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英雄,是中國抗戰第一人,毛主席大力讚賞他的抗戰精神

2021-01-16 娛樂情報顧問

當年抗戰時期,全國人民奮起反抗,群情激奮,湧現出了大批的抗日英雄。相信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朋友們一定對馬佔山的名字十分熟悉,沒錯,馬佔山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

1885年馬佔山出生於吉林的一個貧苦家

庭,因為從家家境貧寒,所以馬佔山在很小的時候就給地主放馬生活。但是在他18歲那年因為一場意外,馬佔山決定離家出走,出去闖一番天地,這時候走投無路的馬佔山上了山當了土匪。馬佔山很擅長打仗,所以他很快就獨自佔山為王,有了自己的勢力。

1905年,馬佔山積極響應收編,成了名正言順的遊擊隊。辛亥革命爆發後,馬佔山的部隊再次被改編為了騎兵二旅。

其實早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馬佔山就已經開始了抗日活動。那時候馬佔山正在黑龍江任職,但是由於日本人的打壓,馬佔山不得已做了未滿軍政的部長,但是馬佔山不滿在自家的地盤被日本人欺負,所以馬佔山開始奮起反抗,不斷地給予日本人以沉重的打擊。馬佔山也成為了黑龍江地區第一個抗日的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抗戰第一人。

