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事與農業的大牲口

2020-12-05 澎湃新聞

牛——軍事與農業的大牲口

2020-09-03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農業機械未大量使用前,體型高大、壯碩魁偉、屬於哺乳綱偶蹄目的牛,是我國最常見的重要家畜。中國以農立國,牛關係到社會民生甚巨,故商家每年都印有農業行事曆的春牛圖,以供張貼參考。接下來談談古時對牛的利用。

人類馴養家畜已有萬年以上的歷史,但對於牛的馴養卻相當遲。在西方,牛被家庭豢養的最早遺址可能早到七千八百年前。中國七千多年前的遺址雖曾出現牛骨,卻不能肯定牛是否已被家養。要到五千多年前,肯定是家養的牛才普遍見於遺址,其骨骼的形態已有明顯的變化。牛的性情溫順,甚至孩童都可以牽引其穿鼻而加以指揮,不過這是牛被長期馴養以後的現象。相信牛在未被馴養前也相當兇猛不羈,起碼古人見其體型高大且有尖角,一定不敢想像它是溫馴的動物,因而可能會遲疑是否將其馴養。

牛在後世有軍事及農業上的大用。不用說,剛開始時牛也與其他野獸一樣,只被當作肉食的供應。不知是因牛肉味美,還是體型高大,在家畜中,牛是商周以來最隆重的祭祀犧牲,是高級貴族特許的祭品。為表示對神的禮敬,祭祀用的牛、羊要加以特別的圈養,不得放任到外頭遊蕩。《春秋》記載,常因牛角受鼠咬齧等事而卜問改換別的牛,甚至有時還要卜問祭祀所供的牛要何種性別和年齡,因此存在幾個牛齡的專字,其他供祭的 動物就沒有得到人們這種對年齡上的特別注意。春秋以後,牛成為耕地的主要勞動力,有極大的經濟效益,不再是一般人的肉食供應,限制其屠殺,故《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而且所用的牛也分等級,同篇:「祭天地之牛,角繭慄。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祭天地和宗廟要用剛長角或角尚短,肉嫩味美但價昂的幼牛。幼牛剛長角,質軟而可能被鼠咬齧,故有卜問改牛之事。宴賓客就取最具經濟價值的飼養角度考慮,日常驅使或食用則選擇多肉的壯牛。東漢以後受佛教教義的影響,人們更少吃牛肉,牛基本不是供食用的動物而為君王賞賜大臣的珍食了。

「食肉寢皮」是古代常見的詛咒用語。牛皮沒有柔軟的毛,不是做寢具的好材料,但是經過曝曬、鞣化的牛皮具有堅硬、強韌、耐磨等特性,適合製造控馬的皮銜、曳車的皮帶、車輿的坐墊、鼓風的橐、納兵器的鮑、函、鼓面、甲冑等。牛骨可製作笄、梳、錐、針、銜、哨、鏃等小型用具,而肩胛骨在商代則是王室用為佔卜的材料,向神明請示治國的大事。角則是製造有強勁反彈力角弓的材料。西方在五千年前已懂得擠乳飲用。牛全身沒有不可用之材料,不過最大的用途還是它的力氣。

牛由於力氣大、行路平穩且有耐力,能載重致遠,不但是適合老弱婦孺的交通工具,更是軍事上、經濟上依恃的負重運輸工具。故《風俗通義》佚文有:「建武之初,軍役亟動,牛亦損耗,農業頗廢,米石萬錢。」而《史記》說周武王於克殷後,「放牛於桃山之虛,偃幹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如果沒有牛負重致遠的能力,就沒有辦法遠徵,建立霸業。

牛對於經濟的最大效益不是拉車而是拉犁深耕。深耕可以縮短休耕期,提高農地利用率;牛耕也可以連續翻土,加快土地翻整的速度,這無疑是對農業生產有巨大影響的技術。晚商時候的安陽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城市,應當有相當高的土地利用率,才足以應付眾多人口的食物需求。商代是否有牛耕的事實,就成為學術界爭論很久的論題。

《山海經·海內經》說:「稷之孫曰叔均,是始牛耕。」時代在夏朝之前。根據研究,發展較早的古文明,靠牲畜力量拉車和拉犁出現的時間是相近的,因為它們利用的原理是一樣的。埃及和蘇美爾在五千五百到四千八百年前之間,已有構造複雜的牛耕拉犁。商代的牛、馬車已經經歷長期的發展,在理論上,有以牛拉犁應是不成問題的事,但卻需要加以證明。

商代甲骨文有作雙手扶住插入土中的犁,犁前有動物拉曳著並激起土塵之狀。又有「疇」 字,作一土塊被刺起後的翻卷狀。那是拉犁連續前進,犁壁把刺起的土塊推到兩旁才有的形狀。故「旁」 字就以犁刀上裝有橫板的犁壁形以表達兩旁的意義。

