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漣源:又見故鄉水|譚談

2021-01-19 冬樹丫a

 

冬樹丫

投稿郵箱:602809655@qq.com 微信:DEC602809655  



譚談主席作品集:1.譚談的行走|譚談印象記    2.外鄉亦故鄉   3.譚談 |根與家:在曹家村老農活動中心啟用儀式上的講話   4.人走天涯,心繫故土|譚談主席的鄉土情懷   5.推薦 | 譚談主席新作三篇   6.婁底走筆|譚談主席眼中的婁底40年   7.著名作家譚談回漣源老家捐建老農晚晴書屋   8.又到白馬住幾天


離開都市,遊走在瀟湘山水間。鑽過雪峰山的原始次森林,走過美麗驚險的龍頭溪,賞過靜如明鏡的白馬湖……一晃八、九天過去,正準備打道回府,又接到友人的電話,邀我們到湄江去看看。湄江,是流淌在我故鄉漣源深山裡的一條小河,屬長江水系,是長江的重孫子、重重孫子了。千百年來,這個美麗的村姑,養在深閨人未識。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開發旅遊的春風裡,她那神秘的面紗才被掀開,她那美麗動人的容姿才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

本文圖片由 嚴伯霖 提供


儘管,她美麗動人的姿容,是盤古開天地以來就具有了的。而且,她就藏在離我的出生地不過二十多裡地的地方。然而,我以前卻不知她,不識她,不見她。那些年月,人們為飽肚子而奔波,誰又會去關注當地人所言的「這個鳥都不痾糞」的窮山惡水呢?故鄉,對每一個遊子,都是有魔力的。一聲呼喚,便欣然前往。這天,陽光燦爛,天氣極好。車子駛入這片山地後,在一個雄偉的牌樓門口停住了。牌樓上,是故鄉已故的著名書法家顏家龍的遺墨:觀音巖。這是湄江令世人稱奇的一處所在。湄江最神奇的地方,是她的行蹤詭秘,她神秘地消失,又驚人地冒出。她衝衝殺殺,從深山老林裡闖出來後,在一口叫面塘的大山塘裡神秘地消失了,河道在這裡斷了。儘管江水日夜不停地流進來,而這口不過幾畝水面的山塘的水面,卻不見漲。流進來的水到底哪裡去了呢?人們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而在這裡幾裡路以外的一堵百餘丈高的山崖下,卻神奇地冒出一股水流,在這裡形成一個深潭。潭心,從地層深處鼓出的水流,狀如一朵一朵美麗的蓮花。於是,她有了一個漂亮的名字:蓮花湧泉。湧泉流出,在這裡流出一條新的河流……

立在這蓮花湧泉前,這裡的先人想:這裡湧出的水,是不是就是那條在面塘裡消失的湄江呢?某一天,他們往面塘裡倒了一筐谷糠,次日,這些谷糠,竟然從蓮花泉孔裡冒了出來。人們的猜測,得到了證實。於是,這條神秘地消失又神奇地冒出的江,繼續她的前程,流入漣水,匯入湘江,進入洞庭、長江,最終走進了大海大洋,實現了她的最高價值。賞過觀音巖下的蓮花湧泉,我們來到了面塘。如今,人們稱其為面塘湖了。湖的對面,連續三道兩堵狀如門框的石崖挺立,湄江,就從從容容從這一道一道石門裡流出。山水相依相偎,情意綿綿。人們把這裡稱為三道巖門。

湄江的水,最動人的地方,在仙人府。這是一個高達一百餘米的能見陽光能見藍天的大溶洞。一條小溪,從洞底流出,溪的兩邊,鋪滿圓滑、光潔的鵝卵石。居住在深山高處的山民,就是踏著這樣的卵石河道出山進山。這是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一進洞時見到的情景。可惜搞開發後,在洞口築了一道壩,使洞中變成了一個小湖,開發者又在高高的洞壁,用水泥築了一條遊道,多了不少作做的匠氣,而失去了暖心的原汁原味……攀過一段水泥築就的遊道,面前出現了一片藍天,洞的盡頭,一堵險峻的高崖上,瀉落一掛水流,擊落在崖下的狀如海龜的巨石上。仰頭望去,溪流瀉落的山崖上面,拱立著一座由石崖構成的自生橋。原先,這天生橋前面,有一個村莊,住著十幾戶人家。當年,他們要出門,都要從這高崖上攀下,穿過這個數百米的大洞,走出山去。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艱辛。國家實行扶貧惠民政策之後,他們才從這高山上搬出,移居到便於生活的新居去了。

