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鄉之:摸螺螄

2021-01-08 曾高飛銳思想

寫在前面:我發現,寫一篇散文,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所投入的情感,是寫三五篇財經文章的和還不止,也沒什麼經濟效益。但巴金說,人不能單靠吃米活著。為了夢想,為了讀者,為了那段已經湮滅了的成長歲月,為我們那一代,為給後人留點記憶,不能那麼斤斤計較。

在江南水鄉長大,那段成長歲月,最愛的就是捉魚蝦摸螺螄。那時候的故鄉,有水的地方就有螺螄,就像有水的地方就有魚蝦一樣。

河流或稻田,沒有成為摸螺螄的常規化去處。河流裡的螺螄稀稀拉拉,塊頭不大,半天摸不上一碗菜,效率低下。稻田裡的螺螄更少,一望無際的水裡難得看到三五個。但稻田裡的螺螄個大,大如小孩攥緊的拳頭,把肉挑出來,切成片——不切不進味,三五個也可以做一頓青椒炒螺螄了。

摸螺螄最好的去處是村前屋後的池塘。池塘邊水不深,恰好齊腰。透過清澈見底的水面,清清楚楚地看到,池塘底部的泥面上,爬滿密密麻麻的螺螄,就像是夏夜的滿天星鬥。下得水來,半截身子縮在水裡,左手扶住漂浮在水面上的臉盆,右手沿著泥面掃蕩,一抓就有三五個。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可以把放在岸上的,用來盛裝螺螄的那個大鐵桶裝滿,特有成就感。

池塘邊的石縫裡也爬滿了螺螄。石縫是螺螄的棲息地之一,縫壁上爬滿了大大小小的螺螄,伸手進去,一掏就是一大把,大致挑選一下,小螺螄放回池塘,大螺螄放進臉盆或桶裡。

石縫裡偶爾有魚,甚至大如巴掌的石鯽。顧名思義,這種鯽魚最喜歡呆的地方,就是石縫——石縫是石鯽的家。石鯽愛以小螺螄為食,性情憨厚,長得飛快,躲在石縫裡,足不出戶,就吃喝不愁了。水裡一有風吹草動,石鯽就慌慌張張地尋找石縫,僥倖地以為躲進石縫就安全了。石鯽沒想到,越安全的地方越危險。縮在石縫裡的石鯽,被我們伸進去的手堵個正著,一點逃生的機會都沒有。摸到石鯽,是意料之外的收穫。運氣好,摸一次螺螄,能抓十條八條石鯽,兩三斤重,夠一碗大菜了。

生產隊的時候,村民很勤快,每年底幹塘的時候,都要把淤泥清掉,所以,池塘的水很清,很乾淨,看得到成群結隊的魚兒在水的中層遊來遊去,那水也清到偶爾被人飲用——夏天了,我們愛在池塘裡遊泳,嬉鬧,打水仗,打泥仗,每回都要嗆幾口水,也不用擔心拉肚子,生病。為照顧村民那點口欲,承包池塘的主人心照不宣,從不放養青魚。青魚最愛吃螺螄,一個池塘,只要有幾尾青魚,螺螄就被吃光了。現在,沒人下池塘摸螺螄了,池塘或水庫承包者最愛放養青魚。在螺螄滋補下,青魚長得飛快,年初還是小魚苗放下去,年底打撈上來,就已經膘肥體壯,有七八斤重,扁擔長了。青魚味道好,價格高,從經濟學角度,是池塘水庫養殖承包的最愛。

三伏天下池塘摸螺螄是件很幸福快樂的事情。下午兩三點,太陽如火爐,沒有一絲風,熱得知了都不願哼一聲,沒有空調和風扇,僅有的兩把蒲扇是大人的專利,身上的毛孔就像一個個小泉眼,不停地往外冒汗。這時候,消暑最好的地方就是池塘了。一家老小,不分男女,一致行動,拎著鐵桶,端著臉盆,向池塘出發了。男的裸著上身,穿著一件遮羞的花褲衩,女的和衣下水。池塘的水是熱的,但在水裡比不在水裡要涼快多了。鐵桶放在岸上,用來儲裝螺螄;臉盆放在水面,跟著人走,用來臨時裝螺螄。等有半盆螺螄,眼看著要下沉了,安排一個人上岸,把臉盆裡的螺螄倒進岸上的桶裡。螺螄多,人也多,摸起來很快,不到兩個小時,桶滿了,盆也滿了,這個時候,天氣也不那麼熱了,於是浮出水,爬上岸,拎著桶,端著盆,滿載而歸。

