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數字鴻溝」 助老服務更貼心,上海市肺科醫院推進系列助老舉措

2021-01-22 新民晚報

圖說:上海市肺科醫院在門診一樓的自助服務區專設「老年患者助約服務點」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81歲的王老先生整個疫情期間都沒怎麼出門,不久前氣喘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到上海市肺科醫院想掛個專家號看病。可是卻被告知必須提前預約,當天的號都預約滿了。王老先生感到鬱悶,自己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知道怎麼預約掛號,豈不是白跑一趟?不過,在醫院「老年患者助約服務點」的協調幫助下,王老先生當天還是預約成功,雖然費了一些周折,但看上了病,沒有白跑。

自從去年疫情以來,為了防止人員聚集,減少患者等候時間,很多醫院採取分時段全預約就診措施,預約方式包括醫院App、電話、微信公眾號、第三方掛號平臺等。但是,這些便捷似乎離老年群體很遠。老年群體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遠不如年輕人,這些情況,對於無子女的孤老或者不與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來說,更加突出。

近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上海市肺科醫院根據老年患者在日常來院就診中反饋的困難與問題,及時梳理,幫助老年人越過「數字鴻溝」,改進多項服務舉措,積極開展診療服務過程中的 「兩條腿走路」,在積極倡導預約診療的同時,針對老年患者仍保留或開闢老年通道、人工窗口等傳統服務方式,讓老人不用掃碼、不會手機預約也能辦事。在肺科醫院的門診區域,最近還新增各項助老特色服務,採用人工協助老人預約、掛號繳費、諮詢分診等,讓老人的「慢速度」跟上網際網路的「快時代」。

「來,我來幫你,點這個就可以預約了……」,在醫院門診一樓的自助服務區「老年患者助約服務點」,76歲的李老先生拿著社保來到自助機前,就被穿著「藍馬甲」的引導員迎接過來,邊操作邊講解,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老人下次複診的專家號預約。拿著預約單,李老先生對引導員連說了好幾次「謝謝」。

在醫院門診,「藍馬甲」隨處可見。醫院門急診辦公室主任李愛武告訴記者,就診的老人很多,各診區的服務臺和門診便民服務中心儼然就是「老年服務諮詢站」,他們會接受老年人的諮詢,給老年患者提供人工門診預約、檢查預約以及病史列印等,都實現了一站式「通櫃」服務,減少了老人多窗口的往返,減輕他們在就診過程的無助感。

除了一樓,引導員們和「老年患者助約服務點」分布在各個樓層和區域,實現專人、專崗、專機,專門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服務,在人工掛號窗口,還設立「80歲以上的老人優先窗口」,在診區,也為老年人提供優先診療服務、設置愛心座椅。

李愛武說:「一方面,我們可以助力老年人趕上快時代,學會使用智能設備。另一方面,我們也通過服務,協助老人順利就醫。助老服務方面的工作醫院一直在做,現在為更好地服務老年群體,醫院設置『老年患者助約服務點』,服務臺功能整合以實現『通櫃』服務,都有醒目的標識便於老人尋找,從位置、標識、服務內容等方面更加貼近老年人群體的需求。」

醫院門診部護士長史蘇霞介紹,原先門診「便民服務中心」也向著多重助老功能轉變,除了解決老年患者的掛號就診需求、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外,服務中心還為不能完成自助輪椅租借的老年患者提供人工輪椅租借,以及提供老花鏡、雨傘、陪檢等服務。

上海市肺科醫院副院長張哲民表示,幾乎所有的公立醫院都積極發展微信公眾號,醫院依此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比如預約掛號、醫院科室介紹、患者體檢查詢、就診指南、住院須知、院內導航等等。這些欄目的設置,方便了患者就醫,不過仍有一些針對老年群體優化提升的空間。肺科醫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動足了腦筋,為了提升助老服務,提出醫院相關部門要以老年人的視角走一遍看病做檢查的流程,找找工作中有哪些是不方便的、有待改進的地方。「假如我是患者,我真實體驗一遍看病流程,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可以在細節上做更多。醫院的慢性病患者中本來就是老年人居多,在發展新技術的同時,也應當等一等步伐慢的老年人。」

肺科醫院院長艾開興認為,老年人出行不會用各種碼、不會預約已是社會問題,而在老年人常跑的醫療機構內,這個問題就更值得管理者關注。「我們應當幫助老年人享受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科技手段給他們帶來的便利,而不是將他們拋棄。任何發展的成果都應該是全社會共享,包括網際網路醫療也是。」艾開興說,現在,醫院的志願者和醫務人員很耐心教老年人用網際網路手段,而不是代為操作。「也許幫他預約一次很簡單,只要一分鐘,但他永遠也學不會。對愛學的老人,手把手地教他們下載、關注和註冊,麻煩這一次,方便很多次。」

