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藥物最傷腎?藥物的腎毒性不可不知

2021-01-10 人民政協網

編者按

肝是人體進行物質代謝的重要器官,腎是生成尿液的器官,肝腎承擔著人體有毒有害物質分解和排洩的重任,它們本身很容易受到有害物質的損傷和侵害。藥物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不同程度地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其中相當一部分就表現為對肝腎的毒性作用。如何在發揮藥物治療作用的同時避免其對肝腎造成損傷,是安全用藥的重要內容,本版特刊發相關文章和大家一同關注。

受訪專家

楊寶學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藥理系主任、教授

藥物可以治療疾病,但是也能夠引起人體器官損害,腎臟就是最易受損害的器官之一。「國內的臨床統計數據顯示,約1/4的腎功能衰竭病例與藥物毒性相關。」中國藥理學會腎臟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藥理系主任楊寶學教授介紹說。

腎臟雖小作用大

腎臟在我們身體裡既是排洩器官,又是一個調節器官。腎臟的重量僅佔機體的0.5%,然而腎臟血流卻佔機體血流的約25%,血流速度非常之快就是為了清除血液中的廢物並保持機體的水和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腎臟雖小,生理功能卻非常重要」楊寶學教授說。

腎臟承擔著排出機體代謝產物和外來毒物的作用。我們每天攝入多種多樣的食物,比如雞蛋、牛奶、肉類等,這些食物經人體消化、吸收、代謝後,未被利用的部分會以尿素、肌酐、氨、尿酸等形式作為廢物通過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另外,在日常吃的食物中,即使我們再小心、再預防,也難免會攝入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比如微量的重金屬等,這些有毒的物質除了從腸道排出外,很多小分子有毒物質要通過腎臟排洩出去。如果腎的生理功能不正常,這些代謝產物和有毒物質就會在身體內堆積,進而傷害人體的其他器官和組織,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

腎臟具有保持機體水平衡的作用。眾所周知,人體組成約70%是水,身體很多的生理化學反應都是在水的介質中完成的,水在機體的生理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腎臟是排尿多少的「調節員」。有的人每天喝2升水,有的人每天只喝半升水,但都同樣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是靠腎臟調節維持了水量的平衡。

另外,腎臟還有一系列的分泌和重吸收的過程,能夠保持鈉、鉀等離子在身體裡的平衡。就拿鉀離子來說,過高過低都可能會引起心臟驟停;還有,腎有保持機體酸鹼平衡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機體體液pH值呈中性,過高或者過低都會損傷機體各組織器官;腎臟還能夠分泌一些激素,如可以調節血壓的腎素等。

藥物在腎臟濃縮

正是由於腎臟的生理功能特點,使得藥物對腎的損傷更需要關注。

腎臟裡的血流速度非常快,一個人每天流經腎臟的血量約是180升,但是從腎臟排出的尿量卻僅有約1.5升。這就說明腎臟通過濃縮功能,把流入腎臟的99%的水重吸收回去,而血液中的代謝產物和毒物僅通過1%的水排出體外,所以,藥物在尿液中的濃度比在血液中濃度高出幾十倍到上百倍,這個過程也稱作尿濃縮。

楊寶學介紹,濃縮使得腎組織內的藥物濃度明顯高於其他器官組織,尤其是腎小管內及腎小管周圍的濃度更高於其他組織,如果此類藥物是對腎臟有高毒性的藥物,那麼就會對腎小管細胞產生毒性,造成腎小管直接損傷;或者,導致腎臟缺血,造成腎臟組織缺氧性損傷。此外,某些藥物(比如磺胺類藥物)濃度過高后會形成結晶析出,沉積後堵塞腎小管、腎盂或輸尿管,造成急性梗阻性腎臟損害。

他指出,根據藥物對腎臟損傷的部位,可以分為腎小球損傷、腎小管和集合管損傷、腎乳頭損傷、腎間質損傷、腎血管損傷等。但無論腎臟哪個部位受到損傷,都會影響腎臟的生理功能。

