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年的白鶴拳,傳承的不僅是武魂,更是抗日英雄的愛國精神!

2021-01-08 閩南映像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謹以此片,紀念「閩南抗日大刀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日軍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民族性的侵略,同年8月淞滬會戰打響......

而在當時的漳州,捷元堂第二代掌門白鶴拳賞師張楊華,正組織訓練閩南抗日大刀隊,委任國術省考冠軍張日章為隊長,帶領「閩南抗日大刀隊」奔赴淞滬戰場保家衛國。

關於張日章抗日的那段記載很稀罕,在南洋沙撈越的雜誌上新加坡華僑黃性賢的回憶錄中記載了閩南抗日大刀隊。

他提到在國術省考嶄露頭角奪得冠軍的張日章先驅帶著一支閩南抗日大刀隊,徒步跋涉開赴上海抗戰,由此證明漳州的大刀隊是福建省第一批趕赴戰場的大刀隊。

據文史資料記載,日軍在淞滬會戰中遭遇了中國民軍的強烈抵抗,並且遭受重大損失,便計劃在中國製造一起大屠殺瓦解中國人民抵抗的決心。

因此1937年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長達40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PART·1 緣起

123年的白鶴拳,捷元堂子弟不傳誰來傳?

對於閩南抗日大刀隊的那段歷史,林志生銘記於心,那既是國讎家恨,也是捷元堂先輩們頑強拼搏精神的表現。

他,便是北橋捷元堂第五代傳人。

1896年,白鶴拳捷元堂在漳州古城北橋創建。當年林志生的父親拜北橋捷元堂第三代名師黃金鎮為師,學習了獨腳鶴拳,並成為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獨腳鶴拳第一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漳州市武術協會白鶴拳分會會長,而林志生的武術之路也源於父親。

林志生的想法很簡單,「白鶴拳在漳州123年,我們不傳的話沒人會替我們傳承,而且我們傳的意義會更大。」

PART·2 傳承

守護白鶴拳,做「偷時間的人」

談起「守護」白鶴拳,林志生願做那個偷時間的人。

作為省武協理事、市武協副秘書長、白鶴拳分會創建人任副會長兼秘書長的林志生,白天工作之餘處理協會內部事務,晚上在拳館教授弟子學習白鶴拳,以自己一腔熱血為白鶴拳盡一份力,守住日漸流失的傳統文化。

同時,為了重振當年閩南抗日大刀隊的風採,讓漳州後代子孫銘記先烈的事跡,林志生決定再現「閩南抗日大刀隊」,並且將這套刀法融入到門派弟子的教學中。

傳授刀法之餘,也將「閩南抗日大刀隊」的故事傳給弟子們,讓他們感受那股力量,傳承當年先輩的精神!

在傳承白鶴拳這條路上林志生並不是孤身一人,捷元堂的師兄弟都是一群熱愛文化的夥伴,大家都在儘自己點滴力量做文化的傳承。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林志生的師兄洪奮強,2006年在漳州古城文廟裡創辦了公益國學班,既傳承了門派鶴拳,也號召更多孩子和家長學習傳統國學。

既在國學班的課間操融入了鶴拳的「三戰」,也將國學經典誦讀、閩南語吟誦、閩南語歌謠等等作為學習課程,以公開課的形式守護著傳統文化。

PART·3 守護

白鶴拳武魂延伸,套路口令均為閩南語

在教授白鶴拳時,林志生發現這一代的孩子對於閩南語越來越陌生,甚至在「失去」了說閩南語的能力了。

為此,他特地在拳法、刀法的教學中,設計了純閩南語的套路口令,想練拳,先會說閩南語!

簡單口令「一二三四」在閩南語中就分為文讀、白讀,而且「左手右手」也有不同的說法...

林志生將這些具有本土色彩的口語,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是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們能夠多方面繼承傳統文化,不單單是白鶴拳;還有閩南語;甚至是先輩們對國家和家鄉的情感的繼承。

勿忘國恥,銘記先烈,傳承白鶴拳和閩南文化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林志生與捷元堂的師兄弟從未忘記初心。

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梁,而他們是鶴拳門派的脊梁,肩負著弘揚白鶴拳的歷史使命,創新傳承方式號召更多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

少年強則國強,望吾輩自強!

