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牲口的老漢說:「短騾子長馬,好牛脖一柞」,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0 三農的高度

老話說:「買針看看鼻,買馬看看蹄」,還有觀馬挑選千裡良駒的說法「裡倒鬃,不如外倒鬃,外倒鬃不如分鬃」,還有:「高腿的騾馬,短腿的牛」、「長驢疙瘩牛,幹活好幫手」、「大腦袋騾子小腦袋馬,瞪眼子牛不用打」等等順口溜,從外觀上擇優挑選牲口的說法。這些說法,都是人們長久以來,在使用牲口進行農業生產等活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實際經驗,形成地方性「順口溜」民諺,提示當地人們該如何挑選購買優良的牲口,物有所值的進行農業生產等事宜。養牲口的老漢說:「短騾子長馬,好牛脖一柞」,也是根據不同牲口的用途,擇優挑選牲口一方面的經驗之談。

短騾子長馬:騾子這種牲口的誕生,是馬和驢雜交的產物,結合了馬和驢的各種勞動生產力優勢於一身,更好的為人們服務。比如騾子耐粗飼,抗逆性都比馬要強,而且有具備馬的一些優點,速度比驢快,而且比驢高大有力氣。這裡說的「短和長」,主要指騾子和馬的身體結構。由於騾子主要用途是馱運、拉車、或者簡單的耕地等,所以需要騾子的身體不要太長,體長較短的騾子身體結構更加合理,力氣足,馱運東西腰身硬,負重能力強,拉車或者耕地就像一個「疙瘩牛」,勞役有力氣。而馬的用途多是騎乘,要求速度快,是「千裡馬」的一項硬指標。所以不同的馬品種,身體結構是流線型的「長馬」,往往奔跑速度更勝一籌,而且騎乘舒適感突出,比較平穩。因此,在民間有短騾子長馬一說!

好牛脖一柞:村裡養牛的人說:牛前肩高,快似刀,後臀高,棍棒敲。說的是前肩高的牛,肋排深、肺活量大,走的最快,勞役耕地時,牛的工作效率比較穩,力氣大,耐力久。這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牛形象可以看出,優良耕牛的前肩通常高且寬厚,脖頸短粗是比較突出的一大特點。而所謂「好牛脖一柞」,一柞大致20釐米,所說的優良勞役牛的脖頸比較粗短。因為牛出力,無論是耕田或者是拉車,「著力點」在牛脖子上面。根據使用勞役牛的經驗來看,耕牛脖頸短,通常是優質耕牛的必備條件之一,勞役時有力氣,且穩健不乏力。如果牛的脖頸長,骨節長或者多,不利於幫套的「著力點」用力,往往耐力不足,勞役時效果不理想。

