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奇異死亡恆星 藏有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它就存在於一顆死亡恆星的體內,這顆死亡恆星直徑僅有不到19公裡,卻擁有與太陽相當的質量。這顆恆星的編號是SGR 0418+5729,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

  【科技訊】12月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它就存在於一顆死亡恆星的體內,這顆死亡恆星直徑僅有不到19公裡,卻擁有與太陽相當的質量。


  這顆恆星的編號是SGR 0418+5729,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其擁有強度異常弱的磁場。然而近期利用歐洲空間局(ESA)的XMM牛頓空間望遠鏡開展的研究卻顯示它的磁場不僅不弱,而且很有可能是迄今存在於已知宇宙範圍內強度最高的磁場。天文學家估算認為其磁場的強度相當於家用電冰箱關門磁條強度的20萬億倍。

  這顆死亡的恆星屬於中子星的一種,被稱為磁星,這是一顆生前擁有巨大質量的恆星在崩塌爆炸之後留下的殘骸內核。這種內核密度極高並高速旋轉,在此過程中產生劇烈的X射線或伽馬射線輻射。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義大利帕維亞高等研究院的安德裡亞·特裡戈(Andrea Tiengo)博士表示:「所有的數據都顯示這顆磁星擁有所有其同類中最弱的磁場強度。」他說:「我們認為其磁場強度要比一般的磁星低100倍左右,要理解這一結果是一大挑戰。然而,我們現在開始懷疑磁星SGR 0418的內部事實上可能蘊藏著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得多的磁場,其強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現有的分析手段極限。」

