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孫輝3月16日報導:2019年3月24日是第24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宣傳主題是「It’s Time!」,提醒全球緊急採取行動,促進對結核病防治、科學研究、資金籌備及人權保障等方面的承諾和行動。
3月16-17日,由上海市肺科醫院和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核病防治分會聯合主辦,上海市醫學會結核病學專科分會、上海市防癆協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協辦的「2019年3.24華夏結核病論壇暨第20屆全國結核病診斷與治療新進展學習班」順利舉行。會議吸引了全國400餘位專家學者前來參會。學習班圍繞「強化結防體系,兌現結控目標」主題,邀請國內外著名結核病基礎、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方面的專家授課,內容包括結核病影像、免疫、細菌學以及分子生物學診斷新技術與新方法,結核病和耐藥結核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與控制新進展,就結核病防控的整體幹預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加強了國內外對結核病快速診斷治療新技術、防控領域新進展的探討和交流。通過此次學術大會,促進了前沿學科的探索,開闊了研究視野,並從多角度挖掘了結核病防治體系構建的新思路。
會議上透露,由市肺科醫院戈寶學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近期首次報導了TGM6和ESRRB兩個新的結核病易感基因,為結核病的發病機制研究和個體化診療提供新的靶點和理論支持。為探索新的結核病易感基因,戈寶學教授團隊等通過對3個獨立漢族人群(包括8,039例樣本)進行三階段GWAS研究,發現rs12437118和rs6114027 兩個新的遺傳變異與結核病顯著相關,這些易感變異分別位於基因TGM6和ESRRB上。此外,攜帶有rs6114027位點C等位基因的結核病患者伴有TGM6基因表達水平下降,同時血漿中sIL-2R水平上升,IL-6水平下降,痰塗片帶菌量增加,提示該SNP位點是結核病新的易感基因位點。最後,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構建tgm6基因敲除小鼠,利用結核菌動物感染模型,最終證實tgm6在結核病的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為結核病藥物靶點研發、疾病預防與診療提供新的契機,為實現結核病的精準診療奠定基礎。
3月15日上午,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市肺科醫院3.24結核病義診活動在院內舉行。在義診活動中,結核科主任沙巍表示,雖然上海結核病疫情保持全國最低水平,但結核病仍不容忽視。如果患者咳嗽超過2周,且經常規抗菌治療不能控制,應考慮結核病的可能。各位專家現場讀片講解病情,與患者們認真溝通,同時針對結核病的防治和護理進行了宣教。
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是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及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核病防治分會等國家級結核專業團體,上海市醫學會結核學專科分會創建單位。近5年來,先後獲得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科技部973 計劃項目等國家課題54項,涉及科研經費3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