商代既有拉曳的犁制,又知以牛、馬拉車,則很難解釋商代的人只以人力而不以畜力拉犁。但是我們又見不到春秋以前有大量使用牛耕的現象;也許商代因有足夠人力,故沒有強烈必要使用節省人力的技術。而且古代沒有比「祀與戎」更重要的事,牛在商代是祭祀最隆重的犧牲,又是作戰運送輜重的家畜。生產糧食並不是首要的任務。(前引《風俗通義》)東漢時代,牛在農業上的用途還得讓位於軍事上的需要,更不用說其前神道設教的商代了。

到了春秋時代,諸國交鋒多,作戰人員需要多,需要能增產的方式。正好當時鐵器應用日廣,鐵犁加上牛耕才有數倍人力的效果,各地才普遍利用這種節省人力且增加產量的技術。雖是如此,晉國的貴族還有不欣賞這種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惋惜牛被普遍用於耕田致使身價降低。

推薦閱讀:《古事雜談》

2016年度「中國好書」獲獎作者許進雄

探尋古人生活趣味之作

本書看點:

71篇文章、142個甲骨漢字、189張古文物圖版,論證、解析幾千年以來的歷史文化演進脈絡。

援引《詩經》《楚辭》《尚書》《論語》《孟子》《左傳》《禮記》《考工記》等典論證。

融合考古材料、出土文物、典籍記載,以象形文字為線索,展現漢字文化樣貌。

由漢字象形的特徵,具體解說古人生活的細節。

在推理、演繹古人生活片段的過程中,領略古文字所獨具的豐富意涵,拼湊出數千年前的生活圖像。

關鍵詞 >> 農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養牲口的老漢說:「短騾子長馬,好牛脖一柞」,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話說:「買針看看鼻,買馬看看蹄」,還有觀馬挑選千裡良駒的說法「裡倒鬃,不如外倒鬃,外倒鬃不如分鬃」,還有:「高腿的騾馬,短腿的牛」、「長驢疙瘩牛,幹活好幫手」、「大腦袋騾子小腦袋馬,瞪眼子牛不用打」等等順口溜,從外觀上擇優挑選牲口的說法。
  • 牲口造句和解釋_牲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牲口(shēng kou)。近義詞有:畜生,牲畜。牲畜的俗稱。泛指禽獸等動物。也專指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馬、驢、騾等。[魏巍《東方》:「他剛從外面使車回來,正在餵牲口。」]牲口在教材中的例句:1、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裡跳了出來,把門打開,趕著牲口回到了村子。
  • 牛、馬等哺乳動物,通過什麼來判斷年齡?農村牲口經紀有絕活!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看牲畜「牙口」來判斷年齡,像牛、羊等長角的動物,還可以看角輪(一年多一圈,就像樹年輪一樣),另外結合毛皮顏色和蹄冠程度等,判斷牛、馬等哺乳動物的年齡,八九不離十。一、牙口怎麼看?動物跟人一樣,也要換牙的,了解了牲畜滿口(也叫「齊口」)牙的個數,數一下動物牙齒多少,牙槽磨損情況,就很容易判斷牲畜年齡了。
  • 雲南富民縣牲口飲河水暴亡 環保局介入調查水質
    1天7頭牲口「傷亡」 村民心疼又擔心  富民縣大三竜村村民懷疑是上遊工廠排汙惹禍 環保局已介入調查  21日,富民縣大三竜(lóng)村一天內先後有7頭大牲口發病,有的已經死亡。「周邊幾個村就我一名獸醫。
  • 人與牲口及其他(19首)||王斯平
    人與牲口人與牲口有一樣的地方牲口與人有不一樣的地方人把人惹急了就罵對方是牲口牲口把牲口惹急了罵不罵對方是人我們怎麼知道人常常把自己是牲口的地方隱瞞起來牲口從不隱瞞牲口就是牲口牲口離不開人要不然它怎麼是牲口
  • 上世紀流行於農村的「走騸」,牲口走著走著就被騸掉了|百家故事
    羊,也閹割,但不叫劁,和驢騾牛馬這類大牲口一樣叫騸,並不像豬那麼複雜,不用縫合,兩個人就夠了。當然,僅限於公羊,母羊是不會享受這種「待遇」的,它要產羔,給人們創造財富。這項工作一般在春天進行,養羊的人家,根據羊群的數量,留下相應的種羊,其餘的公羊就要被騸了,有時候,不需要專門的騸匠,牧羊人就能完成。
  • 合陽老教師張順倉的集牛記
    這是我在剪報「事業」上,為《牛文化》再添新作。從小與牛結緣我從小愛牛、敬牛,原因有二。一是命中與牛有一種天然親近感,愛聽牛故事,愛講牛的歇後語、謎語……二是受父親愛牛的影響,從小與牛結緣。一九五六年,農村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牲口集中餵養。由於我父親憨厚老實、善良勤快,又有餵養牲口的經驗,因此,被選為飼養員。
  • 南京農業大學開設中獸醫學課程:學習給牛扎針灸
    南京農業大學開設中獸醫學課程:學習給牛扎針灸 老師給學生現場示範在牛身上扎針灸。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觸摸牛身體是第一步。尋找穴位。
  • 研究表明:魏晉時期中國牛耕實現從"二牛抬槓"到"一犁一牛"轉變
    「從二牛抬槓到一犁一牛,魏晉墓出土的『牛耕圖』畫像磚都有生動顯示。」許海軍說,「這為研究中國古代牛耕技術提供了形象的考古資料。」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甘肅河西走廊的嘉峪關、肅州、高臺等地陸續發現了一批魏晉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畫像磚,這些畫像磚筆法簡練,反映了當時的文化、軍事、民俗、農耕等內容,其中「牛耕圖」畫像磚反映了魏晉時期農耕技術。