慢性腎損傷不可逆

藥物對腎臟的毒性,按照臨床表現可以分為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梗阻性腎病等,這與藥物種類、損傷機制、使用時間及機體狀況有很大關係。

藥物對腎臟的毒性損傷既有一過性的,也有永久性的。一般情況下,急性腎損傷如果及時停藥並進行治療,一般只對腎功能造成暫時的影響,如尿濃縮、排洩毒物等功能,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但是,某些藥物(如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對腎造成的損傷(包括急性損傷)是不可逆的。

楊寶學指出,腎臟功能具有代償性,因此,藥物對腎臟的早期輕微損傷不易被察覺,但是長期服用腎毒性藥物會使代償機制逐漸喪失,最終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腎臟沒有肝臟那樣強的再生能力,所以一般腎損傷之後較難修復。慢性腎功能損傷一般要達到60%~70%之後才易被發現,此時,已經造成了嚴重器質性的損傷,這個損傷就是永久性的。

在很多慢性腎衰竭的患者中,很多人都是因為長期服用藥物,卻沒有注意到腎臟損傷,不但原發病沒有治療好,還造成了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CRF)分為四個階段,腎功能代償期,身體不出現症狀;腎功能不全期,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輕度貧血等症狀;腎功能衰竭期,出現貧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鈣下降,代謝性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等;終末期(尿毒症),酸中毒明顯,出現各系統症狀,以致昏迷。

哪些藥物最傷腎

楊寶學介紹,目前明確對腎臟有損傷的藥物中,西藥約有150種以上、中藥約有50種以上,其中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一些抗腫瘤藥物和部分毒性較大的中藥對腎臟損傷最嚴重。

在西藥中,比較常見的、能損害腎臟引起毒性反應的藥物以抗菌藥和抗腫瘤藥物為主,還有部分非甾體抗炎藥、抗癲癇藥、麻醉劑、金屬絡合劑和各種血管造影劑等等。

抗菌藥類:氨基糖苷類中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毒性作用最強,還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黴素)和鏈黴素;青黴素類,各種半合成青黴素均可誘發腎臟損害;頭孢黴素類,第一代頭孢黴素毒性最明顯,第二代、第三代頭孢黴素毒性較小;其他如多黏菌素、兩性黴素B、萬古黴素、磺胺藥等也有腎毒性。

抗腫瘤藥物順鉑、甲氨蝶呤、鏈氨黴素、亞硝基脲類(卡莫司汀、氯乙環己硝脲),非甾體抗炎藥包括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吡羅昔康(炎痛喜康)、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及萘普生(甲氧萘丙酸)等都有腎毒性。

在中藥中,醫學界普遍公認對腎臟毒性較大的植物類中藥有關木通、雷公藤、益母草、草烏等。例如:雷公藤,別名斷腸草,看過武俠電視劇的人都應該不陌生;動物類中藥有斑蝥、魚膽、全蠍、蜈蚣等;礦物類中藥有砒霜、硃砂等。

楊寶學表示,有的人對藥物敏感,短期服用以上藥物就有可能造成腎衰竭,比如:含馬兜鈴酸成分的關木通,一旦服用量大了,幾服藥就有可能導致腎臟衰竭。

定期檢查很必要

「由於腎臟具有代償功能,一般在腎臟損傷初期不會表現出明顯症狀,更不會有疼痛感,所以在服藥期間,要注意觀察是否有血尿現象,還要經常到醫院做驗尿、驗血檢查。」楊寶學說。

驗尿時出現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往往已經有腎臟器質性的損傷,特別是同時伴有疼痛感時,很可能已經是腎臟損傷晚期了。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典型症狀,主要與腎小球的功能受損有關。管型尿的出現,更加提示腎臟已經有實質性損害。