池塘裡有河蚌,小河蚌在靠近岸邊的淤泥裡,大河蚌在遠離岸邊的淤泥裡。父母姐妹在岸邊摸螺螄,我和哥哥愛到池塘中間抓河蚌。我們不停地用腳踩進軟軟的淤泥裡,探尋硬硬的河蚌。踩到了,原地站住,潛進水裡,從腳底下把河蚌挖出來。河蚌一般都有巴掌大,有的有兩個巴掌合在一起那麼大,抓在手裡沉甸甸的。每次抓到河蚌,都是一種意外收穫,那份驚喜和成就感,與河蚌大小成正比,都遠比摸螺螄強多了。在我看來,河蚌比螺螄還好吃。螺螄只有一種味道,河蚌有三種:長得像斧頭的主體肉「斧足」,硬硬的,嚼起來很費功;斧足中間有層肉,粉末狀,吃起來像蟹黃;最好吃的是河蚌的外套膜,絲帶一樣,軟軟的,綿綿的。那時候,非常憧憬從大河蚌中找到珍珠,發一筆橫財,抓過成千上萬的大河蚌,卻從來沒有發現過珍珠。

上了年紀的奶奶也沒閒著,早就把柴灶上那口最大的鍋盛滿了水,隨時準備生火煮螺螄。用井水把螺螄和河蚌衝洗乾淨,倒進鍋裡,煮到水開。在高溫下,螺螄和河蚌不由自主地張開了嘴,露出白晃晃的肉。以女性家人為中心——穿針引線是女人們的強項,一家人搬來蛤蟆凳,坐在堂屋門前用繡花針挑螺螄肉。這是一個細緻活,只有常年喜歡縫縫補補的奶奶和母親極具耐心,一絲不苟,兢兢業業;我們挑片刻就不耐煩了——挑螺螄遠沒有摸螺螄那種痛快淋漓的勁兒。

酷愛腥臭的蒼蠅們聞訊過來,圍著我們七上八下地起落飛舞,趁機搶食一點。不過,蒼蠅們惜命,不叮篩子或盆裡的螺螄肉,怕被一巴掌拍死了。它們喜歡爬在被挑後廢棄的螺螄上,甚至鑽進殼裡,大快朵頤,與人無爭。夕陽西下,一大鍋螺螄終於被挑完了。螺螄肉擺在篩子或臉盆裡,青白相間,層層疊疊,叫人垂涎欲滴。

晚上的菜難得的豐盛,一碗青椒煮石鯽,一碗醃辣椒或酸豆角炒螺絲,都是難得的美味。菜又辣又鹹,很開胃下飯。七八口人,兩三碗菜,大家狼吞虎咽,吃得熱火朝天。滿滿一鍋飯,被風捲殘雲。最後,菜光,飯光,沒菜沒湯的菜碗也被倒進半勺飯,拌舔乾淨了。誰都意猶未盡,拿著碗,左顧右盼,遲遲捨不得放下。

秋天來了,西北風漸起,天氣漸涼了,下池塘摸螺螄漸漸少了。嘴饞之下,也有勇士,下水半小時,被凍得嘴唇發紫,身上一層雞皮疙瘩;上岸後,雙手抱臂,渾身抖個不停。深秋,初冬,想吃螺螄,還是有辦法的,父親愛用一種鄉下叫做「三角繒」的網捕撈螺螄。三網繒寬大,呈三角形,手柄長,用起來很費力。握住三角繒的長柄,將其伸進水底,沿著池底泥面,一邊抖動,一邊向前推進,見好就起。繒的部分出了水面,再用力晃一晃,篩落繒裡的淤泥,繒底落滿了來不及逃跑的螺螄。有時候,一繒就能撈上一兩碗,沿著池塘半圈下來,鐵桶就盛滿了。與螺螄一起被撈上來的,還有各種小魚小蝦,尤其是一種土生土長的,體形像極了清道夫的魚。這種魚,長不大,鄉下又叫萬年魚;沒有刺,也叫肉魚。肉魚憨憨的,笨笨的,行動遲緩,總以為動一下就脫離危險了,其實還在繒裡。

