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為賊!

2021-01-08 騰訊網

關注我,了解自己的姓氏!

康姓文化

康姓,中華古老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關於其姓氏來源,一般認為有四:

源自姬姓

《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姬發封其胞弟姬封於康城,後人稱其為康叔,康叔勤政愛民,治國有方,為民眾所愛戴,死後諡號「康」,其後人便以康為姓。

東周周定王胞弟劉康的後代也以「康」為姓氏。

源自陰康氏

《風俗通》記載:陰氏,陰康氏之後,周有陰不佞。陰康氏傳說是女媧的後裔,曾在今陝西一帶建立陰康國。後來陰康氏演化為陰姓和康姓。

以國名為氏

突厥部有康姓,為遊牧民族,西魏時期康姓建立國家,是為康居國。定居河西。漢朝,西域康居派遣王子來到中國,以示臣服。後康居國王子居河西,其後人以國為氏。是為甘肅康姓。

出自匡姓

《宋史》記載,趙匡胤登基後,為避帝諱,令匡姓改為康姓。

康姓的得姓始祖為康叔,是西周時期周武王的胞弟,康姓的起源地為康叔被封的衛國(今河南東部、山東西部、河北西南部一帶)。秦朝時期, 康姓族人開始向東、西方向遷徙,並在陝西、山東形成兩大康姓族派。唐代時期,康姓族人已經遍布中原地區,並且在新疆、安徽等地也有族人分布。清朝時期,康姓族人還有移居臺灣者。並稱為臺灣的大姓之一。

康姓族人在不斷的繁衍生息中,衍生出了很多郡望:京兆郡(今陝西西安),三國時期置郡;東平郡(今山東東平),宋時置郡;會稽郡(今江蘇蘇州),秦時置郡;晉陽郡(今山西太原),秦朝置郡。

康姓名人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康姓名人是晚清政治家——康有為。

康有為,一個不是聖人卻立志成為聖人,一個處心積慮要做帝王之師的人,一個不滿足於做變法維新的精神領袖,不惜偽造密詔、一心渴望成為政治領袖的政客。

我們小時候所熟知的康有為,是公車上書的發起人,是百日維新的中堅力量,深得光緒皇帝的倚重和信任。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假的。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廣廈,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灶蘇村人。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但當時康有為並不滿足儒學,於是康有為開始接觸西方思想,並開始學習西學。在當時一躍成為著名思想家,還被人稱作「南海聖人」。

但其欺世盜名,大肆斂財,說其是賣國賊,大忽悠,一點都不為過。

01、公車上書

書上的公車上書是這樣的: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正在京城等待科舉考試結果的上千名舉人得知後,群情激奮,聯名向皇帝上書請願,反對籤署喪權辱國條約。要求變法。康有為還帶頭召集了1300多名舉子聯名,在萬言書上簽字,遞交上去。但最終公車上書未上書。這些都是康有為寫的《康南海自編年譜》中記載的。

實際情況是,康有為知識組織了一場機會,收集了1300多名士子的籤名,但並未把這封萬言書遞交上去,原因是在放榜前夕,康有為知道自己中了進士,一旦遞交此書,康有為自己寒窗數十年想要考取功名的願望就要落空。雖然公車上書並未成功,但康有為在此後的歲月裡,一直在用「公車上書發起人」的名頭來忽悠大眾。達到為自己斂財的目的。

02、受到光緒倚重

康有為本人還是有著一番雄心壯志的,在康有為給光緒皇帝的上書裡,康有為慷慨陳詞,極力推薦變法,認為只有變法才能拯救國家。為此,光緒還特地召見了康有為,但這卻成為康有為矇騙同胞、招搖撞騙的「利器」。

康有為一生一共面見過一次光緒皇帝,根據康有為自己的說法:自己跟光緒皇帝聊天足足有九個小時,並且非常認同他。但事實上,跟康有為同是進士的張元濟也在那一天被光緒召見,碰巧排在了康有為的後面,等待光緒召見。並且張元濟還有記筆記的習慣,據張元濟回憶,康有為一共跟光緒皇帝呆了一刻鐘。

康有為還自稱有一張自己和光緒皇帝的合影。後來被證實這個照片是修改底片PS而成的。

03、百日維新

其實,當時的權力掌控者慈禧,對於變法是沒有採取反對態度的, 要不然變法不可能維持103天,慈禧當時應該採取的是默認的態度,但康有為竟然提議「圍園殺後」。這就把慈禧惹惱了,直接軟禁光緒皇帝,逮捕維新派主要成員。康有為提前得知消息,提前跑路了。

並且在維新變法中,康有為不斷上書,不僅讓光緒皇帝清除掉大部分的守舊勢力,並且還想讓光緒把西藏地區賣給英國,但光緒的老師認為康有為不可理喻,並沒有理睬康有為。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還提出「中日合邦」的設想,提議推翻現有封建統治,由康有為和日本首相挑選百名外國顧問,接管中國的政治、軍事、財政、外交等國家大權,可以說,後來的日本侵華,康有為這個舉動,有一定的功勞。

