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失敗的恆星!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2021-01-11 快科技

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

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

這些公民科學家團隊利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等,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95個之前未發現的天體,它們被稱為褐矮星。

褐矮星是構成類似恆星,但質量沒達到0.08倍太陽質量,不足以在核心點燃聚變反應的氣態天體。褐矮星是質量介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的天體,由於這一原因褐矮星非常黯淡,要發現它們十分困難和複雜。

褐矮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它由於質量不足無法成為燃燒的恆星,但其質量仍遠大於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天文學家在這些古怪的星球上發現了巨大的類似行星的風暴,這些古怪的星球上發現了巨大的類似行星的風暴,這種風暴足以與木星上的大紅斑風暴媲美。

由於褐矮星會隨時間的推移冷卻下來,該星球上氣態的鐵分子就會濃縮成液態的鐵雲和鐵雨。隨著進一步的冷卻,巨大的風暴就會掃過這些雲層,讓明亮的紅外線逃逸到宇宙中,因此其並不容易被發現。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表示,褐矮星的溫度越低,它的可見光波段的亮度就越小,當時它們離太陽越近的時候越容易被發現。

而此次的研究也說明,我們對太陽附近的探索仍然有許多未知領域,而公民科學家也是優秀的天文科學家。隨著對褐矮星的研究不斷深入,能夠讓我門對低質量恆星形成的過程有進一步的了解。