待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之後,馬佔山的抗戰熱情被徹底激發

。可沒想到全心全意打鬼子的馬佔山卻遭到了蔣介石的排擠,馬佔山很失望。但是馬佔山的抗日熱情絲毫沒有熄滅,他輾轉來到延安訪問,還受到了毛主席的熱情款待。當時毛主席在延安熱情接待了馬佔山,並且大力讚賞了馬佔山的抗戰精神。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抗日第一人,最後向日本投降,但毛主席仍十分尊敬他
    如今我們說起中華民族的抗日,特別是提到打響抗日第一槍的,總是忘不了馬佔山,其中電影《江橋抗戰》就是專門講述他的故事。馬佔山於1885年出生於如今吉林的一個牧民家庭,是地道的滿族人。他自幼牧羊,練就了剽悍的體格。
  • 珍貴抗戰日記:泉州籍華僑辜俊英記下毛主席的接見情形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中共永春縣委軍事委員,年底帶隊攻打東溪陳鐵卿民團,遭到國民黨通緝,避往廈門時又找不到組織,遂浮海南渡馬來亞。抗戰爆發後,與粘文華(晉江人)、蘇棠影(同安人)、王宣化(南安人)共同發起組織星馬(新加坡和馬來亞)華僑抗日後援會(簡稱抗援會),領導星馬工人大罷工,被稱為星馬抗日「四君子」。
  • 抗日戰爭研究︱抗日神劇無法推動抗戰敘事,誤導受眾歷史觀
    以上三個方面不僅令其難以傳遞抗戰精神,反而因荒誕雷人貽笑大方。放眼全球不難發現,具有「神劇」特徵的戰爭類影視作品並非中國大陸所獨有,在歐美國家以及我國港臺地區也不乏其例。首先,「抗日神劇」不僅異化了抗戰題材影像敘事,也褻瀆了抗戰英靈與民族精神。儘管這類影視劇的創作並非出於惡意,但從實際傳播效果看,卻嚴重違背了政府扶持抗戰劇的初衷。政府的主要訴求原本在於通過抗戰劇進一步向民眾宣傳抗戰精神,增強民眾在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85後明星齊聚《新雪豹》 被封"鮮肉版抗戰英雄"
    鮮肉版抗戰英雄 年紀輕來頭不小  《新雪豹》是以中國第一支陸戰特種部隊「雪豹」的締造者周衛國的成長故事為視角,講述了戰爭年代知識分子成長為特種軍人英勇抗日的故事。在宣傳之初,《新雪豹》就提出了「偶像式抗戰劇」的概念,而縱觀《新雪豹》的主創陣容:張若昀、高洋、毛曉彤、吳承軒……無一例外都是85後。
  • 榮耀 一個家族的抗戰記憶(圖)
    時隔30年後,他和家人再次返回河北老家,不僅尋找夢中的故園,體味久違的鄉愁,更為追溯一段塵封日久的家族記憶,傳承一份彌足珍貴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這場戰爭給我們家族留下了永遠的傷痛,也留下了永遠的榮耀。據家譜記載,當時家族中有22人入伍,師級6人,團級5人,營級以下11人,有共產黨軍官,有國民黨將領,有的戰死沙場。
  • 19:30《新雪豹》小鮮肉版抗戰英雄即將霸佔小屏幕
    《新雪豹》(《雪豹堅強歲月》)將於今晚19:30登陸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作為經典《雪豹》的翻拍片,《新雪豹》一經曝光便備受關注。在宣傳之初,《新雪豹》就提出了「偶像式抗戰劇」的概念,而縱觀《新雪豹》的主創陣容:張若昀、高洋、毛曉彤、吳承軒……無一例外都是85後。用《新雪豹》導演張健的話來說 「演員是一水兒的85後小鮮肉,綜合考慮了長相皮膚身材等必要元素,男孩女孩要有偶像氣質,用90後的話來說,就是『顏值』極高。」 相對以往抗日題材劇的男女主角,《新雪豹》裡完全就是鮮肉版的抗戰英雄。
  • 5本抗戰軍事小說,現代特種兵穿越抗日,一人一槍打鬼子滅漢奸!
    5本抗戰軍事小說,現代特種兵穿越抗日,一人一槍打鬼子滅漢奸!大家好,我是巖巖聊影視,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今天的你還好嗎?書荒了沒有呢?書荒黨可以點個關注每天都推文哦,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5本抗戰軍事小說,現代特種兵穿越抗日,一人一槍打鬼子滅漢奸。快來看看吧!第一本:《抗日之英魂不朽》——九屠簡介:「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
  • 「抗戰劇過度娛樂化不得發證」 廣電總局日前針對「抗日神劇」發布...
    時光網訊 中國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非常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出現很多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因此被網友稱為「抗日神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近日登載了一條消息,顯示出主管部門將對抗日劇出現的各種不良傾向再次進行監督和整治。
  • 抗戰老兵馬扶增:大掃蕩後 他在敵後秘密抗戰三年
    :參軍後,他在冀中軍區抗日家屬學校學習。1942年日軍大掃蕩後,抗校被迫分散,他留在敵佔區堅持抗戰,進行地下聯絡、鋤奸等敵後工作。抗戰勝利後,他轉戰東北。  「敵後工作真艱苦。家不敢回,村不敢進,那幾年真的太難熬了,但我堅持了下來。」2日下午,在位於啟明東路的77200部隊洛陽幹休所,馬扶增老人回憶起70多年前的抗戰經歷時,再三感嘆。
  • 淞滬抗戰爆發後,他的父親剛去世,他穿著孝服就奔赴前線
    說到王敬久這個名字,在近代歷史的舞臺上也算是響噹噹的,畢業於黃埔一期,是大佬顧祝同的心腹愛將,官至陸軍中將,還曾擔任中央警衛軍第1師師長,負責保衛首都南京的安全,足見蔣介石對他的信任。王敬久第一次成為英雄,是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淞滬抗戰爆發後,中央警衛軍第1師改編為第5軍87師,師長是由第5軍軍長張治中兼任,而副師長就是王敬久。
  • 他從小就被日本人培養,做日文翻譯,抗戰結束後卻成了民族英雄
    在艱苦的抗戰時期,千千萬萬英雄好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誓死抵抗。這14年的艱苦奮鬥中,最值得我們敬仰和銘記的,是那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英雄先烈們。最使我們感到厭惡和羞愧的,就是背信棄義的漢奸們。漢奸已成為各種抗日題材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人數多,而且所作所為絲毫不亞於日本軍。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電影《八佰》熱映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參觀地點。而我們廣東也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之一,銘記抗戰歷史、緬懷抗日英烈,廣東人身邊就有不少值得去「打卡」的地方。
  • 123年的白鶴拳,傳承的不僅是武魂,更是抗日英雄的愛國精神!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謹以此片,紀念「閩南抗日大刀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日軍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民族性的侵略,同年8月淞滬會戰打響......而在當時的漳州,捷元堂第二代掌門白鶴拳賞師張楊華,正組織訓練閩南抗日大刀隊,委任國術省考冠軍張日章為隊長,帶領「閩南抗日大刀隊」奔赴淞滬戰場保家衛國。
  • 抗戰時期的「重慶之蛙」
    而當時已經在重慶開播的「中央短波廣播電臺」(1940年1月定名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6月被併入「中央廣播電臺」。自此,戰時的「中央廣播電臺」兼具對內廣播和對外廣播兩種職能,一個電臺兩個牌子:對內以「中央廣播電臺」的稱號對全國進行抗戰宣傳、鼓舞軍民士氣;對外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名義宣傳中國抗戰,爭取國際上的支持。
  • 抗戰時期的海南中學:免費掃盲 宣傳抗日救國道理
    編者按:今年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海南中學(原名私立瓊海中學)師生與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一道同仇敵愾,投身於那場偉大的反抗侵略、捍衛民族獨立自由的戰爭中,書生意氣,慷慨弦歌,為喚醒民眾、保衛家國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除去戰鬥和救死扶傷,白求恩還是寫作者,他這樣記錄中國抗戰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獻身中國抗日戰爭82周年。1938年的1月8日,白求恩在北美的嚴寒中登上了援華抗日的徵程。其時,他剛從引發世界大戰的馬德裡戰場返回美-加募捐支持西班牙人的抗爭。可是在北美,他得知了中國人民抗戰爆發的消息。中國人在抵死求存,這個不死的民族生命岌岌可危!白求恩發現那時中國比西班牙更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戰場醫療救護條件更差。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臺灣代表中國正統的地位,就此發生了改變。也正基於此,在小蔣的授意下,「四大抗戰經典」正式出爐,想以此來在精神層面維護自身才是正統的形象。所以,這個系列既在史實方面很嚴謹,又在意識形態方面帶有濃厚的宣傳意識。今天再來看這個系列,完全可以拋開政治宣傳的精神頭,只來看取其中對於歷史現實的嚴謹的態度,也就夠了。
  • 國軍廣東敵後抗戰史記
    筆者前作《國軍敵後抗戰史記》中,曾提及廣東敵後抗戰;但當時史料較少。近期收集到新的史料,故單獨一文講述國軍廣東敵後抗戰的歷史,並含軍統,第三方武裝和中蘇中美空軍轟炸廣東敵後。以紀念國軍敵後抗日英烈。
  • BTV牽手搜狐開啟紀念抗戰節目網際網路+時代
    千龍網北京8月18日訊(記者 張志興)14日下午,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首都網際網路協會召開2015年度第15次評議會。會上,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和搜狐網聯手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節目網際網路+啟動儀式,首批上線的是專題片《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
  • 王雷領跑新紅劇抗戰青年團 《劉黑仔》地面熱播
    劉黑仔與日寇對決  搜狐娛樂訊 抗日傳奇劇 《東江英雄劉黑仔》 正在上海新聞綜合頻道、湖南經視等地面臺熱播,當紅實力小生王雷在劇中飾演男主角劉黑仔,他帶領著四個好兄弟一起除暴安良、熱血抗日,不僅收視成績喜人,還被譽為新紅劇抗戰青年團的領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