這句話,村裡養牲口或者使用過牲口的人,根據養殖或者使用牲口的經驗,總結出來優良牲口騾子、馬和牛比較突出的一大特點,便於人們挑選出更加適合於自己使用的牲口,有一定的道理。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人們養殖這些牲口的目的發生了很大改變,無論以前是作為馱運為主的騾子,或者是騎乘的戰馬、又或者是耕田的耕牛,它們各自的主要作用,在我們身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的主要作用多被機械化取而代之。騾子作為馱運的作用大大降低,現在在鄉村也難得一見;馬被用作娛樂騎乘,變成「寵物」了,比如賽馬和表演等;牛更多被用作育肥或者產奶,在農耕地位中直線下降。所以你看,一些相牲口的老生常談,隨著牲口「作用」的改變,這些老的經驗之談,部分也就逐漸失去了曾經相牲口的意義,比如育肥牛,只要長勢迅猛肥壯就行,不需要它耕地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有道理嗎?
    即將到秋收時節,我們能看見很多農民朋友已經開始在地裡忙活著,到農村一看,其實有不少的農人已經開始使用機械種田了,不過在過去,機械並沒有那麼普及,大部分的農民會養驢、牛、騾子這種動物來幫助自己種田。而老一輩的人在和這些家畜相處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不少俗語,比如接下來的這三句俗語,你知道是啥意思嗎?第一句話是「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這句話描寫的是從這三種動物身上摔下來的受傷程度,從驢身上摔下來會比較輕,因為驢的性格相對起來更加溫和,並且個頭也沒有其他兩個這麼大。
  • 農村俗語「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這句俗語中的春指的是立春節氣,春脖長是指從立春後天氣回溫很慢,春臉短是指春天的時間很短暫,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從立春後天氣還要冷上一點時間才會變暖,但是溫暖的春季卻很短暫的話,春天發生倒春寒的概率會很低。
  • 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
    導語: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
  • 牛、馬等哺乳動物,通過什麼來判斷年齡?農村牲口經紀有絕活!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看牲畜「牙口」來判斷年齡,像牛、羊等長角的動物,還可以看角輪(一年多一圈,就像樹年輪一樣),另外結合毛皮顏色和蹄冠程度等,判斷牛、馬等哺乳動物的年齡,八九不離十。一、牙口怎麼看?動物跟人一樣,也要換牙的,了解了牲畜滿口(也叫「齊口」)牙的個數,數一下動物牙齒多少,牙槽磨損情況,就很容易判斷牲畜年齡了。
  • 農村大集上奇葩的交易方式:「摸手」商量價格,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大集上奇葩的交易方式:「摸手」商量價格,到底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機械化沒有今天這樣普及,農民幹農活除了人工以外,還可以藉助一些牲口來幫忙,像騾子、馬、牛等,它們就可以幫助農民幹不少的農活。在那樣的年代,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都會養一些這樣的大型牲口。
  • 牲口造句和解釋_牲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牲口(shēng kou)。近義詞有:畜生,牲畜。牲畜的俗稱。泛指禽獸等動物。也專指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馬、驢、騾等。[魏巍《東方》:「他剛從外面使車回來,正在餵牲口。」]牲口在教材中的例句:1、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裡跳了出來,把門打開,趕著牲口回到了村子。
  • 農村人常說「一對牙三歲口,兩對牙四歲有」,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的農村沒有如今的機器化作業,像耕地、拉磨等體力活都是依靠牛、驢、馬等牲畜的幫助。如今的農村基本上很少能再見到這些動物了,因為時代的發展,機器成為了主角,不過農村人把如何分辨好壞牲畜的方法流傳了下來。
  •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
    摘要: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文/農夫也瘋狂在你們村裡還有人養馬或者是養驢嗎?因為我們這裡地處比較偏僻,在以前村子裡不僅養牛的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人養驢,就連養馬的也有幾家,養殖這些大型的牲畜主要是用它們來拖拉一些糧食。
  •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雖然這些農村老話不是出自名人,但卻是通過日常積累總結出來的話,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些農村老話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時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把想表達的意思和感受說出來,並且讓人在其中能用心感受,這些老話的魅力現今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
  • 動物趣話:騾子為啥分「馬騾」和「驢騾」?騾子真的不能生育嗎?
    在以前的農村,騾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牲口,在生產隊仍然存在的時候,我們生產隊就養殖有20多匹騾子。後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作為畜力使用的騾子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乃至於到了今天,已經很難再尋覓到騾子的身影了。
  •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你會區分騾子和驢嗎?
    野生獸類經過人們長時間的馴養發展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家畜,經過長期馴化,它們的體型、生活習性和生理機能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性情也變得溫順,最重要的是更符合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今天在城鄉結合部看到的這頭家畜,它是馬和驢的後代,也就是騾子。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為啥這樣說?有根據嗎?
    以前,農業生產還沒有機械化,大家種地全靠人力,其實那時候農村人家有不少養牲口的,能幫著幹些活,像牛、馬、驢以及騾子等等,那時候這些牲口是特別寶貴的,是農民家裡的一大筆財產,要是被人偷了,或者是生病死了,家裡面的就特別著急,花錢請醫生也是常事,平常餵養更是小心翼翼。
  • 農村人常說「殺豬大家樂,殺牛把眼蒙」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飼養一些動物,比如雞、鴨鵝、豬、牛、羊等,尤其是每年過年的時候,村裡面總會有幾戶人家殺豬,村民們都會跑過去觀看,大傢伙熱鬧熱鬧,特別開心。村裡面的人常說「殺豬大家樂,殺牛把眼蒙」,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騾子、馬和驢之間的關係竟是這樣的?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農業還是當地的主產業的地方,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農田裡有著幫忙幹農活的牲畜,比如牛、驢、騾子等等,但是你真的能分清騾子和驢嗎?不僅僅是驢和騾子,加上在這段血緣關係中擔當者重要角色的馬,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 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貓兒狗兒,頂一口兒」,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在農村,不少人家都會養一些動物。由於農村自然環境也好的緣故,所以生態系統相對完整,不少城裡人已經進不到的動物在農村就還能見得到。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驢、騾子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釐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釐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釐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蹟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奔馳。
  • 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意思是說女人的手指頭如果比較短,就說明家庭生活比較富裕,不缺少吃的和穿的。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從手相怎麼能看出人的家庭生活呢?其實這是人們長期留心觀察生活的結果,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 驢和馬交配生騾子,騾子卻不能自己生騾子,是啥原因你知道嗎?
    在動物種群中,後代的繁衍一般是在同種群之間進行的,很少有跨越種類來進行交配的。但是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例如馬和驢交配產生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