看過故鄉的水在這裡做的精彩的表演之後,我們坐上了遊艇,蕩漾在湄峰湖裡。湖水,在沒有風的時候,真像一塊靜臥在青峰翠嶺間的綠寶石。更讓驚異的,就是在這樣美妙的環境裡,我認識了一個無手的朋友。年幼時遭電擊,他不幸失去了雙手。他並沒有因此趴下,而是堅強地站立起來。在殘疾人全運會上,他多次拿到遊泳金牌。他雖然沒有了雙手,卻能駕車,開著大貨車送貨。我們見面時,他給我們泡茶遞水、遞煙,全是靠他那無手的雙臂完成。這天,他開著小車,來接我們,要領我們去看他開辦的湄江山泉水廠。他們村裡的一個石崖下,湧出一股大泉,水質經有關方面檢驗,質量極佳。於是,他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辦了這個桶裝水廠。把故鄉最佳的山泉水,銷出山外,送到都市,供給南南北北的人們飲用。

看了他廠房裡自動化加工處理的設備以後,他把我們引到了取原水的那道山崖前。從兩堵石壁的夾縫裡,流出一股巨大的泉水。水量之大,在泉口流出了一條溪河。此刻,我忍不住躬下身去,捧了一捧水喝了。這水,還真有一絲絲甜味……


站在這個無手的漢子前,我覺得自己突然變矮了。我為故鄉這樣自強不息的山裡漢子自豪,也為故鄉這樣神奇的山水驕傲!

搜索歷史文章:進入公眾號主界面菜單欄「號內搜」,或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輸入關鍵字查找。

