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專家預言全球變暖,海陸生物百年後將面目全非,水母能吃下海豚

2020-10-15 全球黃金眼


據英國《每日星報》10月12日報導,英國明星探險家史蒂夫 · 巴克沙爾(Steve Backshall)預言,若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未來一百年內將對海洋和陸地生物造成悲劇性災難。

博物學家史蒂夫與英國最大的綠色能源公司合作,利用五種野生動物插圖生動直觀地向人們展示,動物如何為適應未來的惡劣自然環境而進化得面目全非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 WWF)預測,如果碳排放不加以控制,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將有多達一半動植物無法在世紀之交存活下來。

(史蒂夫 · 巴克沙爾, Steve Backshall)

史蒂夫認為,隨著氣候變暖冰雪融化,到2040年由於沒有可供漫遊和捕獵的浮冰,瀕臨滅絕的北極熊要麼餓死,要麼在連續遊泳數日後溺死。

倖存下來的北極熊只能以食腐為生,導致原本乾淨的白色皮毛將會變成骯髒的灰色或棕色。

海洋溫度太高,海雀也無法生存,它們跟著海水向北遷徙,不得不尋找更廣闊的陸地築巢。

為融入周圍受汙染環境,到2100年,海雀的喙甚至會褪去標誌性的鮮豔顏色,變成純黑色。

還有巨型水母可能長成垃圾箱那麼大,當海洋裡沒有魚的時候,食物鏈就會發生逆轉。水母利用龐大體型和身上毒液,可以捕食到更大的獵物,比如寬吻海豚

到2100年,海象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它們無法往北遷徙尋找足夠食物,就會失去很多用於保暖的脂肪,不僅身形變瘦,皮膚還會變成亮粉色,兩根長牙變成尖刀。

當蝙蝠耳狐狸的棲息地從草原變成沙漠,為了便於覓食,狐狸會長出更大的耳朵、腳以及更長的鼻子,皮毛還會禿掉

史蒂夫呼籲人類必須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保護好野生動物,以防猜想變為現實。

綠色能源公司負責人肖納·鄧肯(Shaunagh Duncan)表示,公司實行可持續發展策略,致力於減少碳排放,相信通過改用100%可再生電力和碳中性氣體等方式,可以保護野生動物和地球。

