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樹丫
投稿郵箱:602809655@qq.com 微信:DEC602809655
譚談主席作品集:1.譚談的行走|譚談印象記 2.外鄉亦故鄉 3.譚談 |根與家:在曹家村老農活動中心啟用儀式上的講話 4.人走天涯,心繫故土|譚談主席的鄉土情懷 5.推薦 | 譚談主席新作三篇 6.婁底走筆|譚談主席眼中的婁底40年 7.著名作家譚談回漣源老家捐建老農晚晴書屋 8.又到白馬住幾天
離開都市,遊走在瀟湘山水間。鑽過雪峰山的原始次森林,走過美麗驚險的龍頭溪,賞過靜如明鏡的白馬湖……一晃八、九天過去,正準備打道回府,又接到友人的電話,邀我們到湄江去看看。湄江,是流淌在我故鄉漣源深山裡的一條小河,屬長江水系,是長江的重孫子、重重孫子了。千百年來,這個美麗的村姑,養在深閨人未識。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開發旅遊的春風裡,她那神秘的面紗才被掀開,她那美麗動人的容姿才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
本文圖片由 嚴伯霖 提供
儘管,她美麗動人的姿容,是盤古開天地以來就具有了的。而且,她就藏在離我的出生地不過二十多裡地的地方。然而,我以前卻不知她,不識她,不見她。那些年月,人們為飽肚子而奔波,誰又會去關注當地人所言的「這個鳥都不痾糞」的窮山惡水呢?故鄉,對每一個遊子,都是有魔力的。一聲呼喚,便欣然前往。這天,陽光燦爛,天氣極好。車子駛入這片山地後,在一個雄偉的牌樓門口停住了。牌樓上,是故鄉已故的著名書法家顏家龍的遺墨:觀音巖。這是湄江令世人稱奇的一處所在。湄江最神奇的地方,是她的行蹤詭秘,她神秘地消失,又驚人地冒出。她衝衝殺殺,從深山老林裡闖出來後,在一口叫面塘的大山塘裡神秘地消失了,河道在這裡斷了。儘管江水日夜不停地流進來,而這口不過幾畝水面的山塘的水面,卻不見漲。流進來的水到底哪裡去了呢?人們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而在這裡幾裡路以外的一堵百餘丈高的山崖下,卻神奇地冒出一股水流,在這裡形成一個深潭。潭心,從地層深處鼓出的水流,狀如一朵一朵美麗的蓮花。於是,她有了一個漂亮的名字:蓮花湧泉。湧泉流出,在這裡流出一條新的河流……
立在這蓮花湧泉前,這裡的先人想:這裡湧出的水,是不是就是那條在面塘裡消失的湄江呢?某一天,他們往面塘裡倒了一筐谷糠,次日,這些谷糠,竟然從蓮花泉孔裡冒了出來。人們的猜測,得到了證實。於是,這條神秘地消失又神奇地冒出的江,繼續她的前程,流入漣水,匯入湘江,進入洞庭、長江,最終走進了大海大洋,實現了她的最高價值。賞過觀音巖下的蓮花湧泉,我們來到了面塘。如今,人們稱其為面塘湖了。湖的對面,連續三道兩堵狀如門框的石崖挺立,湄江,就從從容容從這一道一道石門裡流出。山水相依相偎,情意綿綿。人們把這裡稱為三道巖門。
湄江的水,最動人的地方,在仙人府。這是一個高達一百餘米的能見陽光能見藍天的大溶洞。一條小溪,從洞底流出,溪的兩邊,鋪滿圓滑、光潔的鵝卵石。居住在深山高處的山民,就是踏著這樣的卵石河道出山進山。這是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一進洞時見到的情景。可惜搞開發後,在洞口築了一道壩,使洞中變成了一個小湖,開發者又在高高的洞壁,用水泥築了一條遊道,多了不少作做的匠氣,而失去了暖心的原汁原味……攀過一段水泥築就的遊道,面前出現了一片藍天,洞的盡頭,一堵險峻的高崖上,瀉落一掛水流,擊落在崖下的狀如海龜的巨石上。仰頭望去,溪流瀉落的山崖上面,拱立著一座由石崖構成的自生橋。原先,這天生橋前面,有一個村莊,住著十幾戶人家。當年,他們要出門,都要從這高崖上攀下,穿過這個數百米的大洞,走出山去。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艱辛。國家實行扶貧惠民政策之後,他們才從這高山上搬出,移居到便於生活的新居去了。
看過故鄉的水在這裡做的精彩的表演之後,我們坐上了遊艇,蕩漾在湄峰湖裡。湖水,在沒有風的時候,真像一塊靜臥在青峰翠嶺間的綠寶石。更讓驚異的,就是在這樣美妙的環境裡,我認識了一個無手的朋友。年幼時遭電擊,他不幸失去了雙手。他並沒有因此趴下,而是堅強地站立起來。在殘疾人全運會上,他多次拿到遊泳金牌。他雖然沒有了雙手,卻能駕車,開著大貨車送貨。我們見面時,他給我們泡茶遞水、遞煙,全是靠他那無手的雙臂完成。這天,他開著小車,來接我們,要領我們去看他開辦的湄江山泉水廠。他們村裡的一個石崖下,湧出一股大泉,水質經有關方面檢驗,質量極佳。於是,他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辦了這個桶裝水廠。把故鄉最佳的山泉水,銷出山外,送到都市,供給南南北北的人們飲用。
看了他廠房裡自動化加工處理的設備以後,他把我們引到了取原水的那道山崖前。從兩堵石壁的夾縫裡,流出一股巨大的泉水。水量之大,在泉口流出了一條溪河。此刻,我忍不住躬下身去,捧了一捧水喝了。這水,還真有一絲絲甜味……
站在這個無手的漢子前,我覺得自己突然變矮了。我為故鄉這樣自強不息的山裡漢子自豪,也為故鄉這樣神奇的山水驕傲!
搜索歷史文章:進入公眾號主界面菜單欄「號內搜」,或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輸入關鍵字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