如果在檢查中發現血尿素、血肌酐增高,則也提示腎臟已經受到損傷。當血清尿素氮(BUN)的值升高,稱氮質血症,正常值為2.9~7.5毫摩爾/升(8~21毫克/分升)。一般情況下,急性腎衰竭腎功能輕度受損時,BUN可無變化,到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至正常值50%以下時才可見BUN升高。然而,當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時,BUN增高的程度一般與病情嚴重程度一致:腎衰竭代償期GFR下降至50毫升/分鐘,血BUN<9毫摩爾/升;腎衰竭失代償期,血bun>9毫摩爾/升;腎衰竭期,血BUN>20毫摩爾/升。

血清肌酐的濃度變化主要由腎小球的濾過能力來決定,濾過能力下降,則肌酐濃度升高。血肌酐能較準確地反映腎臟實質受損的情況。因為腎臟代謝能力強,當腎臟損傷較輕時一般人不適感覺不明顯,但是,當GFR下降到正常人1/3時,很多人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此時血肌酐也開始明顯上升,其實腎臟已經損傷嚴重。

專家提示,服用藥物時一定要注意劑量和時程,有些藥不能長期服用,一旦發現腎臟有損傷,應立即停藥,並作相關治療。

不濫用藥物最關鍵

有些人認為中藥是安全的,聽別人說什麼藥方有效,自己也照樣去藥店買幾服回來吃,有時難免有亂用、濫用的情況,而忽視了「是藥三分毒」的忠告。

楊寶學認為,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不能「聽說」有效,自己隨意買來就吃,而是應該去正規的醫院,由醫生根據病情和個人身體狀況對症開處方,遵醫囑用藥。

尤其是那些本身腎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腎功能低下的人,更不要自行盲目用藥。需長期服藥時,要考慮該藥是否經腎臟排出,在劑量上要調整,避免因腎功能排洩能力弱,藥物蓄積在體內,導致腎臟功能進一步受損。

在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若已經知道某種藥物對腎臟有損傷,則在選擇其他藥物配伍時,最好首選不從腎臟代謝的藥物,比如選擇從肝臟代謝的藥物,或者考慮對腎臟損傷較低的藥物。例如:在服用抗腫瘤藥物的時候出現感染,抗菌藥應選擇青黴素等對腎臟損傷小的藥物。如果這些藥物仍然調配不開,那麼在服用劑量上就要考慮。否則,將會對腎臟造成疊加損傷。

另外,切忌濫用秘方和民間偏方,如果一定要使用某一藥方或藥物,應先清楚其配方或成分,諮詢專科醫師後,確定對腎臟無毒性再考慮使用;服藥前後宜多飲水,保證足夠尿量以促進藥物排洩,減輕對腎臟的毒性作用;對已知有腎毒性或暫時不清楚藥理作用,但又必須使用的藥物,使用時要嚴密觀察尿液和腎功能變化,儘早發現異常,及時停藥;絕大多數藥物慢性腎損害是長期或超量服藥造成的,因此,用藥一定要遵守醫囑,不可自行加大用藥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

(與安安網聯合發布)