相關焦點

  • "英雄聯盟"抗日神劇再建奇功 5個愛國青年身懷絕技
    原標題:《英雄聯盟》 抗日神劇再建奇功   《英雄聯盟》在愛奇藝網和江蘇衛視收視一路飄紅,展現領跑抗日劇之勢。五個愛國青年演繹的中國版「兄弟連」手足情深,熱血抗日的情懷更是感天動地。   《英雄聯盟》講述了五位身懷絕技的熱血青年投身革命抵抗日本侵略的傳奇故事。
  • 極寒拍攝、吃真樹皮 《楊靖宇》傳承英雄精神
    極寒拍攝、吃真樹皮 《楊靖宇》傳承英雄精神 時間:2019.05.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Bucky 分享到:
  • 聽「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有感--大河網
    河南商報小記者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小學四(1)班葛玥    今天,我們班全體同學一起在學校電教室聆聽楊靖宇將軍的曾孫女講述楊靖宇的英雄故事,讓我感觸頗深。    早在寒假裡,媽媽就帶我到電影院看了《少年楊靖宇》電影。
  • 千名師生傳承英雄精神 電影《楊靖宇》舉行點映
    千名師生傳承英雄精神 電影《楊靖宇》舉行點映 導演呂小龍坦言自己在拍攝時遭受重重困難,但感覺英雄就在身邊支持著自己。電影《楊靖宇》自今年5月開啟路演以來受到數以萬計觀眾的喜愛,將於9月18日全國公映。 抗戰紀念日 千百師生傳承英雄精神 在9月9日,電影《楊靖宇》來到南京師範大學,和4000多名師生一起回顧了那段艱辛的歲月,緬懷了民族英雄楊靖宇。
  • 李小龍「接班人」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紅色獻禮片同樣可以很燃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楊靖宇將軍即於1932年受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軍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屢銼強敵,威震敵膽,被日軍稱為「山林之王」。可由於先後兩位得力幹將叛變,導致他被日軍以數十倍軍力圍剿於山林中,最終彈盡糧絕,犧牲時年僅35歲。
  • 雪車、鋼架雪車、雪橇國家集訓隊集體參觀平北抗日革命紀念館
    雪車、鋼架雪車、雪橇國家集訓隊集體參觀平北抗日革命紀念館 2020-10-18 2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城縣舉行抗日英烈趙崇德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
    2020年抗日英雄趙崇德誕辰110周年,當日是趙崇德為國捐軀83年紀念日趙崇德是商城縣伏山鄉七裡山村人,1929年「商城起義」後,加入區少先隊。1930年秋參加紅軍。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西進川陝。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徵途中屢次立功,由排長、指導員升至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769團3營營長。
  • 抗日名將衛立煌:1955年回大陸受到最高禮遇,子女過得怎樣?
    只有衛立煌算是真正做實事,把抗日當作己任的愛國將領。衛立煌是安徽人,革命的先進分子,追隨孫中山的革命軍徵戰多年。算是革命軍中元老級別的人物了。雖然衛立煌是國民革命軍的高級將領,但是在1955年3月,衛立煌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攜帶家眷從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被我黨政府推舉為國防委員會的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受到了我國政府最高的禮遇。
  • 他是抗日英雄,是中國抗戰第一人,毛主席大力讚賞他的抗戰精神
    當年抗戰時期,全國人民奮起反抗,群情激奮,湧現出了大批的抗日英雄。相信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朋友們一定對馬佔山的名字十分熟悉,沒錯,馬佔山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885年馬佔山出生於吉林的一個貧苦家庭,因為從家家境貧寒,所以馬佔山在很小的時候就給地主放馬生活。
  • 《八佰》敗給《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抗日英雄已被遺忘?
    抗日英雄的豐功偉績被忽視被遺忘?快餐式生存模式影響到了觀影的選擇判斷? 02 場景細緻逼真 劇組建了200畝的建築,挖了200米長的蘇州河,對兩岸建築進行了1:1完美還原;電影中的四行倉庫,將原景西側一面牆修復成1937年的樣子
  • 抗日模範人物,英雄楊靖宇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歷史小編,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我們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我們這個和平的年代可著我們那些抗日英雄的事跡,往往心發感慨,如果我們也在抗日的社會,我們還會不會做出像我們先烈那樣,做出像他們那樣的壯舉,以致讓我們後人都能記住他們的名字,能夠了解他們為我們做的一切,沒有我們先烈的付出怎麼會有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要把他們放到心裡。
