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嬰兒被訓練趴睡導致窒息而亡的新聞轟炸了寶媽群和朋友圈。
據報導,一個新手媽媽曾購買某公司的一個付費課程並加入微信群。孩子母親在房間外看監控,發現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遂問群內老師「這樣沒事吧」,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沒事」。約2小時後孩子被發現流鼻血、嘴唇變紫、沒有呼吸。
事件曝光後,連馬伊琍都忍不住在微博發聲,公開後悔自己曾對孩子進行哭聲免疫法的睡眠訓練,並指責所謂的指導「專家」是劊子手,應該追責。
(馬伊琍微博內容)
針對這一事件,小雅特請康雅醫院兒科昌國輝主任為大家科普小兒正確睡姿,以及寶寶睡覺需注意的事項!
寶寶到底能不能趴著睡?
01
多趴著≠趴著睡。
趴著可以鍛鍊孩子抬頭、翻身,以及今後坐、爬、走所需要利用到的肌肉群。但要注意的是,趴臥練習一定是要在寶寶清醒、狀態好的時候進行,而且一定要有大人在身旁看護。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進行趴睡?
02
不可讓不到9個月大的寶寶趴著睡,除非醫生要求這樣做。較小的嬰兒對於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還很弱,如果趴睡,太小的寶寶不會轉動頭部,容易出現因口鼻被遮擋而窒息的情況。
寶寶睡不安穩、哭鬧是什麼原因?
如何解決?
03
寶寶年齡過小,腸胃功能還未完善,吃得太多太飽會給腸胃帶來負擔,因此晚上容易睡不安穩,還有可能因為積食而哭鬧不止。家長可以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肚子,從而促進消化,改善積食的症狀。若夜間哭鬧不止,難以安撫,要及時到醫院兒科就診治療。
嬰幼兒時期孩子極易容易產生維生素D缺失的狀況,而機體維生素D缺失就會出現半夜哭鬧不止,睡不安穩,同時還會影響生長發育。若是能明確睡不安穩的原因是因為維生素D缺失,就應當及時的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D劑或維生素D製劑。二者不可同時進補,亦可以採用隔天交替的補充方式。
孩子出生後,家人的關心度降低或者關愛方式有誤,寶寶極易表現出哭鬧和睡覺不安穩的症狀。在睡覺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如同子宮般封閉有安全感的環境,比如可以用枕頭在寶寶雙側挨著身體,會增加寶寶的踏實感。
寶寶入睡姿勢大分析
04
(一)仰臥
寶寶採取仰臥,可以方便家長觀察到嬰兒的臉部和其它一些部位。另外,這種睡姿不會壓到孩子的心臟或者是內部的器官,也不會阻礙孩子的手和腳進行活動。但是這種睡姿也有不好的地方。因為寶寶的腸道功能發育不健全,肚子裡的食物很可能會順著胃倒流上來。最後這些食物會聚集在嘴裡,以至於寶寶發生一些返流物誤吸至氣道而出現窒息的現象,危及寶寶生命。所以,要儘量避免長時間仰臥。
(二)側臥
這種睡姿算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方式。寶寶採取這種睡姿會入睡的很快,也會比較安穩。但重要的是,側臥不是一個穩定的睡姿,避免從側臥變成俯臥,家長可在寶寶側臥時加以枕頭或是靠墊支撐寶寶背部,交替左右側臥姿勢。同時,這種睡姿保持太長的話,容易讓寶寶的耳朵形成招風耳現象。
(三)趴睡
這種睡姿有助於寶寶胸廓和肺部功能的發育和完善。他們也會感覺自己處在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下,睡眠質量較高。不過缺點就是口鼻容易貼到床單上,引起窒息。
寶寶睡覺的其他注意事項
05
(一)床墊不能過軟
嬰兒床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床墊不能過於柔軟。
(二)拿走鬆軟的床上用品
有的家長喜歡在寶寶的床頭堆放一些毛絨玩偶、抱枕、毯子等,這些東西如果不小心覆蓋在寶寶面部,而寶寶沒有力氣推開並且無法哭鬧呼救,都容易造成窒息。
(三)被子不要蓋太厚
嬰幼兒雖然看起來很小很脆弱,但不代表ta們一定怕冷,相反ta們更容易出汗怕熱,如果睡覺時穿太多或蓋太厚、睡眠環境溫度過高都可導致寶寶過熱、大汗淋漓,嚴重者就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循環衰竭而危及寶寶生命。
康雅專家簡介
昌國輝 兒科主任
湘南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副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湖南省兒科專業委員會感染學組委員‖湖南省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兒科學組(第一屆)委員‖益陽市兒科學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小兒呼吸/消化/神經系統疾病/高危新生兒的診斷與救治‖尤其擅長小兒重症肺炎合併多臟器功能障礙/小兒腹瀉並中重度脫水/小兒顱內感染/新生兒窒息等危重病的救治
發表學術論文5篇
(專業內容來源於康雅醫院兒科昌國輝主任)
康雅醫院訂閱號
健康科普
康雅醫院服務號
就診服務
撰稿:盛曉姍
編輯:徐紫瓊
審核:焦家林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