  物理學家們認為磁星磁場強度的上限大約是10萬萬億高斯,但到目前為止還從未在宇宙中找到這樣的案例。特裡戈博士表示:「平均而言,這個磁場可以顯得非常弱,這正是之前的研究所認為的結果。然而現在我們得以窺探這顆磁星的地表精細結構,從而發現其超強磁場的屬性。」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方法將在未來幫助發現更多類似的隱藏在宇宙之中的磁星。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宇宙古老恆星 第一代恆星重現宇宙奇蹟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HK巡天發現了第一顆鐵含量為太陽萬分之一的恆星,而天文學家通過HES發現了另一顆恆星HE1327-2326——直到不久前它都是已知鐵含量最低的恆星。它的鐵含量比太陽低50萬倍,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最近的斯隆數位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和南天的名為SkyMapper巡天由發現了更多貧金屬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異恆星:怪在它吞噬附近恆星
    日前,據外媒CNET援引《自然天文學》雜誌報導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異的恆星,距離地球約150光年,其化學成分不同於以往發現的任何一顆恆星,被稱為WD J055134.612 + 413531.09(簡稱WDJ0551 + 4135)。
  • 宇宙最大恆星能有多大?太陽宛如一粒塵埃-太陽,恆星,宇宙 ——快...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能裝下130萬個地球,要知道有超過70億人居住在地球上。因而,太陽的個頭非常龐大,超乎我們的想像。然而,與宇宙中的眾多其他類型恆星和天體相比,太陽又是微不足道的。當然,我們的太陽並非個頭最小的恆星(這個頭銜屬於紅矮星),但它絕對遠非最大的恆星。那麼,恆星究竟能有多大?
  • 宇宙中最強的能量是什麼,它的威力有恐怖?
    通俗簡單的答案是:宇宙中最強能量爆發是超新星大爆發和伽馬射線暴。這是單個天體或者宇宙中任何單個的物體所能發出的能量。這種能量除了宇宙大爆炸時所發出的能量。實際上,超新星大爆炸和伽馬射線暴既是一回事又是兩回事。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來自錢德拉宇宙演化調查的項目科學家發現在宇宙大約12億歲時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些星系核的樣本記錄了宇宙早期黑洞的成長過程,科學家通過活動星系核的研究了解到宇宙早期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情況,並釋放出高速移動的帶電粒子噴流。
  • 被稱為失敗的恆星!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
  • 中國科學家發現5顆由奇異物質構成的行星!
    天文學家最近宣布發現5顆奇特的行星,這些行星由地球上前所未見的物質構成,一湯勺重量高達400萬億克!8月29日在線提交《天體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中,中國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耿晉軍介紹了上述發現。我們知道構成常規物質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構成。
  • 「多元宇宙」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奇點爆炸產生很多「小宇宙」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近日,有科學家提出了有關於黑洞的新觀點,認為宇宙中最原始的黑洞,或許都與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伴隨著宇宙膨脹而形成的「小宇宙」有關,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宇宙中最強大的四種力量,一種比一種更強大
    黑洞是「上帝被除以零的力量」科學家認為,所有星系的核心,都是超大質量的黑洞。超大黑洞質量=100萬倍至100億倍的太陽質量。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大約相當於400萬至500萬個太陽,就統治著銀河系1000億-4000億個恆星及無數的其他星際物質,如果是100億倍的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其力量無法預估。
  • 卻有著超強磁場
    卻有著超強磁場行星的光環一般情況下是有冷凍氣體和塵埃共同組成的,其色彩有構成行星光環的物質顆粒大小決定的,構成行星的光環的微粒體積不同對白色太陽光的散射程度就有差異,體積較大的微顆粒對太陽光的散射接近色譜紅色區域,而體積小的微粒則靠近藍色,而經過對宇宙的探索,自帶光環的行星有木星,土星等等。但是很多光環都是在行星的腰部的,但是你們有沒有見過頭頂有光環的行星嗎?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為何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就變黑了?
    我們處所的銀河系估測恆星的數量就有1000-4000億個,而在可觀測宇宙範圍內,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起碼有數萬億個之多,那麼理論上在半徑為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內,恆星的數量可以達到10^23這樣的級別。
  • 有幾位韓國科學家就質疑「宇宙膨脹說」,他們認為宇宙膨脹說是不...
    除了奇點大爆炸,還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理論,就是「宇宙膨脹說」,曾經有一位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的行星有」紅移現象「,進而得出了宇宙膨脹的理論,認為所有的星星都在離我們遠去,宇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在膨脹的氣球一樣
  • 距地88光年,一個完美的恆星系統被發現,這裡不缺「超級地球」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上近日刊登的一篇科學報告,在距離地球88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恆星系統,目前已知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擁有6顆行星,和太陽系非常相似,科學家們稱它為HD 158259。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 法新社巴黎9月2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發現神秘的「中等質量」黑洞》的報導,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科學家9月2日宣布發現了一個黑洞,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黑洞,根據人們目前對「怪物」黑洞的理解,這個黑洞根本不該存在。
  • 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健壯的恆星耀斑也具有耗盡和破壞大氣氣體(如臭氧)的能力。如果沒有臭氧,有害水平的紫外線(UV)可以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從而減少了其掩藏表面生命的機會。通過將3-D大氣化學和氣候模擬與來自遙遠恆星的火炬數據相結合,一個由西北領導的團隊發現,恆星耀斑在行星的大氣層和宜居性的長期演變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 科學家拍到飛行的「宇宙蝙蝠」,迄今為止最清晰的照片!
    歐洲南天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科學家最近拍到一張酷似蝙蝠在飛行的星雲圖片,而它的綽號就叫「宇宙蝙蝠」(Cosmic Bat)。這是該星雲迄今最清晰的圖片。歐洲南天天文臺拍到NGC 1788星雲圖片,其外觀酷似飛行中的蝙蝠。
  • 宇宙到底有多大?
    受這種好奇和期待驅使,科學家們在1960年左右啟動了「奧茲瑪」計劃(德語:Projekt Ozma),以此尋找外太空文明,並且開展有關外太空生命的特別研究。這項研究也將涉及天體生物學和外太空生物學等學科。遺憾的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苦苦求索,人們仍然沒有發現有關外太空生命存在的證據。因此,有些人認為,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所謂的外太空生命事實上從未存在。
  • 太陽系中,天王星的磁場為何十分特別,科學家用了個名詞解釋
    不過相比之下,天王星的磁場更加特別而對他磁場的測定,就不得比到旅行者2號探測器,曾經這也是一個搭載著重要使命前往宇宙未知深處的探測器,但是在離開太陽系之前,旅行者2號曾經光顧過天王星,並且將上面的資料源源不斷的傳輸到地球上,使得天王星上的秘密第一次被揭開,同時發現他地磁的特別之處,因為他不在行星的中心位置上。
  • 宇宙中壽命最長的恆星能有多長?
    一般情況下,恆星的壽命和恆星的原始質量呈反相關,也就是恆星質量越小壽命越長,對於M型恆星來說,其主序星壽命最長的超過2000億年,比我們宇宙的年齡還長很多倍。  我們宇宙被數不清的恆星照耀著,星系之所以發光,也是數以億計恆星的貢獻,比如我們銀河系內就有近2000億顆恆星,我們太陽只是其中毫不起眼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