首席記者 左妍 通訊員 孫輝

相關焦點

  • 上海市肺科醫院設立老人便捷人員
    在整個疫情爆發期間,81歲的王老先生都沒怎麼出去,前不久他又犯了喘氣的老毛病,他要到上海市肺科醫院掛專家號。但卻被告知必須提前預約,當天的車號都排滿了。王老先生悶悶不樂,他自己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知道如何預約掛號,豈不是白費力氣?
  • 石門民政:「六助」菜單貼心為老服務
    「如因意外或急病,需要提供緊急照護服務;因身體原因,需要幫助清洗衣被物品、清掃家庭衛生、理髮、剪指甲;因家中無人陪伴,需要上門送餐做飯……」,近日,這些基本的養老服務需求都列入了石門縣民政局出臺的「六助」菜單式為老服務舉措,並引起全縣熱議關注,這也是該局為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效果,強化為老服務質量
  • 上海市肺科醫院舉行防治結核病活動
    3月16-17日,由上海市肺科醫院和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核病防治分會聯合主辦,上海市醫學會結核病學專科分會、上海市防癆協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協辦的「2019年3.24華夏結核病論壇暨第20屆全國結核病診斷與治療新進展學習班」順利舉行。會議吸引了全國400餘位專家學者前來參會。
  • 上海市肺科醫院舉行防治結核病活動-結核病,肺科,上海市,新技術,位...
    3月16-17日,由上海市肺科醫院和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核病防治分會聯合主辦,上海市醫學會結核病學專科分會、上海市防癆協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協辦的「2019年3.24華夏結核病論壇暨第20屆全國結核病診斷與治療新進展學習班」順利舉行。會議吸引了全國400餘位專家學者前來參會。
  • 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引入上海肺科醫院專家資源造福市民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包月妃報導:推進省級醫聯體建設,將使優質的醫療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惠及更多的百姓。今年4月,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舉行加入上海肺科醫院專科聯盟揭牌儀式,正式成為上海肺科醫院醫聯體的成員單位。此後,上海市肺科醫院專家資源,將源源不斷地走入贛州市民中間,為解決贛州市民肺病難題助力。
  • 刷「卡」驗「碼」、人工助醫、便捷預約...普陀區中心醫院助老看病...
    刷「卡」驗「碼」、人工助醫、便捷預約......普陀區中心醫院助老看病更貼心 2021-01-13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要通知】上海市肺科醫院關於近期住院患者的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上海市肺科醫院關於近期住院患者的重要通知 2020-05-28 0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PP適老化改造 多通道助銀髮族不再受阻數字鴻溝
    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健康碼、網上辦公、網絡化服務等無接觸現象的產生,讓很多對智慧型手機使用不熟練的老年人體會到了數位化時代的不便。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無錫一張照片獲得了10萬個點讚,溫暖了被阻隔在「溝」對岸的「少數人」。當健康碼成為旅客出行必不可少的證明,無錫火車站為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專門開闢一個人工服務通道。
  • 彌合「數字鴻溝」,串起暖暖的幸福
    數位化浪潮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但眾多老年人,面臨橫亙在眼前的「數字鴻溝」,無所適從。90多歲老人被抬起識別人臉、坐公交不會掃健康碼被拒載、冒雨到社保局用現金交醫保不收等等,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頻頻引發關注。「智能時代」不能落下老年團體。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2.5億,其中將近2億的老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
  • 武漢市普仁醫院門診推出十大舉措
    2020年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天津多舉措深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鼓勵二三級醫院全科醫生服務基層...
    內容提要: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是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舉措,我市自2017年啟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以來,在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2400餘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全市每年籤約總人數保持在400萬人左右。
  • 肺科醫院這樣解決!
    報導以上海市肺科醫院為例,由於醫院實施「全預約就診」,老人要麼通過公眾號等手機渠道預約,要麼只能在醫院門診大廳的自助機器上預約,這些令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老人一籌莫展。 報導刊發後,引起肺科醫院高度重視。肺科醫院由於其治療病種的特性,老年患者較多,如何提供助老服務,保障老年人在醫院無障礙就醫尤為重要。
  • 嘀嗒出行推進「助老出行」 上線老年人優先派單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7日,嘀嗒出行宣布啟動「助老出行」專項行動計劃。在「計程車?新出行」面向全國展開的基礎上,嘀嗒出行以開放合作的創新思路,推進產業深度融合,讓老年人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的打計程車場景中都能更加便捷。
  • 交通部出實招助消除「數字鴻溝」 保障老年人便捷出行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 出行、就醫、購物、繳費……以往出門攜帶的大量證件正在被智慧型手機取代,智能化、數位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不過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快速增長,老年人在智能化服務方面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 貝殼公益為智慧助老加入新經紀力量
    線上打車、醫院掛號、網上購物……都要依賴手機,對於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來說,數位化反而帶來諸多困難,尤其在大中城市,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更加凸顯。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
  • 「六助」服務於一體 開創養老新模式
    魯網8月28日訊(記者 曹莎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隱珠街道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秉承「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工作理念,創新實施「天大的小事」為民服務工程,建設5處助老大食堂,積極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助推老齡事業加快發展。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濱海新村第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如期投入使用,並於8月27日舉行了啟用儀式。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致力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今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以下簡稱上海六院海口分院)又迎來一位骨科專家——江潮胤。作為一名全國知名的骨科專家及該醫院的業務副院長,剛剛踏上海南這片熱土的他,內心充滿了豪情與鬥志。他說,希望能夠紮根在這片土地,向世界尖端技術不斷靠攏,為海南百姓提供更專業、更高端的醫療服務。
  • 覽海投資:牽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借力公立三甲加速彎道超車
    公告顯示,覽海投資將委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對位於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的覽海康復醫院進行籌建以及建成後在學科發展、臨床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管理,使其成為長三角區域第一家以國際康復模式為主的康復醫院,主要為泌尿外科、眼科、骨科與運動醫學科和其他類別功能喪失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醫學康復治療服務。
  •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晉升「三乙」
    央廣網上海7月1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 曹黎靜)上海市衛健委最新公布等級醫院評審結果,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從二甲成功晉升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據了解,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是一家隸屬於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立綜合醫院。
  •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公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21家醫院...
    各區衛生健康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有關大學、中福會,市衛生健康委監督所,有關醫療機構: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院評審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依據《上海市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8年版)》和《上海市三級兒童醫院評審標準(2019年版)》等三級專科醫院評審標準,經市醫院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