  • 「靖宇」有傳人——尋找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印記
    他所聯繫的人,是東北抗日聯軍將領的後代們。馬繼民想邀請他們作為顧問,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文化研究會。  關於東北抗聯的研究工作,馬繼民是從2005年開始的。然而,關於自己的爺爺楊靖宇將軍和東北抗聯的過往歷史,馬繼民關注了很多年。  小時候,馬繼民並不理解何為英雄,對從未見過的爺爺也沒有任何概念。  時光的長河向前奔流,浸潤著這個孩子懵懂的心靈。
  • 緬懷革命英烈 弘揚愛國精神——振安分局組織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
    為深入開展「堅持政治建警 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和「三講三愛」主題實踐活動,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12月9日,丹東市公安局振安分局以「緬懷革命英烈 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組織分局黨委班子成員參觀
  • 範廟小學開年第一課: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 聽英雄講故事
    為了使孩子們能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以堅定的信心和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年伊始,河南省臨潁縣王孟鎮範廟小學於2021年1月16日特舉辦開年第一課少先隊隊課——聽英雄講故事。臨潁縣王孟鎮素有「英雄之鄉」的稱號。從解放戰爭時期到新時代建設時期,共有16位烈士犧牲在了戰鬥的第一線。
  • 白鶴拳傳人為完成師父遺願拍攝《極品師徒》借電影弘揚傳統武術
    周將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影視行業,從2012年開始,6年時間裡投資拍攝了《永春白鶴拳之擎天畫卷》和《極品師徒》兩部電影,在他心中,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圓已經去世的師傅的一個遺願,弘揚永春白鶴拳的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傳統武術。
  • 愛國主義:武漢人民英雄精神的鮮明標識
    82年前的1938年,面對來勢洶洶、軍事裝備上處於絕對優勢的日本侵略者,英雄的武漢人民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他們抱著與武漢共存亡的決心和意志,發起了「保衛大武漢」的戰鬥。武漢保衛戰不僅是抗日戰爭初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而且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它徹底粉碎了日軍侵略中國企圖速戰速決的夢想,實現了抗日戰爭從戰略防禦向戰略相持的歷史性轉變,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
  • 銘記英烈 傳承精神
    「我出生在尹靈芝鎮,作為尹靈芝烈士的家鄉人,我有義務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接受採訪時安然告訴記者,講好英烈故事,才能更好地激發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的正能量。  2010年,大學畢業後的安然經常到尹靈芝烈士紀念館參加各種活動。講解員繪聲繪色地講解,讓她牢牢記住了戰鬥歷史、英雄故事,也為她從事志願講解工作埋下種子。同年,她成為尹靈芝烈士紀念館義務講解員。如果說,成為一名志願講解員是興趣使然,那麼堅持10年依然初心不改就是責任所系。在安然看來,講解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傳承紅色精神。
  • 85後明星齊聚《新雪豹》 被封"鮮肉版抗戰英雄"
    相對以往抗日題材劇的男女主角,《新雪豹》裡完全就是鮮肉版的抗戰英雄。  不過,雖然《新雪豹》的主創們都是85後,在抗戰題材劇中算小鮮肉,但事實上,他們個個都是「抗戰專業戶」,來頭可不小。就拿男一號周衛國的扮演者張若昀來說,不僅在舊版的《雪豹》中飾演了同是抗戰英雄的周衛國的弟弟——劉志輝,更是在2011年的勵志革命劇《黑狐》中飾演男一號方天翼,在2013年的抗戰題材電視劇《靂劍》擔任主演飾嚴頌聲。在抗戰題材中這麼「高質高量」的表現,難怪連自己的親爹《新雪豹》的導演、編劇兼製作人需要借兒子「上位」勸動張若昀來飾演周衛國。
  • 紅色故事傳承沂蒙精神
    傳承革命精神,共享創新發展。「全國首屆踐行紅色精神黨媒宣傳·沂蒙行」融媒活動近日在山東臨沂啟動。在這場由中國報業協會和中共臨沂市委主辦的活動中,追尋革命先輩的行跡,重走紅色革命地標,感悟紅色思想的強烈脈動,成了參與者最為強烈的感受。
  • 19:30《新雪豹》小鮮肉版抗戰英雄即將霸佔小屏幕
    在宣傳之初,《新雪豹》就提出了「偶像式抗戰劇」的概念,而縱觀《新雪豹》的主創陣容:張若昀、高洋、毛曉彤、吳承軒……無一例外都是85後。用《新雪豹》導演張健的話來說 「演員是一水兒的85後小鮮肉,綜合考慮了長相皮膚身材等必要元素,男孩女孩要有偶像氣質,用90後的話來說,就是『顏值』極高。」 相對以往抗日題材劇的男女主角,《新雪豹》裡完全就是鮮肉版的抗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