康有為被清朝懸賞十萬兩白銀通緝,只好出國避難。但康有為並不像出國逃亡,而像是旅遊。據資料統計,從1898年—1913年,康有為四渡太平洋,八涉印度洋,九經大西洋,先後遊歷了英、美、意、加、希臘、埃及、巴西、墨西哥、印度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並且,康有為一路旅遊,一路斂財。康有為先是逃亡日本,然後流亡加拿大,在加拿大, 數千名身系國家的愛國華僑紛紛慷慨解囊,並認定康有為就是救國的大英雄。康有為還專門做了幾次演講,並成立保皇會。資料記載,入保皇會是要交會費的「若海外五百萬人,扯算計之,每人能以菸酒之餘,人捐美洲銀五圓,則中國立可救矣。」

就這樣,康有為大肆斂財,揮霍無度。在遊歷瑞典時,更是直接買下了一座島嶼,稱之為「康有為島」。據統計,此島從買下,到裝修,共花費36000克朗,相當於今天的150萬人民幣。

04、一夫多妻的康有為

康有為口口聲聲地提倡一夫一妻制,但自己卻娶了6房太太。在康有為62的時候,遊歷西湖,看上了船家女,強行納妾。家人深以為恥,連婚禮儀式都沒有去參加。

1927年,康有為病逝於青島。回顧其一生,章太炎送其的對聯更能概括他的一生「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