我最愛的一種吃法是梭螺。把螺螄洗淨,在清水中放一個晚上,用虎鉗在螺螄屁股上夾一個洞,再洗淨,放裡鍋裡,和著紅辣椒、生薑、青蔥一頓爆炒,然後出鍋。吃的時候,用手捏住螺螄的屁股,嘴對著螺螄的嘴,用力一吮,藏在殼裡的螺螄肉就像子彈一樣射進了嘴裡,這種感覺倍兒爽。吃梭螺,最好約三五知己,在繁星滿天的夏夜,一邊吃梭螺,一邊喝啤酒,一邊聊天,那是飲食男女最沒人間煙火味兒的時候。

記得在長沙讀大學,與三五個志同道合的文友結成了死黨,誰領了稿費,吆喝一聲,晚上八九點,在校門口夜宵攤前集合,坐在露天餐旁,點兩盆梭螺,要三五瓶啤酒,一邊吮梭螺,一邊喝啤酒,一邊聊文學和人生,很有李清照的「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之感。那群人中,有一湘女,性情溫婉,性格豪爽,才華橫溢,頗得兄弟們認可。喝到盡興時,都忘了性別,以兄弟相稱,有時誤了時辰,夜宵攤打烊了,才依依不捨地告別,各回各的宿舍。宿舍大門早就關了,叫門衛大爺開門吧,要被詳細登記,影響成績考核。於是在酒精作用下,你扶我幫,爬上高高的圍牆,一躍而下。那情景,那青春的記憶,至今歷歷在目,激蕩人心。

二三十年過去,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前屋後的池塘,由於年久失修,被淤泥填平,有的成了荒田,有的成了旱地。當年池水清清,漣漪陣陣,水中遊著魚,水底爬滿螺螄的池塘已經不見了。唯一讓人安慰的就是屋後兩三百米處,還有一口大池塘,那個院子的人將其保護得好,用水泥砌了護堤,隔三差五年要用挖掘機清理一次淤泥,算是給童年的記憶保住了一點象徵性的存在。現在夏天,已經沒有人下池塘摸螺螄了,承包池塘的主人放養了多尾青魚。每年回家過年,都有熱心的村民把青魚送上門來,說是吃螺螄長大的。看著那條大青魚,我想,一條青魚的成長,起碼要吃掉成千上萬隻螺螄吧,青魚愛吃螺螄,我也愛吃,也許我的前世就是一條青魚呢。

仍然留在那塊土地上耕種的姨媽的幾個兒子,用挖掘機挖了一口池塘,用來養魚。每年幹塘,在姨媽關照下,他們把螺螄撿起,把肉挑出來,給我留著,說我從小就愛吃。但那池塘裡的水沒有當年那麼清純了,那螺螄味明顯有一股被汙水常年浸泡後產生的異味,吃起來完全不是記憶中的那種味道了。