相關焦點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想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輪月,是春運時的那張車票,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口音。而當我們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漸行漸遠,才發現故鄉是起點也是終點,是即便永遠回不去也依然是故鄉的那個地方。對於故鄉的記憶,就像漂泊在時間長河裡的一片片小舟。
  • 漣源:把「小微權力」裝進「透明籠子」
    漣源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孫緯輝對此惋惜不已。兩年前,該市通過建立一套規範化的村級權力運行和風險防控體系,把「小微權力」裝進了「透明籠子」。「小微權力」現在運轉正常嗎?幹部群眾評價如何?6月中旬,記者蹲點漣源市,實地感受改革帶來的變化。
  • 漣源一中這個女生在高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她最想說些什麼?
    七月飛歌 金榜題名也曾金馬玉堂 也曾瓦灶繩床——漣源一中2020屆優秀學子李婧訪談錄李婧,漣源一中2020屆學生,三年前,性格開朗、聰明勤奮的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漣源一中,她始終秉承漣源一中「仁愛精勤」的校訓,在高中學習階段勤奮好學,努力拼搏,執著勇毅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那麼坐在井欄上,夜又涼,再把地上的月光錯當成霜,能不思故鄉嗎?舉頭望明月,一仰;低頭思故鄉,一俯。俯仰之間,多少前塵影事,盡成陳跡。值此靜夜,只有白月光是真實的,只有沉默是真實的。月光照在地上冰涼作響,沁著故鄉橘子的味道,一點點酸,一點點甜。
  • 漣源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燒車御史」之稱!
    李聚奎:李聚奎,原名李新喜,湖南安化縣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漣源樓面防水塗料圖片
    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僅僅考慮到眼下的情況,更要注意到竣工投入使用後可能產生的問題。上、下水管道漏水嚴重影響鄰裡關係比之水、電、暖氣位置設計不合理帶來的影響,上、下水管道漏水更加讓住戶們頭疼不已。一旦發生漏水情況,不但會帶來生活居住上的不便,更嚴重影響了樓上、樓下鄰裡之間的關係。業內專家分析,造成上、下水管道漏水存在多種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材料、施工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房屋質量上存在問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消費者在生活使用過程中維護不當。
  • 熟悉又陌生的故鄉:唯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少小離家老大回」,起句用少小、老大以及離家、回家兩組對比,高度概括了詩人大半生的經歷。年輕的時候背井離鄉,在外闖蕩,直到垂垂老矣,詩人才得以回到闊別幾十年的故鄉。再看看自己的模樣,卻是「鄉音無改鬢毛衰」。由於年齡老邁,詩人的頭髮花白而稀疏,但是一張口仍然不改當年的鄉音。他多年離家,心中卻無一刻忘記家鄉,只是不知道,家鄉的人是否還記得他呢?
  • 遠嫁六十年從未回過娘家,八十歲老奶奶感慨:我的故鄉,回不去了
    文 | 第一故事我三婆婆今年八十歲了,在我的印象裡,她總是一副慈祥燦爛的面孔,在我小時候,每次我經過她家門口,見著她在樹底下乘涼,她都會喊我,「伢子,來。」我就屁顛屁顛地過去,然後就見她從屋裡背著手 ,神秘兮兮地出來,攤開手,就是一顆大白兔的糖,我的臉上美滋滋,三婆婆的臉上也是美滋滋,那時候我以為三婆婆的臉上一直都是這麼燦爛的笑容,但是等我再長大懂事一點後,卻發覺三婆婆的臉上,有時又多了那麼一絲旁人看不出的憂鬱。三婆婆晚年過的也算愜意,兒子兒媳都算孝順,但是我聽我爺爺說,三婆婆早年過的並不快樂,遭了很多罪。
  • 人到中年才發現: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礙於面子,礙於虛榮心,總會咬緊牙在外面繼續堅持著,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才會發現,故鄉不會一直都在,不是你想回他就能回的。故鄉之所以稱之為故鄉,是因為有對你思念的父母,還有想念的朋友,假設這兩種人不在了,那也不能稱之為故鄉了。好比萬家燈火通明,房間裡沒有你的羈絆牽掛,也不能稱之為家。
  • 到他的水彩畫裡去尋找思念的故鄉
    對自己家鄉的熱愛近乎痴情,對三湘四水的迷戀更是情痴。他走遍了湖南的峰巒、峽谷,他畫遍了八百裡洞庭,謳歌了三湘四水。他1964年創作的《洞庭湖組畫》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84年創作的《金色伴晚秋》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91年創作的《瀟湘月夜》等6幅作品參加在日本舉辦的中國水彩名家作品展,兩幅作品入選《JCA世界美術年鑑》。
  • 《九章·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郢都而去閭兮,荒忽其焉極?楫齊揚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 想到天南地北故鄉人的春晚
    想到天南地北故鄉人的春晚文/孫樹恆在「天南地北故鄉人」微信群裡,學姐桂蓮是一個大「群主」,每天從冰天雪地的嫩江醒來一醒來就成了一個身披光芒的人猶如一個大導演,來到山峰之上又一次,回到了師生中間,又一次,引領走進了大好河山
  • 回不去的故鄉之:摸螺螄
    那時候的故鄉,有水的地方就有螺螄,就像有水的地方就有魚蝦一樣。河流或稻田,沒有成為摸螺螄的常規化去處。河流裡的螺螄稀稀拉拉,塊頭不大,半天摸不上一碗菜,效率低下。稻田裡的螺螄更少,一望無際的水裡難得看到三五個。但稻田裡的螺螄個大,大如小孩攥緊的拳頭,把肉挑出來,切成片——不切不進味,三五個也可以做一頓青椒炒螺螄了。摸螺螄最好的去處是村前屋後的池塘。
  • 吉平:看見月亮,望見故鄉|我的故鄉
    故鄉就是遊子的夢。置身異地他鄉,我會經常感到難以割捨的鄉愁與牽掛。說起故鄉,就會泛起鄉愁,那是對曾經生長與過往之地的眷戀與牽掛,是遊子尋覓詩與遠方的執著和篤定,是心底滋生淡淡的孤獨與憂傷,這便是漂泊多年過後,我對鄉愁隱約的理解。
  • 回不去的故鄉|震湖邊建了座農耕民俗博物館
    每到春天,再也見不到二牛抬槓的耕種方式,也聽不到山間傳來的牛鈴叮噹。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戴輝曙的第二個博物館也建成了。他想用這種方式,記錄下這片土地曾經的苦難和歲月,讓後來人了解家鄉這片土地。這是他表達對故鄉思念的特別方式。
  • 晏凌羊:我的故鄉
    每逢灌溉季來臨,為了爭搶上遊水庫的灌溉水,幾乎人家曾一度打得頭破血流。我們村有一個女孩子,就是因為在跟鄰居搶水的過程中,被鄰居(男)失手打中了頭部,造成精神失常。而那個男子,是我同學的父親,被判了十五年的刑。他去服刑時,我同學才2歲,他刑滿釋放回來,我同學已經17歲了。
  • 【濱城文學·詩歌】 ​走失的故鄉(組詩)||紫露凝香
    作者:紫露凝香故鄉 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如今,家鄉被建成水庫,為省城供水,故鄉人已分散各地。                         -寫在前面 不寫蝴蝶不寫蝴蝶 只為今天我虛構的故鄉 在一滴淚上無力承受一隻蝶的重量我的故鄉 走失在一片汪洋
  • 故鄉味濃,山水情深
    現在回老家時,就體會不到這種感覺了,小河乾枯了,蛙聲聽不見了。記憶中家鄉的山、家鄉的水,有一種莫名的神秘感。村莊西面的山,人們平常簡稱之為西山,正式的名稱是文常山。原來此山上建有孔廟,老人稱孔子為文常爺,因此此山被命名為文常山。相傳,因為有文常爺的庇護,我們村曾出過不少的秀才。
  • 故鄉的月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披上外套,走出房間,推開陽臺門。抬頭一看,一彎新月高高地掛在默藍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輝普照著大地。她素雅皎潔,淡泊與寬容,柔和而溫馨。喚醒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便也回憶起故鄉的那個他,思念如泉水般湧現……童年真好,天真無邪,奈何時光飛逝,轉眼成空,好多人,好多事,已成了回憶……
  • 「創|新作」琥珀裡的故鄉
    作者:黃丹丹這部書寫鄉村的散文集,不只是一本書,還是一部默片,一幅捲軸,一具標本,它栩栩呈現了作者記憶裡的故鄉,以及發生了變故的故鄉現狀。閱讀這本書時,甚至讀完這本書後,我的腦海裡一直迴蕩著低聲調、低分貝的小調,那是作者所唱的輓歌——回不去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