  • 新瑞利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科學養牛越養越「牛」
    和牛    5月24日午後,盂縣新瑞利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肉牛養殖基地裡,飼養員武守田駕駛著撒料車,緩緩駛入養牛場。盂縣新瑞利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韓東清指著一頭通體黑色的牛說:「這就是和牛,是從國外進口的,被稱為牛中『貴族』,一頭能賣近10萬元呢。」    和牛看起來與普通肉牛差不多,為何每頭能賣10萬元?在韓東清的帶領下,記者一邊參觀這座現代化的養殖場,一邊聽他介紹和牛的「金貴」之處。
  • 餐桌上常食用的一種蔬菜,是牲口配種的「神器」,看完不想再吃
    餐桌上常食用的一種蔬菜,是牲口配種的「神器」,看完不想再吃香菜是一種我們餐桌上必備的蔬菜,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是吃地最多的。都說沒有香菜的火鍋就是沒有靈魂的(你吃靈魂我吃火鍋就好了),香菜除了可以用來做火鍋配菜吃以外,還能用來和肉類食物一起炒著吃,味道很是不錯,但是這種美味食物卻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的,有人覺得香菜的味道實在是太大了,有點受不了。
  • 網際網路+認養農業,農業改革突破口
    「認養農業」是近年來新興的農業增值發展,令簡單乏味的農業作業"華麗轉身"。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打破了優質農產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後一公裡的障礙,實現土地對餐桌的直接對接。
  • 大臉妹「狗盆巧克力」太牛
    大臉妹「狗盆巧克力」太牛金乘五老師最近發明了一種馴獸教學方法用在學生上,真的超級管用,不過,他就疑惑道,為什麼這種馴獸教學方式被人推廣呢?小編覺得這是訓狗的,並不適用於在人的身上,人類作為動物界裡的高級動物,那麼就是要用引導式的方法來教育學生,而不是這種這麼粗暴,每日循環地重複做來認知事物!此時,作為班上的學霸大臉妹就在走鋼絲上,反抗這種不對的教育方式,這哪是教育啊?
  • 農村大集上奇葩的交易方式:「摸手」商量價格,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大集上奇葩的交易方式:「摸手」商量價格,到底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機械化沒有今天這樣普及,農民幹農活除了人工以外,還可以藉助一些牲口來幫忙,像騾子、馬、牛等,它們就可以幫助農民幹不少的農活。在那樣的年代,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都會養一些這樣的大型牲口。
  • 奈及利亞12歲男孩被栓牲口棚2年 家人卻住舒適房間
    視頻截圖海外網8月12日電 日前,一名12歲的奈及利亞男孩被發現栓在一間牲口棚內長達兩年時間,期間他與山羊和雞同吃同住。而男孩的父親、繼母以及他的17個兄弟姐妹卻生活在舒適的房間內。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組人權律師8月9日得到消息後,來到奈及利亞的一個牲口棚裡,發現了這名瘦骨嶙峋的12歲男孩,當時他還在挨餓,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報導稱,他被栓在這間牲口棚的一根木柱上長達兩年。隨後男孩被緊急送往當地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當地救援隊負責人哈姆扎對記者表示,男孩的母親據說兩年前已經去世了。而他的父親和3位繼母卻被發現舒適地生活在家中。
  • 田園牧歌,還有我的牛(餐霞樓散記)
    牛是農民最愚忠的朋友,是農業生產的原動力,是田野上最壯美的風景。牛,自宇宙精神外化為物並且被人類看中它那天起,上帝就賦予它無法救贖的原罪。甲骨文中的"牢」,說明在商朝時期牛就被人圈養奴役了。青銅器中有牛尊。戰國時代用火牛陷陣。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 中國最牛的軍事武器在世界上也是最牛的嗎?
    至於我國最牛的武器裝備在世界上是不是最牛的,還要看是哪種裝備了。殲20戰鬥機就不是世界上最牛的,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是世界上最牛的,055型驅逐艦是世界上最牛的,093B攻擊型核潛艇不是世界上最牛的。總的來說,我國主要武器裝備已經達到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的程度,極個別的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程度。
  • 單縣餵牛鍘草機注意哪些問題
    單縣餵牛鍘草機注意哪些問題滎陽市豫滎致富機械廠餵牛鍘草機,主營產品有:飼料顆粒機,鍘草機,粉碎機,揉絲機,玉米剝皮機,玉米脫粒機,核桃剝皮機,磨漿機等農業養殖機械及設備配件。餵牛鍘草機一些用戶需要在田間地頭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