧三大強國,其瘋狂程度,可與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或者希特勒相媲美。

當時整個歐洲除了英國,丹麥、荷蘭、瑞士、土耳其外,都聯合在一起與腓特烈二世為敵。

雖然腓特烈大帝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雖然德意志人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但普魯士依然架不住群毆,首都柏林被沙俄佔領,奧地利從南部推進佔據了普魯士最為富饒的地區。

到了1761年底,普魯士內外交困,國力衰竭,眼看就要亡國了,國王腓特烈二世也準備自殺。

可是天助腓特烈大帝,仇恨腓特烈的俄國女沙皇在1762年1月5日去世,而繼任的,則是一位崇拜腓特烈的沙皇——彼得三世。

(腓特烈二世;德國三大帝之一。)

彼得三世即位後立刻停止與德國的敵對,與普魯士媾和,並與普魯士結盟,普魯士才避免了覆滅的危機。

七年戰爭中普魯士有來自英國的海上支援,而且七年戰爭的主戰場是英法爭奪殖民地,英國戰勝法國奠定了世界第一殖民強國的地位,這也是普魯士免遭滅亡的重要原因。

(德國國父鐵血宰相俾斯麥是德國歷史上少見的戰略家和外交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爆發之前,歐陸各國的實力對比,這也是德國最接近成為世界級大國的時候。

人口:德國6698萬,法國3977萬,英國4565萬

(發動一戰的威廉二世。)

本土面積:德國54萬平方公裡,法國51萬平方公裡,英國31萬平方公裡。

煤產量:德國2.772億噸,法國4080萬噸,英國2.92億噸。

原鋼產量:德國1760.9萬噸,法國468.7萬噸,英國778.7萬噸。

鐵路裡程:德國63378公裡,法國40770公裡,英國32523公裡。

(一戰前,歐洲列強將世界瓜分殆盡。)

但是加上殖民地的面積,德國259.1萬平方公裡只是法國1167.7萬平方公裡的1/4不到,更別談

德國另一個強敵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領總面積高達3397.3萬平方公裡。

從形勢圖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略和外交都是失敗的,德國的聯盟還是四面受敵;

那麼德國的攻城和伐兵失敗也是必然的。

(一戰後按凡爾賽和約德國割讓的領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希特勒閃擊波蘭前,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吞蘇臺德,並奧地利,合捷克斯洛伐克,一路順風無往而不利,這是因為英法看到蘇德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同盟,英法希望德蘇兩強火併。

希特勒若留下波蘭作為與蘇聯的緩衝,首先攻擊西歐,奪取巴爾幹半島,前進中東,奪取蘇伊士運河,切斷大英帝國同印度的生命線,德國極有可能在二戰中不會失敗。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在大陸上德國絕對可以單挑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但是德國顯然無法在海上戰勝英國,徵服英國本土。

既然英國是不可戰勝的,那麼德國東侵蘇聯就絕對是敗筆,德國國力無力支撐兩線作戰。

二戰中的希特勒同樣沒有高超的戰略和外交智慧,失敗幾乎也是必然的。

(二戰後德國被各國佔領圖。)

軍人軍事素養數一數二,優秀指揮官輩出的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死亡至少一千萬人,相比1913年國土面積損失了超過1/3的領土。

兵聖孫武早就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德國處四戰之地,又有七年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教訓,但是還是沒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外交智慧,德國如何能成為世界級的大國。