2020年6月18日 北京右安門

相關焦點

  • 搞笑圖:姑娘想吃螺螄粉,男友拉她回宿舍,做貨真價實螺螄粉
    姑娘想吃螺螄粉,男友拉她回宿舍,親手做了一碗「貨真價實」的螺螄粉……也許那隻貓找更好學歷的姑娘去了…… 三位姑娘,你們摸什麼了?手變成這樣了?
  • 人到中年才發現: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如今絕大數人都一樣,年紀輕輕的時候總想著離開家鄉,去各大一線城市想闖出一番天地,回家光宗耀祖,實際上很多出來的人在遭受社會「毒打」之後,才會明白家鄉的好,也難輕易回家。礙於面子,礙於虛榮心,總會咬緊牙在外面繼續堅持著,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才會發現,故鄉不會一直都在,不是你想回他就能回的。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即使是天才詩人,即使是一首經典好詩,作為詩的讀者,我們仍要敢於質疑,要有天真的勇氣去做那個誠實的孩子。質疑不是我傲慢,而是為了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感觸,否則,閱讀就成了自欺欺人,也就失去了意義。應當銘記,最簡單的往往就是最深刻的。比如月亮,比如一隻橘子,熟悉得並不複雜,貌似再簡單不過,但誰能說出月亮是什麼,橘子又是怎麼回事呢。
  • 老人摸螺螄陷入淤泥 消防趕到時泥已漫過胸口
    a49e48d4fa4e46fd85d0d1539b5f858d.shtml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今天(4月23日)早上9時55分,常州金壇公安分局直溪派出所接報警稱:直溪鮑塘老軋鋼廠旁邊的河裡面有個摸螺螄的人陷在淤泥裡面
  • 「螺螄粉大盜」上線?一夜偷了200多袋螺螄粉、800多個鴨腳
    近年螺螄粉走紅了之後不少人開始賣螺螄粉住在廣西柳州的麥某也不例外不過,他低價出售的螺螄粉可是從別人家的倉庫裡偷來的……廣西柳州市民梁先生在柳州的一個小區租了一間倉庫,專門存放袋裝螺螄粉和鴨腳。民警調查發現當天凌晨3點多一名騎電動車的藍衣黑帽男子曾摸進倉庫扛出大包小包的東西民警調查確認,嫌疑男子姓麥,今年49歲,忻城人,無業,曾因盜竊被警方處理過。他交代稱,最近手頭緊,就操起偷盜的老本行,撬鎖進去後,才發現是螺螄粉倉庫。
  • 遠嫁六十年從未回過娘家,八十歲老奶奶感慨:我的故鄉,回不去了
    後來三婆婆生了一個女兒,她的婆婆就更是氣炸了,月子沒坐完,就去把三婆婆修理了一頓,同村的女人都勸三婆婆回娘家,女人一回娘家,婆家就服軟,男人娶個老婆不容易,回去娘家待上個把月,男人就會親自去勸回來,不然這樣日子過的難受,那時候三婆婆聽了她們的話,望了望遠方,卻是不語。
  • 柳州現「螺螄粉大盜」!一夜盜走200多袋螺螄粉、800多個鴨腳……
    自從柳州螺螄粉成了網紅,袋裝螺螄粉銷路就非常不錯。租住在柳州市竹鵝村一帶的麥某,也看中了這點。不過,他低價出售的螺螄粉,不是進貨進來的,而是從別人家的倉庫裡偷來的。柳州市民梁先生在航五路南苑小區租了一間倉庫,存放袋裝螺螄粉和鴨腳。
  • 回漣源:又見故鄉水|譚談
    鑽過雪峰山的原始次森林,走過美麗驚險的龍頭溪,賞過靜如明鏡的白馬湖……一晃八、九天過去,正準備打道回府,又接到友人的電話,邀我們到湄江去看看。湄江,是流淌在我故鄉漣源深山裡的一條小河,屬長江水系,是長江的重孫子、重重孫子了。千百年來,這個美麗的村姑,養在深閨人未識。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開發旅遊的春風裡,她那神秘的面紗才被掀開,她那美麗動人的容姿才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
  • 螺螄未必是真螺螄
    兩個字不僅寫法不同,讀音也不一樣。「嘬」螺各地都吃圓田螺和石田螺,俗稱大小螺螄。南方最流行,既是小吃,也是下酒菜。家庭、大排檔乃至大飯館都有它的身跡。為了更安全衛生,螺螄買來要先放在清水中滴幾滴油靜養一兩天,讓其吐盡泥沙。
  • 篤螺螄過酒,長毛來了勿肯走
    篤螺螄,是我們紹興人的一碗特色地方小菜,在地方曲藝紹興蓮花落中在說到菜譜時,經常會說到這樣的幾句臺詞:「田螺螺螄勿算帳,黃鱔泥鰍兩碗裝……」。在紹興的十碗頭中,螺螄,確實是排不上桌的。但它是當年紹興人常吃而且又非常喜歡吃的一碗小菜。
  • 螺螄粉的N種吃法
    我從螺螄粉的世界經過,然鵝只是單純煮一碗粉也未免太辜負我的才華,每包螺螄粉總是煮來煮去發現有些膩。不過,並不是對螺螄粉感到厭倦,而是開始嫌棄自己缺乏新意的煮法,總是幾根青菜配一碗螺螄粉簡直就是不尊重螺螄粉這樣帥出天際的美味~吃,講究的是食材搭配與烹飪方式的講究,不同的搭配能創造出新的味蕾體驗,別樣的烹飪方法能豐富食材的口感。給螺螄粉添上豐富的配菜,或煮蒸煎炒炸多管齊下,那這麼一碗袋裝螺螄粉定能吃得花枝招展欲罷不能!
