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瀋陽5月28日電(記者張倵瑃 徐祥達 鄒明仲)當K7328次列車駛抵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時,一眼就能看到有座高大的土山聳立在鐵路橋旁,不時有大卡車在盤山路上行駛。一位乘客告訴記者:「這可不是一般意義的土山,這是我們阜新的『特色』煤矸石山。」
從這座高聳的矸石山往後望去,是綿延百裡的矸石山脈,從新邱區一直延伸到清河門區。
煤矸石也可以堆積成山?沒錯。阜新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1890年,阜新人在新邱區發現了第一鍬露頭煤,這片土地上從此掀開了煤炭開採的歷史。從清末光緒年間到本世紀初,阜新市經過一百多年的煤炭開掘,留下了巨型矸石山和粉煤灰大型堆放場,總堆積量達到20多億噸。
在蜿蜒起伏的矸石山下,有一位新「愚公」,她發誓要一步一步把矸石山「吃掉」,要千方百計把這些廢棄物打造成有價值的「寶貝」,還子孫後代一個「青山綠水」。她就是孫秀芹,當地人都親切地叫她「孫二姐」。
生在矸石山下,立志移走矸石山
在阜新市新邱區天合環保建築材料廠見到孫秀芹時,她正在洗衣服,樸實的外表、普通的著裝,讓人很難想像出她就是人們口中那個敢想、敢闖的孫秀芹。
「我落地就生在矸石山底下。」孫秀芹說,「咱們阜新這個地方愛颳大風,當年一颳風,矸石山上的煤灰就四處飛揚;天熱的時候,矸石山某些地方還會自燃,氣味刺鼻。打我記事起,家裡人說話總是嘶啞聲,嗓子裡從來沒透亮過!」
煤矸石,是掘進、開採和洗煤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物,是煤的伴生廢石,到目前為止,煤矸石的堆積和汙染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它佔用大量農田,嚴重汙染城市環境和地下水。「以前阜新有個笑話,我們這裡沒有白鴿子,只有灰鴿子,一颳風,天就黃澄澄、霧蒙蒙的,白鴿子看著也是灰的。」孫秀芹笑著說。
「要是能把煤矸石山移走多好!」孫秀芹說,她打小就有這個夢想,「誰不想生活在鳥語花香的地方呢?」
「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秀芹說,她最初是做煤炭生意的,往發電廠送煤。發電廠擴建,廠裡領導問她,能不能把發電廠燒煤的廢棄物粉煤灰「處理掉」。
孫秀芹動了一番心思,承包了一家燒磚廠,打算將粉煤灰作為燒磚用的「土」。可是,怎麼才能做出粉煤灰磚?那些年,她到處取經,只要國內召開這類經驗交流會她都參加。
2002年,經過反覆實驗,孫秀芹帶著工人用粉煤灰與煤矸石混合制坯,在老式輪窯內燒制出了紅色的成品磚。
「當時,還需要把磚坯子露天晾曬,燒磚的設備很先進,但是窯不行,是『大馬拉小車』。」孫秀芹說,「我想,這不行,還得改造,我的目標是從這邊把磚坯子放進去,那邊出來就是成品紅磚。」
為了這個目標,孫秀芹四處打聽,在2009年,她在山西省引進了烘乾、焙燒一體的一次碼燒隧道窯,真正實現了「制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孫秀芹介紹,去年全年,她的廠生產了1.6億塊磚,消耗煤矸石和粉煤灰100餘萬噸。
把每一絲餘熱、每一滴廢水都用起來
在孫秀芹的廠區,綠樹成蔭,種植著各類花卉和果樹。孫秀芹自豪地為記者介紹起廠子的歷史。「從2010年到2016年,我們每年建一個窯,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在當地引起了很大轟動。」
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孫秀芹琢磨起了能源的循環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製成的磚坯是可燃的,在窯裡只需點燃即可,溫度非常均勻。」孫秀芹由此想到,能否把燒磚的餘熱利用起來呢?
「我們這個地方冬天很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餘熱來供暖,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全年生產,工人能多拿好幾個月的工資,我也能增加效益。」2009年,孫秀芹建成了用燒磚窯餘熱為車間和辦公樓供暖的管道系統,真正實現了全年不停工。
嘗到甜頭的孫秀芹又在琢磨,那些熱源還能幹點啥呢?一次,聽一位造紙行業的同學說,造紙需要大量蒸汽源,她就立刻和這位同學商談將造紙廠挪到自己公司來……去年11月,天合材料廠成功產出第一軸生活用紙,目前已經累計產出200餘噸。孫秀芹告訴記者,在這條生產線上,就連造紙產生的廢水都沒浪費,通過管道循環到制坯車間,用於攪和粉煤灰、煤矸石,做磚坯。
現在,孫秀芹的餘熱發電項目也開始運轉起來,形成熱源循環利用,從之前的單一制磚到供暖、造紙和發電,產品從磚到紙到電能。孫秀芹的磚廠已經實現了「制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造紙不排水,發電靠餘熱」。
「這個產業很有『嚼頭』。」孫秀芹說,她的6條窯已經井井有條地安排了起來,兩條用來供暖,兩條用來造紙,兩條用來發電。「兩年以後,我要對這六條窯進行經濟分析,哪個利潤最大?分析結果將作為我進一步擴大生產時的參考依據。」這就是孫秀芹的循環經濟學。
從人見人厭到「香餑餑」,煤矸石實現華麗轉身
在孫秀芹的辦公室,她興衝衝地找出自己收藏的一本介紹紅磚建築藝術的書,邊翻邊對記者說:「你看這多漂亮,誰能想到咱們眼裡普通的紅磚也能造出這麼漂亮的房子來!」
下一步,孫秀芹打算鑽研紅磚的藝術創造利用,把環保紅磚的價值進一步擴大,「我想在我的廠裡建一個樣板房,就用我自己家產的紅磚,讓別人都看看,紅磚也有大價值呢!」
孫秀芹介紹,用煤矸石粉煤灰制出的紅磚品質好,重量輕,保溫性能強,很熱銷。「最近天津的客商還給我打電話,要訂購我的磚呢。」孫秀芹驕傲地說,「以後要把我家的磚賣到南方去!」
「我就是對這個感興趣,想鑽進去。」孫秀芹說,「咱們阜新有的就是煤矸石,我就想著應該把自己最大的劣勢變成優勢,把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廢棄物也變成資源,再變成產品,最後形成區域優勢!」
阜新市委書記張鐵民說,在阜新,還有很多像天合環保一樣的企業,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著煤矸石的環保再利用。目前,阜新市新型建材企業已發展到105家,主要產品有煤矸石燒結磚、煤矸石燒結多孔磚、建築砌塊、路面磚、牆面磚等,新型建材在短短數年內迅速成長為阜新市四大新興產業之一。
今年1月,阜新市專門成立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阜新市煤矸石與粉煤灰綜合利用規劃》,推動阜新市煤矸石與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按照方案,到2020年,實現煤矸石年利用能力2500萬噸、粉煤灰年利用能力500萬噸的目標。
離開孫秀芹的廠子正值上午10點,外面天氣很好,陽光灑在不遠處的矸石山上,原本有些模糊的矸石山脈也清晰了起來。正因為阜新有一群像孫秀芹這樣的新「愚公」,阜新的百裡矸石山才能「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