如今德國重回歐洲第一經濟大國,試圖以經濟為手段,以歐盟為工具,再次統一歐洲。

這一次德國衝擊世界級大國的企圖會不會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世界第四經濟大國,歐洲的德國,會不會崛起為超級大國?
    最近兩天,有國家稱中國和德國即將成為超級大國。認真的說,這屬於標準的捧殺,頗有迫使被動吸引火力的意思。因為,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那麼,中國和德國有沒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呢?中國的崛起和潛力,我們以後慢慢聊。今天,我們聊聊德國。認真的說,德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日本和印度的可能性,都比德國高。今天,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德國的優勢和劣勢。
  • 歐洲大國挺直了腰!德國媒體:中國比美國更靠譜
    摘要:歐洲大國挺直了腰!德國媒體:中國比美國更靠譜|歐盟大國挺直腰板【中油網】訊:此前,美國多次警告歐洲多國不要和俄羅斯接觸,但德國外長海科·馬斯還是在近日到訪了俄羅斯,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友好會談。
  • 我國體育數十年來,僅有姚明、劉翔、李娜三位世界級運動員
    姚明世界級運動員與頂尖運動員的區別就在於,不止是在自身領域內有絕對統治力同時也要在全世界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同時為體育界做出積極的貢獻才可以成為世界級運動員林丹要想成為世界級的運動員那麼首先就必須在自身領域內擁有足可以讓人信服的個人實力,但我國具備統治力的運動員不在少數
  • 身體最強壯的黑人,為何始終無法產生超級大國呢?
    也就是說戰鬥力彪悍才對,就像古代的遊牧民族,馬上民族那樣強悍,這樣的民族是最容易建立強大的超級大國的。但是這個卻恰恰相反,身體最強壯的黑人,卻始終無法產生超級大國,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 中國成為真正大國了麼? 學者:已淪為文化小國
    你會反唇相譏:我們果然成為世界大國了嗎?實際上,恰恰是在那個討論會上,我反倒發現,不要說種種的外在條件了,就是在人們的內心中,都還遠遠沒有做好成為大國的準備。   記:可人們總會舉出很多實例來。比如,中國已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比如,前不久日本有報告稱,按照目前趨勢,中國的GDP很快將超過日本。又比如,所謂中美「G2」,在國內外都論者眾多。
  • 普京:兩個大國正在崛起,俄羅斯甘拜下風
    換言之,在普京看來,美國現在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而與之不同的是,有兩個國家正在快速實現崛起,俄羅斯都追趕不上,未來它們很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新的超級大國。美國真的不行了?普京直言,中德崛起已無法阻擋演講過程中,普京直言,中德的崛起之勢已經無法阻擋,不僅美國無法繼續稱霸,就連英法兩國扮演的角色也已經發生「改變」,對正快速發展的中國和德國來說,前途就顯得非常有希望。隨著我國近些年在國際上地位的一路高漲,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主動對我們拋出橄欖枝,試圖尋求合作。
  • 多特主席:哈蘭德不會那麼快離開,他要在多特成為世界級球員!
    這位挪威前鋒在德國俱樂部一共的出場次數中就打進了33球,其中有17球還是本賽季打進的。在前天剛剛完成的德甲比賽中,哈蘭德傷愈復出,整體表現也還算可以,最終大黃蜂2-0戰勝沃爾夫斯堡,幫助俱樂部拿到了三分,積分榜上也回到了前四行列。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多特的臨時教練很有可能會繼續讓哈蘭德出現在球隊的首發陣容中。
  • 通過外交創造條件,突厥在短短20年就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為什麼突厥會在短短的20年就成為了世界級的大國呢?本文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過程。一,高車滅亡,突厥迅速崛起根據《突厥史》作者薛宗正的考證,突厥是塞種人和丁零人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他們最初被匈奴徵服,淪為匈奴的奴隸,史書稱為「匈奴之別種」。後來鮮卑強盛,又南下到河西走廊,輾轉於五涼政權。439年,北魏滅北涼,他們遷徙到了高昌(吐魯番),投靠於柔然。
  • 德國現在是否已經是歐洲的霸主?
    而德國雖然在軍力上有「短板」,但德國卻通過自己的戰略戰術成為了歐盟的事實上老大。這就是日本和德國「可怕」之處。德國的GDP已經達到3.93萬億美元,英國是2.66萬億美元,法國是2.76萬億美元。無疑,德國是歐洲經濟的「龍頭老大」。自歐盟成立以來,德國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歐盟這個平臺,已經使德國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國。
  • 王義桅:大國博弈之下,小國如何自處
    法國歷史學家託克維爾兩百年前寫道:「小國的目標是國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國則命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恆,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這個判斷至今仍有啟發性。古人云:以大事小謂之仁,以小事大謂之智。但眼下,美國政府正濫用大國強權,這令小國無法「以智事大」。