相關焦點

  • 被嫌棄的褐矮星的一生:只因為它恆星行星傻傻分不清|錚錚有聲
    行星在科學上比較新也比較嚴格的定義是:(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2)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3)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衛星則是圍繞行星運轉的天體。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銀河系已知最小恆星在距離我們600光年之外的地方,存在著一顆銀河系中最小的恆星——EBLM J0555-57Ab。
  • 木星的體積比最小的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不能成為恆星呢
    銀河系中處於主序階段最小的恆星是EBLM J0555-57Ab,它是一顆距離我們有600光年遠的紅矮星。雖然它是主序恆星,但它的體積卻非常小,平均半徑只有5.9萬公裡,只比土星要大一點。太陽系中有兩顆天體比它還大,一顆是太陽,另一顆也是充滿氫氣的木星。
  • 木星比銀河系中某些恆星大,那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成恆星呢?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CI實驗室)出於這個原因,木星有時被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但是,木星作為太陽系成員,基本上不可能成為一顆恆星。您會看到,恆星和行星是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機制誕生的。當星際分子雲中的密集結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塌時,便會誕生恆星! 恆星會在稱為「雲崩潰」的過程中進行旋轉,當它旋轉時,它會將更多的材料從周圍的雲中繞進恆星吸積盤中。
  • 仰望星空系列之六,宇宙恆星千萬億,這樣分類總算梳理清楚了
    當原恆星吸積的質量足夠大,內部溫度達到一千萬開爾文,氫核聚變開始,內部輻射壓抵抗重力導致的塌縮,達到一個流體靜力學平衡,恆星誕生並趨於穩定,恆星演化的第二階段——主序星階段開始了。晚年恆星紅特超巨星大犬座VY以上恆星不管壽命長短,從出生到死亡終究是有其壯烈的一生。但也有部分命途多舛的原恆星還沒形成恆星就夭折了,原恆星演化失敗後形成的星體被科學家稱為褐矮星。
  • 恆星冷知識,天狼星不是最亮的,紅矮星也不是你未來的家
    發現冷知識,解凍冷芝士,增漲你姿勢。我是狐狸弟弟。現在的人很少在夜空仰望星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因為你們根本看不見星星,有的時候,甚至太陽都看不見。天上的星星知多少?冷知識二:恆星是有N個等級的從最高40000度的熾熱恆星,到最低2000度的冷星,分為七個等級,O、B、A、F、G、K、M,O類是最燙的恆星,M類恆星溫度最低,又在每個級別之間,分為11個小等級。我們的太陽,屬於G2類恆星。冷知識三:褐矮星,不是恆星褐矮星,不歸屬OBAFGKM任何分級。
  • 科學家發現奇異死亡恆星 藏有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它就存在於一顆死亡恆星的體內,這顆死亡恆星直徑僅有不到19公裡,卻擁有與太陽相當的質量。這顆恆星的編號是SGR 0418+5729,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  【科技訊】12月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它就存在於一顆死亡恆星的體內,這顆死亡恆星直徑僅有不到19公裡,卻擁有與太陽相當的質量。
  • 科學家發現宇宙古老恆星 第一代恆星重現宇宙奇蹟
    而幾百萬年後,當它們以劇烈的超新星爆發結束生命時,釋放出了更重的元素,輔助下一代恆星的形成。這些重元素,如碳、鈣和鐵,被天文學家統稱為金屬。金屬有助於坍縮的氫氦氣體雲輻射熱量,從而使得產生質量較小、壽命較長的恆星成為可能。恆星被天文學家以金屬元素含量多少分成三個星族,其中金屬含量最高的是星族I。第一代恆星爆發後,第二代恆星——星族II中最小的那些,仍然存在於銀河系和近鄰矮星系中。
  • 我們知道恆星有大有小,那黑洞也有嗎?如果有,又有多大呢?
    個頭最小的恆星被認為大小相當於太陽的0.04倍,也就是差不多有80個木星那麼大。而有一種叫做褐矮星的天體,由於質量不夠大不能引起內核的熱核反應,所以它只能是一顆質量比較大的行星。褐矮星和行星之間的區別被認為相當於質量上相差了13個木星。離我們最近的紅矮星是一顆質量相當於木星130倍的比鄰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異恆星:怪在它吞噬附近恆星
    日前,據外媒CNET援引《自然天文學》雜誌報導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異的恆星,距離地球約150光年,其化學成分不同於以往發現的任何一顆恆星,被稱為WD J055134.612 + 413531.09(簡稱WDJ0551 + 4135)。
  • 宇宙最大恆星能有多大?太陽宛如一粒塵埃-太陽,恆星,宇宙 ——快...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能裝下130萬個地球,要知道有超過70億人居住在地球上。因而,太陽的個頭非常龐大,超乎我們的想像。然而,與宇宙中的眾多其他類型恆星和天體相比,太陽又是微不足道的。當然,我們的太陽並非個頭最小的恆星(這個頭銜屬於紅矮星),但它絕對遠非最大的恆星。那麼,恆星究竟能有多大?
  • 有種「公民科學」,可以玩出來
    讓公眾通過玩遊戲參與科研項目,是「公民科學」的一種實現形式。人類自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突然之間就發現:地球變小了。兩個遠隔重洋的陌生人,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就同一個問題進行熱烈討論;互不相識的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也可以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科學家們利用網際網路把普通人的力量匯聚起來,用於解決科學研究上的困難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公民科學」。
  • 科學家揭開藍色星雲神秘面紗:一顆類太陽恆星吞噬較小伴星
    新的發現表明,它可能是已知的最年輕的兩顆恆星合併為一的例子。2004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物體——Blue Nebula,當中有一顆中央恆星,被稱為TYC 2597-735-1。由此展開了一項任務,想要弄清楚圍繞這顆名為TYC 2597-735-1的恆星形成的一圈藍色的光,到底是什麼導致的。
  • 「跳舞」的恆星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自從我們第一次破解引力的秘密之後,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對引力進行測試。引力的新發現可能會開闢新的物理學前景,甚至可能是發現它的本質。引力一個最基本的方面是它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隨距離減弱。距離每增加一倍,引力就會減少四分之一。距離增加四倍,引力相互作用的強度僅為以前的十六分之一。這就是引力的距離平方反比性質,是科學家對引力的第一批推論之一。
  •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2019年科學家公布了第1張黑洞的照片,讓我們首次看清了黑洞的真實面目,一則關於黑洞的研究報告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知,科學家更是表示這樣的黑洞在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
  • 距地88光年,一個完美的恆星系統被發現,這裡不缺「超級地球」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上近日刊登的一篇科學報告,在距離地球88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恆星系統,目前已知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擁有6顆行星,和太陽系非常相似,科學家們稱它為HD 158259。
  • 新恆星河和發現新生星系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時間把夢塗黑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新恆星河和發現新生星系。又窄又暗的新恆星河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發現一條新恆星河既窄又暗。根據加州理工大學新發布的新聞簡報,天文學家在離地球7600光年處發現了一條窄的恆星河流,它以至少45°角橫過北方天空,形成一個巨型弧跨越在銀河系的圓盤上。
  • 恆星耀斑: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2013年5月15日,太陽動力學觀測臺(SDO)在太陽耀斑達到峰值時拍攝到了一個X1.2級太陽耀斑圖片來源 NASA/SDO這項新研究名為 "耀斑引發的大氣化學過程對宜居帶內巖質行星的持續性影響"。該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主要作者是美國的西北大學博士生Howard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