  • 柳州現「螺螄粉大盜」!偷走大量螺螄粉和鴨腳路邊擺攤,一天賣光
    一男子凌晨撬開一存放螺螄粉的門面,盜走200多包袋裝螺螄粉和800多個鴨腳,然後拿到路邊低價銷售。12月22日下午,柳州市公安局銀山派出所民警將這名男子抓獲。梁先生在航五路租了一間私人房存放螺螄粉。平時,他都到倉庫發貨。12月8日上午,梁來到倉庫,發現門鎖被人撬壞了。
  • 「螺螄粉的英文名」我覺得這個要去看看李子柒的粉絲怎麼說
    今天就老聊聊螺螄粉吧!「螺螄粉的英文名」來參賽吧,給螺螄粉取個英文名,『螺螄粉的英文名』Luosi Rice Noodles之前上雅思口語課,廣西老師教我這樣說螺螄粉。我覺得這個要去看看李子柒的粉絲怎麼說,她外網粉絲一千多萬,各國都有,搞不好還可以搞出十個國家不同的語言說螺螄粉,哈哈哈。我這一看我最愛的螺螄粉居然上熱搜了 。
  • 千島湖螺螄:好一個「鮮」字了得
    近現代作家鄭逸梅有一篇寫《螺螄》的文章,稱「螺螄為平民化食物,每斤只數十文。小菜所購者,大都已去其尾殼,不可多隔時日,多隔時日即死,然進啖時少鉸剪之煩,得朵頤之快,亦有足取者。」可證明鄭逸梅對螺螄的感情也有些深了。  千島湖的螺螄,四季皆可炒吃。偶聞飯店或排檔飄出炒螺螄的香氣,就勾起小時候吃螺螄的事情來。
  • 到他的水彩畫裡去尋找思念的故鄉
    在我國,水彩畫屬於很小眾很小眾的畫種,但在鐵山先生的實踐和付出中,他帶領湖南水彩畫家乃至全國的水彩畫家,成功地把源自英國的水彩畫嫁接到了中國,把水彩畫的中國化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水彩畫從此不那麼小眾了。有人說,水彩畫是每個美術愛好者的初戀,只要你對顏色和形體表現出相當的興趣,家長可能就會給你買一盒五顏六色的水彩顏料,一個像菊花形狀的調色碟,幾張白紙。
  • 螺螄被列入保護動物還能吃嗎?別擔心!此螺螄非彼螺螄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最近,很多愛吃螺螄的吃貨們很不淡定了,因為有人發現,在最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螺螄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名錄。以後還能爽快地嗦螺螄嗎? 別擔心,此螺螄非彼螺螄!
  • 範偉演技好到炸,《最後一課》催淚,每個人心中都有回不去的故鄉
    《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課》範偉老師的表演實在是太棒了,在其他人都在談論自己的家鄉是什麼樣子,到範偉老師面前,只淡淡一句,「我不記得了」,那個時刻,我的鼻子開始發酸了。還有一個非常喜歡的鏡頭,就是年輕時的範偉老師在拿顏料盤迴來的路上,不小心掉進了河裡。各色隨著河流的逐漸散開,被染成了彩色的,緩慢的流動。猶如對學生們絢麗多姿的人生的期待,化而成形,潤物無聲。
  • 螺螄要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螺螄粉還能吃嗎?
    普通螺螄(Margarya melanioides)可一點都不普通,它是一種珍稀淡水軟體動物,隸屬于田螺科、螺螄屬。普通螺螄和螺螄屬的其他幾個物種的活體只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湖泊中,包括:滇池、洱海、茈碧湖、瀘沽湖等,是雲南省特有的「土著物種」。
  • 【舌尖柳州】鴨仔螺螄好吃得想賴哭
    不一會一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螺螄被端上桌來,家家已顧不上形象,挽起袖子就吃了起來。 不懂是不是吃相太難看,旁邊的小新很不高興的說:你沒事來拍圖滴嘛?家家瞬間想起是有那麼一回事。家家趕緊拿起相機拍照,然後看見小新一把摟過(真的是一把拉過去的)那碗放在家家面前的螺螄開心笑得嘴都歪了:哈哈……這碗終於是我的了。家家
  • 螺螄粉為什麼那麼臭,而且螺螄粉裡沒有吃到螺螄?這是為什麼
    老婆餅裡沒有老婆也就算了,螺螄粉裡為什麼沒有螺螄?誰能告訴我?一盤菜的名字對這道菜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菜名往往是一個菜的濃縮展現,通過這個菜名可以了解這道菜是由什麼食材做成的,或者說通過菜名可以了解這道菜的做法,是用了哪種烹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