相關焦點

  • 傷腎藥物名單:亂用4種西藥,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因此,保護兩顆腎,早防早治是上策,而對於生活中的這4類傷腎藥物,更加要提高警惕。降尿蛋白的藥物降尿蛋白的藥物常見的有環孢素、普利、沙坦類藥物。譬如普利和沙坦,既能降尿蛋白,又能降血壓,在腎內科的應用相當普遍,雖然沒有明顯的腎毒性,但是,腎動脈狹窄、孤立腎等情況的患者,服用這類藥物之後,很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
  • 常見的「傷腎」藥物一覽
    那麼,哪些人易患藥物腎損傷,常見的傷腎藥物都有哪些呢?什麼是藥物性腎損傷藥物性腎損傷指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不良事件所致的藥源性腎臟病,由不同藥物所致、具有不同臨床特徵和不同病理類型的一組疾病。哪些人易患藥物性腎損傷?
  • 問答|想不到吃藥吃出腎損傷,哪些藥物要小心?
    問答|想不到吃藥吃出腎損傷,哪些藥物要小心?答:在可能引起藥物性腎損傷的各類藥物中,以抗生素所引起的腎臟損害最為常見(佔39%~54%),尤其是氨基糖甙類、頭孢第一代抗生素最多見。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好比是一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作為藥物最重要的代謝和排洩器官,腎臟受到藥物損傷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增加。
  • 傷腎藥物名單:這些中藥可能會把腎臟「毒壞」,一定要謹慎!
    就一般而言,在小火後煎煮20分鐘到30分鐘即可,滋補類藥物需要40分鐘到60分鐘,芳香類藥物或者解表、理氣的藥物煎煮15分鐘到20分鐘就夠了,有些藥物也需要區別對待,比如有些藥物的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就需要後下,一般在頭次煎煮完成的前5分鐘到10分鐘放進去煎煮即可,或者遵照醫囑。
  •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
    局部用藥宜採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導致耐藥性和過敏反應的抗菌藥物。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較易產生過敏反應的藥物不可局部應用。氨基糖苷類等耳毒性藥不可局部滴耳。(四)給藥次數為保證藥物在體內能發揮最大藥效,殺滅感染灶病原菌,應根據藥動學和藥效學相結合的原則給藥。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β-內醯胺類、紅黴素、克林黴素等時間依賴性抗菌藥,應一日多次給藥。
  • 最受腎科醫生歡迎的一種藥物,為什麼是它?
    今天介紹一下咱們腎友的老朋友:纈沙坦(代文)。很多腎友在服用它,也有不少腎友需要服用它,但對它不太了解。沙坦類藥物是全球處方量最大的一種降壓藥,其中纈沙坦是沙坦類藥物中處方量最大的一種(來自美國藥監局數據,我國處方量最大的可能是厄貝沙坦)。而在慢性腎臟病群體中,纈沙坦可能也是處方量最大的一種。
  • 醫生說的很明白,記住2點以免傷腎
    而有部分腎友似乎總也逃不過頻繁感冒的「魔咒」。 腎病的發生,腎功能的消耗會讓體內的免疫力處於紊亂的狀態,再加上需要服用一些免疫抑制劑的藥物,多數腎病患者就成為了「低免人」,自身抗病能力也會下降一大截,增加的了患感冒的風險。
  • 腎病患者吃點啥水果好 哪些行為傷腎
    怎麼知道自己的腎好不好呢,腎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四大傷腎的生活方式又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腎病患者吃點啥水果好1、葡萄葡萄是我們經常吃的水果之一,它的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不僅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中醫學也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腎三經,多吃葡萄可以起到補氣養血、滋腎宜肝的作用。
  • 坦白說:6種常見的中西藥,其實可能很傷腎
    腎是人的根本。《黃帝內經》記載:「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它是藏精和主管生長發育的地方。也是人體的非常重要的器官,具有代謝和將廢物、毒物的排出體內的功能,還可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維護酸鹼平衡,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
  • 壁虎醫生:會引起腎損害的常見藥物有哪些,你知道嗎?
    任何藥物都是有可能產生副作用的,腎臟首當其衝,因為,多數藥物最終通過腎臟排洩!所以,今天壁虎醫生請來何群鵬醫生為大家普及一下有哪些常見藥物會導致腎臟損害! 常見的導致腎臟損害的藥物: 01第一大類:解熱鎮痛藥 常吃的退熱藥、止痛藥,可以引起腎小管壞死、間質性腎炎!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等。
  • 警惕藥物的腎臟毒性
    以上這些藥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損傷腎臟中的腎小管,有的可以直接損傷腎小球,有的可以引起腎的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腎功能損害,嚴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鉤吻、山慈姑、關木通、山豆根、魚膽、澤瀉的腎毒性最大,應嚴格控制這些藥物的劑量和適應症,有慢性腎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這些藥物。