  • 全球誰戴過「仿冒大國」帽子
    但美歐日等仍表示「無法接受」,還將中國列為「首要觀察名單」。德國《世界報》在最近調查中批評中國是「第一仿冒國家」,而讓它尷尬的是,排名第二的卻是德國自己;日經BP網站稱「20年前日本也曾是『仿冒大國』」;印度與歐美爭辯禁止仿冒藥是不是一種「集體屠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經濟學教授尼爾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模仿是人出生後最先有的本領,許多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
  • 面對大國壓迫,小國能不能合併成一個大國對抗?沒想到會如此艱難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單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發生在國際社會之上,大國往往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他們可以在對外貿易或者大國博弈中將小國作為籌碼,而小國卻往往沒有反抗的的權利,比如二戰時期的慕尼黑會議上,關於蘇臺德地區的割讓問題,捷克方面的代表甚至沒有參加會議,進行發言就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
  • 是否對敘動武歐洲大國各懷心事,德國再次選擇「獨善其身」
    是否對敘動武歐洲大國各懷心事,德國再次選擇「獨善其身」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8-04-13 22:04 來源:澎湃新聞
  • 歐冠最強門將PK,德國製造?
    很多仁迷留言表示:拜仁慕尼黑與巴塞隆納之間的大戰同時也是德國兩位最佳門將之間的較量,十分有看點!● 德國一門 誰能領銜 ●特爾施特根和諾伊爾的門將之爭一直是歐洲足壇的熱點,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之前,這個話題更是愈演愈烈。2017/18賽季,諾伊爾接替拉姆成為拜仁隊長,卻在賽季初不幸左腳舊傷復發,面臨長期缺陣的困境。
  • 日本政治地位為何不如德國
    德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其中輸得最多的將是日本●對照德國,可以看出,日本能否成為正常國家的關鍵不僅在於經濟、軍事、科技實力有多強大,能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多少援助,更在於能否正確對待歷史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最近一段時間,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動。
  • 從大國戰場到大國市場,小國越南變成了一隻小老虎越南?
    歷史上,大國垂涎這個國家的原因也是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他的S形領土和3000公裡長的海岸線一直被視為東南亞的貿易門戶。位於印度、太平兩洋和歐陸,您可以轉到印度,然後轉到中東。這個曾經屬於中國近千年的港口,憑藉其地理優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座閃亮的車站,不言而喻,中國對印度和中東和其他國家的重要性在當時是可以實現的。02今日大國行情位於南部的越南是最大和最繁榮的城市-胡志明市,又稱「西貢」,而北部的越南人以西貢為榮。
  • 我國唯一的世界級獵犬品種,與德國牧羊犬齊名,卻一直被當「土狗」嫌棄,如今瀕臨滅絕!
    下司犬是遠近聞名的獵犬品種,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級獵犬品種,與德國牧羊犬齊名,被列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這種獵犬十分聰明,多隻犬一同捕獵還講究技巧和配合。有它們在還真不用擔心捕不到獵物。現如今多數鏟屎官都苦於自己的寵物狗總是叫個不停,隨地大小便,喜歡亂跑,不聽使喚。找翔鵬就可以解決這方面問題,將狗狗變得溫順有靈性,招人喜歡哦。
  • 首個世界級飼料機械產研基地投產 牧羊開啟「智能製造」時代
    近日,江蘇牧羊集團「飼料機械產研基地」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國內首個世界級的飼料機械產研基地。據悉,該項目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規劃,總投資超過10億元。投產後,在全球飼料機械工業率先實現了「流水線」作業,並具備了世界領先的飼料機械研發及檢試驗條件。
  • 我國世界級的獵犬,卻遭網友嫌棄太醜!
    下司犬是遠近聞名的獵犬品種,是我國的世界級獵犬犬種,它與德國牧羊犬齊名,被列為世界上排名第三的獵犬犬種。根據了解,我國也有意想培育下司犬成為中國的新用警犬,未來可能從事追蹤,鑑別,搜查毒品和搜爆等高難度的工作。如果試用成功,下司犬可能就可以脫離它即將滅絕的絕境。
  • 美國再次對2個大國出手,直接擊打在了七寸上,英國被排除在外
    德國因防務軍費沒和美國談攏,美國直接撤離駐德美國,讓德國遭遇巨大經濟損失。關鍵時刻,美國再次對2大國砸下大棒,直接擊打在了七寸上,給全球敲響警鐘。據環球網報導,美國宣布對法德一些飛機零部件以及葡萄酒進行制裁,徵收高額關稅。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空客和波音事件後續,雙方持續爭鬥幾十年,世貿組織對雙方都相當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