編輯:燕子簡單說

圖源:Daily Star,Bing

相關焦點

  • 海洋生物學家:人類活動將使海洋面目全非
    沒有鯨、鯊魚和海豚的海洋似乎不可想像。然而,在新書《生命之海》中,海洋生物學家凱勒姆·羅伯茨警告,如果人類繼續無節制捕撈和汙染,海底世界在未來50年內將成為魚類絕跡的深淵,海洋將面目全非。
  • 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全球變暖現狀將改變,瑪雅預言或將成真?
    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引起一系列蝴蝶反應。地球環境不斷惡化,然而就在很多人以為氣溫會不斷攀升的時候,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全球變暖現狀將改變,瑪雅預言或將成真?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地球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降溫。究竟是為什麼?科學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巧克力將在未來消失?全球變暖危機
    據英國媒體報導,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因為氣候越來越難以生存,如果全球變暖,再持續下去,對於可可樹來說,可能會走向滅絕。
  • 「全球變暖」將停止,全球要開始降溫了?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同時,因為近兩百年來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所以科學家們就很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正在逐漸升高。而南極冰川大量融化,便是其中的有力證據。正因如此,全球各國在2015年籤署了《巴黎協定》,從全球的視角來應對氣候的異常,用以抑制和暫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然而,前幾年和今年冬季出現的異常極端寒冷天氣,讓很多普通人困惑不已。不是說全球變暖嗎?
  • 貓科動物集體向高處遷移,專家:瑪雅預言或將成真?
    過了這麼多年,瑪雅人的預言將成真?全球變暖這個詞,科學家說了這麼多年,到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呢?恐怕在我們周圍很難直觀去發現,這也導致一部分人質疑全球變暖說法的科學性,是否只是一句預言,並不可能發生。
  • 全球變暖迫使北極熊改變習性 捕食曾經不吃的物種
    全球變暖迫使大量物種改變生活習性,開發出新的覓食策略。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1日報導,例如,隨著北極冰面面積減小,北極熊不得不長途跋涉去尋找食物和藏身之所。它們必須遊更長的距離,疲勞和體內脂肪的減少會使它們的身體更加虛弱。它們的幼崽溺亡的風險也會加大。近年來,人們發現北極熊會吃掉一些此前並不是其食譜組成部分的生物,比如海豚。
  •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比如因為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而全球溫度的持續上升,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快速上升,一些海拔比較低的地區,存在著被直接淹沒的風險,而且目前溫室效應,正在愈演愈烈,因為人類為了文明的發展,每一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還在不斷的增加。
  • 北極變暖或致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
    據英國《衛報》報導,近日,挪威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並認為這是由全球變暖導致的。 北極熊主要以海豹為食,但是挪威極地研究所(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的Jon Aars拍到了一隻北極熊吞食海豚的畫面,並在最新一期的《極地研究(Polar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這一發現。
  • 北極熊捕食海豚血腥場面曝光!竟是氣候變暖惹禍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作為北極圈裡的老大,北極熊通常以海豹為生,然而英國《每日郵報》6月13日上傳了一組照片,記錄下了北極熊吞食海豚的畫面。科學家們表示,這種可怕的場景他們還是第一次見,估計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通常,海豚只有在夏季才會北上,而今年由於水溫提早變暖,春天它們就來到了北極地區。
  • 專家預測:史上最熱5月來了!霍金預言或成真?
    前幾天外國的專家就發布了這樣一則新聞,今年的五月是近年來最炎熱的月份,最明顯的當屬西伯利亞地區,從一月開始,連續幾個月溫度持續升高。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提起持續高溫,相信大家都會想起2016年。2016年是炎熱的一年,當年我國持續暴雨,世界其他國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乾旱和洪澇災害,之所以會引起這樣的「氣候變異」,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
  • 全球變暖對於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
    文/勵生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那麼這顆星球上的生物便都是利益共同體,地球出現問題,那麼所有的生物都將面臨災難,而反之亦然。關於全球變暖,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麼?除了是太陽傳遞到地表上的光以外,還有就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過去地球雖然也有溫室效應,但是因為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少,所以溫室效應能夠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是真的嗎,全球變暖還將造成什麼影響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
  • 全球變暖有多厲害?看到這3種現象後,人類是該重視起來了!
    如今全球變暖的形勢日益加劇,縱觀近年來,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熱的詞語。其實全球變暖的形勢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在1979年日內瓦氣候大會首次提出了全球變暖概念,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地球環境還在初步改變階段,人類不以為意。
  • 巴巴加萬預言或將成真?
    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2020年已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從全球變暖的角度來看,將會有更多的「連鎖效應」。澳大利亞創世紀大火,高溫和乾旱已成為澳大利亞的常見氣候現象,在森林大火的情況下,造成的大規模生物死亡更加嚴重,這完全是生物圈的災難。東非蝗災的規模也達到了歷史新高,許多糧食作物受到影響,加劇了糧食危機。
  • 瑪雅預言或將成真?英國上空出現巨型飛蟻群,英國專家看懵
    對於現在的經濟發展來看,科技類的行業可以說最為吃香的了。一是人們的大量需要求,二是電子產品方便人們的生活。瑪雅預言或將成真?英國上空出現巨型飛蟻群,英國專家看懵了。  科技對於人類來說,是具有兩面性的,一方面方便人們定位生活,這在上面有提到過。另一方面,可能會讓人們產生依賴感,創新意識不強,也是因為對於手機的過度依賴。還有就是對於環境上也有兩面性。
  • 水母也吃東西?聽說水母吃豐年蝦,萌娃們的表情亮了!
    走進水母王國  「水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  存在超過了六億五千多萬年,壽命超過了恐龍……」  小朋友們一邊豎起耳朵聽老師講解,  一邊好奇地盯著漂亮的水母。  「老師,水母吃什麼啊?」  一位小朋友發出提問。  「它們吃微生物——豐年蝦。」
  • 水母在人為破壞的海洋環境中也能茁壯蓬勃成長
    根據聯合國將於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草案,水母的擴散可能導致一些觀察家稱之為海洋的「水母化」,而海洋正面臨著深刻的變化。 Sorbonne大學的法國海洋生物學家Fabien Lombard專門研究浮遊生物和水母的生態,不會走那麼遠。他告訴法新社:「世界上某些地區有更多的水母。」黑海,位於納米比亞海岸和日本海附近。
  • 俄媒:100年後美國或因氣候變化變得"面目全非"
    據俄羅斯媒體10月11日報導,美國生態學家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說道,全球氣溫變化和其他人類活動可能會導致動物群、植物群、天氣,甚至是美國地質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使美國變地「面目全非」。   根據參與制定有關評估全球變暖對美國影響的國家方案的專家所提供的材料,美國研究人員推測,到2100年海平面將至少上升0.2米,最多上升2.4米。該方案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的,並且超過300名研究氣候問題及人類對環境影響問題的專家參與到其中。   克里斯多福說道:「我認為海平面上升以及沿海地區陸地面積減少帶來的主要後果是沿海地區的人將向內陸遷移。
  • 世界最透明的「魚」,比海水還透徹,專家:全球變暖可能和它有關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深海之中的生物或者現象的發現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熱議,就比如這個世界上最透明的「魚」的發現,就讓很多人嘖嘖稱奇。所以弗雷澤給這隻生物拍了照,因為他從業了數十年的時間都沒有見過這種魚,所以打算給附近的所有漁民看看,但始終沒有漁民知道它的名字,所以他就將照片上傳到了網上,並且引起了熱議。上傳之後引起了很多國外網友的熱議,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東西十分神奇,因為事件的發酵,也迎來了當地普利茅斯國家海洋水族館專家的解惑。
  • 全球變暖危機加劇,大量物種即將滅絕!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許多種生物已經永久的離開了人類,在地球上宣告滅絕。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隨著全球變暖在本世紀內的持續加劇,變暖的氣候將消滅更多的地球物種,在這當中,北極熊和企鵝是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