  • 這些藥物兒童謹慎使用
    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是對抗病原性微生物引發感染的「利劍」,但對於兒童來說,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如環丙沙星、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18歲以下兒童禁用。這類藥物可導致關節、軟骨發育障礙,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氯黴素  新生兒與早產兒禁用,兒童慎用。因其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灰嬰症候群、肝功能衰竭等。
  • 穿山甲被藥典除名,一併除名的還有腎毒性的它們!
    馬兜鈴酸,繞不開的「毒腎藥」馬兜鈴、天仙藤的基源均為馬兜鈴同屬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未收載的原因是其存在腎毒性。造成腎毒性的原因是含有——馬兜鈴酸!馬兜鈴酸天然存在於馬兜鈴、細辛、青木香、廣防己、關木通、尋骨風、天仙藤和硃砂蓮等馬兜鈴科植物中。然而,馬兜鈴酸是赫赫有名的腎臟殺手,它創造了一個醫學名詞「中草藥腎病」。
  • 急性腎小管壞死主要分為2種,急性腎小管壞死治療方法有哪些?
    (二)疾病分類急性腎小管壞死是可以按照尿量分為兩種類型的,一種是少尿型,一種是非少尿型。02導致急性腎小管損傷這種疾病的主要病因有哪些?患上這種疾病身體會有哪些症狀?(一)導致急性腎小管損傷這種疾病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 這些藥物很傷「肝」!
    作者:陳楚雄 單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來源:逸仙藥學V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臟器,因而也是藥物損傷的主要靶器官。
  • 這些有腎毒性的中草藥能用嗎?
    腎臟是機體的主要排洩器官,特別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一些藥物可對腎臟產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過過敏反應造成腎臟損傷。某些中藥確實具有腎毒性,已發現近50種中藥對腎臟有毒性。總結歸納可致腎臟損害的中藥有三類。
  • 腎精是生命的根本 教你養護好自己的腎
    哪些行為最傷腎中醫認為腎怕寒,而「腰為腎之府」,腎經又起於足底,所以腰和足部更要注意保暖。平時可以將雙手掌心相搓,略覺發熱後,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搓腰部,到腰部感覺發熱為止,這種方法可以保養腰部命門、腎俞等穴位。受驚。中醫認為「恐」會傷腎,人遇到恐懼時,往往會出現下肢酸軟,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這便是恐傷腎的表現。有人喜歡看恐怖片,看完後卻嚇得不敢關燈睡覺,長期如此會讓腎精一直暗耗。
  • 10類藥物,兒童謹慎使用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體重、體液含量、體表面積、器官功能等生理因素存在一定差別,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洩過程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特別關注兒童藥物的合理使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些成人可以正常使用的藥物,對於處於生長發育特殊時期的兒童來說,可能需要禁用或慎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是對抗病原性微生物所引發感染的利劍,但是對於兒童,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
  • 服用這五類藥物必須大量喝水,原因是……
    不同藥物服用時用水量各有不同,有些藥物服用時需要大量飲水。人體服用的藥物幾乎都要經過腎臟來排解,服藥時多喝水能減輕腎臟負擔,排洩毒物,增強代謝。以下幾類藥物應留意服用時大量飲水:01抗菌藥常用抗菌藥都要多喝水,如磺胺類藥物及其代謝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洩,有時會從尿液裡析出、形成結晶,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嚴重時結晶可阻塞尿路使尿液無法排出。大量飲水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中藥物的濃度降低,或者同時口服一些鹼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等,避免析出結晶損害腎臟。
  • 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選擇抗菌藥物?
    ,尤其是腎毒性抗菌藥物。腎功能不全時抗菌藥物的選用原則◆ 有明確指徵時方可使用;◆ 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病原菌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等選用無腎毒性或腎毒性低的有效品種;◆ 避免長時間應用有腎毒性的抗菌藥物;