相關焦點

  • 封神: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是指九尾狐妲己嗎
    在演義中,有這麼一句古話:「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這妖孽指的誰?是九尾狐妲己嗎?在演義中,商紂王不是在女媧宮吟詩一首嗎?這哥們想把女媧娘娘娶回後宮去,點背呀,女媧娘娘顯聖女媧宮,看到了這首詩。
  • 「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答:的確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說,但這句話被世人所誤解,斷章取義了。這句話是有具體語境的,並非是孔夫子在「口吐芬芳"。話說,孔子有個老相識,名叫原壤。有一天, 原壤的母親死了,孔子聽說了,就帶著弟子前去探望。
  • 「老而不死是為賊」,是當下35歲+中青年的職業寫照
    「老而不死是為賊」雖然是一句被誤解的儒家經典,但卻反映了現代工業社會下,殘酷的職場甚至人生競爭法則。在資本逐利和不斷融入的年輕人的壓力之下,35歲成為了不少國人職業生命的分水嶺,不但建築、流水線等體力工作,招收人員的標準要求35歲以下,就連運營、管理、銷售以及其他文職工作,也是35歲以上莫入。
  • 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後人錯怪他了!
    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罵的是誰?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講求仁者愛人的孔子,為何如此歧視女性?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許多警人之語,比如「學而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儒家講究孝道,為何孔子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和你想的一樣麼
    有些古裝劇中,老年人會被罵「老而不死是為賊」。那麼,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什麼呢?它真的就是在罵所有的老者麼? 如果你要是這樣理解,那可真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孔子之口。孔子說這話的時候,年紀也已經不小了。如果單純是罵老年人的話,那豈不是把孔子自己也帶進去了?
  • 解讀丨吳楚克、索音布:康有為邊疆民族思想研究
    有人從儒家的道統出發,指責康有為冒孔子之名,而將孔學喪失殆盡。有人從歌頌暴力革命出發,把康有為定性為『改良主義者』,誣陷康有為是革命的絆腳石、『由好變壞』的典型和『封建餘孽』。有人從中西文化交流出發,認為康有為是『西體中用』論的先驅,但缺失了『轉換性創造』這一重要概念。這些研究者都沒有從其理論不成熟和文化有缺失的自身尋找原因,結論難免失之偏頗。」
  • 康有為:蛋蛋的憂傷
    沒想到的是,這樁婚姻遭到了周圍朋友、學生,包括康有為家人的強烈反對。首先,康有為的老婆們都不同意。對,康有為是有老婆的,而且不止一個,在迎娶張光之前,家裡已經有5個老婆了。應該說,康有為在選擇戀愛對象方面,非常專一,年輕時喜歡十幾歲的姑娘,到了花甲之年,喜歡的依然是十幾歲的姑娘。
  • 康有為花巨資在瑞典買了一個島,島上現在怎麼樣了?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61,閱讀約2分鐘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逃亡北京。此後,他流亡海外長達16年之久。1899年7月,康有為會同加拿大僑領李富濟等人成立「保皇黨會」,規定所有會員必須交納2元會費。康有為派弟子到美國,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華人聚居的地方宣傳「保皇會」。不得不說,康有為真的很會蠱惑人心。已有數百萬人加入「保皇會」,一些海外華人甚至捐出畢生積蓄。作為會長,康有為有權在「保皇黨會」中分撥經費。
  • 康有為的一首七律,氣勢恢宏,最後兩句更傾吐出豪邁之情
    康有為曾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並以布衣身份,向光緒皇帝上書,請求變法以挽救國家危亡。當時他躊躇滿志,希望一展才華。這一時期,他也遊覽了明陵、居庸關,還攀登萬裡長城,都表現出一種激揚奮發的情懷,和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偉大胸襟。下面介紹康有為的一首七律,氣勢恢宏,最後兩句更傾吐出豪邁之情。
  • 百年前,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了一座島,如今這個島歸誰?
    戊戌變法失敗後不到十二年,清朝滅亡,共和制建立,康有為從此在國內沒有了立足之地——他反對共和。與此同時,其實他在清廷也不是很受歡迎,1900年的時候,清廷嚴令將康有為、梁啓超在廣東本籍的祖上墳墓盡皆剷平,以儆兇邪。這讓康有為在精神上變成了失落者。在外國,他是一個被人歧視和指指點點的東方怪物;在國內,他又是被清朝唾罵的叛臣;在國內的民間,他則是一個受人厭惡的保皇黨。
  •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了一座小島,100多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除此之外,當時還有一人四處宣傳西學,想要在清朝實現君主立憲,他就是康有為。提到康有為,可能人們對他的印象並不算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在推動維新變法失敗後選擇了火速逃到外國,並且謊稱自己有光緒皇帝賜給的"衣帶詔",從而打著救國的旗號獲得大筆資助。
  • 康有為不僅一生風流,而且徐悲鴻還給他畫一幅「康有為妻妾成群圖」
    第一位夫人:張雲珠這位夫人比康有為大三歲,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還為康有為生了四女一男,但是小兒子和兩個女兒夭折。第二位夫人:梁隨覺康有為打著傳宗接代的名號,39歲的康有為取了第二個夫人,這位夫人陪著他走過了苦難時間。
  • 康有為死亡之謎
    3月29日,康有為在青島參加一場宴會,在喝了一杯橙汁之後,很快腹部就出現了劇烈的疼痛,匆忙回家了,晚上,康有為數次嘔吐,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到了30日,康有為覺得身體慢慢好轉,體內的毒素已清,然而,31日的早晨,康有為的病情急劇惡化,他躺在臥室中,七竅流血而亡。
  • 康有為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康有為給人的感覺是表裡不一的人,就像他一再提倡的一夫一妻制度,可他自己卻妻妾成群,甚至還喜歡老牛吃嫩草,在60歲的時候還娶了一個女學生,這就是既當婊子又立貞節牌坊。康有為還是一個痴心妄想,不切實際的空談者。
  • 自稱晚清名人康有為的曾孫女,為中外混血羽毛球員,母親照片曝光
    據格羅婭表示,當年祖母帶著6歲的父親從廣東移民澳大利亞,但是父親在她3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是母親告訴她,自己是康有為的後人。不是沒有人對格羅婭的話產生懷疑,原因是「這人出現得太突然」,「橫空出世」自稱是名門之後,而且父親去世,因此沒有任何有據可查的證據:是不是真的是康有為的後代,是康有為哪個子女的後代,這些都完全得不到答案。
  • 一百年前,康有為有錢沒地方花,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康有為本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有為青年,但是沒想到變法失敗流亡海外後,他卻逐漸走向墮落,將愛國人士籌措的善款全部私吞,用這筆錢在瑞典買了一座島,那麼這個小島現如今怎麼樣了呢?在逃亡的過程中,康有為依舊沒有放棄變法的念頭,發表了多篇文章譴責頑固派,稱他們是為禍百姓的罪魁禍首。當時康有為出逃的第一站選擇了日本,他希望在這裡得到列強的支持,從而使自己能夠東山再起。但是他當時在日本多次奔走,並且和多人進行商談,但是都沒有得到明確支持。當時有不少革命黨人和康有為接觸,想要康有為加入他們與其合作。
  • 道德經解讀: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這是出自《道德經》第65章的內容,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 康有為去世前做的這幾件事,能否說明他已預感到大限將至?
    1927年,北伐軍浩浩蕩蕩進軍上海,孫傳芳連連敗退,康有為十分慌張,想把全家轉移到安全處,躲避北伐軍的鋒芒,於是有了康有為的青島之行。1927年3月18日,康有為從上海搭船赴青島。第一件事:離開上海之前,所做一切好像預知自己將與世永別據康有為女兒康同璧在《南海康先生年譜續編》中記載,康有為過完七十大壽在準備離開上海之前,曾親自檢點遺稿,並將禮服攜帶,臨行前還巡視了園中好幾遍,說道:我與上海緣盡矣!然後把他的像片分贈給工友們,以作紀念,好像預知自己將與世永別。
  • 康有為流亡時,不但不艱苦,還在瑞典購買了一座小島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十分出名的一個人物,他與梁啓超等人在甲午戰敗之後發動公車上書,要求皇帝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隨後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他們發動了戊戌變法,雖然戊戌變法只有百日,但這場思想的變革對於中國影響巨大。康有為和梁啓超也因為這件事被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